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捷報抵長安

第164章:捷報抵長安

?曙光微明,長安北門,緩緩開啟。

作為李唐的都城。早在晨光破曉那一瞬間,長安的大街小巷有百姓開始活動。

行人進進出出,越來越多,沉寂了一夜的長安又恢復了生氣。

「的達,的達!」的馬蹄聲在大街上響起,引起了所有人的側目。

大雪紛飛中,一匹快馬,急馳而入,狂奔的馬蹄,在熱鬧的街道上踏碎一串冰雪,冰雪激飛,一聲長嘶,快馬驟停

在長安不許策馬賓士,是慣例,唯一類人除外,那就是八百里加急的信使。

這類信使通常都是送特大事故的急信,或者是前線的戰報!

行人才堪堪避讓,只見一個騎士飛馬馳來,背上插著翎旗,正是急使。他一臉的疲憊,彷彿奔行了萬里之遙似的,然而,他的眼裡卻是閃著興奮的光芒。

「朔方大捷,斬殺五萬餘!」

急使無意看到百姓驚恐、害怕的神色時,倏然高聲大吼。

一邊喊叫,一邊保持著一定的速度往皇宮方向疾馳而去,

「朔方大捷!斬殺五萬餘!」

當急使興奮的聲音再度響起,行人這才聽得清楚他呼喊的是什麼!

「朔方大捷?」

「斬首五萬餘?」

「這怎麼可能?」

「沒聽說朔方有戰事呀?」

行人議論紛紛,誰也不信這是真的,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入眼的儘是茫然的臉色。

「這是真的嗎?」一名巡城兵士眼睛滾圓。

「你們還愣著做什麼?還不歡呼?」

巡城兵士迎聲一看,看到了出聲的男子,那人年歲在二十五六之間,方面大耳,鼻正梁高,輪廓有種充滿男兒氣概的強悍味道,因長期曝晒的黝黑皮膚閃耀著健康的亮光,他一身灰色舊布袍,已微有破爛,可掩不住那一身的英武氣概,有著一種令人信服的氣質。

「這位兄弟,這能是真的嗎?大唐立國這麼多年,除了陛下虎牢關大捷,就沒有一次斬首上萬的勝仗呀!要是邊將虛報,那不是空歡喜一場么?那不是欺君之罪么?欺君之罪可是要殺頭的哩!」

「你好不曉事!」英武青年大聲道:「如此大勝,誰個敢虛報?他不要腦袋了嗎?」

一語驚醒夢中人,這麼大的事,要是虛報,朝廷還不查實?一旦查實,那可是抄家滅門的大罪,誰能有這個膽?

「好見識!」

「兄弟高姓大名?」

「在下蘇定方!」蘇定方一揮手,大吼道:「朔方大捷!斬殺五萬餘!」

「朔方大捷!斬殺五萬餘!」

行人在蘇定方的感染下,紛紛揮著手臂,盡情的歡呼。

吼著吼著,蘇定方不自禁的淚流滿面,他這是喜極而泣,是為了大漢民族復仇般的大勝而深感欣慰,一邊流著淚,一邊泣道:「復仇了呀,哈哈,這是為死在突厥手中的百萬同胞復仇了呀!」

蘇定方說這話的時候,許多人的眼睛都紅了,傷感之情皆在臉上。

這番話說到大家痛處,也搓到了人們的淚點了。

李唐的兵大多出身關中以及西秦,這些地方除關中外都是突厥兵鋒涉及之地,常年受到突厥的搶掠襲擾,地方人民對突厥有著血海深仇。

百姓們無時無刻不在盼著一場一雪前恥勝利,大勝利!如今,復仇的大勝終於來了,他們無不是盡情歡呼,無不是淚流滿面,激動難已。

喜悅好似滾燙潑雪一般,迅速傳播開去。先是在城門附近,續而就是北城區,再過一會兒,整個長安的百姓都在歡呼!

「朔方大捷!斬殺五萬餘!」

「朔方大捷!斬殺五萬餘!」

長安百姓齊聲歡呼,聲浪直達九霄,聲聞百里之外!

長安沸騰了!

因為勝利而沸騰!

**********

皇宮,太極殿。

李世民在朝堂上與滿朝文武商議國家大事,新年將至,春耕即將來臨。這些年唐朝大規模用兵,對於糧草消耗極大。這春耕是否勝利,直接意味著來年是否有個好的收成。他對此格外重視,再三叮囑司農卿,要抓緊統計,並鼓勵民間百姓積極開擴田地,並且給出了許多的優惠,鼓勵百姓生產。

諸多良臣也提出了一些利國利民的政策,李世民覺得合理,一一照辦,即便存有異議,也沒有憑藉主觀判斷,而是提出來與大臣商議,集合眾人之智來解決問題。

整個朝堂呈現一片祥和之氣。

「朔方大捷!斬殺五萬餘!」

突如其來、聲震長安的歡呼聲,打斷了李世民總結性的發言。

來得太突然,群臣聽在耳里,仿如做夢,誰也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

李世民眉頭一擰,虎目中閃過一絲迷茫,他也是不明所以,雖與羅通有過約定,卻沒聽說朔方有戰事啊!莫非那小子又一次深入大草原,當強盜去了?

「朔方大捷!斬殺五萬餘!」

急使在幾名當值宮衛攙扶下匆匆而來,興奮的沙啞嗓子,喊起他不知道喊過幾千遍,還是幾萬遍的捷報。

「朔方大捷!」

「斬首五萬餘?」

他的話好象火星掉進火藥桶似的,一下子炸開了,整個大殿,嗡嗡作響,大臣們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誰也不信這是真的。

「陛下,諸位大人,朔方大捷!斬殺五萬餘!」急使喊了這一聲,他彷彿耗盡了最後一絲力氣,一屁股的坐在了大殿之中。

李世民動容的長立而起,急切道:「快快將戰報給朕送上來!」

內侍總管從急使手中接過戰報,拿在手中,李世民讓他當眾念出聲來。

內侍總管輕輕展開信紙,朗聲讀道:「臘月初五,頡利親率二十萬大軍,挾大勝鐵勒之勢直奔朔方…長城破敗、無從禦敵………」

一言未畢,戰報已被旁邊一人劈面奪去。

卻是李世民嫌他讀的太慢,先一步將戰報搶了過來,大聲朗讀道:「夏州都督羅通領兵四萬出城迎敵,以逸待勞全殲一萬前鋒於契吳山麓……臣掘溝壑、設拒鹿角之陣,意圖抵消騎兵之勢!臘月初七,十九萬突厥大軍如期而至,臣以三萬陌刀軍正面迎戰,以弩陣之威殲敵前鋒三萬餘人於溝壑之中,自身無一傷亡……再以拒鹿角陣抵消騎兵之威勢,頡利分兵六部、車輪而戰……苦戰四時辰,陌刀軍以兩萬四千傷亡,斬敵傷敵各五萬餘……」

三萬陌刀軍被六倍於己的敵車輪而戰,苦戰四個時辰,傷亡兩萬四千。預示著羅通的主力已經殘了,而頡利手中還有七萬完好的精銳之士!

李世民念到這裡,冷汗都冒出來了!

而聽著的也無一例外的在這大冬天冒出了一身冷汗!

戰報雖是簡略!

但,一個個驚人的數字,無不顯示出這一戰的驚心動魄。四時辰不間斷的作戰,羅通與陌刀軍這一仗是何等的艱難。

如此艱巨之戰,縱然是李靖、秦瓊、尉遲敬德、程咬金、侯君集等名將猛將,也不敢說自己做到這一步。

「臣背風結陣、順風而戰……時有強風暴雪,突厥賊寇逆風而戰、目不能睜,體力消耗倍而增之,最終,全軍潰敗……」

「漂亮!」

「這陣結得好!」

「利用風向阻敵,前所未有,冠軍侯,名將也!」

……

滿朝文武轟然叫好,逆風、順風都考慮到了,甚至連空氣中的阻力羅通都利用到了極致,他這一手實在太漂亮了,便是李世民、李靖也是嘆服不已。

但這些熟悉兵事的人聽了,卻無不心酸:這是敵眾我寡給逼出來的小小點子啊!若是有充足的精兵在手,誰會如此事無巨細的考慮?聽到突厥最終全線潰敗的消息,滿朝文武先是高興,可接著卻是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靜,一個個心頭髮顫,對這些浴血奮戰將士生出了無限敬意、無限憐惜。

一些人,甚至連眼淚都流了出來。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繼續念道:「是時,潛伏之一萬騎兵,以排山例海之勢突出敵軍……」

此言一出,滿殿傳來了一陣陣噝噝之聲。

正面戰場的陌刀軍都全廢了,羅通竟還藏得住兵馬!這小子太能忍、也太狠了。

但,他這一手無疑是正確的選擇,從而給了突厥致命一擊。

李世民、李靖的眼神在空氣中作了一次無聲的交匯,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震撼、欣喜之色!

自古慈不掌兵,說得便是此理。

羅通最後這一手太完美了,他這一手簡直是神來之筆,深具蓋世名將的鐵血之風。

李世民欣慰的感慨了一陣,把戰報一口氣念完。這些都是戰後清點的內容了。

除了殲敵生擒各五萬之眾,就是不計其數的繳獲!讓人矚目的繳獲中,就有宛若傳國玉璽一樣的狼頭大纛!

戰報之外,還有一封寫給李世民的私信,這裡寫的更為詳細,這裡既說到初到朔方突厥就大舉入侵的消息,也介紹了夏州的實情,這裡包括了長城受損、不能禦敵的現狀,也包含了對突厥「蝗蟲」過境的擔憂,以及力排眾議的「艱難」抉擇……

李世看了一遍,索性當眾念了出來。

滿朝文武這才恍然明白,之前為何一點消息都沒有了,原來羅通根本沒時間向朝廷彙報。這等大事突然出現,羅通這麼一個不足二十的少年郎,肩頭上所承受的巨大壓力!

聽著他理智的分析,再次驚出一身冷汗。

若不是羅通力排眾議,破殘的長城必失。長城一旦失守,突厥便能成功過境,屆時,對於大唐而言,突厥造成的傷害絕對是毀滅性的打擊。

之前還在抱怨李世民任用羅通坐鎮邊陲的大臣無不慶幸,無不嘆服李世民的識人之明。且不說這輝煌的戰果了,單是這主動出擊的氣魄,都不是一般人敢決定的。

私信沒有戰報那般正式,語氣比較隨意,讓李世民放心之餘,羅通也提出了唯一的請求:那就是將陣亡將士集中葬在契吳山。

羅通在信上寫:「古之匈奴有汗庭山供奉他們的英靈,今之突厥也有得勝山……為什麼我華夏、我大唐就沒有一個祭奠對外戰爭中犧牲的英雄的地方?秦有蒙恬,漢有衛霍、李廣,後有乞活軍冉閔…史萬歲、長孫晟等對外戰爭的民族英雄……今有我們死難的兩萬多英烈……若我大唐無一個英雄紀念之地,讓我們、我們的子孫如何祭奠英烈?如何緬懷先烈?如何知道前輩創業之艱難?我們英勇無畏的將士為國家統一、為民族拋頭顱灑熱血,若無一個歸宿,又怎麼能在九泉之下安心?我們的後代子孫又怎麼能夠心安理得地享受英烈們帶給他們的一切?有鑒於此,小婿決定捐出家資,在契吳山亦或是在朔方城建立一個安放英靈的『民族英烈祠』。」

「我要將戰爭中犧牲的英烈們的骸骨埋葬其中,在墓碑上深深的鐫刻下他們的名字、記載他們的功績,以供千秋萬代供人瞻仰,萬世千秋英明永存!從而使英烈的名字永遠不會在歷史的長河中淹沒。小婿此議,還望岳父批准。」

羅通的話象重鎚一樣敲擊著滿朝文武的心,是啊,這一點所有人都忽視了。活著的人還活著,還能夠享受戰後的生活,但犧牲了的戰友們,再過個幾十年、上百年,還有誰能夠記得他們?還有誰能夠記得他們曾經為祖國付出的一切?

李世民念到最後,他深吸了一口氣,沉聲道:「羅愛卿言之有理,自古以來,我們這個民族一直忽略了對犧牲英雄的重視。朕不僅同意羅愛卿的建議,還要在長安擇一風水寶地,建一個大大的大唐,不,『民族英烈祠』,其中,又分夏、商、周、秦、漢、晉……英烈祠,工部負責選址興建事宜!禮部、史官負責收集從古至今的歷史英雄事迹,不僅是為民族犧牲的英雄,但凡有貢獻的先輩都要收錄其中。而,屬於我大唐的英烈祠就從太原起事開始收錄,除此之外,還要預留大量位置,以供以後為我大唐作出貢獻的英雄、名人……這其中,有普通百姓,也有在座的諸位……」

「陛下英明!」

瞬間,滿朝文武胸中熱血沸騰,萬萬代拜祭啊!這是何等殊榮?這種大事,蠢貨才會反對。

長孫無忌第一個說道:「陛下,臣願意捐出從此以後的全部薪餉,幫助陛下建成『民族英烈祠』!」

李世民揮手制止住了其他準備捐獻的文武大臣:「不用,不用!你們的錢還得養家糊口,建『英烈祠』的朕拿得出,雖然現在大唐各方面用錢的地方很多,但再窮,這個事一定要優先解決。」

李世民日後兌現了他的諾言,在貞觀十年的時候,佔地面積達高達20萬平米的「中華英烈祠」在長安建成。英烈祠之美崙美煥,氣勢雄偉,讓人嘆為觀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脊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唐脊樑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4章:捷報抵長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