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一江春水一江綠 第五十九章 江湖是一座山(上)
在安夏增兵一事上確有其事,並不是包海佑信口胡謅,在他出宮前李俊便向他透露了一些消息,也算是讓他此行能更加順利一些的消息,不過在此的基礎上包海佑倒是添油加醋了不少。
半年時間也不過是悄無聲息的增加了五千之眾左右,剩下的倒全是包海佑誇大其辭,而此事也只僅限於東南趙淳為首的幾個武將,以及皇帝和朝中為數不多的幾位大將軍,至於文官,除了首輔任賢安以外其餘都是一概不知。
江南道在朝中的根基多數都在文官一方,所以此事自然是沒得到過一點消息,包海佑看著下方面色陰晴不定的眾人,心中不禁暗自好笑,但他卻深知此時一定要沉住這口氣。
於是在過了半炷香的時間后,其中一位花甲之年的家主才小心翼翼道:「不知朝廷需要我等做些什麼呢?「
「遇上這等事朝廷自然是首當其衝,可是這些年天災**可就沒消停過啊,淦江中上游那是年年發洪,年年決堤,年年修,兩州呢,又時不時就鬧騰一下,現在西涼南詔又不安生,又得加派大軍,這一來二去的,國庫里的那些銀子自然是力有不逮,別說十萬大軍了,就是五萬,那每日人吃馬嚼的可就是一筆天文數字啊!「
話說到這裡再結合之前得到的一些小道消息,兩相印證之下並不難猜測,但眾人都是不約而同的選擇了裝糊塗,其中一名家主更是道:「大人此行的來意我等已經明白,不就是捐銀子么,這是我等應當做的事情,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更可況要是前方敗退,這首當其衝的便是我們,對於此事我等自然沒什麼好說的,大人就說數字吧,我等自當肝腦塗地!「
「這幫老傢伙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啊!「包海佑心中暗罵著但嘴臉卻又是另一副神情。
「各位家主有此覺悟,想來陛下要是知道了肯定是由衷的感到欣慰,可...「
雷家乃是天幕府五大家之一,家主雷萬鈞別看才臨近天命之年,但老謀深算可是其他人拍馬難及,也是常常在這幫人里和令家家主做主事人。
只見他喝了口香茗就語氣疑惑道:「大人莫非還有什麼難言之隱不成?「
「其實也沒什麼,就是在臨出宮前,陛下告訴我皇城司的人發覺江南道的賦稅是有很大問題的,陛下本念著眾位勞苦功高,不想去計較,但此刻不去計較也沒有辦法了,於是陛下就讓我此行來江南道把之前漏掉的稅銀補上就是,之前的就揭過,但從今年開始的便一個字也不能少,從今往後都是如此,還望各位行個方便!「
......
仲夏之末,那愈漸毒辣的日頭也是肆虐著大秦的每一片土地,帝京自然也是不例外,但皇帝李俊此刻卻是待在春寧宮中自在無比,看那神情沒一絲作偽。
想來不久鎮
邊大將軍也即將入京,而自己的宏圖偉業也將徐徐拉開,此次宣趙淳如今,名為商議將趙安招做駙馬,但實為卻是共商收復陰山之大計,不過倒也名實之說,不過是一箭雙鵰罷了,畢竟趙淳再如何也算是前朝舊臣,李俊心底里多少還是有些不放心的。
江南道那裡雖說有些麻煩,而包海佑也不過是李俊的一招拋磚引玉,也不是太指望他能處理好這件事,但此事卻是非處理不可,否則自己的那些宏圖偉業也不過是空中樓閣,李俊也是早已準備好了後手,不管江南道那邊如何群情激憤,他也都是做好了一擊必中的打算,哪怕是違背些祖制都是毫無關係,先把名頭站住腳了,在大白於天下,不愁不勝,李俊從不是一個甘願碌碌無為的一個皇帝,反而還有著極度的野心,不過是善於隱藏自己罷了,千古一帝的夢他可是不知做了多少年,如今眼看就要到最後時刻,若是誰敢擋在前方,下場自然會凄厲無比。
沒一會德妃便捧著飲子娓娓而來,坐在李俊一側后便拿起玉勺,一勺一勺的喂著李俊,今日的飲子中還加入了不少的梅子,不是中土之地的梅子,而是從東南特意運過來的貢品酸梅,喝起來不僅清熱解暑,而且還帶著一絲酸酸的味道,在這炎炎夏日說是提神醒腦也不為過。
「陛下,安兒的事您是怎麼考慮了啊?到現在還沒個信呢。「
「此事我早已是思量妥當,正準備抽個時間和他說呢,你這做母后的正巧問起來,那便由你代為傳話吧,也好讓他好好感謝感謝你這做母后的。「
「瞧您這話說的,我看吶還是您這做父皇的去說比較好。「
「還是你去說吧,東南和西北你讓他懸一個,正巧過些日子大將軍也該進京了,若是去東南,正巧大將軍回去的時候一道而行。「
李俊剛說完這話,德妃便是放下了手中玉碗,小口微掩道:「我以為是去三府三城這樣的地方呢,您怎麼把安兒安排到這麼危險的地方?「
「去府地還不如不去呢,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也要為老四以後想想吧,去這兩地多少還能撈些功績,身為男兒怎能不經歷一番沙場鐵血,這對他是有好處的,當年我就是被父皇這樣逼著去東南的,一想起那時候,自己都想笑,成宿成宿的睡不著覺,膽子可真小啊,老四可比我那時候出息多了!「
......
秦瀚這幾日可以說是有些疲於奔命,不僅要每日去國子監熟練課程政務,而且每一旬都還要定量前往吏部觀政,這也是為一年後而做準備,由於這幾日母親和弟弟秦風都搬到了丘山,本是住宿與國子監的他也是每隔兩三日就要回去一趟,這可是母親大人吩咐的,秦瀚可是不敢不從。
帝京的政治氣息濃厚全然不是其他地方可以比擬的,在這裡哪怕是個市井小民對於大秦
的政令以及風向都能略知一二,更別提秦瀚這位實打實的進士了。
而在國子監待了這麼一個月,才是把自身晉陞的一些流程和朝廷的一些章程給搞清楚了,先從秦瀚自身的情況說起,在之前他也只知道進士也是分級層的,大致就是殿試和會試一波,現在才知道這只是含糊不清的一種說法,進士分為三種,第一種則是殿試取其三十六,第二種則是按照名次再取三十六,剩餘的一百二十八則成為了第三種。
按名次來說秦瀚無疑成為了第三種進士,第三種兩年後多半被下放到州府縣台,從從七品開始做起,不過由於出身較低這輩子能做到正五品依然是了不得了,不過也不排除有人能做到三四品,不過相比較數量而言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第二種進士通常被成為庶進士,庶進士則比第三種也好上許多,多半會留在帝京和三府三城這樣的地方,晉陞幾率也大了不少,兩年後就是進入翰林院也不無可能,要知道翰林院那可幾乎是官居三品以上的必由之路,朝廷內閣更是如此,近一百年除了平國公以外還從沒聽過有人沒經歷過翰林院便能入閣的,可以說是前途斐然。
而第一種幾乎可以說兩年後是實打實的翰林院出身,只要在國子監的這兩年中,不求有功,只要循規蹈矩便可,當然如今讀書人,多半都受了那些老一輩士子清流們的影響,總是不乏語出驚人之輩,可以說這第一等只要安生在國子監待完兩年,再從翰林院待完兩年,最次也是從五品的官級,當然若是有本事能繼續留在翰林院,那前途更是一片光明,能在其中熬個二三十年,有近乎四成的幾率能入閣為相,位及人臣。
秦瀚對於這第一等倒是無太多想法,但第二等卻是他思慮再三后一定要做到的,否則憑他三等的身份,兩年後的命運基本已經註定,憑著那點權力,能做的了什麼?
說來簡單,可是做起來就不那麼簡單了,若是真是出身寒門,此事無異於登天,秦瀚可不是迂腐那些迂腐的士子清流,既然有督察府這顆大樹,怎能不藉助一二?不過此事歸根結底還是要靠自己,督察府再如何也不過是給自己找一條好的門路罷了。
從三等進士晉陞到二等可是很難的,二等到一等倒還好說,最大的兩個原因一個是三等進士大多出身貧寒,多是靠自己才能到這一步的,像是二等進士多半都是出自王公貴族的後代,以後不管是怎樣大多都不愁出路,就是想成為一等進士,日後入翰林院,背後的家世也會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
還有一個原因則是進入國子監以後,其實已是等於進入了朝廷,若想往上升最直觀的是什麼?除了政績和功勛還能有什麼?和平年代哪來那麼多功勛去讓你立,更別提你一個小小的進士了,政績倒還好說,可問題國子監這兩年就是讓你學習,觀政,談何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