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學霸梁錚

第三章 學霸梁錚

「世叔既出了策論,晚輩以為還是以當前的時政為破題點的好。」梁錚揖了一禮,道,「譬如眼下國家雖然亂象頻仍,但晚輩以為,若是理清了頭緒,倒也不難解決。」

武大烈目光一縮:「不難解決?你才讀了多少書,竟敢口出狂言?!」

「不不不,世叔且聽我把話說完。」梁錚趕緊道。

「你說!」武大烈沉聲喝道,「說的不好,可得仔細著。」

「是。」梁錚道,「其實我這篇策論,歸納起來就是三點:一、攘外必先安內;二,足食然後足兵;三、保民方能蕩寇。」

「……說下去。」武大烈不由自主地稍稍前傾了自己的身體。

梁錚:「而今天下大勢,烽火現於肩臂之外,乘之甚急;流寇亂於腹心之內,中之甚深。而外患雖然不可圖緩,但內憂卻流毒於心。所以因先與滿清和談,穩住京師的局勢,專心致志、一鼓作氣的剿滅中原流寇。」

也就是說,現在的大明王朝就好比一個病人,而京師就是這個人的「心臟」,邊關諸鎮是「肩臂四肢」,他四肢疼痛,又有心臟病,那怎麼辦?自然是先治心臟病。

「不割地,不稱臣,不納貢,不議和,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固然很好,事實上明朝的對外政策也一向強硬,但剛極易折,因時制宜,才是外交永恆的真理。

如今內憂外患,再不議和,兩頭用兵……第三帝國何等強大,最後不也死在這一條上?

再說,議和只是暫時的妥協,等解決了內患,騰出手來再收拾皇太極不是一樣?

當年唐太宗也和吉利可汗議和過,可最終奮發圖強,結局呢?不可一世的吉利可汗最終自己都做了階下囚。

不過,如今朝廷東林黨強勢,盲目講究文人氣節,硬脖子的多,肯變通的少,想實現這一條可不容易。

武大烈:「那第二呢?」

梁錚:「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事一開,打的是金山銀山,米山面山,唯有足糧足餉,方可將士用命;如此何愁盜患不靖,宇內不清?」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以來稅賦極低,兩頭用兵,加上連年天災,賑災、軍餉這都需要錢,沒錢,士兵們自然不樂意給朝廷打仗,既然這樣,乾脆與滿清講和,把兵力都集中到中原剿匪,糧餉就只需要顧著一頭,少了一塊支出,錢多了,自然士兵們就肯拚命打仗了。

武大烈:「……那麼第三點呢?」

梁錚:「流寇之所以難剿,皆因攜裹作祟,遂成頑疾之勢,以至越剿越盛;故剿匪之戰,因以安民為主,剿撫並用,十面張網。」

古代的流寇作亂,核心都是暴徒,這些核心暴徒沒有安定居所,沒有糧食,他們需要補給,不但是糧食、財務、物資還有兵源!

他們怎麼辦?他們的辦法就是攜裹貧窮地區大量百姓燒殺富裕地區,讓富裕地區的百姓也家破人亡。

而朝廷沒錢安撫,沒辦法賑災,就會讓他們覺得朝廷拋棄了自己,這種不認同會慢慢的擴散到對朝廷的不認同,於是他們也反了。

但這些人只是一時過不下去才反叛,決心並不堅定,大明立國已有二百多年,根基深厚,已經得到了天下的認同,尋常百姓不到萬不得已誰會謀反?

所以剿匪首要的是加強城防,先保證流寇不會破壞別的城市,這樣別的城市的居民能夠安居樂業,就會覺得朝廷沒有放棄他們,自然不會跟著流寇作亂。

這就是「保民方能蕩寇」。

另外,剿匪不能跟著那些流寇的屁股去追,而應該調動大軍,把流寇都關在幾個地方,然後逐漸收網,那麼流寇就都沒了。

這就是「十面張網」。

這樣流寇沒辦法衝進城裡,物資得不到補充,兵源得不到補充,等於斷了根基。

而剿撫並用的方針,「剿」是指嚴厲打擊匪首逆渠——也就是核心暴徒,「撫」是指對於被攜裹的流民則以安撫為主,這樣那些反志不堅的流民就會「反正」,剩下幾個匪首逆渠就容易對付了。

武大烈聽到這裡已是徹底沒了聲音。

自己這個世侄,平日里紈絝不羈,想不到還有這種見識,竟然想得這麼深,看得這麼遠。

自己和恩師都想不透的事情,他竟然在一篇文章中洋洋洒洒,條理清晰地就擺出來了?

只是梁錚卻不知道對方的心思。

見自己說完了,這位威嚴的「世叔」依然一瞬不瞬地盯著自己,不禁有些頭皮發麻。

因為其實這「平寇三策」,與武大烈出的題目——「不王不寇,智者成仁」,其實是已經偏題了。

「不王不寇,智者成仁」他壓根就不知道該怎麼破題,只是聽到了其中一個「寇」字,所以靈機一動想出來的。

而且這三點並不是他自己獨立想到的。

這種策略都是後人總結出來的,在後世網路信息發達的時代,這種資訊自然一查一大把。

梁錚也是在平時上網的時候看過一些,這才有了印象。

不過這種文不對題的回答,會不會換到一頓板子,他可是半點信心沒有。

…………

………

……

沉默!

無聲的沉默中,武大烈只是用還算平淡的並且勉強算有感情的表情,注視著梁錚的臉,彷彿要盯入他的骨髓一般。而讓尷尬的沉默在兩個人之間無限地蔓延……

一分鐘……

兩分鐘……

三分鐘……

終於,武大烈緊抿成「一」字的嘴唇張開了稍稍地縫隙:「今天的課考就到這裡,回去還得加緊用功,知道不?」

梁錚長長地舒了口氣:「看來是過關了。」

只是他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這篇策論,最後竟然出現在了楊嗣昌的案頭。

「唔……攘外必先安內……十面張網……!」

儘管已是深夜,然而北京城兵部尚書楊府中,楊嗣昌翻來覆去地看著自己的學生武大烈快馬加鞭送來的文章,卻是半點睡意也沒有。

相反地,他的眼神反而越來越亮。

自己怎就沒想到呢?

他不由自主地瞥了一眼案卷下的署名,目中灼然生光:

梁錚……

這個人倒有些意思。

以陝西、河南、湖廣、江北為四正,四巡撫分剿,而專防延綏、山西、山東、江南、江西、四川,為六隅,六巡撫分防而協剿,而總督、總理二臣隨賊所向,專司征討!!

「如此『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何愁匪患不靖,宇內不寧?!」

想到精彩之處,楊嗣昌竟是情不自禁地站了起來,在書房中踱著方步。

「我說老爺……」楊妻撐著朦朧的睡眼,勉強披衣起身,溫言勸道,「夜這麼深了,你怎麼還不歇息?」

「休息?我這哪裡還睡得著啊!」楊嗣昌興奮得滿臉紅光。

「怎麼,老爺你遇上什麼好事了?」看到丈夫老臉上漾起的亢奮,楊妻忍不住好奇地問道。

「豈止是好事可以形容,簡直是醐醍灌頂,撥雲見日啊!」楊嗣昌揮舞著拳頭,簡直比打了雞血還要激動。

只是這莫名其妙地言論,卻讓楊妻聽得雲里霧裡,實在想不通,這些日子以來一直愁眉不展的丈夫今兒是怎麼了。

然而夫妻幾十年,她太了解自己的這位枕邊人了,知道對方必定是解決了一樁懸而未決的心事才會這樣,也著實替他高興。

只是……

「叩——叩——哐——」

府外的大街上,隱隱傳來的梆子聲,卻揭示著已日近三更的事實。

「便是再有天大的好事,也是身子要緊。」楊妻打了個呵欠,「早點睡吧,明日還要早朝呢。」

「早朝?」楊嗣昌大笑著搖頭,「備轎,我要即刻進宮面聖!」

「哈?」

……

《明史》卷二五二,列傳第一四○——《楊嗣昌傳》記載:

……兵部尚書張鳳翼死後,皇帝環顧廷臣沒有可以擔任此職的人,就起用在家居住的楊嗣昌……皇帝問他對策,楊嗣昌以「四正六隅」之說與皇帝對奏,銳意改革,皇帝更加認為他有才能。每次對答必定在一個時辰以上,楊嗣昌的報告請求沒有不同意的,甚至驚嘆:「遺憾的是沒有早點起用愛卿。」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你的大明我做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你的大明我做主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學霸梁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