第一百六十章 舌尖故鄉味(下)

第一百六十章 舌尖故鄉味(下)

?采完茶,該是分出每個人採摘多少的時候了。

此時,往往成年人的背簍、竹簍里裝滿茶葉,那些淘氣貪玩的小孩子竹簍里的茶葉卻蓬蓬鬆鬆的,蓋不滿底,不過,這也影響不了小夥伴們的好心情。

他們將採摘的茶葉提回家裡,農天一的祖母早已準備好一把簸箕。農廬將茶葉倒在簸箕中,一家人圍著簸箕短起茶葉來。

短茶葉是炒制鳳山茶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把長的、大的芽葉折短。因為是自采自用,採摘茶葉時就不用太多講究,只要是細嫩、新鮮、乾淨的鮮葉,就都採摘回來,這就需要在炒制前先短茶。

其實,短茶葉也是一家人最快樂的時光。全家人圍坐一圈,邊短茶邊說笑,其樂融融。

農天一先是向其祖母彙報一天中的趣聞樂事,說著說著,祖母和父母便出謎語給大家猜,什麼「生在青山裡,死在熱炕中」呀,什麼「頸長嘴小肚子大,頭戴圓帽身披花」呀,什麼「一個罈子兩個口,大口吃,小口吐」呀……

當孩子們猜出謎底是茶葉、茶壺時,一家人都笑起來了,屋子裡充滿笑聲和歡樂。

這時,茶葉已經短好,農廬將短好的茶葉攤放在簸箕里,農天一的祖母早已把晚飯做好。這頓晚飯吃得特別香,因為大家都參加了一天的茶葉採摘,其祖母特意弄了幾個平時只有來客人才吃的好菜。

吃過晚飯,倦意爬上來了,農天一匆匆洗了澡,很快進入夢鄉。而此時,他的祖母、父親、母親炒制茶葉才剛剛開始。

他們一個站在灶頭負責翻炒,一個在灶膛邊負責放柴著火,一個在一邊協助。經過殺青、炒二青、悶堆、揀剔、炒乾等工序,新茶經過一道道工序就炒好了。

到第二天吃早飯時,一家人喝的已經是新茶了。這時的茶喝的「粗葉子茶」特別香,熱茶喝下去,感覺香氣沁到了腦海深處,人也神清氣爽了。

稍大后,農天一有一個問題始終沒弄明白:鳳山前山的幾塊茶山都屬於他們家的,後山的幾塊茶山卻又是鄰村的,而在兩個茶山中間,還夾雜著幾小塊屬於其他村的村民。這兩個茶山都在沮河以東,與茶山相距也不是很遠。

按理說,茶山應該是按照村鎮區劃為邊界的。但在這裡卻並非如此,而是相互交叉的,也就是說,這茶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農天一感到十分詫異。

有一年春天,農天一到鳳山後山遊玩,從茶山經過,看到幾位茶農正在採摘春茶,便和他們攀談起來。原來,在這裡面是有其特殊習俗所致。

有一位熊姓的中年婦女說,她家的一位曾祖母出嫁時,娘家的父母劃了幾小塊茶山,作為女兒的陪嫁,以便女兒出嫁後有娘家的茶喝,又能保證自己今後到女兒婆家做客時也有自家的茶喝。於是,這位曾祖母的後代一代代就繼承了這幾塊茶山。

後來又聽到一個故事:一位劉姓老祖宗,要把女兒嫁到沮東的南門村,女兒出嫁時哭個不停,父母以為女兒太小,捨不得娘家,就請女兒的幾位好姐妹勸慰她,讓她寬心。幾位好姐妹勸了好長時間,女兒還是哭哭啼啼。不明就裡。

父親見狀,就問女兒,是不是陪嫁少了?

女兒告訴父親,陪嫁不少,只是今後喝不到自家的茶了!

這位父親嗜茶如命,本不打算划茶山給女兒作陪嫁的,但拗不過女兒,只好答應女兒劃一塊茶山給她。

女兒聽了,破涕為笑,就高高興興地嫁了人。

將茶山作為陪嫁,這在其他地方可是少見的。在鳳山一帶,卻是時有發生。

每到採茶季節,到茶山採茶的,除了當地人,還有遠道而來的採茶工。

每當這時,茶山上男男女女手裡鬧舞(即採茶),嘴裡講古,談古說今,打情罵俏,好不熱鬧!於是附近茶山的人都成了熟人,為了湊熱鬧,干起活來不分彼此,也沒有什麼界限,你先幫我采,我再幫你摘,吵鬧聲、嬉笑聲不斷,驚飛了山雀,只怕是要把茶山震塌!

就這樣,年復一年,大家在一起採茶,采成了和氣一團,無形之中也調和了鄉鄰左右,氣氛也就更加融洽,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相處就像一家人。

鳳山茶好,鳳山茶香,可是鳳山茶數量少,不成規模。這是一個硬傷。

長期以來,這裡的茶山本來就少,平均每戶也就二十幾棵茶樹,極為稀少。可惜的是,茶山上的茶樹,慢慢變成了「野茶樹」,老人們爬不動山,年輕人又懶得打理,覺得沒有錢賺,就這樣好多茶山荒蕪了,茶樹間長滿了雜木荒草,一棵棵茶樹回歸到野生狀態,無人修枝,無人砍樹下的亂草和雜木,春季到來,茶樹上的新芽就越來越少。

物以稀為貴。奇怪的是,壞事反而變成了好事,野茶樹上的春茶愈發顯得珍貴。這讓一些精明的茶商看到了商機。他們提前來到鳳山腳下,與茶農商定,採購鳳山的新茶。

陽春三月,一些閑在家裡精明的村民瞅准商機,相約來到鳳山腳下的茶山採摘「野茶」,將鮮葉賣給茶商,收購價格也成倍增長。

茶商將鳳山茶收購后,進行一番加工、包裝,賣出來的並不叫鳳山茶,而是叫天鹿茶,因為在南頤縣及其附近縣鎮,人們只認天鹿茶,因為天鹿黃茶品質好、名氣大、價格高、利潤大。這就把鳳山茶給活活淹沒了。

其實,鳳山茶與天鹿茶同屬黃茶,土壤、氣候等生長環境及製作方法一模一樣,炒制好的鳳山茶,其色香味與天鹿茶並無兩樣。

之所以南頤縣及外地人都知道天鹿茶而不知鳳山茶,一是因為天鹿茶在清朝乾隆年間被定為「貢茶」,知名度高,品牌響;二是因為鳳山茶規模和數量上不去,在市面上一直未形成規模和名氣,難以打開銷路,也就不足為怪了。

古人為地方特產取名,往往用的是小地名。而鳳山與天鹿禪寺相距僅十多里,屬於同一茶脈,因此鳳山茶與天鹿茶其實是同一種茶,但是人們卻不知鳳山茶的真味。實屬一大遺憾。

農天一喜歡喝鳳山茶,也就是他常說的「粗葉子茶」,因為它生長在道教聖地鳳山,吸天地之靈氣,取日月之精華。品飲鳳山茶,湯色黃綠明亮,味道清香甘醇,有自然原生之味,又有道教仙山之魂。

農天一之所以如此酷愛鳳山茶,一是因為兒時溫馨的記憶,帶有濃郁的茶情和鄉愁,二是由於他與祁玉先生之間深厚的師生之情。

所以,舌尖上的故鄉味道,醉香不過家鄉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葉黃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一葉黃金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章 舌尖故鄉味(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