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尹建莉――另類好媽媽(2)
本書可供家長讀、教師讀,像我這樣關心教育的人也會從中得到教益。
——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
二、尹建莉的教育觀
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尹建莉提出了「不管是最好的管」、「不考100分」、「不讀『有用』的書」……大多觀點對一般家長的教育觀來說,都具有很大的顛覆性。
1.「不陪才能養成好習慣」
尹建莉用自己的經驗告訴大家,陪孩子寫作業常常造成孩子的依賴心理,結果適得其反;在我們懲罰不認真的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作者給出了「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的新理念……
2.「孩子,你不用考100分」
尹建莉說:「正因為她特別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績,才絕不向她要分數。庸俗目標只能給孩子帶來庸俗的刺激,不會產生良好的內在動力。從上小學就追求分數,會使孩子形成畸形學習動機,變得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反而降低學習興趣,影響考試成績。」
所以,尹建莉從不要求孩子考100分,她認為孩子考多少都行,當孩子考不好時,尹建莉會說「沒考好,正好可以從中發現哪些地方沒學好」。她這樣做,目的是保護孩子對學習本身的興趣,這才是真正能讓孩子獲得好成績的根本辦法。
3.不寫「暴力作業」
「作業和餅乾都是好東西,但是我們不接受一下吃掉一百塊餅乾,一樣作業也不可以用來懲罰學生,暴力作業的本質是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奴役」。
她認為兒童是可以適應暴力作業的,但是其中包含有奴役、敵意、壓抑,會影響孩子的發展。
尹建莉是成功的,既是一個成功的老師,更是一個成功的媽媽,她為家長們傳授了自己多年教育女兒的經驗,改變很多家庭教育的觀念。我們也進一步地認識了尹建莉,她真不愧是一位「叛逆」的好媽媽。
第二節「不陪」才能使孩子成長
陪孩子寫作業,陪孩子玩,陪孩子睡覺,這些是現在許多家長的「功課」。
家長陪著孩子,是擔心孩子會邊玩邊寫;陪孩子玩,是怕孩子摔了;陪孩子睡覺,是因為孩子怕黑……
可是,家長卻沒有想到,你在「陪」孩子做這做那的時候,也「陪」掉了孩子的自由與自立。
任何事情都有矛盾的兩個方面,「陪」與「不陪」也有利弊兩個方面。
但是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家教大師尹建莉主張「不陪」,並且她用自己的親身經驗告訴家長,「不陪」的孩子才能養成好習慣。
一、「陪」著孩子,孩子不自由
在生活中,我們常看到家長喜歡陪著孩子寫作業,而這就成為孩子自由的最大束縛。
那麼,作為父母的你,有沒有限制孩子的自由呢?是不是下邊其中一員呢?
包辦型:孩子做作業,家長守在一旁,一個字寫不好,家長「幫忙」擦掉重來,一道題做錯了,罰做三道題,這樣擦擦寫寫、指指點點反而亂了孩子的心。
監視型:學習的時候,家長離孩子有段距離,但目光一直在進行掃描,孩子的背後火辣辣的。稍有走神,那邊便是一聲輕咳表示提醒,被監視的孩子是無法安心學習的。小的孩子還好,四五年級的孩子便開始反抗,反對這樣沒有尊嚴的陪伴。
檢查型:家長每天的任務就是檢查孩子的作業,極小心極負責地每題必查,查出的錯題要求孩子及時改正,最後學習成了家長的事,孩子開始學會了依賴。
尹建莉說,一個人,首先是個自由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