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五章 各抒己見

第一二五章 各抒己見

一根木頭蓋不成房,一塊磚頭砌不成牆。

——水族諺語

同學聚會結束以後,馬小平約上牛木林、納森和鞏曉麗,帶著自己的小女兒馬安娜,開上新購置的雷克薩斯汽車,前往東鄉、臨夏和循化去拜謁祖先的土地,感受30年來那裡發生的滄桑巨變。

他們乘坐的汽車駛出了蘭州市區,沒有從新修建的隧道穿越高山,而是沿著崎嶇的盤山老路爬上了果園山。

在果園山的最高處,馬小平停下了汽車。大家紛紛跳下車,遠遠地眺望起伏的山巒和高樓林立的蘭州城區

牛木林感慨地說道:「唉,世界歷史的滄海桑田和人類民族的興衰變化始終是一個令人慾罷不能的話題啊。」

馬小平接上了話茬說道:「你說你最近正在研究世界民族問題,那麼我就來考一考你。」

牛木林回答道:「好的。讓你過一把考官的癮吧。」

馬小平問道:「先從簡單的開始吧。什麼是民族?」

牛木林回答道:「民族是祖先、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相同或者相近的,並且大多數是聚居相對集中而且自我認同的一個群體,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客觀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而產生、發展和消亡。」

納森接著問道:「當今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個民族?」

牛木林調皮地回答道:「報告納考官,現在全世界有200多個國家、2000多個民族。但是,我一直在思考,地球這麼巨大,人類的歷史又是這麼的漫長,地球上一定誕生過更多數量的民族。只不過大部分的民族都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消失了。現存的2000多個民族只是小部分的倖存者而已。」

鞏曉麗說道:「這麼多啊!中國現在有56個民族。」

牛木林認真地糾正道:「56個民族是官方正式認定的。其實,自我認同的民族遠不止56個。新中國建立的初期,全國匯總上報的民族名稱就有400多個,其中僅雲南一個省就有260多個。」

馬小平又說道:「請舉例說明民族的生存狀態。」

馬安娜叫嚷道:「你們上車再說吧。我們還要趕路呢。」

於是,他們登上了汽車,向臨夏回族自治州的方向前進。

牛木林說道:「好,我現在回答馬總的問題。

民族經過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等幾種社會形態的變革,從古代民族發展成為現代民族。在這一過程中,民族不是一成不變的。民族壓迫造成的強制同化或者多種因素形成的自然同化使一些民族消失了。另外,由一個或幾個民族中分化出來的一部分人長期生活在一起,又逐步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

第一種是自古延續下來的民族。

這類民族在世界上比比皆是。雖然有一部分分割出去了,或者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成分,但是,她的核心部分始終保持著穩定。

比如,鞏曉麗的漢族自從在漢朝形成明確的民族以後,雖然幾千年來融合了不少民族,但是,主體成分沒有大的改變。

再比如,納森同學的蒙古族是先秦時期東胡的一部分,13世紀初期形成蒙古民族以後保持到現在。

我們新疆的維吾爾族,自從回鶻從蒙古高原西遷,與塔里木盆地的土著居民融合形成維吾爾族以後到今天,基本盤面沒有發生巨大的變化。還有滿族,從古老的肅慎到女真、滿洲,一直生存在東北一帶。藏族從古代的羌族演化為吐蕃,一路走到今天。至於羌族嘛,始終是中國歷代文學作品的主角之一。」

鞏曉麗插話說道:「羌笛何須怨楊柳。」

牛木林點了一下頭,繼續說道:

「第二種是消失的民族。

在世界民族的大舞台上,很多民族像走馬燈似地出現,又像雲煙一般迅速地消散了。

比如,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小亞細亞半島的赫梯人、伊朗高原的埃蘭人、北非的古埃及人、歐洲的古希臘人、古羅馬人和中美洲的瑪雅人等曾經盛極一時的偉大民族,如今已經湮沒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它們創造的輝煌文明今天只剩下殘垣斷壁與沉默的雕塑、壁畫和泥版。

在中國的歷史上,匈奴、突厥、党項、契丹、鮮卑以及許多人口很少的民族曾經閃亮登場,然後又消失得無影無蹤,甚至以另一種面目出現在遙遠的歐洲。

迄今為止,所有消亡的民族都是被迫消失的。因為沒有任何一個民族願意自動地退出歷史的舞台。

民族消亡的方式和途徑不外乎以下兩種。

一是通過戰爭手段掠奪人口導致的強行滅亡。在人類的早期時代,民族之間是弱肉強食。民族之間、國家之間血腥屠殺,失敗一方被迫消亡。被滅亡的民族血統很難徹底消失,總有或多或少的血統融入到其它民族。

每一個民族的發展或地域的擴張都是伴隨著其它民族的消失或逃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世界上現存的各個民族都曾經是消滅其它民族的劊子手,差別只是或多或少罷了。

東胡被匈奴滅亡。匈奴的主體被漢人消滅。東胡之後分成烏桓和鮮卑兩大部分。烏桓被曹魏消滅。鮮卑的主體被漢人同化,剩餘的演化為柔然

。柔然被突厥擊敗,分化為室韋(蒙古)和契丹。契丹的主體被女真和漢人同化。党項是羌人的一部分,後來被蒙古人滅亡。羯是匈奴的一部分,4世紀的時候被漢人冉閔一次性屠殺20萬人,導致羯族滅種。

二是落後民族被先進民族同化。在中國歷史上,許多民族,如匈奴、鮮卑、契丹等游牧民族的一部分人進入中原地區,受到漢人先進生產方式的影響,逐漸地接受了漢文化,最後喪失了本民族的特徵,成為漢人的一部分。

第三種是新生的民族。

隨著時代的變遷,民族的遷徙、民族的分割和民族的融合又產生了新的民族。

匈奴人被漢人打敗之後,余部逃到歐洲,與馬扎爾人融合構成了今天的匈牙利人。

契丹的殘部西逃到中亞,與當地人融合成為中亞民族的一部分。

突厥是匈奴的一個分支,後來滅亡了柔然,然而自身的主體被回鶻人和漢人消滅。殘部向西逃亡,與小亞細亞半島上的居民融合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人。

從花剌子模帝國東遷的中亞各族,在蒙元境內與周圍的蒙古人、漢人、吐蕃人、維兀爾人等融合,形成了回回人、東鄉人、撒拉人、保安人等。」

納森笑著說道:「曉麗,這麼說來我們漢族和蒙古族是自古延續下來的民族。木林和小平都是新生的民族。」

牛木林和馬小平相視一笑,點了點頭。

納森問道:「木林,你給我們分析一下各民族的源頭。」

牛木林笑著回答道:「你不愧是草原上那個的民族。問的問題總是那麼的遼闊。

當代的每一個民族都是由歷史上不同時期的古老部族演變發展而來的,都可以追溯出自己的起源。

中國當代民族的族源主要有以幾種情況;

第一,絕大多數民族來源於國內土生土長的古代部族。例如,鮮卑、契丹、蒙古源自東胡;滿族、錫伯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赫哲族源自通古斯;羌族、藏族、彝族、納西族等眾多的西南少數民族源自古羌人。

這些族源在秦代以前基本上都已經存在了。

例如,滿族的最早先民肅慎人早在舜時代活動在黑龍江流域地區。其他如高原和西北部分地區諸民族的先民西戎、氏、羌,南方各民族的遠源百越及以後分化出的駱越、甌駱,苗族、瑤族的先民五溪蠻,土家族的先民巴人等,都是在先秦時期活動在各地的古老部族。

各民族的直接族源出現的時間普遍比較晚,但是,多數也都是在唐代以前。例如,蒙古族源自室韋,維吾爾族源於回紇,哈薩克族源於突厥,藏族起源於吐蕃,彝族源於烏蠻,白族源於白蠻,壯族、黎族源於俚,侗族源於僚等,分別在漢代、南北朝和隋唐時已經形成和存在了。

這說明我國遼闊的土地上很久以來就是多民族共存的。這些古老的民族與漢族及其前身華夏族有著長期的交往和滲透,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大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第二,唐代以後才出現的民族很少,主要是外來民族。

一種是遷入中國之前已經完成了民族的轉化過程,屬於成熟民族共同體的一部分。遷入中國以後,有的仍然保持著原來民族的獨立性。例如,朝鮮族和俄羅斯族是分別形成於朝鮮半島上和俄羅斯,18世紀開始陸續遷入我國。撒拉族在元代由中亞長途跋涉到青海東部的循化地區定居下來的。

你看,撒拉族娶親儀式的傳統環節中,對委奧依納漢語的意思是駱駝舞,表演中有這樣的對白:蒙古人問你從哪裡來?

尕勒莽回答說我從撒馬爾罕來。

另一種是遷入中國的外來民族在發展過程中又融合了國內其他一些民族的成分,重新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遷入的民族是新民族的主要族源。例如,回族以來自中亞和西亞地區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為主體融合其它民族形成的新民族。

再一種是遷入中國境內的時候還處在民族形成之前的部族或部落的聯盟階段,在中國境內逐漸演變並完成了民族的轉化,成為當代的一個少數民族。例如,柯爾克孜族的族源就是唐代之前葉尼塞河上游地區黠戛斯人;烏孜別克族的先民也是很早從中亞地區遷入新疆的。」

納森聽到這裡拍手笑道:「這麼看來,我和曉麗是土生土長的民族。小平和木林,你們兩個是外來融合的民族嘍。」

馬小平一邊開車,一邊問道:「請你論述一下民族分佈的地理情況。」

牛木林回答道:「各個民族都有相對固定的地理分佈。但是,目前都經歷了多次重新再分佈的問題。

第一種是核心地帶不變。有些民族自形成以後活動的地域範圍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始終保持著當初的狀況。南方多數民族基本上都屬於這種類型。例如,藏族自7世紀吐蕃興起時就一直活動在青藏高原;彝族一開始形成的時候居住在雲南西部的橫斷山區和四川大、小涼山地區,直到現在仍然保持著這種分佈格局;黎族的先民早在3000年前就居住海南島上,以後雖然由於漢人的遷入使他們的範圍逐漸縮小到五指山及以南地區,但是從來沒有擴大到海南島以外的地區。其他一些民族,例如台灣的高山族、湘鄂川黔交界處的土家族以及廣西的壯族、侗族等,現在的地理分佈與民族形成初期的活動範圍基本一致。

第二種是地域擴張或者萎縮。多數民族形成以後由於政治歷史和社會經濟等原因,有的分佈地域範圍比原來的擴大許多,有的與原來的發祥地已經毫無地域聯繫了。例如,滿族和蒙古族的發祥地分別在東北黑吉兩省的白山黑水之間和蒙古高原東北部的草原地區,以後這兩個民族都統一了全國,建立了中央王朝。隨著政治中心的轉移和統治全國的需要,他們分佈在全國各地。雖然大部分人在政權被推翻以後撤走了,但是,目前的分佈範圍仍然遠遠超出東北和蒙古地區。發祥地在遼寧的錫伯族、發祥地在大興安嶺周圍地區的達斡爾族、發祥地在新疆的維吾爾族,由於明、清兩代的軍事徵調,一部分人離開了發祥地。錫伯族、達斡爾族到了新疆,維吾爾族到了湖南、雲南等地。新中國成立前,新疆的哈薩克族因為不堪忍受反動軍閥盛才的迫害,一部分被迫流落到甘肅、青海,至今仍有一些哈薩克族居住在那裡。

第三種是一個民族跨越兩個或者更多國家的國境分佈。這也是在民族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形成的。

例如,朝鮮族分佈在我國東北和朝鮮半島,一直保持著本民族的獨立特徵;蒙古族由於歷史和政治的原因,分別居住在中國、蒙古和俄羅斯;哈薩克族分散在中國、哈薩克、俄羅斯等國;傣族、苗族的發祥地都在我國境內,後來由於遷移流動,一部分分佈在緬甸、泰國、寮國、越南等鄰國的境內。」

馬小平搶先說道:「納森,這次你是不是要說蒙古族是跨境民族,我和木林都是核心地帶不變的民族?」

納森笑著回答道:「非也。現代社會是大流動的社會,哪裡還有死守著祖先土地的民族啊?全世界各地都有華人。全國各地甚至外國都有你們東鄉族呢。」

馬小平說道:「回答正確,加10分!木林,你的答案都是背誦教科書上的。誰都可以看得到呢。現在需要你發表你自己的觀點。」

牛木林說道:「你問吧。反正是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馬小平問道:「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應該有一種文化還是多種文化?」

牛木林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當然是多種文化啊。」

馬小平說道:「請你論證一下。」

牛木林說道:「人類的文明是多元文明。不同的民族在各自的環境中創造了各自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存亡之本,是民族凝聚與發展的深層動力。

民族文化是民族內部彼此認同的核心,基本要素有服飾、節慶、語言文字、飲食方式、居住形態等。這些都是在漫長的歷史活動中自然形成的,與當地的氣候、山川、風物、傳統等渾然一體,是民族歷代先祖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根本標誌。

在一個民族的內部,無論是文盲還是知識精英,無論是普通人還是首腦人物,在這些特徵上是一致的。

民族文化越弱凝聚力就越弱,如同一盤散沙。民族文化一旦消解,民族則將走向消亡。

中國歷史上的某些民族由於不注意保存自己的民族文化,最終從歷史舞台上消失。

典型的例子是契丹。

契丹人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強大的軍事力量,曾經建立了遼國,長期與北宋政權對峙,影響很大,以致俄羅斯語中的中國一詞就是契丹的音譯。

契丹人在與周邊民族交往的過程中,不注意固守本民族文化,盲目地追隨其他民族的文化,久而久之在民族內部沒有了彼此認同的核心。儘管契丹人的後裔可能還生活在我們這片土地上,但是,作為一個民族已經徹底消失了。

歷史是無情的。沒有民族文化的民族必將遭到淘汰。

一個國家或民族只要民族文化還寸在,即使被侵略者佔領還有復國的希望;相反,如果民族文化已經消失,既使沒有被佔領也是名存實亡。」

鞏曉麗問道:「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自稱是純正的某某民族,你怎麼認為?」

牛木林回答道:

「當代的每一個民族雖然形成的歷史時期不同,但是,在民族形成以後的發展中,沒有哪一個是自起源到現在始終保持著當初的完整性和獨立性。相反,都摻雜有其他民族的成分,先後融合、吸收、同化和滲入了許多其他民族的成員。

在中國歷史上,漢族向四方擴張、動亂時期流民蜂擁外遷的結果徹底打破了我主中原、南蠻北狄西戎東胡等的族群地理概念,開始出現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的變化,總體上呈現出大雜居、小聚居的分佈格局,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

現代科學也證明了這個觀點。根據各民族的基因圖譜,各個民族都含有不同人種的基因,只是多少的差別。例如,北方漢族73%的基因是東亞、南亞基因,11%是新幾內亞基因,同時含有少量的東北亞——澳基因、美洲基因、阿爾泰基因、阿拉伯基因和突厥基因。

我的結論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沒有純而又純的民族。」

一直默默無語的安娜問道道:「為什麼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几乎都是又偏遠又貧困又落後的地方呀?」

馬小平回答道:「讓你牛叔叔給你解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世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人世間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二五章 各抒己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