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高高拿起,輕輕放下
旗官抽出佩刀,在姚紹之的面前晃了幾晃。
那刀尖幾乎就要揮到他的身上,嚇得紹之連連後撤,嘴上還不饒人:「你這是幹什麼,瘋了嗎?」
「本官是欽定御史,豈容你們放肆!」
「卑職沒有放肆,也不敢放肆。」他把長刀放回刀鞘,而後,走到姚紹之面前:「我只是想替兄弟們問一句,姚御史,你帶著兄弟們來,究竟是想查找什麼東西?」
「姚御史也不必多想,我們都是刀尖上滾過來的粗人,就這樣的刀子,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挨過,浴血疆場,為的是保家衛國,不是為了受人指摘。」
「姚御史好命格,生的細皮嫩肉,從沒有見識過這樣的刀子,劃到自己身上的樣子吧。」
「你,你想知道些什麼?」
在重壓之下,姚某人終於退讓,事到如今,勢不如人,示弱完全是可以接受的策略。
「卑職剛才已經說了,銅符究竟是什麼意思?你為什麼會在將軍府上找銅符?」
壓力已經集聚到頂點,眾人的眼光都注視到他這裡,他眨巴眨巴眼睛,眼看著就要投降。
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李多祚大喝一聲:「夠了!」
瞬時間,羽林衛就用不可置信的眼神在看著他,他們想不明白,他的清白,馬上就可以求得,他為何要阻止他們繼續逼問姚紹之。
「將軍!」
「我們這可都是為了您,這人如此污衊將軍,您為何不讓他說出幕後主使?」
越過青年們的身軀,李多祚看到的是姚紹之瑟瑟發抖對於眼神,顯然在剛才那一刻,他已經決定把實話都吐露出來。
然而,李多祚卻不會允許他這樣做。
對於此次搜查,太子早有交代,只需把他們所謂的證物轉移地點即可,不必和武三思硬碰硬。
太子要追求的是,給武三思一個徹底的打擊,讓他萬劫不復。如果,現在經由姚紹之的嘴巴把武三思給抖落出來,這姓姚的說不定還能滑脫過去,把罪名都推到武三思的身上。
太子要看到的是惡人被一網打盡,可不希望他們通過狗咬狗,逃脫懲罰。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如今他只能出言喝止旗官,不要多嘴。
他深知旗官這樣做是出於同袍情誼,可他不得不這樣做,還得擺出一副聽后朝廷處置的模樣。
「姚御史既然是朝廷派來的欽差,就一定要遵從聖旨,如今,既然什麼也沒有搜到,我們也不能為難御史,免得御史又要上書說我們是武人粗狂欺人太甚了。」
「可是,將軍,他如此污衊您,兄弟們忍不下這口氣!」
旗官臉面漲紅,就連他身後跟隨的普通士兵,都一臉怒容,李多祚看著這些年輕英武的臉,心有戚戚。
只要士兵們的血性還在,他就欣慰了。
「同袍們!」
他闊步向前,站到了場院中央,羽林衛們的石像也立刻轉了過來。
李多祚估量一下自己的位置,姚紹之就站在他身後不到一尺的地方,兩人幾乎是保持著並排的樣子。
「多祚明白,兄弟們是相信多祚並無二心,也希望幫多祚證明清白,但多祚還是要勸兄弟們一句,既然陛下已經有旨意,我們就要按照陛下的旨意做事。」
「姚御史帶著聖旨而來,那麼他做的事,就是奉旨行事,沒有可以詆毀之處。」
「對,李將軍說得對,你們都誤會本官了!」
這個時候,姚御史彷彿忽然之間就意識到了李多祚的好,馬上跳出來附和。
那神情,別提多得意了。
誰知,李多祚瞄了他一眼,立刻調轉話鋒:「不過,姚御史也要秉公辦事,今天,不論是羽林衛的將士還是你自己在本人府上都沒有任何的發現。」
「這一點,姚御史不會否認吧。」
一聽這話,剛才還趾高氣揚的姚氏,登時就閉緊了雙唇,好似啞巴。
「既是如此,等到回京復命,你必須把今日的搜查過程結果都原原本本,一字不落的寫成奏疏,呈交給陛下,如果再敢欺瞞,別怪本將軍不客氣!」
「李將軍,不必您提點,兄弟們也會盯著他,不讓他亂說話的。」
聽了李多祚的解釋,羽林衛們也終於領悟了他的良苦用心,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局面,只靠意氣用事是行不通的。
必須在不違抗聖旨的情況下,讓李多祚恢復清白,這樣的工作,還最好由姚紹之來做。
局勢翻轉之迅速是姚紹之沒有料到的,在二十名羽林衛的面前,他這個陷害無數朝廷要員的言官,顯得是那樣渺小微弱,想到自己未來幾天還要跟他們呆在一起,他就勉強的同意了這件事。
然而,口惠而實不至,一向是姚御史行走江湖的準則,嘴上答應,心裡早就把羽林衛的八輩祖宗都罵了一個遍。
這幾天還是保命要緊,至於奏疏究竟怎麼寫,還不是他老姚自己說了算。
姚紹之在前,羽林衛在後,終於走出了院門,在羽林衛同僚的重壓之下,姚紹之被迫在空空如也的格目上簽字畫押。
就在他們即將登上馬車,騎上戰馬之時,李多祚的妻子喬氏,從后宅款款而出,她無懼姚紹之和眾羽林衛的注視,氣沖沖的向他們走過來。
眾人看到,在這位性子剛強的夫人手裡,正端著一個大木盆,木盆中赫然有滿滿的清水。
「整日攪擾,讓人不得安寧,該是重新洒掃一下了!」
說著,她就開始在院子里洒水,這個動作的含義再清楚不過,李府不歡迎你們,都是你們弄髒了我的地盤。
老娘要收拾收拾,掃除晦氣。
在喬氏的帶領下,李府的小廝丫鬟們也迅速行動起來,把被羽林衛弄亂的東西,都歸回原位。
真是個硬脾氣的婆娘,眾人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洛陽之行最後的壓軸戲,正是在各位老臣的家中展開,這次行動,姚御史並沒有親身參加。
只因的,按照武三思的計劃,在老臣的家中出現的,必然是那些與太子交往的秘密書信。
姚紹之判斷,這些老臣都是久經仕宦的文臣,即便要起事,也不需要特別的信物聯絡,他們是一直支持太子的。
只要一聲令下,必定跟從。
若是將調兵的銅符安置在老臣的家裡,勢必會顯得畫蛇添足,還不如將他們的行動計劃編造成書信,放置在老臣的家中,一樣能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