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看法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看法
這一醉,兩天沒醒。
人老了還喝這麼多的酒,真的是非常受不了的。
為了防止李牧再次消失沒有蹤影,早在他睡覺的時候,錦衣衛就在四周布置下了,將他睡覺的地方上上下下全部都布置了,他們並不知道,李牧能讓他們找到,就說明他沒打算再躲著了,因為這批錦衣衛是李錦鋒帶頭的。
公務員考試之後,李錦鋒當了官兒,他文武雙全,一身好本事,又是李牧的兒子,自然能混得風生水起。
李牧醒來,李錦鋒扶著他坐起來,埋怨道:「您說您這次怎麼喝這麼多,明明自己酒量不成,還喝那麼多,孩兒看您出門就該有個人盯著。」
聽了李錦鋒的話,李牧哈哈笑道:「高興,見到了一位老朋友,多喝了幾杯,誰能想到這酒竟然這麼烈,一喝下去,肚子里就像火燒一樣。」
給李牧倒了杯茶,見他精神甚好,李錦鋒猶豫了一下說道:「孩兒這次辦得是皇差,陛下想請父親進宮,自從皇后病逝之後,陛下的身體也越來越不好了,朝堂上看似平靜,可也是暗潮洶湧,睿王拉攏了朝中不少南方的朝臣,富得流油,朝內不少人都對睿王十分親密。」
李牧接過茶喝了一口,道:「這麼說,陛下是知道我躲避睿王使者的事情了。」
李錦鋒點頭。
李牧又道:「你對朝中格局有何看法?」
李錦鋒低頭猶豫了一陣,才緩緩說道:「孩兒以為,朝中格局用一句話便可以概括了。」
李牧看著他道:「哪句話?」
李錦鋒道:「南北各成一派。」
李牧道:「怎麼講?」
「早年間,南方依靠貿易賺了不少錢,他們以為自己很富裕,並且有很多新鮮的東西也首是從南方開始發展,這讓南方人非常看不起北方人。就拿張居正和徐知嵐來說,徐知嵐是雲南人,早年靠著玉石生意賺了不少,打點了朝中官員,朝中很多人和他的關係都非常不錯,張居正也是,總之朝中的這些貓膩,大多都是靠銀子往來的,朝中很多南方人都認為天底下沒有什麼事情是銀子辦不到的,皇位也是!」
李錦鋒頓了頓,繼續說:「南方人瞧不起北方人,北方人也瞧不起南方人,如今國內數一數二的大學都在北方,南方就是一個杭州女子大學還能撐著點兒。」
聽了李錦鋒的話,李牧不著急說自己的想法,而是繼續問道:「你覺得,太子和睿王,哪個最後能繼承大統。」
「恐怕是睿王,太子是太子沒錯,可睿王在朝中的勢力很大,很多臣子都對睿王非常有好感,陛下也曾經誇讚過他很多次,相反面對太子,陛下要嚴厲得多。」說到這裡,李錦鋒不由得長嘆了一口氣。
反正房間里就只有李牧和李錦鋒,四周也都是自己人,李牧放開了說,直接問道:「要是你,在太子和睿王之中選一個,你想要選哪一個?」
「我……」李錦鋒沉默思索了起來。
沒一會兒,他說道:「太子殿下吧。」
「為何?」李牧問。
「孩兒進京時,太子和睿王都曾來請我,睿王是親自來請我的,太子則是派人來請我的,也並未將我請入東宮,而是就近挑了一家茶樓,聊了半個時辰有餘。」
「睿王禮賢下士,為何不喜歡他?」李牧不禁笑了。
他這個兒子,從小就和別人顯得不一樣。
睿王禮賢下士,很多士子讀書人都是非常吃這一套的,要是遇上一個禮賢下士的君王,他們絕對會馬上選擇這位君王,可看李錦鋒的樣子,他似乎對禮賢下士這個詞語非常非常討厭,要不然也不會選太子了不是。
「孩兒知道,睿王禮賢下士是因為爹爹您,要是我不是李錦鋒,他根本不會禮賢下士,反觀太子殿下則不然,他使人想請,是當孩兒是臣子,是子民,他是太子,應當有太子的威嚴。孩兒在心中盤桓過,若是選了睿王,他現在是會對我很好,可一旦我沒了用處,馬上就會被他一腳踹開,若是跟著太子殿下的話,君君臣臣,豈不妙哉!君就是君,臣就是臣,臣若想與君為友,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
「除此之外,孩兒也十分佩服太子殿下的品格,相比睿王弄權,太子殿下更注重如何提升自己,他時常說,若是自己的本事都不夠,何以成為萬人之上。」
聽到這裡,李牧又是大笑,道:「不愧是我的孩兒,看人的眼光確實與眾不同。既說到了太子殿下的品格和努力,難道你看不出來陛下嚴厲的教導是為了讓太子殿下更優秀嗎?再者,睿王心態不對,他知道南方有得是錢,便將自己的權力和許多賭注都壓在了南方,他壓根兒沒有注意到北方雄厚的工業力量,還有落於北方興起的特種軍隊,要想奪權,沒有軍隊何以為戰啊?」
「這麼說,爹爹看好太子殿下。」李錦鋒眼睛一亮,覺得自己抓到了一條升遷之路。
李牧沒點頭,他只是遺憾,怎麼小時候沒發現李錦鋒竟然有這麼大的官癮,他現在明擺著就是來套話,李牧說哪邊兒好,他就跟著哪邊兒走。
「陛下近況如何?」李牧突然轉移了話題。
「不好。」李錦鋒說。
「怎麼不好?」
「越來越瘦了,那一身龍袍穿在身上,簡直就好像是直接蓋在骨頭架子上一樣,每日也吃不了什麼,都只是吃藥了,早上一副,中午一副,晚上還有一副,整個人如同一個藥罐子一樣,孩兒是接了密旨來找父親的,您可不知道,陛下寫密旨的時候,手連力氣都沒有了,孩兒看得直想去幫忙。」
李錦鋒說到這裡,眼中流露著痛苦。
他和隆慶帝並不熟,就是小時候聽李牧說起過年輕時的不少事迹,像是李牧當太子太傅的時候,每天如何教訓隆慶帝,如何給他定規矩,後來隆慶帝即位之後又是如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