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各得其所(3)

第三章 各得其所(3)

儘管日本深受西方文明的影響,本質上依然是一個貴族社會。人們每次寒暄或交往,言語行動中都能透露出雙方的社會地位的差距。比如一個日本人跟另一個日本人說「吃」或「坐」,按照對方和自己的親疏、輩分等,將有多種不同的說法。「你」有好幾種說法,不同的場合要用不同的「你」。動詞也有很多種不同的詞根變化。日本像太平洋上許多其他民族一樣有敬語,他們使用這些敬語時還伴隨著鞠躬或跪拜等動作。而這些動作又有各種繁瑣的規定和慣例。日本人不僅得知道要對哪些人鞠躬,還得知道各種場合下彎腰的程度。對一位主人來說恰到好處的鞠躬,並不意味著對另一位身份地位稍有變化的主人來說同樣恰到好處。鞠躬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從最簡單的挪肩點頭到最莊重的匍匐在地。一個日本人必須從小就被訓練在什麼樣的場合下行什麼樣的禮。

等級制要通過禮儀來維持這一點非常重要,但也不能忽略性別、年齡、家庭關係、過去的交往等因素。甚至和同一個人交往,在不同場合下都會有不同的交往方式。一個普通國民對其關係密切的朋友通常情況下不用鞠躬,但如果對方穿上了軍服,那他仍然必須鞠躬。遵守等級制是一門藝術,必須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在某些場合下這些因素相互抵消,而在另一些情況下則相互刺激。

當然也有些人不拘泥於這些禮儀。在美國,往往是家庭內部成員。我們一回到家裡,就會把這些形式上的禮儀統統拋在腦後。但日本和我們恰恰相反,他們正是在家庭內部觀察並學會禮儀的。母親會按住抱在手上的嬰兒的頭,教他學會行禮。牙牙學語的兒童首先要學會的就是尊敬父親和兄長。妻子要給丈夫鞠躬,孩子要給父親鞠躬,弟弟要給哥哥鞠躬,而女孩則無論年齡大小都得給哥哥和弟弟鞠躬。鞠躬不完全是形式上的東西,它具有實質上的意義:鞠躬者承認對方有權干涉自己的事,而接受鞠躬的一方則承擔與其所受的禮儀相符的責任。家庭生活的核心就是建立在性別、輩分、長幼基礎上的等級制。

當然,孝道是日本和中國共同遵守的文化機制。中國人的孝道早在6、7世紀就隨著佛教、儒家學說以及中國的傳統文化等一起傳入了日本。但在這一過程中,孝道為了適合日本的新環境,其性質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改變。在中國,即使在現在,一個人都必須忠於他的整個宗族。他的宗族可能有成千上萬的成員,宗族所有這些成員都保有干涉的權力,受到這些成員的共同尊崇。不過,由於中國地域廣闊,各地情況有所不同,但大多數地方,一個村的村民基本上屬於同一宗族。而且在遠離這些村子的城市裡也可以找到他們的同宗成員。像廣東那樣人口密集的地區,宗族成員會共同建立、維持一個相當大規模的宗祠,在祭日里,那些同源於一個祖先的宗族成員們會樹立起成千上萬的牌位。每個宗族都有自己的財產、土地和寺廟,共同捐資幫助宗族子弟上學。宗族起到了聯繫分散在各地的成員的作用,大約每過十年就增訂一次族譜,公布有權分享同宗資源的成員的名字。宗族有世代相傳的家規,當宗族與當局意見相悖時,宗族甚至可以拒絕將同宗嫌犯交給當局。在君主**時代,這種處於半自治狀態下的宗族共同體只在名義上受國家管理,那些被國家派來該地的不斷更替的官員對這一地區的宗族來說只不過是外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認識日本民族:菊與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認識日本民族:菊與刀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各得其所(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