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第六章
那青年微怒,「這有什麼好笑,我小時候被雞咬過,看到便覺得不愉快,不行嗎?」
姜苒笑著說:「行,你等等。」
憑著她在鄉下生活十年的手段,一下子就把雞制伏。
那青年卻指著不遠處,「那邊還有幾隻。」
如果只有一隻,他當然可以跑為上,但突然出現七八隻,他根本無路可去啊,於是想也不想就上了樹,沒想到那些畜生就是不走開。
姜苒手腳利落,順著他手指的方向便收拾起來,一下綁了一串。
「好了,你下來吧。」
那青年放身一縱,輕巧落下。
姜苒這才看清他的臉。哇喔,遠看不錯,近看更佳!冷眉,冷眼,冷鼻子,冷下巴,冷冷的表情,如果不是看到他被雞逼得爬樹,她應該會覺得他很高冷,很難親近,但現在她只想笑而已。
不行,姜苒,他有心靈創傷,這不能怪他,不準笑。
她強忍下來,問:「你是玉佛山的香客嗎?」
青年點點頭。
「村子里有人的雞欄不知道怎麼開了,你回去路上指不定還會遇到,我送你回去吧。」
青年皺皺眉,讓一個少女送回去成什麼樣子,可是萬一路上又遇到這種畜生,可沒人會再來幫他了啊。
姜苒見他表情便知道意思,小屁孩自尊高,沒關係,她是穿越姊姊,她讓他。
把那串雞綁在樹上,拍拍手,「走吧,看你這身華貴肯定是貴客,中午不回去吃,和尚會著急的。」
那青年雖然彆扭,但也知道自己現在是承了好意,於是點點頭。
姜苒帶頭走,「你住鎮上,還是住佛寺?」
「鎮上。」
「那就對了,玉佛寺什麼都好,就是東西難吃得很。」
青年大有遇到知音之感,雖然說男子漢大丈夫不能重吃,可那味道實在難以下咽,此刻聽她自然說起,居然覺得有點暢快,「玉佛寺吃食的確比較一般。」
「豈止一般,那是鍛鏈忍耐力啊!我妹妹小時候不聽話,我娘總說再不聽話就把她送到玉佛寺吃三頓,妹妹馬上就乖了,你看看,那有多難吃。」
青年嘴角微微上揚,民以食為天,吃本來就是最重要的,只是他的身分怎能把吃的掛嘴上,就連端上的飯菜他都得平均起筷,不能讓下人看出他喜歡吃什麼,不喜歡什麼,包含雞肉,他也會忍著吃上一塊。
「你回鎮上時,一定要找去聞香樓吃他們的豆腐鍋。」
青年被她挑起好奇心,「豆腐鍋有什麼好吃?」
「鍋底鋪白菜,然後一層片皮豬肉,一層大蔥,一層豆腐,那個湯啊,可不是白水,是豬牛大骨熬兩天的。然後重點來了,豬是溫體豬,白菜大蔥是當日新鮮割下,豆腐是清晨做的,老實說,皇宮都吃不到這麼新鮮的好東西。」
聽起來不錯,他在心裡記下來了,這小小地方的客棧也對吃食這樣講究,好,找機會一定要去試一試。
姜苒突然想起,「還有,萬客樓的鹵牛肉一定要去嘗一嘗,半筋半肉,端上桌的時候還有油光,魯汁中姜蔥蒜香,當然,重要的是肉香,用的是小肉牛,所以沒有騷味,味道可好了,鹵個一天一夜,筋軟,入口即化,肉有勁,口齒生香。」
牛肉,他最愛了,每次出牛肉他都恨不得吃完,牛肉汁拌飯簡直絕品,可是不行,這樣下人就會知道他的喜好,他一定要維持形象,不能有弱點,不能有愛好,他就是要高高在上,不能像普通人。
姜苒繼續說:「如果去市集,一定要去買糖人吃。我們這裡只有一個老伯在做糖人,用的可是蔗糖,你知道蔗糖怎麼做嗎?要先壓出甘蔗汁,純汁用小火燒滾,然後一直攪拌一直攪拌,攪拌的過程那蔗香可以傳一兩里,直到收了汁再曬,這才能拿去做糖人,濃縮的甘蔗還煮過曬過,甜而不膩,滿嘴生香。」
青年握緊拳頭,他一定要去吃。
他喜歡吃甜,這鄉下的糖人也這麼精細,他只有小時候吃過,後來長大知道自己身分不同,不好再吃那些小孩子家的東西,天知道他每次買給侄子侄女,自己都好想吃一口,但是不行。
就這樣她說他聽,感覺路程也不遠,很快玉佛寺的大牌樓就在眼前了。
姜苒直送青年過了牌樓——如果雞跑到這地方,自然有大和尚會去抓。
青年有點不自在的道了謝,「多謝姑娘。」
「別客氣。」
「還……還請姑娘別對人說起。」
姜苒忍笑,小屁孩自尊心還挺高,於是寬慰他,「放心吧,誰沒幾項不喜歡的東西,我就怕猴子,覺得它們在空中蕩來蕩去超可怕,這不丟臉,我不會到處說的。」
青年一拱手,表情鬆了一口氣。
姜苒擺擺手,沿著原路回去。
拖著那串雞回來,趙婆子看到,笑到眼睛都看不見,嘴裡一陣誇,「苒兒太能幹了,抓回了這麼多。」
「還有幾隻沒抓到?」
「加上苒兒你抓回來的,剩下二十四隻。」趙婆子雖然沒讀過書,但說起財產卻十分精細。
「那好,我先回家吃午飯,下午再幫忙找。」
趙婆子千恩萬謝,姜苒笑說不用客氣,這才回到自己住處。
下午在鄰里的幫忙下又抓回十幾隻,剩下的趙家也知道是抓不回來了,晚上揀了一些雞蛋去各家道謝。
晚上姜家就吃饅頭夾蛋,姜苒心想,等拿了月銀就帶母親跟弟妹上館子吃一次,豆腐鍋,鹵牛肉,看想吃哪一道都行——姜家雖貧,但一年也會上館子外吃一次,就是姜和姜蘭生日的時候。
姜苒沒怪過羊氏偏心,好歹自己還過了六年富貴歲月,弟弟妹妹一天好日子都沒過過,生日吃點好吃的也不算過分。
不知道那竇九爺會在這小地方待多久,雖然有點不像話,她還是希望竇九爺最好被祈瑞大師的學問迷得死去活來,待得越久越好,一個月二兩可不是開玩笑,她跟娘親辛苦刺繡一個月,兩人也賺不到一兩。
【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