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苦難歲月(上)

第三章 苦難歲月(上)

1.魂歸故里

得知丈夫被敵人關押后,老太太的第一反應就是買來一些排骨,煨了一瓦罐——她要去探監!

老太太拎著瓦罐即將出門時,卻意外得知丈夫已經犧牲的噩耗。她頓時肝腸寸斷,暈死過去……醒來后,她不顧眾人勸阻,執意前往收屍。她難過,傷心,委屈,她要「罵醒」那個已經死了的叫做丈夫的人——怎能那麼狠心!竟不顧夫妻情分,扔下家裡的老老小小,就沒了呢!

在河灘現場,老太太目睹了丈夫的血跡斑斑和面目全非。她陡然心生憐愛與悲切,她是「罵」不出來了,哭了一陣便啞然失聲,只有眼淚仍在不自主地簌簌掉落……

剛強的老太太,用河水清洗了丈夫的面容和傷痕,隨即做主將他的遺體運回老家。(註:在此次犧牲的十餘人中,王士宏是唯一被家屬運回家鄉安葬的。因為時值「白色恐怖」,家屬多數不敢認領,所以其他烈士的遺體后均被游擊隊安葬在了葉家灣附近。)安葬程序遵循鄉俗,請人及時打造棺木,選好並挖好墓地……出殯用的袍服更是由她親手縫製,就這樣有體面、有尊嚴地料理了丈夫的後事。

解放后,政府有關部門曾力勸老太太將丈夫的遺骨遷往縣城的烈士陵園。可她回答:「首先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但人死之後都講究入土為安,所以不必遷來遷去——給政府增添負擔!其次,這裡是他的家鄉,就讓他『睡』在這裡吧——踏實!」

2.手工縫製

爺爺犧牲時,王森林的父親僅有八個月大,姑母也才兩歲多。老太太頭頂匪類家屬的帽子,無人太過親近和同情,面對需要耕作的田地,還有兩張嗷嗷待食的幼兒之口,一家人的生活無比艱難。

對此情形,老太太描述:「我那時沒有眼淚,只想著如何活下去、將孩子撫養成人!」於是堅強的她,憑藉女工手藝,用一把剪刀、一柄尺子走東家串西家,給人縫製衣服。

當時的鄉村婦女人人會做女工,只是手藝差別較大,真正能夠做得好的人卻是極少。縫製衣服是個「瓷器」活,沒有所謂的「金剛鑽」那是萬萬不能的。而其中最難的工序要算裁剪,必須大小合適,且不能浪費布料。老太太在裁剪方面是位一等一的高手,加上縫製的針腳又細又密,所以由她經手做出來的衣服就會非常好看和耐用。

由於手藝出色,老太太漸漸活兒不斷,但她的微薄工錢卻常常只能以米、油等實物來予以計算。因為大家當時都很窮。有人窮得叮噹響,難得請她做次衣服,而在結算工錢時,善良的她僅是象徵性地收取一些。最為可貴的是,多數婦女會縫製卻不會裁剪,於是幫人免費裁剪就佔據了她的很多時間,但她樂此不彼總是熱心給人幫忙。老太太的行為贏得了大家讚譽,而她卻常說:「唉,大家都不易,互相幫忙是應該的!」

老太太一生節儉,從不浪費每片小小布料,材質粗的做鞋底,花色布用做兒童的兜兜。尤其是那五彩的兒童兜兜,由許多花色不同的碎布料拼湊而成。這種耐用而又漂亮的兜兜,讓王森林和姐弟們,以及眾多親戚家的孩子們,無一不享其成;直至今日,他們的第二代、第三代仍然還在用。

3.田地情結和勞作

農耕年代的人們有著強烈地土地觀念,始終認為土地就是人類的生活根本!用歷史的眼光看,這種想法沒錯;若用未來的眼光看,農村和土地更是美好和寶貴。

王森林從小生長在農村,深知種田地艱辛和不易。在農耕年代種田,也是望天收的年代,人們除了需要勤勞用心以外,還要看老天爺的臉色。尤其乾旱時期,人們除了無奈和憤怒,便是展開對有限水資源的無休止爭搶;其時,人們相互打得頭破血流,甚至鬧出人命來,都是平常事。

丈夫犧牲后,養息田地對於小腳的老太太來說,確實困難。其間,也感謝眾多親戚朋友幫忙。可「幫人一時,難幫一世」,所以很多事情的處理她都必須親力親為。

在農村插秧、除草本是一件平常事,但對小腳的老太太來說卻是痛苦無比。因為泥水中的砂石直往肉里鑽,所以每次完事後,她的雙腳都是血肉模糊。為此,老太太曾說:「我當時真想趴在水田裡,永遠不再起來,但想到兩個可憐的孩子,竟然死也不能!」

有年大旱,老太太帶著年幼的一雙兒女去給稻田灌水。她自己肩挑木桶,兩個孩子也用肩抬、手拎等方式予以配合。全家人經過幾天努力,也感謝諸多親戚和鄉親們的幫忙,水田終於水波漣漣。

老太太在滿意之餘,還給水田施了肥。晚間,她拖著散架的身骨,擁著一雙黑瘦的兒女,睡了一個美美的覺。然而,第二天一早她再至水田邊,整個人卻癱瘓了下去——水田中的水不知去向,早已流干。原來,與她水田緊鄰有塊地勢較低的水田,不知田主人有意無意,反正水和肥料都進了對方的田間。老太太頓時瘋了,拿出拚命的架勢與對方理論,后經多方調解,終於平息。

老太太種田好多年,其間辛酸一言難盡。但她對田地的感情卻是無比深厚,甚至讓王森林姐弟三人也都成為農民,並且參與了田地勞作。

王永前原在地級市的國營紡織廠上班。因綜合表現突出,單位要求他將全家戶口遷往市區;可老太太堅決不許,認為哪裡都沒家鄉好!

無奈之下的王永前,只好作罷。一年後,他竟不顧市裡單位的挽留,毅然調回了古城工作。劉英與他婚後,一直在本鄉教書;其間,她多有工作調動或調整的機會;但也因為老太太的緣故,終在本鄉工作直至退休。

王森林父母是公職人員,姐姐王亞琴出生時,按政策成了商品糧戶口。但老太太數說農村的好處,父親只好把她的戶口轉入了農村。後來,王森林和弟弟王兵則直接入戶農村,也成了地地道道的農民。79年分田到戶時,老太太和王森林姐弟幾個分到了田地,所以他們姐弟三人在學習之餘都必須參加田地勞作。

這段生活經歷,讓王森林姐弟三人受益良多。時至今日,他們仍心存感激;感謝老太太,為他們的人生提供了寶貴經歷。

4.房屋整修

解放前後的農村,多為草房,只有極少的瓦房。房屋的日常維護,是件重要工作。每當雨季來臨或是暴雨時節,常常外面下大雨,家中漏小雨;每家每戶遍布著大大小小的接漏器具,滴滴答答之聲不絕於耳;加之地滑,其情形極像古代戰陣,人只能小步挪動其中。天一放晴,男人們自覺爬上房頂,進行檢修;唯有老太太家的房頂之上,僅有她的孤獨身影。

有天夜晚,狂風呼呼、暴雨直瀉並夾雜著電閃雷鳴,房內的雨漏得厲害。王森林年幼的父親和姑母很是害怕,老太太只好摟著他們,全都不敢睡覺。時至下半夜,雨更大,風更強,竟然將整個房頂掀翻了去。

老太太說:「就在房頂被掀翻的一刻,我反而一改之前地緊張,變得平靜起來。反正全家暴露在雨水之下,也都再無法入睡。於是我找個角落將兩個孩子安置好,然後索性爬上房頂予以搶修。」結果不可思議,老太太在天亮之前,竟然獨自將房頂整修好了。

平凡而又可敬的老太太,面對困難和危險從不退縮讓步,亦是一位敢於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的女中英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希望的黑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希望的黑土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苦難歲月(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