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國華大學707階梯教室內坐滿了前來聽講座的學生與來賓,他們聚精會神地觀看著大屏幕上播放的幻燈片。
「人是否擁有靈魂?古今中外有許多不同的觀點。我個人認為肉體雖然會衰老腐朽,但是靈魂卻亘古永存,肉體不過是靈魂短暫的容器。以下是在網路中收集到的一些資料,並非是我個人原創,我稍作整理為大家講述一下。
有關靈魂存在與否的話題,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時期,一些人被送上斷頭台斬首,這也是被勝利者認為痛苦最小、最人道的一種處決方式。但根據目擊者的證詞,有時候犯人在被砍下頭顱后,他們的眼睛還會眨,嘴唇還會抽搐。人們因此疑惑:人死後是否仍有意識?
2011年2月,一項新的科學實驗再度引發了有關這個問題的爭議。
荷蘭科學家宣稱,他們的一項最新動物實驗研究,可能有助於回答有關「靈魂是否存在」的問題。這項研究是科學家應荷蘭內梅亨大學倫理委員會的請求進行的,後者希望查明用斬首的方法殺死動物是否人道。在一些科學實驗中,研究者為了進行死後現象研究,將實驗鼠在未經麻醉的狀態下斬首(使用藥物被認為可能污染組織樣本)。科學家希望查明實驗鼠失去意識的速度有多快,從而了解它們遭受的痛苦究竟有多大。
科學家共使用了17隻實驗鼠做實驗,實驗中有9隻的意識保持完整,有8隻經過鎮靜處理。科學家將電極植入實驗鼠的大腦,然後將它們斬首,同時檢測它們的腦電活動。腦電圖測量結果顯示,實驗鼠在被斬首后,其腦電活動水平立即開始下降,4秒內即降至斬首前水平的一半(科學家根據在早些時候對清醒和睡眠狀態的實驗鼠進行的對比研究,判定如此低水平的腦電活動是完全失去意識的一個良好指示符)。腦電圖測量結果還顯示,被斬首前,這17隻實驗鼠的腦電圖是完傘不相同的,但在被斬首后卻完全一致。這個結果暗示,清醒的實驗鼠和經過鎮靜處理的實驗鼠在被斬首后,它們失去意識的速度是同樣快的。科學家認為,這可以作為斬首殺死動物很「人道」的一個很好的證據,相比其他處決方法來說,斬首所導致的痛苦可能是最小的。
有神經學家認為,人在被斬首后最多能繼續保持意識幾秒鐘,而臨床證據顯示,人在大腦血流被切斷10秒內就完全沒有意識了。但這一次,荷蘭科學家注意到了另外一個現象:他們在斬首實驗鼠后持續跟蹤其腦電圖變化,結果發現實驗鼠的腦電活動出現了一個10秒波,這個波是在清醒的實驗鼠被斬首50秒后出現的,而對於經過鎮靜處理約實驗鼠來說,這一時間可是30秒。
奇妙的是,類似的「死亡波」在人類身上早就被觀察到了。2009年,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一組科學家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是關於7名病入膏盲的患者在其生命支持儀被關閉前後的腦電活動。在這些患者心臟停跳、血壓下降后,科學家注意到他們的腦電活動出現了持續30~180秒的陡然上升。該項研究認為這個波可能反映的也是神經元細胞正在去極化,並暗示這個波或許代表著一種瀕死體驗;這個推論在當時引起了媒體的一片嘩然。
1886年,《英國醫學月刊》發表了一篇由兩名博士撰寫的論文,作者在論文中主要記述了一名死刑犯在斷頭台上被斬首后,他們對其屍體和頭顱進行的即時檢驗結果。文章中這樣描述:
死刑犯直到最後一刻都很鎮定,面色不改,哪怕頸子置於刀刃之下也是這樣。被斬首兩秒鐘后,他的面頰依然紅潤,眼睛大睜,瞳孔略微放大,口緊閉。沒有觀察到任何纖維性顫動、收縮。我們用指頭靠近他的一隻眼睛,他的表情未發生任何改變。但當我們觸摸他的一隻眼睛或睫毛時,前5秒內他的眼瞼會閉上,就像活著時那樣。從斬首后的第6秒開始,就再也不能引發這樣的反射動作了。他的下巴咬得緊緊的,無法用手掰開。在他的軀幹和四肢上探察不到類似的肌肉收縮。
斬首1分鐘后,他的臉開始變得蒼白,軀幹依舊鬆弛,頸動脈繼續湧出保留在循環區域的血。到4分鐘時,他的面色已經相當蒼白,上眼瞼半閉,下巴咬得不再像之前那麼緊。被切割的脊髓表面發炎,無法在軀幹或面部產生反射動作。20分鐘內沒有改變。接著開始解剖實驗,發現了舊的胸膜炎及酗酒跡象。心腔被打開,左心室緊緊收縮,右心室舒張,左肺邊緣有氣腫,被斷頭者幾乎都出現這種現象。他的軟腦膜血管中有氣泡,蛛網膜下腔中空氣更多。刀穿過了第四根頸椎的下部。
我們研究發現,被斬首后兩秒鐘他就沒有絲毫意識跡象了。幾秒鐘內能激發角膜的反射動作。撇開眼瞼的反射動作,也撇開下巴的收縮來自頸動脈的血流不說,本例看起來就好比是一具屍體被斬首,死刑犯的其餘部分都是如此的獃滯。當血逃出血管后,空氣進入無法延展、無法壓縮的顱腔是很自然的事。
哪怕從死亡掙扎的角度來說,斷頭都是一種多麼平靜而自由的方式。甚至沒有窒息,死亡是因為強烈的抑制作用,就像動物在神經系統遭到過度刺激之下死亡一樣。在這個國家,我們有責任公正地毀滅生命。這項重任應該儘可能仁慈地擔當,這一點不言而喻。和斬首相比,絞刑是一種大不相同的行刑方式。我們的直覺是反對劊子手的,但是要想取代令人不快的絞架,我們就必須發明出一種「更平靜且沒有痛苦的行刑方式」。
從以上描寫不難看出,兩位博士竭力用現場即時檢驗結果來證明斬首是一種比絞刑等更人道的行刑方式,並以此敦促當時的英國司法機構採用更人道的執行死刑的方式。更重要的是,他們駁斥了所謂被斷頭后意識能夠獨立存在的說法,雖然他們並未對此進行解釋。
撇開這個眨眼事件的真偽不說,讓我們還是回到問題的本身:被斬掉的頭顱是否知道自己的命運,或者說是否仍有意識?自斷頭台發明以來,人們一直在爭論這個問題。一些人認為,斬首遠非迅速而無痛的刑罰,最恐怖的是,被行刑者將知道自己已被砍了頭!一個故事說,法國大革命時期,當夏洛特?科黛因暗殺保羅?馬拉而被斬首后,行刑者提著她的頭顱扇她耳光,目擊者看見她的面頰變紅,表情憤怒。另一個故事說,在法國國民大會中有兩個人是冤家對頭,當他們被同時送上斷頭台行刑后,他們的頭顱被放進同一個袋子,結果他們互相咬住了對方,乃至於人們無法將兩顆頭顱分開。
為了查明這些早期報道的真偽,多年來,很多科學家試圖通過實驗找到答案,但他們最終也沒能證明這些報道是真實的。在一些實驗中,掉下的人頭對自己的名字或針扎等看似做出了反應,實際上很可能只是偶然的肌肉抽搐或自動條件反射,根木不涉及意識活動。科學研究證明,顱內血壓的大大下降,導致斷頭者很快就盡失意識。但這個「很快」是多久呢?在「發現頻道」上做節目的那位神經外科醫生芬克說,人死後大腦可保持意識長達15秒,這是心跳停止后終極死亡之前能支撐的時間。芬克還稱,人在脊髓被切斷後能繼續保持警覺一段時間。山於不可能拿人來進行這類實驗,因此也無人能終結這些玄論。目前,一些科學家認為,人被斬首後生命的確能延續差不多13秒時間,具體的時間長短依據被斬首者的體格、健康狀況及被斬首的具體狀況而略有不同。
西方唯靈論者認為靈魂能夠獨立於人體存在,他們還有一個「依據」。
1901年4月10日,美國馬薩諸塞州一家肺結核療養院來了一個身材圓胖、頭髮稀疏的外科醫生——鄧肯?麥克道加爾。當時肺結核是不治之症,肺結核療養院實際上就是個等死的地方。鄧肯是當地名醫,但他不是這家療養院的醫生,到這裡來也不是給患者看病的,那他來這裡幹什麼呢?
鄧肯躬身在一架費爾班克斯秤的旁邊,這架精確到1/10克的定製秤行著結實的木頭支架,看起來就像一個行軍床,人躺在上面可以進行稱重,而這正是鄧旨到這裡來的目的——他要用這架秤為「靈魂稱重」。鄧肯花了幾年時間醞釀一個計劃:「如果人死後丟下身體,而以靈魂的形式存在,那麼靈魂是否電會佔據空間?如果會,那麼靈魂就應該有重量。既然如此,在一個人死亡的瞬間稱他的重量,哪怕體重減輕得很少,恐怕也代表著離開身體的靈魂重量吧?」
肺結核患者的死亡很平靜,這正符合鄧肯的期望:「肺結核患者臨終時病程已經很長,能量耗盡,死時幾乎沒有任何動靜,因此不會幹擾稱重,加之他們死時體重已經很輕,而且他們死前幾個小時我們就能預知。」一天下午,1號病人死期將至,被抬上秤。鄧肯和他的助手等了3小時40分鐘,眼睜睜地看著患者氣數漸盡。一名醫生觀察病人胸部起伏,另一名醫生觀察病人。的面部動作,鄧肯本人則緊盯著秤的指示器。據鄧肯記錄,「在他死亡的那一刻,稱上的重量減輕了0.75盎司」。
在隨後5年中,鄧肯對另外5名患者重複進行了相同的「靈魂重量讀數」實驗。1907年,他的「靈魂重量」論文在《美國醫學月刊》上發表。他的奇談怪論自然遭到了多位醫學專家的駁斥,而他則竭力進行辯解。有入指出,括約肌和骨盆底肌肉在人體死亡時會松垂,因此減輕的體重可能是尿液或糞便。鄧肯反駁說,如果真是這樣,重量會保留在枰上。還有人指出,瀕死患者臨終呼出的氣體也可能造成體重減輕。對此,鄧肯乾脆爬上秤床,使勁呼氣,以秤的讀數沒有發生改變來進行反駁。
對於「靈魂重量讀數」,最可能的原因是「非顯性丟失」。所謂「非顯性丟失」,即體重通過汗液蒸發和呼出水蒸氣而持續丟失。
鄧肯聲稱他的實驗已考慮了這個因素,而且1號患者失去水分的速度為每小時1盎司(只佔到「非顯性丟失」的提出者桑多利亞斯計算的非顯性丟失速度的1/3),相對於患者死亡時秤的讀數陡然減少的21克,這個重量可以說微不足道。那麼,靈魂真的有重量?事實上,鄧肯總共對6位患者做了同樣的實驗,但出現「21克靈魂重量」的只限於1號患者,至於其他5人,他要麼說自己判斷死亡的「那一刻」不夠準確,要麼說在測量中出現了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而致測試數據無效。例如,在2號患者被判斷死亡后,秤的讀數在15分鐘內沒有發生改變,然後下降了0.5盎司。鄧肯在其論文中說,他懷疑死亡時刻判斷有誤,因而測量無效。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提到「靈魂」這個詞,但實際上我們用的是它的指代意義,例如我們說某個人不朽的靈魂,實際上是說他不朽的形象和精神。既能附著人體,又能在人死後脫離人體的「實體靈魂」,其存在從未被證實過。而科學崇尚的是對可以觀察到的世界進行自然的解釋,大多數與靈魂有關的科學研究只是把靈魂作為一種人類信仰對象、一種理念來加以調查,而不是把靈魂作為一種實體來加以考量。
在當代科學家談及文化和心理範疇之外的「靈魂」概念時,「靈魂」常常只是心智的一種詩意化表達。科學家通過研究人的大腦工作原理認識有關「靈魂」的一切,他們認為人腦與靈魂之間的關係就好比是電腦硬體與軟體之間的關係,還有科學家在使用「靈魂」一詞時強調,人類心智的能力超過人工軟體,或者個人在質的方面與人工軟體並不相同。更重要的是,離開了硬體,軟體就沒有用場,而沒有了人體,靈魂又毛將焉附?
一些人聲稱自己有「靈魂出竅」的經歷,就是「自己的靈魂在自己身體外面看見了自己的身體」。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上世紀80年代,加拿大科學家設計了一個實驗來體驗「靈魂出竅」。實驗者戴特製帽子,裡面纏繞線圈製造磁場,但磁場強度只相當於普通電腦屏幕產生的磁場。結果發現,80%的實驗參與者都感覺到或多或少的「意識、身體分離現象」,例如「自己(的靈魂)飛上了屋頂,俯視自己的睡姿」,或者「自己(的靈魂)甚至跑出了實驗室,在實驗大樓里遊盪了好久」。對此,科學家的解讀是,磁場的存在影響了大腦顳葉,改變了神經細胞的電信號,這些影響使人產生了「靈魂出竅」的幻覺。這個用科學方法造出意識和身體的分離感覺的實驗,對「靈魂出竅」這種「超自然現象」作出了科學的解釋。無論「靈魂出竅」被一些人描述得多麼迷人、多麼真切,都只是一種人體反應而已。
直到今天,一些人仍在尋求包括「靈魂存在」在內的各種「超自然現象」的所謂「真相」,但科學就是。如果能了解這一過程,我們或許就能保護遠比靈魂實在的東西——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