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異的世界(5)

一個新異的世界(5)

他說:「全球氣候變暖了,工廠的數量太多了。」他的回答非常乾脆,根本沒有一絲一毫的憂鬱。我們隨後回到了他居住的小屋,然後就握手道別了。我鑽進租來的路虎車,直接奔向機場。後事且不提了。

我們再來看看海洋的情況,這是佔地表四分之三的成分,然而我們的討論經常會忽略它。它的遭遇有什麼不一樣的嗎?1995至2008年間,熱帶太平洋區域上空共形成了111次颶風,比之前的13年時間同比增長了75%。這些颶風來得更猛烈,其特徵也更讓人琢磨不透。來自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ationalCenterforAtmosphericResearch)的凱文·特倫波斯(KevinTrenberth)說,「暴風雨不再像以前那樣在陸地上登陸,然後逐漸消退。現在的颶風會持續更長的時間。」他還補充到,2008年夏天,「氣象學家們完全沒有意料到熱帶風暴法棲(TropicalStormFay)竟然在佛羅里達州破紀錄的來回移動了四次」,這之後才逐步消散;颶風古斯塔夫的風力一直持續到內陸100英里的巴吞魯日市(BatonRouge),讓從沿海地區疏散到此地的難民們又一次措手不及。在過去的五年當中,我們親眼目睹了歷史上最早成型的5級颶風(2005年的Emily),第一個出現在一月份的熱帶龍捲風(2006年的Zeta),第一個在南大西洋出現的熱帶龍捲風(2004年的Catarina),以及歷史上第一次侵襲西班牙的熱帶風暴(2005年的Vince)。2008年的颶風季節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持續五個月中每個月均出現大型颶風的季節,從七月的Bertha到十一月的Paloma。其他地區的情形又怎麼樣呢?根據一份研究的結論,「海洋溫度的提升導致孟加拉國每年遭遇颱風警報的次數高達12次,而在此之前的年平均數量僅為3次。」2006年,一系列接踵而來的颱風侵襲了這個國家,導致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受淹;一年以後,氣旋錫德(CycloneSidr)致使三千多人遇難。如果全加在一起又是一副怎樣的畫面呢?根據《紐約時報》(NewYorkTimes)的報導,「過去的這三十年我們遭遇了諸多與天氣相關的自然災害,其總數超過了二十世紀前75年內同類災害的總數。」

但是讓我們把颶風和其留下的爛攤子先擺在一邊。先集中精力來搞清楚地球在發生著怎樣的變化。環繞在地球表面的海洋遠在人類文明出現之前其化學成分就是相對恆定的。由於其面積特別廣闊,我們把它的這種相對恆定視作了理所當然的永恆存在。甚至我們當中最專業的海洋學家也為最近發現而感到驚異,因為海水由於吸納了我們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加了自身的酸性。芝加哥大學的生物學家蒂莫西·伍頓(TimothyWootton)說,「傳統上我們一直認為海洋的酸鹼值是可以有效地實現自我緩衝的,所以當我們看到這種酸化的情形時還是大吃一驚。」根據他的研究結果,海洋的酸化程度比預計的增長速度要快上十倍。目前海洋的酸鹼值已經由下降到,你只要拿家裡普通的浴缸里使用的試紙就能看到明顯的區別。科學家們目前形成的一致測算結果表明,在本世紀末,海洋的酸鹼值將變為。海洋由於我們的過度排放,已經變得比其應有的狀態更酸化了近30%,英國皇家學院稱一過程「從本質上不可逆轉。」現在的海洋已經比之前八百年間任何一個時候都更加酸化,如果它繼續以這個速度持續酸化,那麼到2050年,海洋的腐蝕性將超越過去2,000萬年間從未出現過的水平。在這種環境中,貝類海生物無法形成足夠厚度的外殼。(如果你還不明白的話就去看看DDT對蛋殼的腐蝕作用。)2009年的夏季,太平洋沿岸的牡蠣養殖業者們稱牡蠣幼仔中的80%未能成活,原因就是來自海洋深處的水「其腐蝕性足以殺死這些幼仔。」2009年春季的一次學術會議上,來自美國的研究員南希·諾爾頓(NancyKnowlton)以最為直白的語言警示人們:「成規模的物理形態的珊瑚礁將有可能在2100年完全消失,最糟糕的情形下,2050年就可能出現這種局面。」夏威夷大學的海洋學副教授理查德·吉布(RichardZeebe)說,「我們的行為讓自然環境無法自我修養,我們做得確實太過分了。」這也是你能從一位科學家的口中聽到的最客觀的評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千瘡百孔的生存之地:即將來臨的地球末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千瘡百孔的生存之地:即將來臨的地球末日
上一章下一章

一個新異的世界(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