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各得其所(6)
每個日本人都是在家庭里培養起服從等級制的習慣的,走出家庭后再將這種習慣運用於更廣闊的外部世界。他必須明白這個道理,即所有各得其所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不管他們是否在他們的世界中佔據重要地位。丈夫或哥哥即使事實上受制於妻子或弟弟,在正式場合也是能獲得後者尊重的。在幕後操縱的人並不能打破表面的特權,實際的權力分配也不足以改變表面的關係。這種表面的關係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一點有時會給跨越本分擅用權力的人提供借口,使他們不至於暴露在公眾的責難中。家庭生活經驗使日本人相信,只有當一項決定是打著整個家庭的名義時它才最具說服力。這種決定並不能等同於家長自上而下發布的命令。日本的家長更像物質和精神財產的管理人。這些財產的意義才是最重要的,它要求全體家庭成員的忠誠。日本人不喜歡武力威脅,但這不表示強制服從力減弱,也不意味著權威的妥協。即使家庭中的長輩不總是行使他擁有的獨裁的權利,等級制本身也得維持。
上面對日本人的家庭制度做了一個粗略的描述。對我們這些在為人處世上有不同標準的美國人來說,他們公認的那種強大的感情聯繫是難以理解的。我們這本書的任務之一就是探討日本人家庭中的這種聯繫是如何產生的。要理解他們在政治、經濟生活方面帶有等級制的眼光,就必須探討這種等級制在家庭中是怎樣運作的。
日本人的等級制習慣在社會階層中表現得像在家庭中一樣嚴格。在歷史上,日本一直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在一個民族中發生了好幾個世紀有效性的等級制既有它的優點也有它的缺陷。自從7世紀有文字以來,等級制一直在日本發揮著準繩的作用。當時,日本從無等級制的中國再也不能吸收更多有利於其按等級制組織社會的文化了。7、8世紀時,天皇及其宮廷開始以運用中國那令他們嘆為觀止的文明構建他們自己的文化,從中表現出了他們極大的創業熱情。而在此之前,他們甚至沒有自己的文字。7世紀日本用中國的表意文字來記錄他們那與中國完全不同的語言。在引入中國文化之前,他們有自己的宗教,全國的山川河流和村莊都歸神祗統治,他們從這些神祗那裡祈得幸福。這種宗教流傳自今,成了現代神道。7世紀時,日本從中國那裡引進佛教,並將其視為「能有效保佑這個國度的」宗教。此前,無論是上層人士還是下層人士都沒有修建永久性建築的習慣。到這時天皇開始仿效中國的都城營建一座新的奈良城。日本各地還仿照中國建立了許多精妙絕倫的佛教寺院。天皇還採用了中國式的官階和律令。在世界歷史上,如此大規模系統地引進外來文化建立自己獨立的文化的民族確實罕見。
但日本一開始就沒打算引進中國那套無等級的社會模式。在中國,官階制是授予通過了科舉考試的政府官員的,而在日本它卻被授予了世襲貴族和封建領主,這些構成了日本社會的等級制。日本不斷被分裂為許多半獨立的割據勢力,封建領主相互爭奪,社會制度就建立在怎樣分配領主、家臣、侍從的特權的基礎上。無論日本怎樣積極地引進中國文化,都沒有用中國的那套社會模式來替換他們自己的等級制,沒有採用中國的官僚行政制度和囊括了各種身份職業的人的中國式宗法制度。日本也沒有接受中國那種世俗的皇帝觀,他們把皇室稱為「高居雲上的人」,只有這個家族中的人才有資格繼承皇位。中國經常改朝換代,而日本一次也沒發生。天皇神聖不可侵犯。將中國文化引入日本的天皇及其宮廷肯定沒有理解中國制度的這些方面,也並沒意識到他們正在做出一些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