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上任
徐喻明在宮裡吃了飯,還跟齊暄帝一起歇了午覺才出了宮,離宮前齊暄帝見他有幾聲咳,還特意找了張院首替徐喻明把了脈,知他得了略感風寒,讓人備了轎子抬著他離開皇宮,並下令以後他再出入宮中皆可坐轎,這可是當年太子都沒有的恩賞。
眼見徐喻明的確得齊暄帝的心,宮中的人對徐喻明的態度又好了三分,抬著轎子的不敢有一點晃悠,還有人上來問徐喻明要往哪個門離開。去他的衙署和他來時的宮門並不是同一道,忠寶倒沒有想過他還會去別處,依舊來來時的宮門口守著,若徐喻明要換一道門走,底下自會有人去通知郡王府的長隨。
徐喻明看了一眼天色,悠悠地說:「天也不早了,走原先的門吧。」
「是。」隨轎的內侍脆聲答應。
徐喻明這頭倒是乾脆回家了,衙署那兒長史和其他下屬又白等了一天。司徒署長史等掾屬共有三十人,蕭司徒丁憂后,已經把事情交待下來,手上的事得怎麼辦他們倒沒有擔心過,只是現在有了新的上官,他們不知是不是還是照著蕭司徒吩咐得來。昨日他們以為徐喻明會來衙署露面,結果他沒來;今日他們以為他總該來了,他又還沒有來,他們只盼著他明天能來,有些事情都不好再拖了。
幸好隔天徐喻明總算是來了,身邊還跟著一個有些面黑細眼的長隨。這長隨是吳莎扮了,其他日子徐喻明來辦公她可以不來,但徐喻明來認人的時候她不能不跟著,不然以後換成她來,豈不是兩眼一摸瞎連個人都認不全。各家夫人也沒有這麼快上門,她也不打算在家中擺宴,怎麼說她也是蕭府的義女,如今義父過世,她怎麼也得閉門謝客一些日子。
吳莎覺得這個臨時想到的借口真是合理極了。
身後跟著一個女扮男裝的吳莎,尤其是扮得連他也認不出來的,徐喻明心裡多了少年時都沒有促狹。他和吳莎在馬車內時,有心想從這個看著有點粗壯的長隨身上看出吳莎的影子,可是怎麼也看不出來,就連她那雙神采飛揚的眼睛,也不知怎麼弄得變成了一條細縫,藏著兇惡的視線。
他覺得有趣,卻不好表露出來讓旁人發覺。進了衙署,他走入專屬於他的屋子,裡頭司徒的官印正在桌案上放著,他拜了拜才敢落座,看向了在下首站著的李長史。
李長史是蕭墨言提拔起來的,最是謹慎不過,蕭墨言先前也跟他說過,不管下一任長史是誰,他都得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李長史本也不願意故意給新來的上官使絆子,有沒有用且不提,要是被抓到了錯處,要是憑白挑起對方跟蕭府的矛盾他也沒法交待。他不但自己不敢給新任上官添堵,還勸底下的人放寬的心思,這些人看著都是聽命蕭司徒的人,其實有一些暗中早跟旁人有牽扯。
不過這些事,他也不會跟徐喻明說,三年後徐喻明會不會在這個位置上還不一定呢。
徐喻明與李長史略說了幾句話,便讓他把掾屬都叫過來認認臉。為了跟新來的上官碰面,這些天底下人也不敢隨意離開。李長史一一介紹之後,徐喻明還從這些人裡面認出一兩個眼熟的,有一個曾是他年少時伴讀的堂兄,他這個伴讀當初也奉了王氏的命想要把他往壞處教,想來這事他這堂兄也知情,不然這會兒他的目光不會這般虛浮。
「蕭司徒丁憂,本王來這兒只是暫代他的職位,你們只需如以往般各司其職、小心當差即可。本王體弱,也沒耐性與人歪纏,若有辦事不利者,別怪本王不顧情面,反正這情面到了錢塘也用不著。」
眾人心中一凜,看來這位郡王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不是個會為了後路留一線的。
敲打一番后,徐喻明就讓他們去忙,他捧著水咳了幾聲,看得身後吳莎憂心,連忙把隨身帶著的葯給他服了。李長史深感意外,他聽說郡王在江南一直稱病不出,還以為只是個借口,想不到郡王是真的體弱多病。
等他喝完了葯,李長史又說:「秦太僕、謝鴻臚、柳廷尉等來了,郡王要見見嗎?」
徐喻明點頭,他也知道當上了司徒少不得跟這幾個人打交道。旁的人還好說,這位謝鴻臚是他當初未婚妻的父親,後來得了齊暄帝另眼相看升了官,但在朝中不怎麼受待見。齊暄帝近幾年也沒有太重視他,讓他頗為著急,不知如何才能再得陛下重視。這當口徐喻明竟然成了他的上官,他都在想齊暄帝是不是糊塗了。
因著這事,謝鴻臚沒少被笑話,當年謝家與郡王的婚事許多人都知道,謝家小姐亡故時,他們並不知道裡面的內情,還有人猜是謝鴻臚為了表忠心把自家女兒給了結了。那之後,他對這事也沒什麼表示,倒是前些年想把他的一個女兒送給太子當孺子,可惜太子沒瞧上他。太子被廢后,他還鬆了一口氣,想要從別的皇子那兒入手,不過自家女兒年紀相差太大派不上,他只能把目光放到姻親身上,只盼有一個能頂得上他那年紀輕輕就去了的可憐女兒。
可惜這人還沒有挑出來,他那女兒的未婚夫卻成了他的上官,他只盼徐喻明並不知道當年的事,讓他安安穩穩地繼續當鴻臚寺卿。
「三位大人位極九卿,為官的日子比本王久,多的也就不說了,只要處理手自己手中的差事即可。」
不管來的三位大人中有誰,徐喻明也沒有變換臉色,一通寒喧后他就淡淡表明了立場,又問幾位大人可有事商議。三人互相交換了眼色后,都說沒有,徐喻明也就讓他們下去了。李長史一直站在邊上,小心看了一眼,瞧徐喻明的架式是萬事不沾手,難道他就不怕被人架空?
徐喻明還真不在意,他們那點事想自己捏著就捏著,不過要是辦砸了差事,他也不會客氣。
見天色不早了,徐喻明借口出門辦事便走了,臨走前他帶走了蕭墨言先前經手過的政事記錄,還跟李長史說讓他把需要他辦的差事按輕重緩急分為四等。
他在錢塘聽說了夏守知的辦事風格后,開始覺得夏守知忒會故鬧,後來見錢塘的政務不見一點亂,百姓的日子也越來越好,才覺得像他這樣辦事又輕鬆又快速的辦事方式挺好。底下的人有本事就把事情交出去讓他們忙去,何苦事事都抓在手裡,哪怕他是司徒並不是一方之主,可他現在有齊暄帝撐腰,就是把事情托出去造成一時混亂也是不怕的。
任了這個司徒之職,除了霍太尉,他還得應付幾位皇子,將來也不見得能落什麼好處。既得受這個累又沒好處,他就得在別的地方找補回來不能太累了,用吳莎的話說就是吃什麼也不能吃虧。
之後幾天,都是由徐喻明去上朝,吳莎在身邊跟著,直到跟著十天,徐喻明病倒了才停下。兩人已經摸清蕭墨言的處事風格,徐喻明只是暫代的,也不動他先前定下的規矩,只把許多需要他親力親為的東西發放下去。哪怕徐喻明病倒后,隔了三天由吳莎裝成病好的郡王出面處理政事,也是照著這樣來。
李長史看著吳莎處理著由他挑出來的緊急的公務,心裡多少有幾分被重用的得意。先前有一些需要他批准公文,徐喻明見寫得太過繁雜或者有些細節不對就叫來李長史,讓他以後先把內容看一遍,有覺得不妥的就摘抄出再把原件打回去讓下面重寫。
以前蕭墨言在的時候,李長史可沒有這麼大的權力可以提前審公文,但是徐喻明這樣說了他自然不會推拒。之後他判斷公文輕重的眼光也更好了,甚至在徐喻明生病的這幾日把需要他優先處理的公文裡面緊要的地方摘抄出來,方便後面徐喻明審閱。
吳莎看著李長史寫的條子,很滿意地點點頭。
「甚好。」
李長史面露得意,但很快壓了下來,還向吳莎稱謝,說了些多謝上官栽培的場面話。
「都是蕭大人的功勞,本人可不敢居功。」吳莎淡淡地說,又囑咐以後呈上來的公文無論輕重緩急都要這麼辦。
「是。」李長史勉強應道,感覺這些公文有些多,生怕自己來不及。
「司徒府里也不止你一個人,你何必事事親力而為。」說著,吳莎又冷哼一聲,「你倒也知道這些公文太多了。蕭大人身強力壯自然不怕,本王可沒這個精力一卷卷看過去。」
李長史想想也對,便把事吩咐了下去。憑白多了工作,底下的官員自然有叫苦的,甚至有些人辦事不經心的,吳莎挑了兩人直接撤了職,又從蕭墨言提供的名單里挑了人提上來。
徐喻明去跟蕭墨言碰面時,就已經談過若是裁撤人手是否有替換的,蕭墨言就給了他名單,名單上面也不全是他的門生故舊,但個個都是有才學的。吳莎得了名單,自己去摸過底,也跟宮裡通了氣,才敢這麼放開手腳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