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海上爭鋒(1)
此時的天氣狀況非常好,天空幾乎一絲雲都沒有。熾熱的陽光毫無保留地照射在海面上。這一片深藍色的遼闊海域波光粼粼,宛如海底隱藏著無數的珍寶,可以任君採擷。可惜的是,無論朝什麼方向看過去,都是完全一樣的風景。初看時令人興奮、雀躍,可時間一長,會讓人產生視覺疲勞,彷彿這個世界永遠是這樣,再也不會有任何變化。
葯不是臉色慘白地扶著船舷邊的欄杆,身子隨著船身輕輕搖擺。我從他身後走過來,遞去一瓶水和一粒暈船藥,拍拍他的肩膀。葯不是一言不發地把葯接過去,和水吞下。昨天晚上這條船搖晃得很厲害,他是吐得最慘的一個。
「實在撐不住就先回艙室吧,躺著能感覺好點。」我說。葯不是看了我一眼,有些不甘心:「你怎麼不暈船?以前出過海?」
我笑眯眯地拍了拍腦袋,說我這是天賦異稟。這我可是一點沒吹牛,從小我就不怕搖擺和旋轉,能自己原地轉上二三十圈,然後走路還是一條直線。若不是家裡出了變故,我的體質夠格去當飛行員。
聽到這話,葯不是「哼」了一聲,努力抿住嘴唇,估計胃裡又開始翻騰。
「你從前出過海沒有?」我問。
「沒有。我一直盡量避免坐船,尤其是海船。我總覺得一到海上,就失去了對周圍事物的控制,是好是壞,聽天由命。我不喜歡這種感覺。」葯不是試圖解釋自己的窘態。
歸根到底,還是這傢伙的控制欲太強了,難怪高興受不了他。我反問道:「那你這次幹嗎勉強跟過來?這不自己找罪受嗎?」
「我總有種直覺,福公號不只與你們許家有關係,跟我們葯家也有牽連。那條沉船,隱藏的不只是歷史,我必須得在場。」
「是啊,現在老朝奉的勢力風雨飄搖,福公號恐怕是他的最後一根稻草。拿到那十件柴瓷,老朝奉還有機會號令群雄,若再失手,他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了。搞定福公號,回去之後就可以直接把老朝奉揪出來!」
我信心十足地說道。話音剛落,一陣帶著腥味的海風輕吹,把海面吹起一片片白色褶皺,有如野馬在原野上賓士時飄起的鬃毛。只有在這個時候,大海才會變得生動起來。我把胳膊搭在欄杆上,身體朝前彎去,和他並肩而立。我們倆就這麼眯著眼睛,望著遠方的海平線。碧藍的天空和深藍海面在那裡交匯,我們的目的地,應該就在那條線上的某一個點。
我們的船是兩天前出海的。這是一條船齡超過二十五年的老船,隸屬於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本來劉局與黃克武想調配一艘五千噸級的拖輪,但有關部門認為現階段資料太少,水文不明,派遣大船有點浪費,最後只批了這麼一條又老又小的船。
這條船的編號是打撈08號,噸位只有一千噸,巡航航速二十節,最高航速二十五節。它的分類屬於海事打撈船,但並不具備打撈功能,因為沒有大型起吊設備,只在艦尾設置了一個抓鬥。潛水配套設備在船上有那麼幾套,但不能進行水下電焊和水下切割作業。船上最值錢的一台設備,是瑞典產的海底主動聲吶探測儀,用來搜尋沉船殘骸。
換句話說,這次出海,我們只能進行沉船的定位和船內打撈工作,想把福公號整體撈起來,是絕無可能的。對此我挺無奈,不過這已是在倉促時間內能爭取到的最好條件了。因為幾乎就在同一時間,日本人的考察船也已出海,再拖延下去就會被他們捷足先登。
打撈08號從上海出發,船上除了船員之外,還有我、葯不是、方震、沈雲琛和戴海燕,再就是一位水下考古專業的教授,叫林川,以及一名專業的潛水員。
方震能同行,讓我安心不少。不知道這傢伙的具體職務是什麼,但他總是能充當各種協調員的角色,下到紹興公安局,上到交通部和海軍,沒有他不能協調的部門。這次出海他能跟來,代表了有關部門的某種意志,至於是和什麼有關的部門、哪種意志,我就真不知道了。
戴海燕是當初我答應好了的,不過沈雲琛居然也跟來了,倒真出乎我的意料。海上條件艱苦,我本來不贊同老太太親自舟車勞頓,沈雲琛卻笑眯眯地打開一個紫檀色的行李箱,從裡面掏出一摞木板。這摞木板都是烏木製成,一套十二份。
我還沒說什麼呢,旁邊的戴海燕忽然發出一聲驚呼:「呀,牽星板!」我這才知道,這就是古人用來牽星定位的牽星板。
她淘來的這一套板子品相保存十分完好,上面的望准、分度、刻字都清晰得很,板子上下都留有一處微微凹下去的痕迹,這是測量時牽線留下的壓痕。背面寫著「大清雍正年制」以及「泉州」等字樣,一看便知是雍正年間閩商的用具。
清代海禁嚴格,順治、康熙兩朝均實行南洋禁海令,片帆不準入海。到了雍正一朝,才廢除此令,開放四個通商口岸,遠洋貿易有了一個小小的回升,可到了乾隆登基,又徹底閉關,一閉就閉到了鴉片戰爭。這套牽星板,應該就是雍正廢除南洋禁海令后,閩商為出海所制,十分有意義,它象徵著中國古代最後一次擁抱海洋。
這套板子的價值,可不簡單。它一整套均由烏木製成,打磨得光滑如鏡,表皮呈黃褐色,握在手裡沉甸甸的。烏木又叫陰沉木,其實是木材在特定環境下碳化如石了。烏木材質緊實堅硬,不懼海風侵蝕,是充當航海儀器最好的材料。古董行有句話:「家有烏木半方,勝過財寶一箱」,可見其珍貴。這套烏木牽星板大小有十二塊,可真是下了血本——不過話說回來,大洋風險重重,誰也不會在導航儀器上省錢。
清代航海技術衰退很厲害,到了近代,西方儀器紛紛進入中國。牽星技術逐漸失傳,這牽星板流傳下來的很少,在市面上十分罕見。也只有沈雲琛這種青字門大佬,精通木器,才有門路弄來這麼一套東西。
打撈08號上有現代導航設備,比牽星板要精確得多。不過畢竟坐標以古法寫就,若能以古板作為驗證,會更加準確。這可真是一份大禮。
我向沈雲琛道謝,她笑道:「佛頭案、《清明上河圖》,兩件大事我都沒幫上你什麼忙,這次若再沒什麼表示,以後真沒臉去見劉老爺子了。」說到這裡她眼珠一轉,興緻更加高漲,「再說這沉船藏寶,是多好的話題啊。聶衛平在中日圍棋擂台賽連勝七場,全國人民都開始學下圍棋。倘若這次咱們滿載而歸,說不定全國人民都開始玩古董了呢。到時候咱們也拍部驚險電影,學《少林寺》,給中華鑒古學會宣傳宣傳,對發展將會是極大促進。」
我一陣苦笑,三言兩語,這老太太又轉到商業運作上去了,怪不得她非要跟來,原來真正的用意在這兒呢。
這套板子我還沒焐熱乎,立刻被戴海燕給收走了,她說難得有實物,可以藉機研究一下用法。這姑娘上船以後,一直沒怎麼和人來往,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自己艙室內,要麼就是獨自站在船頭,高舉著板子不知在鼓搗什麼。大家開始覺得奇怪,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
「如果我是一男的,你們就見怪不怪了對吧?」戴海燕有一次問我。我連忙說:「怎麼會?」戴海燕聳聳肩:「你的眼神已經出賣了你。好像科研工作必須是男性幹才正常似的。」
她指的是林川教授。林川教授是專門研究水下考古的,按照規定,這次出海考察只有他才有資格帶隊。雖然這船上五脈的人不少,但說起水下考古,人家才是專家。
林川教授跟黃克武很熟,這次也是受其所託,當然他自己也十分感興趣。要知道,沉船里藏的可是柴窯瓷器,而且有十件!「柴窯」這兩個字,玩古董無論誰聽了,都會為之瘋狂。
林川教授是蘇州人,長得有點像老太太,慈眉善目,說話也是輕言細語,不湊近不大容易能聽到。但他的資歷可不淺,六十年代開始就研究水下考古,是國內少數幾個懂行的,先後對十幾條古沉船進行探索打撈,經驗豐富。
「小許,你知道嗎?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在全世界的範圍內,還沒被發現的古沉船,至少有三百萬條。這是個什麼概念?人類有明確歷史記載才五千年,等於每年要沉沒六百艘,平均一天兩艘,跟下餃子差不多了。光咱們的沿海和東南亞地區,中國沉船少說就有三千多條。這是何其豐富的一個寶藏庫。如果不好好搞,可就全讓外國人把便宜佔去了。」
林川教授一見面,就拉著我的手,絮絮叨叨地說著一連串數字,特別認真。我國的水下考古長期不受重視,想必他也是寂寞太久,這回難得有人願意出資出海考察,老頭可高興了。我挺喜歡他這個人,感覺是那種單純的學人,沒什麼心機。
同船的還有一名潛水員,是林教授的老搭檔,負責對沉船進行海底勘察。他叫鐘山,沉默寡言,跟我沒啥話題可聊,但據林教授說,他的技術沒的挑,經驗豐富,考察沉船是個極其危險的活兒,非他莫屬。
這是我們這次考察的全部班底,說實話,薄弱了點。不過這已經是在有限時間內能爭取到的最多資源了。
我們這條船從上海出發,一直向著東南方向前進。我們的目標,在兩百多海里之外的廣袤東海之中。為了防止老舊輪機出問題,打撈08號的航速並不快。船長告訴我們,抵達預定海域大約要花兩天的時間。
五件萬曆人物青花罐提供的坐標是這樣的:「雞籠開洋用甲卯針六更,北辰星十一指半平水,華蓋星一指平水,西邊看獅子星一指半。」戴海燕給我解釋過,雞籠是基隆,甲卯指東北方,六更是十二個小時。當北辰、華蓋、獅子三星與海平面的夾角分別是十一指、一指和一指半時,所在之處就是沉船之地。剩下的,就是三角函數和現代經緯度的換算了。
雖然少掉了一個坐標,戴海燕還是推算出了一個大概範圍。福公號沉船地點的大概位置,是在北緯25度44分,東經123度28分,沒法更詳細了。戴海燕告訴我,可能沉船的海域非常寬廣,粗略估計得有七萬平方公里。這麼一條小船開過去,只能一點一點搜。
更麻煩的是,這片海域緊鄰敏感地區,因此當初主管部門批準時也很猶豫,對我們的行動限制很多。比如這次出海,名義上是由中華鑒古學會出錢,雇傭打撈船進行考察作業,是私人商業活動,不是官方行為。而且不允許我們靠近鄰近海域的任何島嶼,以免引發不必要的衝突。
這個季節,東海相對風平浪靜,一路上沒什麼風險,就是太陽有點曬。白天我們大部分人都躲在艙室里,只有太陽快落山才上去拍幾張照片。晚上的星空很漂亮,可惜船長禁止亂跑,這條船噸位小,風浪稍微大一點就搖晃得很厲害,一下子晃進海里可不得了。只有戴海燕這種膽大的傢伙,才會偷偷跑出來,因為她說想用牽星板測量,必須得是星空之夜。結果她一不留神,被纜繩絆倒差點跌下船去,幸虧被路過的葯不是給救了。
當時葯不是還在暈船,在狹窄的艙室里實在喘不過來氣,就跑來甲板透氣。正看到戴海燕跌倒,趕緊伸手拽了一把,這才避免了我軍先折一員大將的悲劇。然後倆人拿著牽星板,研究了大半夜,一直到天空露出魚肚白才各自回去休息。
葯不是對戴海燕挺欣賞,跟我說這是個講道理的姑娘。言外之意,他之前碰到的,都是不講道理的。我看他一本正經的樣子,打趣說:「你看上人家了?」葯不是沉思片刻,一歪頭:「確實很合適。」然後,就沒下文了。
打撈08號在東海順順噹噹走了一天半,即將抵達預定海域時,戴海燕和林教授召集了所有人,開了一個會,擬定搜尋方案。
林教授主持會議,一開始他就猛打預防針:「鎖定沉船位置,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海底坡度、洋流、氣候、地質變動,都有可能讓沉船位置發生變化。有的時候,沉船移動十幾海里都有可能。那個牽星術坐標,只是標明福公號在當時的沉沒位置,從明代到現在有幾百年了,這條船目前跑去什麼地方,可就不好說了,戴小姐劃定的那個七萬平方米的海域,只能說存在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聽他這麼一說,我們面面相覷,才知道把整件事想簡單了。我原本以為跟陸地上似的,拿著寶藏圖總能找到。林教授正色道:「甚至在一些極端情況下,整條船的保存條件不好,木製零件被海水腐蝕、糟朽,然後漂散,最終整條船徹底消失。你們得做好這個心理準備。」
「那您估計這次的成功幾率高嗎?」我問了一個有點傻的問題。
林教授看了我一眼:「這一帶的海底水文資料,我國非常缺乏,只知道屬於大陸架的延伸部分,水深不超過100米,海底相對比較平緩,找到沉船概率不低。不過附近是沖繩海槽,如果沉船移動去了那邊,甚至跌入槽底,那就徹底沒有希望了。」
他看了一眼我們,注意到我們對這個模稜兩可的回答不太滿意,不由得嘆了一口氣:「諸位都是五脈的人才,不過水下考古你們可不熟。我撈起過十幾條船,可一大半是江河和淺海碼頭沉船,真正撈起來的遠洋沉船鳳毛麟角。我必須講清楚,這是一個非常容易有挫折感的行業,成功率非常低,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失望和失落中度過。你們如果抱的期待太大,恐怕結局會不盡如人意。」
沈雲琛看看我們這些年輕人,清了清嗓子:「林教授,您說得對。咱們把事兒做到最好,至於成不成的,就交給老天爺吧。」她到底老辣,兩句話就把沉悶的場面給接住了:「您說說接下來具體要做什麼吧。」
林教授道:「這條船上帶了一台海底旁側拖曳聲吶,可以掃描海底的地形特徵。我們先從小戴劃定的那一片海域開始,把它劃分為網格,標上號碼,然後逐格掃描。這台機器側掃覆蓋寬度兩百米,能識別一米五幅度的變化,所以如果地形特徵有突然的起伏,那便可能是殘骸——當然,也可能是丘陵或溝槽。」
「聽起來還挺簡單的嘛。」我評價道。
「技術上沒那麼複雜,只是單調枯燥罷了。」林教授看了我一眼,「掃描的時候,這條船必須以三節的速度,沿網格直線前進。聲吶儀每工作五小時,就要關機充電三小時。你算算看,若掃完這七萬平方公里,需要多少時間。」
我心算了一下,心裡一陣咋舌。這次出海,五脈不可能無限資助,預算有限。目前的投資,剛剛夠維持把這七萬平方米掃一遍的時間。換句話說,中間不能有變故,機器不能壞,風暴不能來,稍微有點耽擱,就掃不全整個海域。
日本人肯定比我們有錢,堅持的時間更久。一想到這裡,我就有點擔心。
聲吶在工作時,會把實時信號回饋到監控儀上,這需要隨時有人在旁邊看著才行。不過這個過程實在太漫長,一個人可扛不住,所以必須得輪流值班。接下來林教授安排了監控聲吶屏幕的班次,除了船員之外都得來,然後他講了一些海底地形探查原理和地形識別入門,開機演示了幾次,我們輪流上前操作。
「福公號已經在水裡泡了幾百年,姿態和解體程度如何,我們並不清楚;是否處於複雜地形,周圍環境是否形成干擾,我們也不清楚。就算機器掃到福公號,反饋回來的信號也可能只有那麼一點點。所以你們千萬不可大意,屏幕前一兩秒的走神,就有可能錯失良機,再不能挽回。」
聽了林教授的話,我們都收斂起輕視之心,拿出鑒定古董的認真勁兒來學習。
說實話,我原本以為這搜尋沉船跟電影一樣,主角只要拿到藏寶圖,可以直接過去撈起就是,真是想簡單了。聽林教授這一番講解,才知道實際操作是多麼枯燥而艱苦。
培訓持續了半天時間,所有人都上機操作了幾次。林教授還把聲吶放入海中,實戰了一次,對著起伏的信號進行講解,告訴我們分別可能代表什麼地形。在隨後的考核中,表現最優的居然是戴海燕,大概女生比較細心吧。我、方震和沈雲琛成績中等,奉陪末座的居然是葯不是。林教授笑著說,看這個得有點想象力,海底情況千變萬化,光靠手冊上的波形對比可不成。
我往旁邊看了一眼,葯不是這個優等生露出的表情,真是大快人心。
差不多太陽快落山之時,船長打來電話,林教授在電話里嗯嗯了幾聲,眉頭忽然一挑,略帶驚訝。他放下電話,對艙內所有人說:「我們在二十分鐘內就會進入搜尋海域。不過在數海里之外,雷達發現有另外一條船。」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裡的事,面色嚴峻。這裡離正常航線很遠,不可能是無關船隻。我們趕緊衝到甲板上,想親眼看看。
此時夕陽半落,海面浮著一層陰鬱的酡紅。我們顧不得欣賞美景,都望著遠處的天邊的一個小黑點。隨著時間推移,小黑點越來越大,變成一條大船。有經驗的船員告訴我們,那條船的噸位在一千五百噸以上,從船形判斷也是打撈船,甲板很寬,很可能配備吊杆、絞車及大型起吊設備——總之一句話,比我們這條小破船的戰鬥力可強太多了。
那條船也是沖著這邊開來,速度還很快。在太陽徹底沉入海平線之前,我們已經能看清它流線型的乳白輪廓,以及船上飄揚的一面日本國旗。
毫無疑問,這一定是東北亞史地研究所的打撈船,他們跟我們是同一目的,想不到居然也是同時到達。我看著那龐大的艦首,心想葯不然、柳成絛他們說不定就在上頭,老朝奉說不定也在。大家都沖著福公號來,誰都不會罷手。
天色完全黑了下去之後,對面船隻的信號燈閃了幾下。船員說在航線上,兩船相遇都會簡單地做一下交流,避免事故。不過在這片海域,恐怕是示警挑釁的意味多一點。那幾下信號燈的意思是,這裡靠近日本專屬經濟區,要求我們儘快離開。
我聞言十分生氣,用力拍了拍欄杆:「他們憑什麼要求我們離開?」沈雲琛勸我道:「你在這裡生氣,對面也看不到。他們就是討討口頭便宜,還真能把咱們怎麼著了嗎?」
葯不是倒有些憂心:「萬一他們召喚日方的警備巡邏船呢?」
方震開口——自從上船后他很少開口——道:「放心好了,他們虛張聲勢而已,絕不敢召喚日本警備巡邏船。在這片海域如果起了紛爭,按照規定所有涉事船隻都必須離開。我相信他們不會給自己找麻煩。」
「可是多這麼一個貨在旁邊,總覺得不爽啊!」
方震慢條斯理道:「也有別的辦法。到了夜裡,我們乘救生艇摸過去,把船上的人都給端了。」他的語氣里殺氣滿滿。饒是我滿懷敵意,也被這個建議給嚇著了。我們是考古船,又不是海盜,用不著做到這地步吧。
我趕緊擺了擺手,然後周圍的人一陣鬨笑。我才發現,方震並不是認真的。這傢伙開起玩笑來,也是一本正經。
這個小插曲讓氣氛稍微活躍了點,可大家的心情還是沉甸甸的。無論如何,我們兩條船同時出現在這片海域,競爭會變得激烈,日本人不會讓我們舒舒服服地找到福公號的。他們的船無論噸位還是搜尋技術,恐怕都在我們之上。
這一場仗,不好打。
唯獨林教授站在甲板上,背著手,眯眼遠望,神態並未露出多少驚慌。打撈08號正在以燈光回應,大概意思是這裡是中國專屬經濟區,請對方儘快離開云云。信號發完之後,對方船隻不再有回應。
誰也沒嚇走誰,接下來就是海底見真章了。
林教授看天色完全黑下來了,招呼我們返回艙室,然後鼓勵眾人道:「搜尋方案不變,大家不要被外部因素干擾。在探摸古沉船這塊領域,技術和運氣的因素各佔一半——咱們技術落後,運氣可未必。」
這話說得一點都不科學,但大家都發出輕輕的笑聲。我忽然想起一個問題,好奇地問道:「之前也應該有過類似的事吧?幾方人一起找同一條船。像這種情況,到底所有權該怎麼劃分?誰撈到算誰的嗎?」
「這是個好問題。」林教授說,「沉船文物的歸屬權問題,相當複雜。沉船原主人、打撈公司或個人、文物原產地、船籍所在國、距離水域最近的所在國,都有權主張歸屬。不過現在的通行慣例,和小許你說的一樣,誰撈到算誰的。」
林教授舉了一個例子。一九一二年,著名的「泰坦尼克號」在大西洋國際水域沉船。然後到了一九八五年,美國人羅伯特?巴拉德終於成功發現這條船的沉沒處。當時引起很大爭議,英國人認為泰坦尼克號船籍屬於白星公司,所以沉船應該歸英國;美國則堅持說發現者是美國人,歸屬權應該是美國;加拿大認為沉沒水域毗鄰加拿大海洋經濟區,他們才是真正的主人。就連泰坦尼克號沉沒前途經的法國和愛爾蘭,都有主張。結果在混亂的歸屬權爭吵中,打撈公司各行其是,紛紛趕來打撈,甚至屢起衝突,最後各國不得不坐下來談判……
跟泰坦尼克號比起來,我們和日本人圍繞福公號的爭奪,根本不算什麼。葯不是忽然問:「這些打撈公司在衝突中都用了哪些招數?」
林教授道:「打撈船是非軍事交通工具,武裝衝突是不會,最多是對對方進行通信誤導、利用洋流使壞什麼的,嚴重的還會使用船體衝撞——不過那就涉嫌刑事犯罪了,要上海事法庭的。」葯不是點點頭,似乎在默默思考,又道:「其實在發現泰坦尼克號前一年,還有一件對咱們中國觸動很大的事。」
1984年,一個叫邁克爾?哈徹的英國人,用了三個月時間,在香港西南海域探摸到了一條東印度公司的商船。這條船沉沒於一七五二年,邁克爾?哈徹在一本古航海日誌里找到它的記錄,便偷偷前來探索。他沒有整體打撈,而是分多次潛水,從裡面弄出了十五萬件瓷器、一百多塊金錠。後來這些東西全都放到嘉士德去拍賣,賣了兩千多萬美元,全都落入邁克爾?哈徹的囊中。
林教授拍著大腿嘆息道:「如果我們能夠早點重視,這些就不會流失到國外去。國家才開始重視水下考古與打撈這塊。可惜需要補的課太多,得一步一步來。」
說到這裡,他掃了我們一眼:「諸位都是古董行當的人,有自己的規矩。不過我先提醒一聲。這次是我帶隊,是正規的考古行動。撈出來的東西,可是要收歸國有的。」
我點點頭,我的目的不在於此,對柴瓷並無覬覦之心,博物館是它們最好的歸宿。這次上船的人各有動機和理由,但為了發財的,一個都沒有。
既然日本人的船也已經到了,我們決定抓緊時間。最近天氣都特別好,這個聲吶探測又與光線無關,於是當天連夜就開始啟動搜尋工作,我們輪流監控。
監控信號確實是個極其枯燥的事,屏幕上就是小亮點和線段,千篇一律,你又不敢鬆懈精神。一個小時,漫長得好似一天似的。不過林教授比我們還辛苦,我們都是生手,經常發現一些奇異信號,生怕錯過,總把他叫起來確認。一夜下來,他幾乎沒怎麼睡。
我原來還抱有一絲絲僥倖,說不定我們第一腳踏下去,就能找到福公號。事實證明,這種買彩票還債的行為,成功概率實在太低了,我也只好耐心地一格格掃去。
那條日本考察船,用的方式和我們差不多。在初期的兩天,我們兩條船一個從東邊掃,一個從西邊掃,兩邊相距不遠,但不會主動靠近,互不相擾。不過我在白天,看到過對面船上光亮一閃。毫無疑問,對方在用望遠鏡朝這邊觀察——他們一直沒有放鬆過對我們的監視。
我把這事報告給林教授,他呵呵一笑。到了第三天,打撈08號行進掃描的節奏忽然變了,會不定時地放緩船速,掉頭兜個圈子,甚至有時還要徹底停船,安排抓鬥下去挖海泥。
我有點迷惑,停船的地方,海底明明沒什麼異常,為什麼要特意這麼做?
林教授道:「我來問你,如果你是搜尋船的指揮官,當同一片海域有競爭對手存在時,你最在意的是什麼?」
我想了想,回答說:「對方比我們先找到沉船地點。」
「還有呢?」
「我們找到了沉船地點,但被對方發現了。」我有點明白他的思路了。海面上一馬平川,沒有任何遮掩,而沉船定位需要長時間拋錨停泊,動作明顯。只要一方發現了沉船地點,另外一方立刻就會知道,彼此之間是透明的。
「這和打仗是一個道理。我得及時看穿敵人的意圖,還得隱藏好自己的意圖。如果你發現了沉船地點,會怎麼辦?」林教授循循善誘。
「裝作沒發現,記錄下位置,晚上再來作業。」
「再進一步想想。」
我腦子裡靈光一現:「我會時不時地停一下船,讓對方不知道哪次停泊是真的有發現。把樹葉隱藏在樹林里。」
林教授笑著點點頭:「沒錯,反正瞞不住,索性多告訴你一點,增加干擾項。」
要不怎麼說天下事理皆通呢。古董行當里,也有類似做法。在關中地區,大墓比較多,一兩天根本盜不完。盜墓賊怕引來同行覬覦,往往同時打三到四個盜洞,其中只有一個是真的,能通往地宮。這所謂「狡兔三窟,一枝獨秀」。
林教授道:「對我們來說,隨停隨走,隨心所欲,成本不高。但對日本人來說,我們每一次停船減速,都有可能發現沉船跡象。他們必須做記錄,然後找機會在夜間驗證。就算明知我們在放***,也不敢掉以輕心——萬一其中一個是真的呢?這麼一折騰,會讓他們耗費更多燃油和補給,縮短續航時間。」
原來背後還有這樣的用心,我暗暗讚歎,這兩船隔空鬥法的門道兒,可真多。
「不過……日本人也會採取同樣的策略啊,那我們怎麼應對?」
林教授一揮手:「不用去管他們,我們按照既定方案,踏踏實實地去找。」說到這裡,他拍了拍大腿,嘆息道,「我們的船小,續航力差,正面對決根本玩不起,所以不敢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啊。」
說白了,我們是窮人,對方是富人。富人陪窮人過幾天,不影響家境,窮人陪富人過一天,只怕就傾家蕩產了。所以這個策略看似高明,實則是無奈之舉。
於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兩條船隔空鬥法,像兩輛犁地的拖拉機一樣,在這片海域來回穿梭,留下長長的尾跡。這樣的明爭暗鬥持續了五天、十天、十五天,搜索範圍逐漸擴大,我們發現了好幾處可疑的海底凸起,可惜很快證明不是礁石就是小山包。日本人也沒什麼收穫——至少在我們看來是沒有,因為他們一次起吊都沒啟動過。
小時候看童話和小說,想象海里多麼豐富多彩,有美人魚有海盜,有八爪海怪有海底宮殿,可現實大海上的生活,卻很容易讓人厭倦。外面的景色永遠都是那樣,就連日本人的船也成了背景的一部分,再沒有之前看到那麼興奮。有的時候,我甚至想還不如來一場暴風雨,換換口味。
比無聊更難受的是居住環境。這條船上沒有空調,白天艙室熱得好似蒸籠,幾乎待不住人。淡水有限,只夠日常飲用,洗澡什麼的不可能,最多是拿毛巾擦擦身體。男性還好,可苦了兩位女性,尤其是戴海燕,她特別愛乾淨,在海上無法洗澡,這比殺了她還難受。
戴海燕到底是生物學博士,她弄了個簡易的海水凈化器,結構極簡單:就是一個鋁鍋,上面罩起一層塑料布,塑料布中間用小棍撐起來跟帳篷似的,旁邊開了一個小口,用一個凹槽引到杯子里。鍋里放滿海水,放在甲板上暴晒。海水蒸發,遇到塑料膜會冷凝成淡水,順著膜壁留到下面凹槽收集器。
這種淡水產量不高,也不能直接飲用,但擦擦身體沒問題,聊勝於無。
沈雲琛沈老太太表現得特別淡定,穿著永遠一絲不苟。按她自己的話說,心靜自然涼,你們年輕人受不了,是因為心事太雜。儘管她這麼說,我還是偷偷跟船長和林教授打了招呼,一旦老人家出現什麼不好的徵兆,立刻返航。
至於葯不是,他每天不值班的時候,都抱著一本航海記錄研究,還自己寫寫畫畫,不知道在幹什麼。不過我沒問,問了也白問,時機不到他根本不會說。方震在不值班聲吶的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船長室,不知道在幹嗎。
我沒什麼人能說話,於是跟那位叫鐘山的潛水員慢慢熟絡起來。他是海軍退役的,當過蛙人,作風和在部隊一樣嚴謹,每天都會把潛水設備檢修一遍。我主動過去攀談,他雖然沉默寡言,但對本專業卻表現得很熱忱,一談到潛水就滔滔不絕。一來二去,我們就熟了。
我百無聊賴,問他能不能教我潛水。鐘山答應得很痛快,給我講解了一些潛水的基本常識。在停船做例行檢修時,他還會帶我入水體驗一小會兒。這裡的淺層海水極為清澈,熾熱的陽光透射下來,周遭纖毫畢現,我在水中自由地揮動四肢,浮上潛下,整個人如同在天空飛翔。我很快就喜歡上了這個運動。
另外我也從鐘山那裡得知一個秘密:方震這個看似無所不能的人,居然不會游泳,是個徹頭徹尾的旱鴨子,難怪他不愛來甲板上溜達。
這也算是乏味海上唯一的一點樂趣了吧……
到了第二十五天,平淡至極的搜尋工作出現了一絲轉機。
那一天的下午一點,陽光正盛,我們都被曬得昏昏欲睡。方震在屏幕上監控到一個凸起。這個凸起只有五十厘米高,按說不算顯著特徵,但方震往回查了一下,發現之前也出現過完全一樣的凸起,一共四次,間隔時間都一樣。他趕緊叫來林教授,林教授研判說這些凸起的間隔如此有規律,很有可能是一個人造的物體。
一聽到這個消息,船上士氣大振,紛紛聚攏過來。林教授立刻命令打撈08號倒車,返回到剛才的位置,再探了一次。要知道,海底溝壑縱橫,地形不比陸地簡單多少,一次平掃未必能摸清所有細節。
第二次監測結果,和第一次完全一樣。林教授沉吟片刻,讓鐘山準備下潛,作進一步探摸。
鐘山隨時處於可工作狀態,他穿好裝備后,「撲通」一聲,消失在水中。我們在船上焦慮地等著,約莫過了30分鐘,鐘山返回水面,報告說在海底看到了一段狹長的黑色物體,目測是船隻的木質船舷碎片,長約三到四米,他一個人沒法搬上來。好消息是周圍很平坦,沒有複雜地形,容易實施抓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