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春天六
笪繼良說的大明版計劃經濟雖然有些簡陋,但是對於朱由檢來說卻是一聽就明白了。其實計劃經濟這種事情,中國自古以來都是有著雛形的,其中做的最為出色的當屬於管仲,畢竟這位可是用著經濟手段就消滅了兩個鄰國的存在。
而從春秋進入戰國之後,各國對於農業上的計劃種植就更為看重了。否則秦國動不動發兵數十萬攻打別國,沒有一個高效的農業種植和勞動力管理計劃,估計敵國還沒攻下來,自家的經濟就已經被拖垮了。
只不過隨著儒家的興起,諸子百家的衰退,不管是學術、科技和制度都在退化。儒學空談經義不講實用的特點,使得自漢往後,中國的文明就一直在衰退。戰國末期,秦國能夠組織起六十萬大軍攻打楚國,但是到了大明朝,軍隊已經不能組織起10萬人的作戰了。
名將如李成梁,也只是靠著數千家丁包打天下。也只有戚繼光摸到了一點近代軍隊的組織制度,但是隨著他的下台,戚家軍也就迅速弱化為了一隻小於萬人的精兵部隊。10萬人的軍隊和組織10萬軍隊作戰,這完全是兩回事。
組織制度和計劃管理,永遠都是起于軍隊,而衰亡於太平盛世。比如太祖朱元璋就下令過,民有田5—10畝的,必須要種植半畝桑、麻、棉。10畝以上者,這些經濟作物應當按照比例追加,這就是最簡單的農業種植計劃。
不過到了今日,官府除了徵稅派差之外,誰還管農民種什麼。所以江南之民戶有全部種植經濟作物而不種一粒米的,也有西北農戶只種糧食不種棉、麻的。作為一個農業社會,國家管理不了農業,也就意味著無法掌握鄉村,掌握不了鄉村也就意味著失去了這個國家人數最多的農民階層的忠誠。
當然,對於地方士紳來說,這樣的社會狀況正是他們所夢寐以求的田園生活。雞犬之聲相聞,而老死不相往來。天不變,道亦不變。士紳的後代永遠是士紳,農民的後代永遠都是農民。就這一點來說,東西方的縉紳、貴族們還都是相當有默契的。
所以呢,原本春秋戰國時就已經出現的組織制度和計劃管理,每隔一個朝代,我們就會重新發明一次,而且是一次不如一次。
畢竟在儒家大師的眼中,這些就是歪門邪道,是兵凶戰荒時不得已而用之的奇技淫巧。一旦到了太平盛世,就應該與民休息,以經書和禮樂綱常治理國家,才是正道。
如果不是女真人興起,西南土司連續叛亂,光宗、熹宗連續去世,朝中黨爭不斷,大明面臨著內外交困的險境,文官們不得不尋求突破困局的辦法,支持了崇禎的改革。這樣的大明版計劃經濟,恐怕是很難出現的了。
就在崇禎心中大為感慨時,看到皇帝久久不出聲,方岳貢不得不從旁進諫道:「陛下,如今這大明各地的農業種植已經到了不得不管理的地步。
過去三年中,我國仰賴海外的糧食進口,方才勉強度過了難關。但是,從去年的氣候變化來看,這大面積的自然災害恐怕差不多應該過去了。
而一旦大明開始風調雨順,我國國內的糧食生產就會恢復正常,這樣一來國外生產的糧食就會衝擊國內的糧食價格。根據戶部的測算,現在從南洋運到上海的糧價,幾乎相當於兩湖地區的糧食產地價格。這其中主要原因在於,大明的紙幣在國內雖然貶值了,但是在海外因為我國出口貨物暢銷的關係,幣值一直比較穩定。
所以,如果我們不能規劃好棉花、甘蔗、桑、麻等作物和糧食種植的面積,那麼即便迎來了豐年,對於農民來說也不是什麼好事…」
朱由檢自然是清楚這兩年國內的農業發展的,如果不是因為氣候的緣故,憑藉著農科院培育出來的良種,研究出來的堆肥、積肥方法,還有對泥炭和鳥糞石的利用,再加上這些年的河道和水利建設,大明朝的糧食年產量早就突破歷史記錄了。
而且因為自然災害的緣故,北棉、南蔗和糧食爭奪田地的矛盾還不算突出。但是一旦氣候好轉,國內糧價下跌,種植經濟作物的土地肯定會快速上升的。所以制定一個粗略一些的農業種植計劃,對於大明來說是有好處的。
戶部官員們能夠預見到豐年海外糧食對於國內農民的傷害,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幹吏了。朱由檢覺得,他當初派遣這些戶部官員去海外開荒,也還真是一個明智之舉。
稍稍誇獎了一下自己,朱由檢便把心神收斂了起來,對著方岳貢、笪繼良兩人正色說道:「你們兩人講的這個農業種植規劃還是有道理的,海外的糧食產地的確應該成為我大明的糧倉,以補充國內糧食生產的不足,但不應該變成損害我大明農戶的存在。
所以,光規劃國內的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是不夠的,我們應該將海外各屬國的農作物種植也一併規劃起來。
比如,紅河中下游平原,一向都是越南人的糧倉。不過你們也知道,越南人一向不夠安分,即便現在打服了他們,一旦他們恢復了元氣,就又要跳出來挑戰我大明的權威了。
這幾年我國因為自然災害的緣故缺糧,所以越南生產的大部分糧食都運回了國內,而越南人自己反而糧食不足,自然也就無法招兵買馬反抗我們。
但是,一旦我國恢復正常,糧食價格回落,越南的糧食就會囤積起來,這也許就會成為越南人用來反抗我們的軍需。所以想要越南人保持對於我國的恭順態度,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改種甘蔗和棉花。
這樣我們就可以用湄公河、湄南河、呂宋的糧食去控制越南人,而他們生產的甘蔗和棉花,又可以成為大明工廠所需要的原材料。至於那些越南地主,他們也能夠獲得更高的利潤,從而更要依賴於我。
如果朝鮮、日本及南洋各國,都能夠照著我國的規劃去種植農作物,那麼只要我們控制了糧食的產地和海上運輸,他們就將會成為大明最為忠實的臣屬。因為失去了大明,他們就吃不上飯,也賣不出收穫,自然也就用不起大明出產的各種日用品。
到了那個時候,哪怕我們不使用武力…」
方岳貢和笪繼良從西苑精捨出來時,看到這位同僚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心情正好的他不由出聲問道:「笪侍郎這是在擔心什麼?難道剛剛我們同陛下談論的內容還存在什麼問題不成?」
笪繼良看了看腳下堅實的水泥路,又抬頭看了看路邊豎立起來的路燈,這才皺著眉頭向方岳貢回道:「和陛下談論的內容,咱們戶部都研究了快一年多了,和你也討論過快三個月了,方方面面都已經設想的很周全了。即便有問題,也不會是什麼大問題。
只是我心裡擔心的是,陛下把我們的農業計劃種植管理引申了更進一步。可想而知,今後海外之財富將會源源不斷的湧入我國,但這對於大明來說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
過去國庫空虛之時,陛下可謂是節衣縮食,宮中的享用器物都使用的前代舊物,余嘗聞陛下一日三餐不過三菜一湯,還不及江南普通富戶之飲食。而前年災荒大起之時,陛下更是下令自己的飲食改為一日二餐,每餐不過二菜一湯,且去掉菜單中的魚肉之味。
陛下生活之簡樸,余以為大約只有太祖時期可以相若了。也正因為陛下如此克己奉公,我大明這十餘年來才能扭轉國衰,內憂外患而漸漸遠去,宮內的太監們如今在外也低調而守法了起來。
然而現在國家形勢剛剛有所好轉,宮內就對西苑大興土木。而聽陛下之意,這海外的農業種植規劃和屬國、屬地之經營,內務府是肯定要插上一腳的。日後國外的財富源源不斷湧入內府,陛下將會把這些財富用於何處?
而且按照陛下的規劃,從此海外之臣民,恐怕也將時時處於疲憊不堪的境地,到時他們又如何會真正臣服於大明?一旦外部形勢有變,海外恐有不忍言之事啊。」
方岳貢一邊聽一邊看著路邊被白雪覆蓋的樹木,即便是在白雪的遮擋之下,這些樹木也還是造型優美,顯然是有人平日里精心管理著的。
對於笪繼良的擔心,他卻有些不以為然的回道:「笪侍郎這是多慮了,昔日我在松江擔任地方官員時,想要效仿海鹽等地修築石塘,以防備海潮沖毀民田。
當時有人這麼跟我說,修築石塘捍衛田地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我又如何能夠保證石塘修好之後,這些被保護下來的田地能夠留在小民手中。
須知道,現在海邊的田地因為有被海潮沖毀的危險和逐年被海水浸泡而產量低下,這才不為士紳大戶放在眼中,給了小民拓荒墾殖的機會。
可一旦石塘修建了起來,那些被石塘保護起來的土地立刻就會成為士紳大戶眼中的肥肉,跑來此地開荒的小民必然會被士紳們驅離出去。於是動用全縣百姓力量修建起來的石塘,最終不過是肥了一些士紳大戶,而損害了平民百姓的利益,這樣的工程修不如不修。
笪侍郎可知,我當時是怎麼回答的嗎?」
方岳貢突然就停下了腳步,認真的注視著對方發問道,笪繼良也同樣停下了腳步,對著方岳貢一雙精光外露的眼睛看了半天,方才拱了拱手說道:「不知方尚書是如何回答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