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出奔

第431章 出奔

欒書是個前後左右四處逢源的人,對國家有功,對私人有恩;欒魘則是蠻橫無理,貪得無厭,得罪了許多家族;而到了欒盈這一代,則禮賢下士,深得眾心。

朝堂之上,禮賢下士固然重要,卻也容易遭到有野心的人嫉妒。

欒魘死後,欒盈接任卿位。他一改父親的作風,贏得了許多人的好感。但是,他實在太年輕,資歷尚淺,在權力角逐場上,跟士匄比,不是一個檔次。

這次內亂,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欒盈根本沒有什麼罪過,只不過成為權力之爭的犧牲品而已。他太得人心了,不剷除,對兒子士鞅是個莫大的威脅,特別是晉國未來的政權。

國內如此混亂,晉平公為此非常擔憂,作為國君,他沒少了解歷史,也不敢保證自己絕對安全。有一天,他對大臣陽畢訴苦:「晉國內部的叛亂,從來就沒有停息過。百姓背離,外敵入侵,恐怕要落在我的身上了。」

這位陽畢,沒有確切家庭記錄,推測是陽處父的後代或旁支,史料記載很少,只在《國語》中記載了一件事,就是勸說晉平公滅欒氏。

作為局外人,為什麼陽畢如此狠心呢?當年趙衰舉薦陽處父,陽處父舉薦趙盾,這兩家關係不一般,趙氏『下宮之難』,幾乎滅絕;欒書不僅沒有阻止,還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所以陽畢也有替趙氏報仇的意思。

他說:「禍亂的根本還在那裡,枝葉越長,本根越旺,禍亂就難以停息。如果用利斧,砍去枝葉,斷絕本根,或許能稍稍平息一下。」(《國語》)

不施行仁義,卻濫殺無辜,朝堂家族眾多,砍得絕嗎?從昔日的先氏、趙氏、郤氏,如今輪到了欒氏。這幾大家族,曾經何其輝煌?卻也逃不出歷史的沖刷,不得不面臨滅頂之災。

為了能讓晉平公下決心滅掉欒氏,陽畢翻出欒書弒殺晉厲公的舊案,建議滅掉欒氏以立威;同時啟用一些功臣的後代,恩威並施,這樣國家就能安定。

弒君,這是滅族大罪,不論你多麼賢能,多麼強大,罪證早晚有被翻出來的一天。比如趙盾,趙氏何其強大?就因為史冊一句弒君的記載,幾乎被滅族。

現在,陽畢開始翻出欒書弒君的老黃曆,欒氏能躲過這一劫嗎?

但是晉平公不傻,欒書雖然弒殺晉厲公,如果不如此,也不會立晉悼公,更沒有晉平公今天的地位。間接對於晉平公來說,那是恩,是無法報答的恩。

當初欒魘傲慢無禮、違抗軍令,父親晉悼公尚且容忍,如今欒盈也沒有什麼大罪,而且深得人心,滅掉欒氏,實在有點過分。

陽畢開導晉平公,治理國家,不能因為私恩隱藏罪過,那樣只能造成更大的危害。

他建議,用治國的大道理,公開欒盈的罪過,然後驅逐。如果他心懷不滿,圖謀報復,那即使滅掉欒氏家族也不過分;如果他逃往遠方的國家,不再謀反,那就派人給那個國家送些禮物,請他們多多關照,這樣也算報答欒氏了。

這個主意,可把欒氏坑苦了。

欒盈年輕有為,並非池中物,豈甘心長期流亡在外?請別的國家關照,更是痴人說夢。

晉平公也沒多想,覺得這話有道理,不滅欒氏,保全欒盈,還可達到敲山震虎的效果。於是,下令驅逐欒盈,並派祁午、陽畢率領軍隊,到曲沃宣布罪狀,驅逐欒氏家族。(《國語》)

曲沃是欒氏的封地,更是當年晉國曲沃武公的大本營,先祖的宗廟都在那裡。可見,欒氏多麼受到重用!

一般來說,罪不及家人。在陽畢的攛掇下,晉平公下定決心,驅逐欒氏。

士匄要剷除的,不是一個欒盈,而是整個欒氏,甚至一切與欒氏牽連的大臣,要把這個家族連根拔起,消除一切後患。

晉國內部,已經有十位大臣被殺,他們迎回欒盈的計劃失敗;另外,如羊舌赤、羊舌肸(叔向)、籍偃等人,受到牽連,也被囚禁;一些勇士,則正在追隨欒盈的路上。晉國內部,人心惶惶。

自從晉厲公被弒后,公室越來越衰弱,即使晉悼公,也沒能讓晉國公室強大。這次士匄大範圍株連,導致晉國內部四分五裂,雖然維持了霸業,卻大不如從前。最糟糕的是,他開啟了大臣專權,擅自殺戮的局面。

欒氏根深蒂固,欒盈深得士心,如果不能徹底驅逐,豈能不讓士匄恐懼?

原本安心去著地築城,突然聽說國內的變動,欒盈大吃一驚,雖然憤怒,卻無力回天。而且聽說大軍前來討伐,欒盈不敢過多停留,想來想去,率領家族逃往楚國。

這一路上,鬱悶至極。

『屋漏偏逢連夜雨』,路過東周洛邑的時候,被邊境的人搶劫了財物。堂堂京師,也夠亂的,欒盈非常氣憤。這是天子的地盤,又不好隨便動刀動槍,於是親自找周靈王的使者論理。

他說:「天子的陪臣盈(欒盈),得罪了天子的守土之臣(晉平公),打算逃避懲罰。又重新在天子的郊外得罪,沒有地方可以逃了,謹冒死上言:從前陪臣書(欒書)能為王室效力,天子施給恩惠,他的兒子黶不能保住他父親的辛勞。天王如果不丟棄書的努力,逃亡在外的陪臣還有地方可以逃。如果丟棄書的努力,而想到黶的罪過,那麼陪臣本來就是刑戮餘生之人,就將要回國死在尉氏那裡,不敢再回來。謹敢直言不諱,後果怎麼樣,唯有聽天子命令了。」

一席話義正言辭,周靈王都覺得慚愧。這群貪官污吏,治國不行,搶劫一流,對落魄的流亡者也下黑手,給王城丟人啊!於是說道:「有了過錯還要去學他,過錯就更大了。」

周靈王命令司徒親自出馬,逮捕那些搶掠欒氏的人,把財物還給欒盈,並且派人把他送出軒轅關(今河南省偃師東南軒轅山上,靠近嵩山)。

出門在外,不容易,何況攜家帶口老老少少。

晉國都城內,十位大臣被殺,血染長街;另外數人被捕,甚至包括叔向。但是,依然有許多人飛蛾撲火一樣,要跟隨欒盈逃亡,可見他的影響力。

這些人中,有大臣,有勇士,也有家臣。

為了打擊欒盈,阻止人才外流,士匄下了一條死命令:有敢跟從欒盈逃亡的,抓住必斬,陳屍示眾。

欒氏有個家臣,名字叫辛俞,平日默默無聞。他本想跟隨欒盈逃亡,也許是出城晚了,也許走的太慢,結果被官吏抓住,交給了晉平公。

晉平公問他:「國家有禁令,你為什麼要觸犯呢?」

辛俞既然想跟從欒盈,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說:「我是服從命令,那敢觸犯它呢?執政說『不要跟從欒氏,而要跟從國君』,這是明確規定必須服從國君。我聽說:『三代為大夫的家臣,要事奉大夫如國君,兩代以下,要事奉大夫如主人。』事奉國君要不惜以死殉職,事奉主人要勤勉盡責,這是國君明確的命令。從我的祖父起,因為在晉國沒有多大的依靠,世代隸屬於欒氏,到現在已經三代了,我因此不敢不把欒氏當作國君來看待。如今執政說『不隨從國君的要殺戮』,我怎敢忘掉死而背叛我的君主,來麻煩司法官呢?」

這話,說到晉平公心坎里,比吃了蜜還甜,他很高興。這世道,人心不古,如此忠心耿耿的,真的不多了。晉國上下,朝臣眾多,有幾個還真誠愛護百姓,關心國家,忠於國君?

於是,晉平公挽留辛俞,希望他能留下來,輔佐自己。

這可是天賜良機,從低層的家臣,一躍成為國君的臣子,天壤之別。

但是,辛俞堅決不從,剛剛表明了對欒氏的忠心,轉眼間就背叛,那不是他的作風。古人最講究『忠』,從出生那一刻,就接受這種思想教育,成為一個人一生的信條,深深紮根骨子裡。

辛俞,就是這種人。

他對晉平公說到:「人心是用來守住志向的,言辭要付諸行動,這樣才能事奉君主。如果接受了您的賞賜,那就毀壞了我先前說過的話。現在我還沒退下就違背了它,憑什麼來事奉您呢?」(《國語》)

晉平公嘆息不已,知道不可能得到辛俞,就放他走了。

欒氏全體大逃亡,相信那位秦景公聽到這個消息,一定會非常高興。給晉國送回的炸彈,終於爆炸了。亂吧,越亂越好!這效果,不用任何損失,比秦國大軍的進攻效果好多了。

從逃離都城的那一刻開始,欒氏,註定難以在晉國復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春秋風雲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春秋風雲録
上一章下一章

第431章 出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