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大順朝版楊乃武與小白菜

第15章 大順朝版楊乃武與小白菜

大順朝的楊乃武與小白菜名字是徐文舉和周秀蓮,而不是後世熟知的楊乃武與畢秀姑,這個油頭粉面的小公子只知道個美女和舉人的名字,其他一概不知,眾人也沒把此事當回事,只是當成個飯前的消遣,然而事情僅過去幾天,這個談資成了北京城最大的新聞。

周秀蓮和丈夫顧三租了舉人徐文舉的兩間房子賣豆腐,因周秀蓮長得貌美,街坊四鄰都稱其為「豆腐西施」。顧三是個懶漢,家裡家外都靠周秀蓮操持,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沒有依靠的美貌女子是非也是多,有一日一潑皮無賴上前調戲,而舉人徐文舉是個愛打抱不平的人,為此得罪過當時的宛平縣令周德,見此就順手幫助了周秀蓮,教訓了那個潑皮。那潑皮未能得逞,就四處造謠說徐文舉和周秀蓮有一腿,以訛傳訛一向是街頭閑漢婆娘的特長,一來二去的街坊四鄰的都信這些。而當日顧三沒有緣故的突然死在家裡,全身青黑,街坊鄰居們都不能理解一個年輕人沒病沒災的突然死在家中,於是眾人就讓顧三的瞎眼老娘去宛平縣衙狀告媳婦毒死自己的兒子。宛平縣令周德就帶著三班衙役來到顧三家,經仵作驗屍,確定是中毒而亡,古代驗毒基本上都是經皂角水清洗過的銀針刺入屍體,如果該屍體是中毒身亡的,那麼這根銀針就可能會變黑,其實原理就是古代主要用的毒是「鶴頂紅」,也就是砒霜,砒霜的主要煉製材料就是叫做三氧化二砷的一種天然礦物質,古時候煉製技術不發達,煉製成的砒霜里或多或少會摻雜有硫這樣的雜質。而銀這種金屬,是一種化學性質極其穩定的金屬,一般條件下不會與其他的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不過銀卻能夠與硫發生化學反應,並且一旦產生反應,就會使得銀的表面產生黑色的生成物。仵作見到銀針變黑就斷定是中毒而亡。

這時又有當初被徐文舉教訓過的潑皮舉報周秀蓮與人通姦而毒死丈夫,通姦之人就是徐文舉。但是徐文舉不在家,宛平縣令就將豆腐西施帶回縣衙,並派人傳徐文舉到堂。

要說這徐文舉和周德的矛盾還得從兩年前說起,當時周德從外地調入京城為縣令,宴請本地的鄉紳名流赴宴,以便於周縣令開展工作。請柬也給了當地頗有才名的徐文舉,徐文舉有一個朋友叫李文剛,曾在周德的治下,兩人通信時,李文剛說了很多周德的為官的劣跡,以至於徐文舉對周德的感官很差。接到請柬后徐文舉自視功名在身,周縣令也不敢拿他咋樣,看都沒看把請柬一丟說道:「周德,扒皮也,人面獸心」,周德因此得了個周扒皮的綽號。周德為此懷恨在心,但是徐文舉是舉人功名,周德一時也奈何不了他,就把這份仇恨埋在心裡,這次有著仵作的驗屍報告,有著街坊四鄰的傳言和舉報,周德決定一定要給徐文舉一個深深的教訓。

待一干人等回到縣衙后,周縣令立馬提審周秀蓮,審訊開始周秀蓮,也就是豆腐西施不承認自己有謀殺親夫之嫌,直說丈夫前天清晨起來忽然害了病,剛開始以為是流火疾,也就是上火,到了後來吃藥不管用,病情加重了,以為是痧症,就是上大火,又吃了各種中藥都沒管用,一直到今天下午的未時,突然倒地不起全身發黑。

周德剛開始覺得周秀蓮貌美就沒動刑,后覺得這豆腐西施一直在狡辯,拒不承認自己與徐文舉合謀毒害自己的丈夫,又想到徐文舉對自己的侮辱就舍了憐花惜玉之心,下令用大刑伺候,嚴刑拷打,大刑包括用夾棍、燒紅的鐵絲刺雙乳,用錫熔,滾燙的錫熔澆背,滾燙的錫熔什麼呢?就是用金屬錫熔化以後滾熱的錫水澆她的脊背,在如此的殘酷的刑訊逼問之下,周秀蓮受刑不住被迫招供。

在周德的誘導下說是四月初六日,得知顧三得病,徐文舉買到了砒霜,把砒霜交給她,讓她趁機毒死顧三,以達到他們能夠長期通姦居住的目的。四月初八日,顧三病情加重,她就把砒霜倒如葯湯中給顧三一起服下,顧三中毒身亡,甚至連以前如何結識,如何勾搭,如何成事都編的有模有樣。

周德得到周秀蓮招供如獲至寶,連夜再次傳訊徐文舉,不料徐文舉在通州訪友,第二日徐文舉來到縣衙,矢口否認自己跟這個案件有任何關聯,聲稱自己在四月初六日壓根就不在宛平,沒有任何的作案時間和作案動機,周德認定必須用嚴刑逼供的辦法才能取得口供。這在大順朝有一個法律上的規定,如果當事人沒有口供就不得定案,於是周德就像順天府呈報了公文,請求解除徐文舉的舉人出身,(在順朝有功名的人如果當地提學不除功名,是不能動刑的,就像後世人大解除某些人人大代表資格一樣)如果解除了他的舉人出身他才能用嚴刑逼供拷打楊乃武,從而獲得他需要的這樣一個招供。

可在他呈送公文,衙役剛走掉的同時,報仇心切的周德立馬就嚴刑拷打徐文舉。徐文舉知道只要自己招供,自己必被凌遲處死,無論如何用刑徐文舉始終不承認自己有作案的動機。也就是說始終否認了自己真實的作案。但即便如此,周德仍然以徐文舉與豆腐西施周秀蓮通姦共謀害死顧三定案之論呈送順天府,請求二審定案。

現任的順天府尹不再是宋暨,而是太子的老丈人原國子監祭酒劉夢真,此人目前是太子黨的中堅力量。周德親自將案卷送至順天府,周德就是通過走劉夢真的門路被提拔上來的,深得劉夢真喜愛,劉夢真見犯人證詞齊全就維持原判,將案卷送至刑部,刑部直隸清吏司郎中鄒一鳴收了周德的重禮,依然維持原判,判周秀蓮和徐文舉秋後凌遲處死,周德一拿到由刑部尚書籤發的刑部判詞,立即宣判並將二人打入死牢。

「登聞鼓」,是中國封建時代於朝堂外懸鼓,以使有冤抑或急案者擊鼓上聞,從而成立訴訟。源於魏晉南北朝。《晉書·武帝紀》有「伐登聞鼓」的記載。后歷代相沿。我們後世在影視片中看到,冤屈的百姓在衙門口擊鼓鳴冤的場面,所擊的大鼓就是登聞鼓。相傳堯舜之時,就有「敢諫之鼓」了。凡欲直言諫諍或申訴冤枉者均可撾鼓上言。周時懸鼓於路門之外,稱「路鼓」,由太僕主管,御仆守護,百姓有擊鼓聲冤者,御仆須迅速報告太僕,太僕再報告周王,不得延誤。這「路鼓」就是後來的「登聞鼓」。晉武帝時起,開始在朝堂外懸置登聞鼓,允許百姓擊鼓鳴冤,直接向中央申訴。

北魏也在京城宮門外懸設登聞鼓,允許擊鼓鳴冤直訴於朝廷。「闕左懸登聞鼓,人有窮冤則撾鼓,公車上表其奏。」隋朝「敕四方辭訟……有所未愜,聽撾登聞鼓,有司錄狀奏之。」唐代規定:「有人撾登聞鼓,……主司即須為受,不即受者,加罪一等。」宋代則專設登聞鼓院(鼓院)和登聞鼓檢院(檢院),兩院均受理吏民申訴之狀。北宋宋太宗在位間就曾有這樣的記載「京民牟暉擊登聞鼓,訴家奴失母豚一,詔令賜千錢償其值。」所以說,登聞鼓一般是解決如丟豬這類「小事」的,但民事如天,可見在賢明君主執政時期登聞鼓確實有上達民情、監督官僚的作用。明太祖朱元璋也設立了登聞鼓,並設有專人管理,一有冤民申訴,皇帝親自受理,官員如有從中阻攔,一律重判。到明宣德年間,一位官員曾上奏取消登聞鼓,宣德皇帝以其為祖上所設未肯,但登聞鼓後來多流於形式。

而大順朝全盤接受了明朝的制度,順太祖李自成又來自民間,知道底層百姓伸冤難得問題,俗話說「衙門口八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府尹」是現實存在的,因此特在正陽門城門入口右邊設立御前「登聞鼓」,規定一有冤民申訴,皇帝必須親自受理,為冤民留一條上訴的通道。為了保證上訴秩序的遞進性,也為了防止百姓盲目敲打登聞鼓,大順朝明文規定,一旦登聞鼓響,敲鼓之人無論是何身份有何冤屈,一律處死。以致於大順朝建國幾十年來登聞鼓一次沒響,不知道是因為大順朝的百姓惜命還是官老爺們想呈現給皇帝一個國泰民安海晏河清的表象。

登聞鼓上設有涼棚,每日12個時辰都有神衣衛把守,不過把守登聞鼓的基本上都是神衣衛中被閑置的人員,因為此地沒有任何油水可撈。

這一日是四月十五日,上午辰時左右,一位身穿的白衣,頭系孝帶的女子走到登聞鼓前,左手牽了一個男孩,大約五六歲,右手牽了一個小女孩,大約3歲左右,這時看守的神衣衛軍士立馬上前呵斥道:「你這女子,可知此處是何地方,不要再往前走,再走一步既是死路」。

那女子看了一眼左右兩邊的兩個孩子,滿臉不舍,隨後又想起丈夫即將冤死獄中,丈夫是什麼人她很清楚,最是正人君子不過,以前自己勸過他納妾他都不願意,怎可能為一有夫之婦去謀害人家丈夫。女子蹲了下來抱了抱兩個孩子,對兩個孩子說道:「小寶,你一定要照顧好妹妹,妍妍要聽哥哥的話」,說完話女子站起來,一臉決絕的走向登聞鼓,拿起鼓槌,咚咚咚的敲了起來,一邊敲一邊喊「我丈夫是冤枉的,我丈夫是被人陷害的,冤·······」。

此時正是進城時間,門外排了很多等著進城的人,一聽登聞鼓響,都圍了過來,這可是大順朝頭一遭啊,估計要載入史冊。看守此處的神衣衛軍士聽見有人敲鼓,也不敢怠慢,一個頭頭模樣的人吩咐另外三人看住敲鼓之人,自己飛快的跑進城去稟報。

今日是十五,算是大朝會,至正帝早早的來到太和殿坐殿,一般這種朝會都是禮節性的,下屬向領導彙報彙報自己的成果,領導道句辛苦辛苦也就完了,隨後該幹嘛幹嘛。咱的至正帝可不一樣,好似很享受這種朝會的感覺,每次朝會都會東拉西扯半天,搞的一班臣子早上飯都不敢吃,水也不敢喝,屁都不敢放。大臣們上朝時,也必須遵守一定的禮儀。穿什麼衣服、戴什麼帽子、上朝時如何給皇帝行禮、行禮後站在什麼地方(清朝時是跪在什麼地方),都不能有絲毫差錯。我們可以設想一下:當皇帝與大臣們正在認認真真地討論國家大事時,你突然舉起手來請求上廁所,那場面有多難堪你知道嗎?

所以,上朝時大臣們絕對不可以提出來上廁所。提出來也不會被批准。當然,生病者除外。

在上朝時提出上廁所,往往會被視為對皇權的冒犯,後果可能會很嚴重的。

在前世熱播的電視劇《雍正王朝》里,雍正帝即位之初,其他皇子們不服氣,明裡暗裡給他難堪。一次上朝時,皇十子胤故意提出要上廁所,把雍正帝氣得夠嗆。可他又無可奈何呀,只好批准讓胤廁所。

不過,後來胤下場不妙。他因為在疏文中接連寫「雍正新君」,被雍正帝抓住把柄,斥為不敬,將他的爵位剝奪,關押了12年之久。直到乾隆帝登基后,才釋放出來,封為輔國公。這就是上朝時上廁所的後果

既然上朝時不允許上廁所,那麼,大臣們只能千方百計從自身做起,杜絕在上朝時上廁所的可能性。怎麼做?無非是在上朝前不要吃液體類的食物,小米粥、豆漿一類的就免了。講究點的就喝點參湯,或者口含人蔘保持體力;沒本錢講究的,就乾脆不吃早飯餓肚子。等上朝完畢后,再出去吃飯。

有的朝代,比如明朝,朱元璋體貼大臣,會在上朝後請大臣吃飯。一直吃到洪武二十八年。禮部官員提出說:「百官朝參后賜食,實在是出於皇帝的厚恩,但是吃飯的大臣太多,財政負擔不起,要不取消了?朱元璋回答:「好。」於是大臣們上朝後的這餐飯就沒有了。

有抬杠的朋友問了:上朝時大臣們固然不能上廁所,皇帝內急了怎麼辦?他總可以上廁所吧?也是不可以的。皇帝在大臣面前提出「朕要上廁所」,也是相當失禮的事情。只不過,皇帝遇到內急還比較好辦。他可以暗示貼身太監喊一嗓子:「有事就奏,無事退朝。」大臣聽了這話,都清楚,這是皇帝要上廁所了,咱趕緊撤。

是,皆大歡喜。

不過,偶爾遇到一個兩個不懂事的大臣,聽到「有事就奏,無事退朝」這句話后,還不知趣,一定要上奏。皇帝就會將他留下,自己找個理由先去上廁所,回頭再來聽他啰嗦。

今日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舊,至正帝依舊高坐龍椅聽各部門彙報工作,這時太和殿總管太監進殿向六宮都太監張孝稟報正陽門外發生的事情,張孝滿臉吃驚,趕緊向至正帝耳語一番,至正帝正在那悠哉悠哉的聽彙報,不時還點點頭,聽了張孝的話,至正帝怒不可遏,猛的一下從御座上站了起來,一拍龍案,拂袖而去。張孝忙追至正帝而去。

大殿內群臣不知道出了什麼事,特別是正在彙報工作太僕寺卿,還以為自己瞞報的牧場死馬被至正帝發現,嚇的當場暈了過去。

不一會張孝又出去傳旨,召太子、梁王、內閣大學士、六部九卿養心殿議事,其餘人等各回各部理事。

眾人到了養心殿,至正帝還是一臉怒氣坐在龍案后,眾人行禮也沒叫起,一律跪在殿內。至正帝向張孝一使眼色,張孝忙將正陽門外發生的事敘述一遍,眾人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也知道至正帝為什麼發怒,至正帝是個好面子的一向自比太祖太宗,這會面子沒要到,成了大現眼了。

眾臣子被至正帝盯的是滿面羞愧,平時天天吹噓天下如何如何,這下國朝第一冤就出現在至正朝,不管是真是假吧,史書肯定記一筆。太子跪在下面臉色陰沉,梁王卻好似吃了什麼仙丹,滿面紅光。

隨後至正帝下旨命內閣、大理寺、都察院、神衣衛徹查此事,相關人員一律押入神衣衛。按說查案是刑部的事,偏偏旨意里沒有刑部,刑部尚書何廣遠心道無論此案真假自己的尚書這回估計是幹不成了。

至正帝說的是相關人等,也沒說那女子旁邊的一雙兒女是否看押,神衣衛是寧錯過不放過,將娘仨都帶到神衣衛大獄。可憐的小寶和妍妍至此成了大順版「小蘿蔔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野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野侯
上一章下一章

第15章 大順朝版楊乃武與小白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