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垂暮老帥殞命(四)
正在惶恐不安之時,朱元璋忽然長嘆一聲,道:「這些天,朕常常想起昔日的老弟兄們。常遇春常賢弟,胡大海胡二哥,郭英郭四弟......夜裡也常常夢到和各位兄弟一同並肩作戰,征戰沙場,恍惚間,彷彿又回到了往昔。」
徐達道:「各位兄弟為國捐軀,其死重於泰山,必會名垂青史,陛下還是保重龍體,節哀順便才是。」
朱元璋點點頭,道:「賢弟言之有理。朕回憶往昔,忽然想起了另一件事:賢弟可還記得,當初曾在軍中盛行一時的流言?」
徐達道:「請陛下明示。」
「流言聲稱:明教教主張無忌,是被朕用計逼走的。」
徐達慌忙道:「此乃別有用心之人故意散播,意在動搖軍心,陛下不必當真。」
朱元璋點點頭:「然則,張教主突然留書而別,卻未言明因由,這才導致明教上下流言四起。朕記得,張教主臨走前,曾將從少林寺得來的《武穆遺書》贈予了賢弟。既然張教主對賢弟的如此器重,他臨走前可曾透露過其中因由?」
少林寺屠獅大會一役,明教得到了藏於倚天劍與屠龍刀之中的秘籍,事後,經過與張三丰、少林眾僧及各位武林前輩的商議,張無忌將其中的秘籍進行了分配。
九陰真經本是大俠郭靖所傳,而峨眉派正是郭大俠的女兒郭襄所創,將九陰真經贈還峨眉派相當於物歸原主;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棍法,本是丐幫的不傳之秘,理所應當歸還給了丐幫;剩下一本《武穆遺書》,眾人提議由張無忌自留。因為明教是驅除韃虜的主力,留下這本兵書,正好有用武之地。但張無忌反覆考慮之後,將書贈予了徐達。
當時明教的反元勢力中,以朱元璋、徐達一支勢力最大,而且朱元璋和徐達對張無忌有救命之恩,特別是徐達,張無忌對其很有好感,所以才把《武穆遺書》贈予了他。之後,徐達在反元戰場上攻無不取,戰無不克,多半也得利於此書。
剩下的倚天劍,原本是郭靖夫婦所留,理所應當也歸峨眉派;而屠龍刀,則留在了明教,以為制衡。後來,張無忌留書而別,屠龍刀也留在了明教。再後來,明教各部紛紛獨立稱王,明教名存實亡。明教的頭領人物各走他鄉,屠龍刀下落不明。此外,明教的鎮教之寶聖火令及乾坤大挪移心法,亦不知所蹤。
徐達見朱元璋竟然向自己問起張無忌不辭而別的緣由,意識到皇上已經對自己起了疑心,忙道:「張教主將《武穆遺書》贈予微臣之時,陛下曾也在場。當時張教主勉勵我等努力抗元,卻從未說過要離開明教的話。至於後來張教主為何不辭而別,微臣亦不知曉。」
朱元璋點點頭,又嘆了口氣,道:「張教主去因成謎,卻被別有用心之人加以利用,污衊是朕逼走了張教主。更有甚者,某些江湖匪類,以此流言為據,拉幫結夥,以重建明教為名,行不軌之事......」
徐達忙道:「當初張教主留書而別,將教主之位傳給了光明左使楊逍,此事明教上下,人人皆知。由此看見,張教主早有隱退之意。而且,陛下定國之後,以明為國號,足以證明陛下於心無愧。有些江湖人以重建明教為名,拉幫結派,招搖撞騙,不過是癬疥之疾,且江湖中有識之士居多,此類圖謀不軌之舉,絕不會掀起風浪......」
剛才,朱元璋指桑罵槐,訓斥御醫,徐達被驚出了一身冷汗,汗水浸入背後的傷口,又痛又癢。但因為身在皇上駕前,徐達不便擦拭,只能強行忍耐。不料,他越是忍耐,身上越是出汗,越多的汗水浸入傷口,痛癢之感變得越發強烈。徐達雖然竭力忍耐,但臉上卻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了痛苦之色。
朱元璋發覺了,臉色一沉,道:「賢弟為何滿頭大汗,且面露痛苦之色,難道方才說的,是違心之言?」
徐達大驚,趕忙跪倒道:「微臣不敢。微臣方才所說,俱是肺腑之言。」
「即是肺腑之言,為了面露痛苦之色?」
徐達垂首道:「啟稟陛下,陛下萬金之軀,竟然親自探望微臣,微臣感激得熱血沸騰,不由出了一身大汗。不料,汗水浸入背後傷口,痛癢難當。因為在陛下駕前,微臣不敢妄動,只得強行忍耐,因此才會面露痛苦之色。」
朱元璋一怔,道:「原來如此,倒是朕錯怪賢弟了。」隨後又嘆息一聲,道:「賢弟與我,名為君臣,實為兄弟,不必如此拘謹。」
徐達應道:「多謝陛下。」說著,用手袖子擦了擦臉上的汗水。有心叫下人進來,替自己擦拭背後傷口,但朱元璋不說話,徐達也不敢私自傳喚。
就聽朱元璋道:「想必賢弟不便擦拭自己後背,不如就讓朕來代勞。」
徐達垂首說道:「微臣不敢勞動萬歲大駕!」
朱元璋擺手道:「賢弟說哪裡話。賢弟為朕的江山出生入死,朕為你擦一擦汗算的了什麼?來,請賢弟寬去上衣。」說著,從袖子里取出一方手帕來。
徐達以頭觸地:「微臣不敢。」
朱元璋道:「誒,賢弟怎麼變得如此婆婆媽媽?朕上讓你寬衣,你照做就是,難道還得讓朕下旨不成?」
「微臣不敢,微臣罪該萬死。」徐達說著,跪在地上,將上身的衣服脫去,然後轉過身去,背對朱元璋。
朱元璋用手帕擦去徐達後背的汗水,又在長了背疽的舊傷口上細細擦拭數遍,一邊擦著一邊說道:「朕沒記錯的話,賢弟背後這傷,是被於皋暗算的吧?」
徐達垂首:「正是。」
朱元璋道:「賢弟受苦了。」
「為了報答陛下的知遇之恩,微臣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賢弟言重了。朕還記得,賢弟被於皋暗算之後,朕本想處死於皋,是賢弟苦苦哀求,求朕赦免於皋。後來,朕與北元會談,中了埋伏,多虧了於皋拚死護衛,朕才能逃出生天。賢弟雄才偉略,知人善任,真是我大明的擎國之柱。」
「陛下溢美之詞,微臣愧不敢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