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溫公子眼中的故事
桌上的三人沉默著,三人的記憶能力各有差異,老黃年紀大了,出門前翻來覆去地看了那麼多遍,對於很多細節甚至比薛仁記得還要清楚。只是如今把幾個故事在腦海中串起來,還是有些吃力。
在溫公子眼中,故事是這樣的。
第一個故事,講的是運貨。
「…貨在半路上出了點問題,我們也是第一次做,誰也不敢亂動,我嘗試給貨物修理,老周制止了我。他更怕耽誤了事情,最後沒拿到錢。這樣村子里的的地就沒辦法贖回來了…」
這段原文是所有日記中最貼近尋找老黃女兒的線索,按照溫公子的推測,這講的是人販子的故事,是一伙人偷走了老黃的女兒?貨物應該是代指孩子的,人販子這樣書寫會減輕自己的負罪感。
耽誤了事情?什麼事情,這很關鍵。
溫公子確定這不是簡單的人販子,即使她們在日記中寫過自己是第一次做,溫公子更願意相信,她們是第一次謀划這麼大的事。
按照溫公子的思路,這是一個常年拐賣人口的團隊,第一次參與到了比販賣兒童更大的事情中來,後來團隊中的一員找到溫總辦事,被迫寫下了這次事件。因為這是她/他手邊除了命最值錢的東西,也是溫總和賒刀人感興趣的東西。
修理?治療?一般六歲以上的兒童免疫力相對更強,溫公子沒有詢問過老黃,他很懷疑這個團伙綁架的是一名嬰兒,這樣的話老黃的前妻找到溫總辦事的動機就有了,整個故事形成了完整的閉環。
有人偷了老黃的女兒,前妻被迫求溫總找回嬰兒,據溫公子所知,只有溫總有這個實力能夠做到在那個年代去尋找一名被拐賣的嬰兒。
江湖上一直有傳言,同一本日記里寫的是不同人的同一個故事,有先後,有因果。神秘兮兮地讓人不知所云,更不能理解其中的關聯,只有對日記深入了解的人才會嘗試去按照這個角度解析,收穫也不大。
溫公子知道,這是真的。
所以擺在溫公子面前的第一個問題是五個故事是怎麼樣的排列組合,運貨的故事可以是開端,也可以是結尾。
突然間有一種做英語排序題的錯覺。
溫公子沒有第一時間和老黃,薛仁分享這個秘密,不是因為包藏禍心,而是他需要另外兩人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這樣才能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即使所有人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也不一定都可以得到正確的結論,誤打誤撞的參考價值不低於正確的思考。
第一個故事講的可能是人販子的故事,第二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安保的故事,和老黃以前的職業十分緊密。
「......瘋了,他們都瘋了。到處都是火光,到處都是槍響,紅色的血流在黑色的土上,白花花的肉貼在火燙燙的鐵上,空氣中瀰漫著詭異的香味,我不知道最終多少人活了下來,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明天.......」
這段原文讓人很擔心書寫者的精神狀態,通篇讀下來,他在描述一場火拚。毫無疑問他有著不錯的文學功底,但對於到底發生了什麼,他閉口不提,起因也沒有。
安保火拚,這種事一定是在結尾前,這件事對於老黃找女兒沒有太大幫助,溫公子便沒怎麼在意。
至於為什麼判定他是安保,因為他在日記中詳細地描述了分配武器的型號和功能,其中一些見解有些紙上談兵,是安保人員在培訓中常接受到的錯誤知識,對於那個時代的安保,由於老黃的原因溫公子還是下功夫研究了一番的。
溫公子繼續回憶,第三個故事很特殊,講的是文物造假。
「.....如此精細的紋路,高溫下反覆實驗,按照配方調製出的試劑,我堅信我復刻出了完美的藝術品,它可以是任何朝代的,可以屬於任何人。從今往後古董瓷器將一文不值,收藏它們的藝術家將排隊從天台跳下去,抱著他們曾經視若命根的寶貝。因為我們創造出來的珍品比他們的更優秀。青銅器將被人們再次擺上真正的神壇,而那一刻的到來,可能就是明天....」
溫公子不得不懷疑溫總是不是在精神病院和人做交易,每一個選擇寫日記的人都神經兮兮的,這個文物造假師有一種古怪的信仰,他試圖顛覆瓷器,讓他眼中真正的藝術品,青銅器,再次回到大眾眼中,讓青銅器回歸自己至上的地位。
大概這人家裡囤了一噸青銅器吧。
這是目前為止最沒用的日記,他只會屬於交易最初的環節,交易的物品可能是那個神秘配方,也可能是瓷器,也可能是這個有信仰的藝術復刻家?
溫公子快速掠過第三篇,回想起了第四篇。
第四篇應該是全文關於老黃女兒最完全的描述,因為全篇講的是一名母親陪伴自己的女兒玩耍,沒有任何不美好的地方,字裡行間透漏著母愛,孩子的可愛,她們相處的美好時光。
任何看過日記的人都會相信這對母女在未來的漫長歲月里會有著美好的人生,因為那種幸福感洋溢出紙面,讓人陶醉。
溫公子依舊在這一篇思考了許久,他沒有發現任何不妥。
除了一點,這位母親照顧女兒的經驗...是不是有點太豐富了?第一次當媽媽的人經常手忙腳亂,而且在沒有人幫助的情況下。
應該是老黃妻子寫的這篇日記,溫公子沒有追問老黃,日記的內容是當事人寫的,但當集中在一本日記上的時候,統一採用的是印刷字體,老黃沒有別的途徑去確認,問了只會徒增煩惱。
按照順序來到了最後一篇,也是最有價值的一篇。
這一篇描述了一場交易,有時間,有地點,有參與人物。
按照溫總收集日記的習慣,無論是造假,火拚,販賣人口,與女兒的美好回憶,都和這場交易有關。
交易發生在中西部的一個村莊,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是關於一批出土文物。日記的描述者是幕後的買家,他通過自己的關係指使一個代理人,雇傭了一批安保人員,保護這批出土文物順利進入Z市,最後走私流轉海外。
這是原本的計劃。
交易失敗了,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各方勢力火拚了起來,買家一時慌了神,決定找溫總解決這個大麻煩。溫總的處理方法也被他記錄在了日記里。
溫總不愧被人稱為手眼通天,他找到當地文物局的線人,對這批被意外繳獲的文物做了鑒定處理,全部歸檔為贗品,於是價值連城的古董被當作垃圾扔掉。
然後溫總的人就這麼簡單地帶著一批垃圾回到了Z市,沒有引起任何人注意,畢竟這只是一堆垃圾,輕而易舉地完成了和買家的交易。
溫公子把所有事情放在一起思考,很顯然交易是主線。一個造假的人,造了一批假瓷器售賣,售賣過程中安保隊伍發生了火拚,幕後的買家被牽扯其中,只好找到溫總幫忙,最後興高采烈地買了一批贗品回家。
問題是,關老黃女兒什麼事?什麼樣的古董交易,能夠和一個孩子有任何牽扯?
這塊石頭沉甸甸的壓在溫公子心頭,眼前的日記有一篇對不上,就像拼圖拼完了,結果多出來一塊。
這不是溫總的做事風格,更不是賒刀人喜歡的故事,所以溫公子必須把這塊拼圖拼回去,這樣才能得到事情的真相。
而這些,全是溫公子眼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