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有魄力,才有上市傳奇(1)
「新加坡資本市場讓旺旺太受委屈,我喜歡贏。」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在接受一家媒體專訪時,首度講述中國旺旺()200天內從新加坡退市轉投香港上市的傳奇。
作為轉投香港上市的關鍵一環,蔡衍明拋開了投資銀行和私募,而是以私人公司名義向12家銀行財團聯合借貸億美元,買下在外流通的股權。這是銀行借給私人公司的非常高額的貸款記錄,也由此促成了近兩年來亞洲規模最大、槓桿比率最高的巨額槓桿融資收購(LeverageBuyout)案例。
「我不知道害怕,不拼怎麼會贏?」就像19歲時,他毅然挑起父親騎虎難下的「爛攤子」一樣,他終於使自己的名字在50歲這年,列在台灣最有錢人的第6位榜單,躋身全球富豪之列。
對旺旺在新加坡市值受嚴重低估的狀況,高盛曾表現出極大興趣。1996年,在新加坡掛牌的「旺旺控股」,雖然每年凈利率達16%,但只有15倍的市盈率,而同年在香港上市的康師傅控股()則一路突飛猛進,一段時期市盈率竟達40倍。
「從財報上來看,康師傅的營業額是旺旺的2倍,但兩家的利潤卻是相近的。」蔡衍明又看到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也有不錯的表現,「輸人的感覺不好,我們企業狀況和品牌價值均不輸別人,為何在資本市場的表現要差這麼多?」「高盛來勸說時,我沒在意,後來瑞士銀行也來了。」
在多家投行和私募鼓動下,蔡衍明意識到,如果轉投香港上市,公司市值將會翻番,他動心了。
蔡衍明一度在H股和A股之間徘徊。對於旺旺而言,目前約有90%的市場在中國大陸,但中國旺旺控股公司無法與其在台灣的公司剝離,A股上市將涉及「同業競爭」的問題,且當時港股正熱,考慮到擴大國際品牌,蔡衍明最終選擇了香港。
不過,蔡衍明透露,隨著A股上市機制越來越完善,旺旺未來也會考慮A+H股上市的可能性。畢竟,企業終將以深耕中國內需市場為目標。
投行和私募們表示想提供資金,幫助「旺旺控股」完成異地上市的目標,精於算計的蔡衍明不忍利潤共享,決定用自己的團隊替代專業私募。
令蔡衍明沒有想到的是受全球次級債風暴影響,香港股市數周之內,股指狂瀉,多家新股叫停上市計劃。然而,中國旺旺依然如期在香港頂著寒流上市,但將招股價從每股港元下調至3港元。
對於當時的價格,蔡衍明搖頭不願評價是否滿意,只自嘲說,「尚在潛水階段」。儘管如此,公司市值卻由新加坡退市前的30億美元增至51億美元。股價沒有預期的火爆,蔡衍明仍自得於自己毅然轉異地上市的魄力,這一舉動,也被業界稱道為經典。
緊接著,蔡衍明做出了令業內不可思議的動作,以私人公司名義向高盛(亞洲)、瑞士銀行、法國巴黎銀行等12家銀行團聯貸億美元。
「開始時,我們和每家分開談,要求3家主辦行各通過5億美金額度,這不是容易的事情,是銀行給私人公司非常高額的貸款記錄,也是亞洲罕見的巨額槓桿融資收購案例,沒想到很快通過銀行的內部審核,兩個禮拜內全部搞定。」回憶起來,蔡衍明如今滿是自豪,畢竟這體現了12家銀行財團對其本人和「旺旺品牌」的莫大信任。
這筆資金幫助蔡衍明將在新加坡的流通股票以每股美元收購,完成企業私有化。緊接著,「旺旺控股」正式在新加坡退市,市值3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