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外景
「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以為真。」
蘇素遍覽地星曆代道藏,其中最推崇的就是這一句話。
一語說清,修行之秘。
外人不明就裡,以為神異,其實多半都不明就裡,不知其中變化運轉之秘,以訛傳訛,導致神秘。
就修行之人而言,必須破除這種迷信,做到不盲從師長。
修行最終還是要落到實際之中,而法門多是前人開創。
既然都是人創,那前人可以,今人也可以。
萬事萬物,總是要從無開始。
就算是換了天地,從零開始,蘇素也有信心重新整理出一套系統的修行脈絡出來。
「此世靈機,清濁各半,地底深處,蘊藏地獄濁氣,顯化魔物,不過這時候還不妨事,陸地上靈機清澈而精,可以汲取煉化,以壯本身元氣。」
那麼,起步要怎麼做呢?
如何,才能將外在的天地靈秀之氣,開闢之後尚未完全化為萬物的精純靈機,加以煉化,納為己有?
這是一個難題。
地星之上,也有服食之法,存想外來雲霞之氣、水澤之氣等等靈秀之氣,自呼吸而入。
可惜地星靈機匱乏,收效幾乎為零。
蒼梧界道脈,入道之前,先要背誦經典、培養道性,再存想靜心,接引外在靈機。
以蒼梧界靈機環境,如此入道,需要半月到三年不止。
蘇素命人修築了高台,每日面對日月星辰,默默存想這三光之氣進入身中。
數日下來,收效甚微,甚至還不如蘇氏家傳的吐納功夫。
內視之中,蘇素髮現內氣增長幅度,還不如呼吸吐納,轉化水谷之精來得有效率。
「這方天地靈機頗為厚重,存神之法,對靈機吸引之力,並不算上佳。」
並不是法門不好,而是靈機厚重,尋常凡人,入靜之中那點心力,對靈機攝取之效,就遠不如蒼梧界。
粗略估算下,效率可能只有六分之一甚至更差。
「這麼換算下來,存神之法築基,在此方天地,需要六倍以上的時間,資質優越的需要一年多,資質差的能拖到十八年······此法,不足取!」
入道之期,絕不能太長,拖得太長,氣血兩敗,年齒太大,更加難成。
「靈機厚重,易於沉積,或許便有天生靈物,可為入道之引,或採集藥材,合成丹藥,喚作築基丹。」
萬事萬物都有利弊,靈機厚重,也有好處。
不過這種事情,不是眼下他的人力能做的。
尋覓藥材,辨明藥性,都是浩大的工程,非一人一代能成。
蘇素用硃筆,在獸皮上緩緩瞄著,將自己的想法記錄在上面。
未必有用,但卻也是個思路。
「還是得從本土著手,因地制宜,這蘇氏代代相傳的粗淺吐納術,也是有潛力可挖掘的。」
以蘇素的思路去看,這蘇氏的吐納之術,並無什麼神異的。
無非是簡單的存想、吐納的節奏,以及一些樸素的煉養之說。
起初,靜坐不動,心神放鬆,久久雜念減少,存想呼吸之中,有日月進出,氣流匯聚臍下三寸,人身正中。
最初只是幻想、空想,久而久之,就真的生出氣感,有熱氣匯聚下田。
這就是精化為氣。
心神意識參與其中,促使人身五穀之精,化為可控之氣。
自記憶之中可知,這套煉養吐納之術,練習純熟,可進入胎息之境。
「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噓吸,如在胞胎之中。」
所謂胎息,就是不用口鼻呼吸,如胎兒在母親腹中,孕育之時。
「胎息之中,止念入定,百脈齊通········」
找出這段口述的經文,蘇素有些興趣。
開拓荒地,各種雜務並不算多,蘇素將各種事務一一分派下去后,再次投入了研究。
入定靜功,需要經常的鍛煉,才能做到大定。
蘇素早有根基,對此駕輕就熟。
當下將意念注意到呼吸之上,均勻呼吸,默默計數。
數過一百,從頭數起,周而復始,漸漸雜念漸去,靜中種種氣感紛紛紜紜。
最終唯剩下一念澄澈,而周身氣感非常強烈,無數細小的,或涼或熱,或酥或電,尋常微不可查的氣,在身中身外,不斷穿梭往來。
「人身好似一方小天地,每時每刻都在於大天地交通,外來交換,除卻口鼻之氣之外,種種精微之氣,也通過各種細微的經脈穴位,來回交換。」
這等領悟方一生出,就被他視為雜念摒棄,整個一念寄托在綿綿若存的細微呼吸之上。
呼吸間隙,越來越長,呼吸之氣,漸漸不存。
終於,呼吸戛然而止,心中生出一種大恐慌。
就如同初次下水,無意中在水底仰望著水面時,生怕再也回不去的那種恐慌。
隨即,蘇素保持了定境,而腹下一股暖流油然而生。
這股暖流浩蕩,熾熱,自背後衝上,轉眼順著脊背,衝上頭腦。
完全不等蘇素參與,就自行循環,在腦部微微一滯,就攀登頭頂,隨即如同一道瀑布一般,自面部飛瀉而下!
「灌溉五華植靈根,七液洞流沖廬間。」
蘇素心中猛地生出這句話。
隨著內氣自上而下傾瀉而來,經咽喉,下中田,最終匯入下田,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內氣循環。
除此之外,蘇素在定境之中,還察覺掉有無數較為細微的暖流,循著別的脈絡,也經歷著大大小小的循環。
最終,都進入到下田。
薰熏蒸蒸,下田之中,這股內氣如同蒸汽一般,熾熱而純,給人一種非常熨帖而舒適的感覺。
循環往複,永無始終。
一圈又一圈,大大小小,無數細小的暖流,自行在周身百脈之中穿行,緩緩壯大。
眼前似乎有淡淡金光,耳後似乎有風雷之聲。
伴隨著內氣運行,蘇素也經歷著各種異象。
知曉這都是內氣循環時,刺激人身而產生的幻視幻聽,蘇素一概不理會。
只是靜心凝神,默默體會其中內氣運轉、變化。
此時口鼻呼吸看似停止,其實是轉為了更加緩慢的形式,大約每半個時辰到一個時辰之間才會呼吸一次。
蘇素重點放在細微的穴位之間。
有著清涼的氣息,自一些細微的穴位湧入經脈之中,隨即被暖流經過時同化而去。
因其量太小,好似一滴墨水匯入大湖之中,並沒有太多變化。
只是運轉次數多了之後,蘇素感覺到內氣發生了細微的變化。
這種變化難以用言語準確描述,只是能用心領會,相當細微。
「穴位是人身與天地交換氣機之所在,因而有靈機進入,方才內氣運轉時,其實不自覺地已經同化了少許靈機。」
「只是這種變化太過緩慢,因而內氣的變化不大,非得經年累月才有明確效驗。」
認識到這一點后,蘇素認可了內氣搬運之法的可行性。
只是這方面的效率,尚未可知。
接下來,蘇素除卻打理重要事務之外,都將心思放在這吐納之法上。
他將這門吐納之術整理成幾個階段。
「感氣」、「搬運」、「胎息」。
感氣就是鍛鍊出氣感,之後搬運內氣,訓練純熟,務必要做到使之順從意念而行,如指臂使。
吐納之術純熟,靜功日進,直到靜定之中,外呼吸自然停止,轉入胎息,而內氣自動,自行運轉大小周天,搬運氣機至百脈之中。
練習三月之後,內氣日益壯大,漸漸充滿經脈,性質也有了明顯變化,運行之中,好似有滾滾浪潮在身中轟然席捲。
即便是在房間之外侍奉的僕役,也能聽聞。
偶爾還有光芒,自肌膚表面透出,一室皆明。
蘇素勤加修行,終於在胎息之後,進入了新的一片天地。
這一日,蘇素照例入靜行功。
不過片刻,浪濤之聲,在靜室之內響起,漸漸聲響傳出百步之外。
有瑩瑩藍光透出,穿透牆壁、木板。
蘇素周身氣機涌動,室內傢具都在震動。
內氣運轉,透出體外,生出道道蔚藍色的雲霞之氣,絲絲縷縷,在頭頂現出,如同煙雲。
煙雲匯聚,越來越多,最終充斥一室,透出門窗,有半畝方圓。
然而他自己已經完全沉浸在功境之中,萬緣不染,根本無暇顧及到外在異象。
轟的一聲,好死板有萬千戰鼓擂響,又好似是九天之上聲聲雷震,蘇素眼前白光閃爍,隨即見到了一片蔚藍如鏡的大湖。
湖面之上,潮漲潮落,隨風而動。
下一瞬,此景頓時消失,而他回到了靜室之內。
周身雲霞蒸騰,而本身已經飄在藍色煙霞氣中。
雲氣蒸騰,隨心而動。
運轉之間,好似在真正的浪濤一般,嘩嘩作響。
蘇素心中一片澄澈,唯有淡淡的欣喜,自心底而生。
「此法可行,可以入道。」
「我三月面對湖水,用功不輟,新入這境,得見湖水蔚藍。」
「因由內氣感應,顯現心中內景,而成此相。」
「這一境,就叫做外景吧!」
感氣、搬運、胎息之上,又多了一層外景之境。
這是蘇素在這方天地,走出的一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