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巨額虧損的真相:「套期保值」原是「…

第二節 巨額虧損的真相:「套期保值」原是「…

2008年,大批的央企、地方國企、民企和個人投資者在股票、外匯和大宗商品上遭受了巨額虧損。虧損額之大、涉及面之廣和受害者之多都是空前的。但是,虧損的原因、過程和在問題爆發后的應對上卻迷霧重重,充滿了讓人不解的問題、矛盾。受害者言辭含混,高盛等跨國金融機構則默不作聲。媒體的報道經常相互衝突,自相矛盾。一會兒是企業同高盛對賭導致巨額虧損,一會兒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導致企業虧損。那麼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下面,我們用中信泰富、中國B航空公司、中國S航空公司、中國某海洋運輸公司以及Accumulator的案例來深入分析這些虧損背後的真正原因。

中信泰富:蹊蹺的合約,自殺還是他殺?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發布公告,稱公司在外匯遠期槓桿式合約的交易中,虧損147億元港幣。震驚了香港、震驚了北京,也震驚了世界。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如此巨大的虧損?

根據中信泰富發布的公告,「本集團為了減低西澳洲鐵礦項目面對的貨幣風險,簽訂不同的槓桿式外匯買賣合約,包括累計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以取得澳元及歐元。另外,為減低本集團投資項目(包括鐵礦項目)面對人民幣波動帶來的貨幣風險,本集團簽訂人民幣累計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根據國際通行會計準則處理辦法,「按仍在生效的槓桿式外匯合約之相關銀行於最後實際可行日期所提供的報價,並參考於最後實際可行日期香港上午10點之匯率,包括澳元:美元=;歐元:美元=;美元:人民幣=6:84,仍在生效的槓桿式外匯合約按公平價定值之虧損為港幣147億元(該公平價定值虧損)」。關於鐵礦石項目,公告稱:「本集團現時預計鐵礦項目至2010年之資本開支對澳元的需求為16億澳元。此外,該項目(預計項目為期25年)於完全營運的每年度營運開支估計最少需要10億澳元。於仍在生效之澳元累計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每日累計澳元遠期合約及雙貨幣累計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下(假設澳元為較疲弱之貨幣),本集團須接取之最高總金額為944000萬澳元」。公告中,對簽署的槓桿式遠期外匯合約進行了較詳細的描述:「本集團持有仍在生效之澳元累計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及每日累計澳元遠期合約。澳元累計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及每日累計澳元遠期合約與澳元兌美元之匯率掛鉤,比對美元總額以澳元作交收。本集團於所有澳元累計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下須接收之最高金額為905000萬澳元,分每月接收,為期至2010年10月。於每日累計澳元遠期合約下須接收之最高金額為10330萬澳元,分每月接收,為期至2009年9月。仍在生效之澳元槓桿式外匯合約之加權平均價為澳元:美元=。於仍在生效之澳元累計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下尚余之最高利潤總額為5150萬美元。每份澳元累計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當達到其規定本公司可收取的最高利潤時(幅度介於150萬美元至700萬美元之間)便須終止(意思是自動終止繼續分期交付澳元予本集團之責任),唯虧損則並無類似終止之機制」。

中信泰富的公告中有幾個蹊蹺之處。

首先,澳洲鐵礦項目總計需要26億澳元,但是,槓桿式遠期外匯合約的簽約值卻高達94億澳元,這明顯存在巨大的偏差。偏差如此之大,無法解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企業當直面金融欺詐:起訴高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企業當直面金融欺詐:起訴高盛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節 巨額虧損的真相:「套期保值」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