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二章:聚焦上郡
?哭歸哭,署理一郡還是要幹活的,在上郡官吏和鄉紳的配合下,這次徵收賦稅並沒有太多出格的地方,基本實現了免稅七成,只收三成的目標。
另外為了防止蠻夷入侵,中郎將常和也在召集人馬備戰,除了在編的人以外,常和還提議在全郡男丁中挑選弓箭手。
「蠻夷常年生活在馬背上,來去如風,我們守住這裡,人家從那裡進來,我們守住那裡,人家從這裡進來。他們打不過我們的軍人不假,可要是欺負老百姓可不難。」
「我明白常將軍的意思。如果正面交鋒,蠻夷不敢和我軍主力交戰,可是蠻夷全民生活在馬背上,可以憑藉速度繞過我軍主力直接來打我們的百姓。常將軍的意見是我上郡百姓要人人做好自衛的打算,防止蠻夷趁我軍不在的時候搞破壞。」
「正是這樣。那蠻夷的風俗,七歲騎羊,十四歲騎馬。成年男丁都是騎兵,打不過我夏人(巧了,這個世界的中原人也自稱華夏)軍人,卻能打我夏人百姓。不過蠻夷的騎兵都是蠻夷百姓組成,沒有精良的鎧甲護身,我們如果有弓箭手在,就能克敵制勝了。」
「那好辦,我通知全郡的人都去練習弓箭,成績優異者減免徭役賦稅。」
「還有,蠻夷來是為了搶糧食過冬,會重點攻擊我上郡各大糧倉。」
「所以我這次免稅七成,把糧食都分散在百姓家裡。蠻夷想搶糧食就得一家一戶去搶,而這樣一來,我們就有時間調集軍隊把蠻夷消滅在我們的地盤上。常將軍,除了要百姓練習弓箭術,其他排兵布陣的法子,你也要派些軍官去教導百姓,爭取我上郡全民皆兵。」
且不提周聰和常和商量好了「全民皆兵」「挑選弓箭手」的戰備之法。牛津侯楊真擔任了中書郎以後,就派侄子楊朗擔任了上郡太守。
任命一出,在一旁裝傻充楞的昭王天子都感覺老傢伙瘋了?那周聰不過小屁孩子一個,能不能守住上郡還兩說呢,人家搶上郡太守都推薦三十多的得力人士去,你楊真讓你家紈絝子弟比周聰差老遠的楊朗去?要不是公孫甫攔住了說任由楊真和裴嵩折騰,昭王可不會在任命書上畫敕的。
其他各勢力也驚呆了,也都懷疑楊真瘋了,也是立刻想到乳臭未乾的周聰和更嫩還紈絝的楊朗哥倆的組合有多麼丟人現眼。
然而楊真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該幹嘛幹嘛。
另一邊,本該讓大家以為會和楊朗搶上郡太守的裴紹居然致仕歸隱了,三十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致仕歸隱了,說年輕時候有個遊俠夢,現在趁著還有力氣去做遊俠了。而劍門家掌門人裴嵩這個老狐狸也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該幹嘛幹嘛。
本來嘛,在大家眼裡被王上請出來入閣的劍門牛津兩家要大肆擴充勢力,提拔自己人,結果倆老傢伙整了這一出以後每天泡在中書閣下棋。一切批示還是次輔文彥博在處理。文彥博嘛,從來都是老好人,看他看了十幾年都膩歪了。還不如看看新上任的上郡太守楊朗會有什麼動作的好。
一時間京城裡一切照舊,就和公孫甫沒病以前一樣。而各家都把探子往上郡塞,看樣子要等上郡的情況見了分曉再作打算。
楊朗拿到了任命書,收拾了自己的行裝,來向伯父楊真辭行。
「這次你做上郡太守,一是向周聰學學,二是幫他、也幫你自己守好上郡。家裡的幾個能打的將軍你挑兩個去,切記只許勝不許敗。」
「侄兒知道了。如果侄兒這次沒守好上郡,伯父就難以在朝中立足,也就鎮不住檯面了。」
「你知道就好,現在天下還不能亂。」
另一邊,遊俠打扮的裴紹本來早就出了京城,現在也化妝偷偷跑回來請教伯父裴嵩。
「怎麼回來了?」
「侄兒想向伯父借兩個人。」
「說吧。」
「趙牧和……」
「趙牧一個人足夠了,小小上郡要那麼多人幹什麼?不過你能看出現在的關鍵在上郡,也算不錯了。」
「侄兒真是搞不懂,這幫人爭一個上郡太守圖什麼?」
「上郡的別號是什麼?」
「中尉郡……侄兒明白了。這幫該死的,今天能不能過還不知道,就想著明天的事情了。」
「人嘛,總以為自己能夠看到百年以後的事情,其實今天能不能活下來反而顧不上那麼多了。公孫甫到底和周聰什麼關係?為什麼鐵了心要提拔這個毛頭小子?」
「或許周聰真的有公孫令公看中的地方。」
「算了,過早出名不是什麼好事。周聰這次如果敗了,死無葬身之地,如果挺過來了,也是出了名的人物,人人惦記著。你和楊朗聯手,守住上郡再說,不能讓蠻夷再騷擾我夏人的百姓了。」
蠻夷入侵了山州五個郡,搶到了一些過冬的糧食,可是總覺得還是不夠。蠻夷之主,夏人聖王後裔的塗門單于詢問大祭司:「今冬如何?」
「有大雪,恐怕稍有不慎,牛羊凍死無數。」
「看來還是得再到中原取些糧食了。」
召集群臣議事:「已經取了五郡之糧,晉王已經派人巡視和整頓了五郡兵馬。五郡還能再攻伐嗎?」
群臣相互議論一番,最後左賢王出班奏對:「先前大單于說上郡太守周聰給上郡免稅,人心穩固,不好攻伐。而另外五郡人心不附,人有怨言,於是我們攻伐五郡,郡郡有所獲。現在五郡已經加強了戒備,上郡防備我等已經過了一個月,心理上已經有了鬆懈,臣以為上郡可伐。」
「我聽說周聰免稅七成,藏富於民。我們如果打下上郡,上郡府庫也不會有太多的糧食,難道我們替他周聰到上郡百姓家裡一戶一戶去收?」不愧是大單于,政治經驗老辣,一眼看出上郡難纏的地方。
「臣還聽說周聰以前只在晉人內地為官,不通軍事,或許我等可一舉攻破上郡。至於糧食分散在家家戶戶,我們收起來難,可周聰守起來也難。」
「朕還是有些顧慮,只怕上郡好攻破,我們卻沒有太多時間收糧。」
「是臣思慮不足。」
「無妨。誰還有良策?」
「大單于,臣掌管情報。聽說晉王已經派牛津侯侄子楊朗任上郡太守。那楊郎本是紈絝子弟,平日里泡在脂粉堆里,好辭賦,不通武藝。想必他楊郎比周聰更是不如。」
「牛津世家,千年不易。楊郎雖然草包,卻怕他身邊有能人。」
……
眾人分析來分析去,只有上郡有爭議,其他郡都是加強了戒備,只怕難以攻伐。
最後大單于塗門下了決斷:「五郡不可攻伐已是定論。上郡有可攻,有不可攻,有可取,有不可取。看來還是到上郡看看,或許有機會。傳令各部:攻伐上郡,且不可因周聰楊郎都是少年而輕敵。隨時做好抽身離開的準備,要做到不驕不躁,嚴守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