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說夢:胡夏與西秦(下)
關於第86章故事簡介:在北涼和吐谷渾的聯合打擊下,西秦國主乞伏暮末只好向北魏投降,北魏皇帝拓跋燾,便命乞伏暮末帶領部眾與自己共同夾擊胡夏,不想西秦部眾發生叛亂,乞伏暮末反被赫連定所敗,不得不帶領部眾投降胡夏,至此西秦滅亡。胡夏國主赫連定知道自己儘管滅亡了西秦,但是隴西之地已被北涼和吐谷渾所瓜分,面對北魏大軍,自己毫無還手之力,只得帶領部眾企圖攻打北涼,以涼州之地再作復國之資,但是,赫連定所部在渡河時被吐谷渾截擊,赫連定也被俘虜,至此胡夏滅亡。
在這則故事中,西秦政權和胡夏政權接連滅亡,儘管滅亡這兩個政權的王朝並不是北魏,但實質上他們的滅亡都跟北魏王朝勢力西擴有著直接的關係,甚至說西秦國主乞伏暮末已經是舉國投降北魏王朝,結果因為不願意投降的部眾發動叛亂而被胡夏政權趁機半路截胡了,而胡夏國主赫連定也是迫於北魏王朝的壓力而帶領部眾進攻北涼政權,但是遭到吐谷渾的截擊而導致亡國的,胡夏國主赫連定也被吐谷渾當做見面禮送給了北魏王朝。並且西秦政權和胡夏政權在亡國之前,國土已經喪失殆盡,這兩個政權的統治者全都想要藉助攻佔其他政權的土地來重建自己的國家,但都是遭到截擊半途而廢。而且這兩個政權滅亡時間相差不大,可以說是同一時間滅亡的,西秦政權復國后的享國時間和胡夏政權也基本一致,這也說明了這兩個政權的主體部族漢化進度基本一致。所以,我們也就將這兩個政權放到一起來述說。
隨著西秦政權和胡夏政權的滅亡,北魏王朝距離統一北方地區還差兩個政權沒有解決,一個是偏安遼西地區的北燕政權,還有一個是獨掌涼州地區的北涼政權,北涼政權仍然還處在沮渠蒙遜的統治之中,國力仍然處於鼎盛階段,並且沮渠蒙遜也知道北魏王朝對涼州地區是勢在必得,所以和吐谷渾一樣,採取了稱臣納貢的策略,來延緩北涼政權的國運。所以,北魏皇帝拓跋燾深知先弱后強的道理,更何況北涼政權已經上表臣服,哪有抬手便打笑臉人的道理,這麼看來佔據遼西地區的北燕政權的形勢就岌岌可危了。
在胡夏政權和西秦政權滅亡之後,這兩個政權的主體部族匈奴鐵弗部和鮮卑乞伏部也都融合在了西北地區的各族人民之中,因為這兩個部族終究不算是一個大的族群,在歷經一千六百餘年的歷史長河的沖刷下,我們今天已經根本見不到這兩個部族的民族遺存了,但是,我們今天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和漢族人群中肯定還是有這兩個部族的基因的,不過這兩個部族的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化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
關於歷史上的游牧民族的關係,我們一直再說古人是沒有民族觀念的,並且對游牧民族作用並不重視,對他們的稱呼也比較隨意,但是我們從鮮卑乞伏部的部眾推舉匈奴盧水胡系的貴族沮渠興國發動叛亂,就能夠看到,這些游牧民族的部族應該是彼此不分的,因為他們都是西北地區的游牧民族,其先祖全部都應該來自於北方蒙古草原上,他們的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化肯定差異不大。這些游牧民族的部族在十六國時期的相互捧場,相互拆台,也完全是政治目的所引起的。由此可見,這些游牧民族的部族完全可以看做一個統一的整體,但是整體的各個部分也有比較微小的差異。
事實上,游牧民族的各個部族也在北方蒙古草原和西北地區不斷的進行著謀求統一的戰爭,直到一個偉大時代的來臨,游牧民族應運而生了一個偉大的領袖,自古以來在北方蒙古草原和西北地區爭霸的游牧民族的各個部族也終於被整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一個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也建立了一個偉大的封建帝國。這個偉大的時代就是唐宋盛世,偉大的領袖就是成吉思汗鐵木真,偉大的民族就是蒙古,偉大的封建帝國自然就是蒙古帝國。我們就藉此機會簡要的說一說這個蒙古帝國。
在隋唐時期以前,北方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的各個游牧民族都是處於散居狀態的,能夠兼并各部稱霸草原的部族也都建立的部落聯盟式的鬆散政權,這些游牧民族的部族始終都在兼并與脫離中不斷變換的自己的族稱,所以關於蒙古人的先祖名稱我們可以在史料中查到多種記載。隨著唐宋時期中華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北方蒙古草原的各個游牧民族的部族也開始走上了統一的封建化的歷史進程,隨著契丹人建立的遼王朝和女真人建立的金王朝的衰落,北方蒙古草原上再一次上演了游牧民族各個部族爭霸的血腥局面,其中最為強大的六個部族中,蒙古乞顏部在首領鐵木真的帶領下笑到了最後,鐵木真徹底的完成了對蒙古草原上各個部族的征服,並且其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一改所建政權沿用部落聯盟式的結構,開始參考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建立封建化國家,並根據部落名稱定國號為大蒙古國,因此在大蒙古國境內的游牧民族紛紛自稱蒙古,蒙古這個民族名稱也就確定了下來。隨著蒙古人的大規模西征,自號蒙古的游牧民族的部族肯定是越來越多,因此,蒙古人的數量也在大規模的增加,時至今日,蒙古族都是一個龐大的民族。
隨著蒙古人的不斷擴張,蒙古帝國的版圖幾乎囊括了整個歐亞大陸,現在很多人都對此津津樂道,但是這個版圖隨著鐵木真的去世,被分給了鐵木真的四個兒子及其後人,蒙古帝國變成了一個名義上的大帝國,其中中原地區和北方蒙古草原留給了鐵木真的小兒子拖雷,拖雷的兒子忽必烈在爭取繼承權的戰爭中獲得勝利,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忽必烈正式改國號為大元,並定都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我們國家的歷史也就進入到了元王朝統治時期。隨著忽必烈攻滅南宋王朝,元王朝就完成了九州一統的歷史任務,並且元王朝的歷代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也不斷接收中華文化,元王朝也就成為了在我國歷史上游牧民族建立的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而蒙古帝國分離出來的其他政權,比如察合台汗國,欽察汗國等,因為遠離中原地區,缺少中華文化的洗禮,他們也就不能算作是我們國家歷史上的政權了。
所以說,蒙古帝國對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的影響最為重要的就是元王朝,並且蒙古帝國的貴族也是奉元王朝為自己民族的正朔,也就是說元王朝其實就是蒙古帝國的主體,而其他鐵木真後裔建立的政權就類似於元王朝的藩屬國。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政權與元王朝在政治制度和文化禮儀上也漸行漸遠,甚至刀兵相見,所以,隨著元王朝被農民起義軍趕回了蒙古草原后,這些都自稱為蒙古人的游牧民族間又再次爆發了兼并戰爭,但是蒙古作為眾多游牧民族的族稱也就保留了下來,直到清王朝的中前期,蒙古各部才算是被徹底平定,成為了清王朝的一部分。
而蒙古作為這些游牧民族的統一稱號自然跟元王朝的強大和長達百年對於中原地區的掌控是有極大的關係的,儘管在鐵木真去世之後,蒙古帝國內部圍繞統治權的鬥爭一直沒有停歇,但是對於這個能夠成功滅亡金王朝擊敗南宋王朝佔據中原地區的游牧民族的部族,其他草原民族是非常欽佩和羨慕的,而且隨著忽必烈的上台,完成了一統華夏九州的歷史重任,這樣所有游牧民族的部族無不對蒙古人歌功頌德,自號蒙古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忽必烈去世之後,接連繼位元朝統治者基本都沒能力治理好這個龐大的國家,並且圍繞統治權,元王朝的統治者們和他們蒙古帝國的先祖一樣,爭得不可開交,並且整個元王朝沒能處理好與漢族先民的關係,實行民族壓迫政權,這就使得代表廣大漢族先民根本利益的庶族地主階級開始拋棄元王朝的統治,最終在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中,元王潮的末代統治者元順帝北逃,元王朝對於華夏九州的統治就宣告結束了。
從蒙古帝國建立一直到元王潮對全國的統治結束共經歷了十五位帝王,其中也有太后臨朝的情景,其中最有作為的帝王就是鐵木真和忽必烈了,其他的帝王名字繁冗,對於中華大地的貢獻不大,所以我就不一一介紹了。同時也通過蒙古人對於游牧民族的統一族稱來說明游牧民族的各個部族在不斷的兼并和戰爭中,最終的結局還是成為一個統一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