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南征一

第78章 南征一

恆帝先是精神上的嘲諷,后是確實的利益誘惑,眾人腦海被分封諸侯幾個字鎮得頭皮發麻。

自啟帝分封天下,中間八方臣服算半個分封,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沒有分封過一個諸侯(畿內公卿大夫不能算諸侯),如今又要承諾,只要開拓有功,將列為諸侯。

條南,田光二人呼吸急促,條氏是一個諸侯之卿,若能成為一方諸侯,還有比這更能擴大條氏基業,恢復先祖榮光嗎。田氏也是,一個畿內半死不活的士族,如能一躍而上,田光心想死也無怨了。

衛向呢,恆帝沒迫衛氏整族都遷出畿內,而是同意只要出力,畿內可以保留一支衛氏,而外面又有一支成為諸侯,如畿內衛氏有變,而畿外依然有衛氏,這有比這更為穩妥的延續香火的辦法嗎?

攀侯也是如此,自應召在攀方制禮制,攀方貴族衣食住行,行為方式,甚至觀念想法,無不向宗華人靠攏,已經自覺為宗華人了。但還是覺得差了什麼,是名望是家族資歷。

宗華人有極為濃厚和堅固的崇祖觀念,天府盆地各諸侯都有一大串的光榮耀眼的悠久歷史,歷代攀侯只要在諸侯會聚的時候,都插不上話,其他諸侯一張嘴就是我祖先始於古華時代某帝之後,隨啟帝平定天下有功,故分封諸侯。

更誇張的是如自貢氏,華帝時為四伯八牧之一,竟渡過古華之亂,到啟帝再被分封,如今已有二千五百餘年歷史,《宗華記》記載的各個時期都有他。

這種社交場合,攀方縱比他們人口面積多數倍,攀侯卻只能沉默,在一旁乾笑,這種社交場合,沒有話語權,攀方君臣無不失落自卑。

他祖先沒什麼歷史,直到攀侯倫,輔佐豐帝,匡複天下,修建玉京,這才容墨重彩的記在《宗華記》上,攀侯才終於有可說的了。

如今天子承諾,只要攀侯出力,支姓華氏一族將出現二位諸侯!還比這更為耀眼的歷史嗎?他支姓華暢,也將成為如攀侯倫那樣名傳千秋的人。

終於,四人皆心潮澎拜,血勇直中頭頂,幾乎低吼道:

「願從陛下號令,南征開拓,光宗耀祖!」

恆帝點頭稱善,接著安排道:

「南拓之事,非同小可,不可能魯莽,得細心計劃。」

恆帝悠然笑道:

「而且時間將極為漫長。」

是的,南征!

再見識了華陽人在希玉的成就后,恆帝意識中看到一張地圖,突發奇想,他要宗華人突破地理的限制,衝出這個即是搖籃,又是牢籠的地方,向南方開拓。

為什麼是南方呢?結合當下情況,恆帝能調動的力量不多,即便所有宗華人都聽他指令,如果貪心盲目的向四面八方拓展,那隻能讓有限的力量分化有限的精力,然後衝出去就被崇山峻岭吞沒。

所以恆帝決定動用能用到的力量,專心開拓一個方面,北方已有華陽氏,西面是世界屋脊的高原,難以養活大量人口,並建立規模龐大的國家,但不代表恆帝就放棄了,高原人少,現在也無成氣候的勢力,恆帝到時命一族西拓即可。

東面呢,其實更適合人發展,但恆帝還不知道宗華對其他部落有沒有影響,還會有華夏族嗎,又轉念一想,即便沒有華夏族,處在亞歐大陸最東端,其他部落離得最近的文明,也唯一可能接觸到的文明,也只會是宗華文明。

如此情況下,就算誕生出了文明,也只會是深受宗華文明影響的一個子文明,甚至如同八方,自動受到吸引,加入這個文明圈。

恆帝歷經三世,看待宗華,已經不是死板的就要一文明一族一國,世界如此大,他可以先發制人,可以搶到了更多土地。

為什麼宗華文明就不能由多個地域民族繼承,所以他將東部留給當地部族發展,並且有自信東部部族發展起來,也會是宗華文明的範圍內。就算出現什麼歷史性的西方民族大遷移,也將被華陽人阻擋在希玉,並給天府警惕,因為那群人與宗華人完全不同。

南方有兩個巨大的半島,物產極為豐富,適合人類生存。東面半島如不出意外,基本沒有什麼文明,沒有勢力能阻擋宗華人,而西面半島應當已經有脫離原始社會,成為高級社會的一群人,但他們勢力泛圍有限,影響不了整個半島。

如此一來,恆帝決心南征,在有生之年在連接二個半島之間,紮下宗華人的新根。一個全新的環境,也將刺激宗華人混沌的靈魂,重新煥發出活力,如同華陽人一般開拓進取。

恆帝可以預料,東面半島上還處於石器社會的人,是敵不過突然竄出的青銅社會的人,到時整個半島將納入宗華文明的泛圍。這才是與風宗穿越的歷史線之間的巨大變化,如宗華繼續在天府,這個母文明必將如瑪雅被森林困死一樣被盆地困死。

受其影響而成長的東部部落,運氣好也只能成為子文明了。

如此宏偉的計劃,恆帝一生也只能做開頭罷了。

《恆衛問對》是破除人心中宗華人不能出天府的觀念,是計劃拉開的序幕。而說服一部分人跟隨自已,並開始執行計劃,則是真正的開始。

這四個也是恆帝反覆思考,最後決定的南征中心人員。衛向是九卿之首,在朝廷眾臣中有很大話語權,最大權臣與君主同心協令,將在朝廷政事上無往不利。而只有朝廷一心,方能對天下諸侯產生更大政治效力。

田光善兵,又是司馬,將是恆帝軍事方面的助力,而且又是族小家微,更加渴望建功立業,自然對南征堅定支持。並在朝廷上與衛向成互助。如果是其他九卿,就不會如此堅定。

條南的條氏自條平始,便是攀方的軍事統帥,領地在攀方最南面,攀方征討蠻人,對蠻人的進行的九層以上軍事活動全由條氏指揮主導。所以對廣大的南部深山叢林最為了解。

攀侯又是宗華南面最大甚至是唯一諸侯,如他不支持甚至反對,整個計劃將后拖十年不止,故而必須拉他進來。

恆帝與四人商討一夜,主要是恆帝指出大方向,而四人補充小細節。

這南征的第一步,分為政事軍事二個方面,政事由恆帝,衛向負責主導朝政,並將整個畿內視線集中,並引起諸侯對南征的興趣。

軍事方面,由攀侯支持物資,整合攀方力量,條南領軍開闢一條道路,同時名稱上,將大泛圍的南瘴之地區分開,從攀方至高貢山(高黎貢山)稱雲地――因為在天府之下如雲在天下。從雲地至海稱甸(緬甸),原意為郊外,這裡引申為域外。

雲地只有北部與攀方接壤,中部有一兩座城堡,是條氏與蠻族貿易,或者出擊抓博蠻人奴隸的基地,其餘地方全為蠻人佔據。

條氏與蠻人打了幾百年交道,漸漸與蠻人交易中無意知道了產寶石的地方(甸地)的大致方向,並知道了那個方向有海。

同希玉與宗華的貿易線一樣,出產寶石的地方不知何時出現了人類社群,他們意識到寶石的稀奇與珍貴,就撿來穿戴,或者與周圍部落交易,這個部落又與其他部落交易,或者被征服,寶石又到了另一部落手中,於是一個一個接力,自然被有實力富裕的宗華接收,而本來四散的寶石貿易漸漸匯流,形成一條一頭是寶石出產部落,一頭是宗華的貿易線,貿易線上有無數個部落,彼此起起落落,導致貿易線的極不穩定。

於是大體方向就有了,攀方無需佔據整個雲地,那樣一百年都無法實現恆帝的目標。

所以只需先讓條氏集中力量進攻這條線上的部落,進攻一個部落就建立一個城堡做為基地,繼續進攻下一個部落,直到甸地。這樣雖比佔據大半個雲地用時短,但保守估計也要十幾年,甚至進攻某個部落,就錯了方向,而浪費大量時間。

而且在這整個探路過程中,攀方動用的人力物力將不計其數,而且收穫極低。這期間肯定也需要恆帝動用畿內的資源。

但是四人疑惑,如要分封土地,建立基業,雲地就夠四家分的了,為什麼一定先開一條路到甸地,在甸地封建。當他們說出來后。

恆帝並不怪他們目光短淺,而是解釋:

「如果不齊心協力開闢一條道路,那麼你們四家分開佔據雲地要多少年?

就算合力佔據全雲地,也肯定比開闢到甸地的道路的時間長吧。還是說你們各自佔據一塊土地就算了?

而且雲地你們也知道,九成全是山地,不如畿內平原,道路開闢后,到了甸地,你們可以再看是不是比雲地好呢。你們也可以選擇如果依然是山地,你就退回雲地以道路上的城堡基地為支點,向道路倆側擴張,而且還與宗華聯通。

如此一來還是開闢這條道路更理智吧。」

四人同意了恆帝的說法,道路一開闢,他們就多了一個選擇,如果甸地確實比雲地好,就在甸地,如果不如,就從道路倆側進攻蠻人,如同從天府伸出的一根樹枝,再從樹枝分出小枝,分割佔據土地,建立功業。所以天府通向甸地中間穿過雲地的道路必須修。

恆帝與衛向控制朝廷后,才能在物資人力上不間斷的支援攀方,更重要的是,要將整個宗華煽動起來,為大規模南征建設作鋪墊。

田光則在練兵的同時,協助條氏,並將一部分兵改變成條氏那樣適合叢林作戰的山地兵。

大方向出來了,詳細執行計劃也有了,但要完成這個計劃,卻需要投入無限資源,無數人力,無數時間還有精力,更重要的是要有等待花開結果的耐心。

就算攀方進攻到中途面對窮山惡水,而覺得累了,對十幾年不間斷的與蠻人作戰而感到疲倦,對當下的一切滿足了,衛向也鬆懈放棄了,田光雄心不再了――恆帝也不會驚訝,只是想起那八個字――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宗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宗華
上一章下一章

第78章 南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