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論世

第3章 論世

「無心插柳絮三千,遑論天下似狂言」

-

我望著他們離開,看著蕭二公子問道:「公子,我們不用送送神醫嗎?」

「不用,孫叔對我們蕭府很熟,也是可以隨意出入的,若真要送,倒是顯得生分了。到了該學習的時辰了,不如尚兄隨我一起去書房吧。」蕭二公子一邊笑著說道,一邊領著我去書房,路上接著說:「對了,尚兄可能對我們蕭府還不太熟悉吧,我給你說說我們蕭府吧,我爹叫蕭墨,是我們蕭府當家的,我大哥叫蕭乾,平時都有公幹,很少回家,我叫蕭秀,我三弟叫蕭坤。管家章牧,不管府中之事,因跟我們家是世交,算是我們蕭家的食客。府中一應事務皆由二管家照應,尚兄如有什麼需要可以跟下人吩咐,二管家都會辦妥的。對了,還有孫叔,跟我爹是總角之交,所以我們家人都稱他孫叔,是藥王孫思邈的後人,醫理精湛,懸壺濟世而不愛留名,世人皆稱『神醫孫』,窮人問診分文不取,豪紳請診一方千金,常出入深山大川尋訪藥材,故而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不知尚兄還有什麼想了解的?」

「我看蕭兄你這家業不小,我剛入洛陽不久,不知貴府是官宦之家還是商賈之門?」我想探聽一下蕭府的底子,故而明知故問道。

「自古官不離商,商多依官。我蕭府雖以行商起家,但每代都有送入仕途的族人。只是有一條是明了的,那就是祖訓:『官不入廟堂,商不涉朝政』。這是我們蕭府的原則。」蕭秀認真地答到。

果然厲害,所謂伴君如伴虎,不入廟堂自然安全幾分,又不與朝廷做生意,自然也不會捲入枉法亂政的大案,自保足矣。而入仕途的族人,就是蕭家安排在朝廷的眼線,只要風吹草動,消息必然比別人知道的早,便能搶佔商機。而那些入仕途的族人,有蕭府做後盾,自然能個個身居要職,因為任何時代,錢在官場都是有神通的。「哦,原來是這樣……」我若有所思地應答著:「那蕭兄有什麼想問在下的嗎?」

「呵呵,自然是想知道尚兄的身世,還有,經歷。」蕭秀笑呵呵地看著我。

「我本是舒州懷寧縣人士,恩師隱居於我們村旁的大山中,因家父為救恩師而亡故,恩師受家父所託,故收我做第子,我便跟隨恩師上山。修學十二載,恩師命我下山,施展抱負。下山以後,尊師訓,行師命。然多遇欺詐盜世之徒,嘗盡世間冷暖,流落至洛陽,本已萬念俱灰,幸遇公子搭救,走過生死之間,這才回心轉意。」我真誠地望著蕭秀,心中滿是感激。

「哦,那不知尚兄當初立有何種抱負呢?」蕭秀疑惑地問,眼中似是有所期待。

「恩師授的是經世之學,自然想施展所學,為民為國謀利。上扶大廈於將傾,下撫百姓以安民,無愧於天地,不負於師恩,功業立世,名留青史,惠澤千秋萬代。」我應答道,眼裡放著光。

蕭秀詫異地看著我:「尚兄真是有鴻鵠之志的人啊。」

「哎,鴻鵠之志又如何,凡事都得腳踏實地,看看眼前的境況,怕是志向越高遠,越惹人譏笑。」我嘆著氣說到。

「可若是人生低谷的時候依然能有如此之志,不是正說明你時刻未忘胸中宏願,我倒覺得這尤為難得,只要尚兄不改初心,他日必能得償所願!」蕭秀堅定地看著我說。

「公子抬愛,他日若真能如願,我便完成你三個願望,以報今日一言之勵。」我望著蕭秀,心裡滾滾激浪,彷彿已經看到自己願望達成的那天,胸中充滿了憧憬,期待和動力。

「好!那一言為定,」蕭秀說著,從懷裡掏出一個木製的小玩意兒,「這是我剛剛從管家的兒子章起那討要來的,說是叫千機鎖,這把是特意給我做的,上面還刻有我的名。聽他說這鎖只可以用鑰匙開,否則便會從內自燃而毀。有兩把鑰匙,每把鑰匙都只能開這一個鎖,若是誤開別的千機鎖,便會鎖和鑰匙一起毀壞。你我一人一隻。他日若你見了這千機鎖,打開便能看到我的心愿。」一邊說著,一邊把鑰匙遞給了我。我瞥了一眼那鎖,鎖上刻有一個篆體「秀」字,再端詳著這千機鎖的鑰匙,甚是精巧,以銅鑄造,雙齒,且可內收,兩側分別刻有一行小字,合起來是:「密事精巧藏,此物解千機。」確是巧奪天工之作,想必那千機鎖更是機巧。

「一言為定!我必當貼身保管這鑰匙,待心愿達成的那天。」我誠懇的望著蕭秀說,一邊說一邊把鑰匙放進懷中。

「對了,尚兄」,蕭秀一邊收起千機鎖一邊說著:「晚上我和三弟去『望一樓』,那裡有一些有識之士,聚集在一起無所不談,甚是投緣,不知尚兄是否願意隨我們一同前往。」

「好啊,反正也閑來無事,還可能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我應聲答道。

「行,那便這樣說定了!」蕭秀開心的說:「日昳之後我們便啟程。」說話間,已經到了書房門口。我們進入書房,見蕭坤正在擦著自己的佩劍。

蕭秀見狀,招呼蕭坤起身:「三弟,還不快來給先生行禮。」

蕭坤聞聲,慢慢起身,握著劍,抱拳,撅著嘴說:「有禮了!」

蕭秀皺著眉,看著蕭坤,而後迅速笑盈盈地對我說:「尚兄海涵,我這弟弟,從小愛武,家裡又寵的緊,失了禮數了。」

「沒事」,我對蕭秀微微一笑,然後望著蕭坤說:「三公子看來是不服我呀。」

「就是不服,你一個臭乞丐,跟我二哥一般大,若不是我二哥要幫父親忙,抽不開身,以我二哥學識,豈能輪到你。要不是我二哥把我以前的先生辭了,非讓我跟你學,我才不幹呢!」蕭坤昂著頭,一臉的不服氣。

「好,那我便出一道題,你若能答上來,便是我才疏學淺,我必讓二公子請回你先前的老師。不知三公子敢是不敢?」我應答著,面露微笑。

「有什麼不敢,我也學了那麼久,還怕你個臭乞丐不成!」蕭坤一臉高傲。

「我聽說三公子自幼習武,不知能敵過幾人?」我問著蕭坤。

「幾人?起碼十幾人,不對,能敵百人!」蕭坤驕傲的說。

「三公子果然英勇」,我笑道。

「那是自然,哼」,蕭坤小得意著。

「戰國時期有魏國,齊國和趙國,魏國攻打到趙國國都邯鄲,趙國在朝不保夕中向齊國求援,若你是齊國統帥,齊王給你八萬人馬,你第一步會怎麼做?」我問著蕭坤。

「圍魏救趙嘛,這個我知道,哈哈,當然是帶著兵,直奔魏國國都大梁」,蕭坤得意地說。

「錯,應先運糧草輜重。」我微笑地望著蕭坤,說道。

「呃,這個,這個我自然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嘛」,蕭坤有些尷尬地說。

「那糧草該運至何處?」我繼續問著。

「當然是魏國國都城下,不對,這麼容易你就不會問了,哦,我知道了,是桂陵,糧草必然是運到桂陵,因為大軍要在桂陵埋伏」,蕭坤認真的說。

「看來三公子對這段歷史還是頗為了解的啊」,看著蕭坤得意的看著我,我笑著說:「但還是錯,若糧草輜重囤積在桂陵,那魏軍知道了,突襲你的糧草,一把火燒盡,該如何是好。退一步講,路途遙遠,若大軍在路上接濟不周,導致軍士空腹,軍心渙散,如何作戰?」

「我說什麼都是錯,那你說這糧草運到哪裡?」蕭坤撅著嘴說。

「凡行軍作戰,必先確定行軍路線,然後將糧草輜重沿途分段建立糧倉,一來分散糧食,敵人不能一次損毀,二來,不會接濟不周,大軍每隔一段路都能有補給,至於如何分段,每個糧倉囤積糧食多少,守衛人數,等等,以後會慢慢告訴你,如果你還認我這個先生的話。」我看蕭坤聽地入神,故意說道。

蕭坤撅著嘴,不說話,蕭秀望著他接過話說:「你看,我就說尚兄是有真才實學的,這下服氣了吧,還不快給先生賠禮!」

蕭坤把手中的劍掛起來,對我鞠躬作揖:「先生在上,學生有禮了!剛才是我魯莽,衝撞了先生,還請先生莫怪。」

「嗯」,我笑著,看著眼前的蕭坤,突然覺得可愛:「那今日,我便為你拆解拆解這『圍魏救趙』如何?」

「有勞先生了。」蕭坤再作揖行禮。

「好,哈哈,時候也不早了,我還有些瑣事要處理,這裡就有勞尚兄了,我得先行離開了」蕭秀笑著說,對我作揖話別。

我也拱手作揖,送蕭秀出門。

-

這蕭坤在學習的時候還是很認真的,一上午除了喝水跟上廁所,就是認真的聽我講了。吃過午飯,回榻上小憩,醒來后發現小猴子的錢袋不知何時落在了桌腳,想來該是走的急,小猴子都沒發覺到。我撿起來,放到了袖子里,想著再遇到小猴子的時候還給他。

過了一會兒,有僕人過來說:「尚公子,可以出發了,我家公子已經準備妥當。」

「好,我也準備好了,我們現在動身吧。」我回著他。

「那請隨我這邊走。」說著,領著我去找蕭秀他們了。

-

匯合后,我們便即刻動身出了門,一直向西走,我們一邊走一邊聊天。

「抱歉啊,尚兄,委屈你走路過去。只因『望一樓』這個時辰太多人,以前也是可坐馬車過去的,只是去了之後,由於馬車太多,很多時候回來就比較麻煩,常常讓不開路,只得等大家都散開了才能回。也因為這樣,有段時間少了很多人。後來,老闆規定,所有這個時辰過去的都不許坐車,這才人又多了起來。」蕭秀跟我解釋說。

「沒事,看來這個『望一樓』還真是個門庭若市的地方,一定很有趣吧?」我應答著,心裡漸生興趣。

「是啊,可有趣了,」蕭坤接過話,一臉的興奮:「那地方可是個比武的好地方,可惜我二哥從不看我比武,就知道跟那些個酸文人舞文弄墨,談天說地,甚是無趣。一會兒到了那,先生若是想看有意思的,就跟我走!」

「就知道動刀動槍,你忘了爹是怎麼說的,要學萬人敵,匹夫之勇如何敵萬人,多跟先生學學兵法,遇事要沉穩!」蕭秀對蕭坤責備著,轉而又對我說:「尚兄,別聽他的。是這樣,『望一樓』很雜,三教九流均有出入,左邊是文人談學論道的思詠殿,右邊是武士打擂練手的試武堂,進門的正樓是飲茶的茶樓,茶樓的後邊是喝酒的酒肆,酒肆再往裡是賭場和妓院。進去后,你跟我走便是。」

「就知道拿爹管著我,沒好的體魄如何萬人敵!」蕭坤把臉撇向一邊,小聲嘀咕著。

「好」,我應答著蕭秀,心裡被小小的震驚著,不禁又問道:「這麼大的店倒是少見,是蕭兄你府上的產業嗎?」。

「哦,不是,這麼大的產業太招人眼紅,若非有堅實背景是經營不了的。我們蕭府雖家業頗大,涉獵也比較廣,但都是些不起眼的小生意,比如吃穿勞作相關的產業。」蕭秀解釋說:「其實『望一樓』的老闆,外面人都不太了解,我也通過很多方法只了解到,老闆姓郭,背景很深。」

連蕭家都只打聽到個姓,看來確實不簡單,怕是跟皇親貴胄有關係吧。我一邊走,一邊想著,心裡除了好奇,更多了幾分謹慎。走了好一段路,終於到了『望一樓』。雖無雕龍畫鳳,但也比蕭府要華麗的多,很氣派的門面,進出的人很多,也確實什麼人都有,拿著書的文人,提著刀劍的武士,還有一臉醉醺醺的酒鬼和滿面桃花的嫖客。雖門前的柱子很大,可一副對聯卻很短,上聯:「望盡天下紅塵事」,下聯:「一半君王一半卿」,奇怪的是,這麼大的門面卻沒有店名的匾額,只有這副對聯的橫批:「未王者進」。著實奇怪,我問蕭秀,他說:「這店本是沒名字的,只不過來的人很多,沒個名字不好稱呼,而橫批的『未王』二字又多有忌諱,『者進』又不順口,於是大家便取了這上下聯的第一個字,從此提及這裡,便稱為『望一樓』。」

我們入門以後,蕭坤就直奔右邊的樓去了,我跟著蕭秀來到左邊的二層小樓,來到樓上的一間雅室,室內擺著八九個案,已有十幾人入座,我和蕭秀找一角落的案子入座,侍女隨即奉上糕點,酒水。

蕭秀端起樽,看著我說:「尚兄,在這裡不必拘禮,有什麼想法盡可暢所欲言,這裡皆是些清貧寒士和有志的大族公子,大家都百無禁忌。」

我微笑著點點頭,這時聽見有人說:「想我大唐盛世長久不衰,皆歸功於『兩稅法』。按財產徵稅,而非人口,為天下平民減負不少,而地主、商人、貴胄多征繳,既合情合理,又安慰人心,使我大唐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此法去往世之弊,開百代之先,必將沿襲千年。」

我尋聲望去,只見一體態豐腴,身著圓領黃綢綿袍的少年,起身站著說。這時,對面坐著的,身著布衣杉,消瘦的高個子站了起來,三面抱拳行禮,徐徐地說道:「在下認為,今日大唐之盛,功在聖上毀佛。當初佛教盛行,寺宇林立,然而佛教寺院土地不輸課稅,僧侶免除賦役,致使天下懶惰者、貧困者皆剃度出家,全靠百姓供養。僧越多,百姓越窮苦,百姓窮苦又會讓無法維繼的人出家為僧,如此循環,大弊天下。而毀佛至今,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餘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餘眾收充兩稅戶,拆招提、蘭若四萬餘所,收膏腴上田數千萬頃,收奴婢為兩稅戶十五萬人。最為重要的是,天下百姓再也不用供奉這些僧尼,生活富足便會人丁興旺。故而此舉必將功在當下,惠澤千秋,亦會使我大唐長盛不衰。」

「此舉雖有其益,但未免矯枉過正。」我本想低聲對蕭秀說的,誰知道被那高個子聽到了。只見那高個子走到我面前,深深鞠了一躬,然後用目光盯著我說:「在下愚鈍,願聽仁兄高論。」

我心想,這毀佛是當今聖上的舉措,我在此言其過,怕是傳出去,難保性命。然而蕭秀剛剛說可以暢所欲言,我都是死過一次的人了,想來也是無所謂的。更何況,他行此大禮,必是逼我出言,而我若想立千秋功業,沒有人認識,如何聚集仁人志士,成就一世功名?故而,此次必言,且言出必驚四座。

蕭秀看著我,正準備說什麼,我思量完,沒等他開口即站起身,對著高個子作揖,而後走到眾案中心,一隻手背到身後,目光炯炯地看著在座的人,振振有詞地說:「毀佛,固然有一定益處,比如剛剛這位仁兄說的,但如今聖上毀佛,其弊亦不可小視。天下僧尼,皆令還俗,還俗者,幾十萬人之眾,然寺廟焚毀,地產收歸府庫,大多僧尼還俗后,別說收充兩稅戶,根本無田可耕,無房可住,食不果腹。而僧尼本就是閑散惰游無賴之眾,為求活命,必將劫奪人物,流竄鄉里,危害百姓。更有甚者,聚眾謀反,若合幾十萬伏莽之戎,怕是會天下大亂。再言佛之於民眾,其教誨信徒,言行從善,故信者眾則天下安,民心穩。如今僧尼還俗尚且違法亂紀,天下人如何信其言而從善,如此必將心態反覆,故而早已人心不穩,怨聲載道。」

我一瞥周圍,四下愕然,個個睜眼看著我。這時,只聽那黃綢袍少年說:「閣下見解非凡,不知對『兩稅法』有何高見,還請不吝賜教。」

我望向他,接過話說:「『兩稅法』乃我大唐一創舉,由楊炎提議,德宗皇帝鼎力實施。然此法以錢幣計征,使得民間流通之錢減少,物不如錢貴,物價暴跌,而民眾所勞有限,故而生活愈發艱苦,最後竟無錢可征,不得不多次下令折納實物。而區區三十載不到,各地官吏又在兩稅定額之外巧立名目,如『間架稅』、『除陌錢』等等,苛捐雜稅使得民間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兩稅法』在我大唐早已是名存實亡了。」

這時,只聽有人說:「既然仁兄有如此高見,不知你覺得我大唐因何而有今日之繁榮?」而眾人皆隨聲應和。

我想世人皆知的事情,讓我在這裡說,豈不是要我得罪天下權貴,然而今日就是要振聾發聵,揚名立萬的,說也罷,就讓這些鼠輩聽著:「我大唐自貞觀始,百年來,繁榮昌盛,久而不衰。其原因大致有四,一曰民順,大唐之民皆感念太宗、玄宗之仁德,拱手聽命而莫有不從者;二曰開明,上有兼聽之君,下有直諫之臣,垂拱而治,宇內清明;三曰開放,大唐水道旱路四通八達,對異族文化兼收並用,胡韃皆可暢行於長安,貨物流通頻繁順暢,商貿繁榮亦使國家富庶;四曰根基深厚,經幾代雄主,苦心經營,外和睦鄰邦,內仁愛百姓,天下感念其仁義,故即使經歷武氏篡位,安史之亂,亦能回歸正統。」

我再看周圍,眾人聽罷,或點頭,或交耳,無有反駁者。我接著說:「然時至今日,我大唐早已內憂外患,積弊已久。宮牆裡有宦官作亂,廟堂上有牛李黨爭,且內有藩鎮割據,外有吐蕃侵擾,我大唐徒有虛華,實則根基已動,若無雄主扶大廈於將傾,或恐大亂將至。」

眾人睜目園瞪地看著我,噤若寒蟬。這時只聽蕭秀高聲說:「先生大才,請先生出高策,救我大唐,我等洗耳恭聽!」隨後,眾人附和著:「請先生出高策,救我大唐,我等洗耳恭聽!」

見眾人如此,我此時只想將心中所思一吐為快,便欣欣然說道:「牛李黨爭三十餘載,幾經反覆,兩派皆勾心鬥角,互相排擠。上不全力理政,下不盡心愛民,如此胸襟之人,皆可棄之不用,即使才高八斗,不全力輔君,本就該棄,倘若用心蠅營狗苟,必將擾亂朝綱,禍國殃民,故而棄之不用是為上策。我朝當梳理科考與舉薦,科考當議政而不論詩,因有政才者未必有詩才,有詩才者亦未必有政才。對於門閥取士,一時無法禁止,可行連坐制,被舉薦者犯事,舉薦者連坐;舉薦者犯事,被舉薦者降職。朝廷雖有相關法度,卻形同虛設,若要根除此弊,還需嚴肅法紀,行法如山。如此,舉薦之人皆翼翼小心,認真考察德行,無有怠慢者。至於藩鎮,可令其聯手討伐吐蕃等犯亂之外邦,如有不從者,即視為亂臣賊子,天下人人得而誅之。同時設立武試,發覺大將之材,厲兵秣馬,多設屯田兵,震懾番邦,威加海內。宦官本為帝王家奴,而甘露之變以後,主奴不分,乾坤顛倒,更有甚者,手握擁立殺伐之權,是可忍孰不可忍?若有雄主,當擇忠勇良將,引兵入朝,除盡宦官,此後當立法言明,凡宦官不得參政,亦不得掌軍。按此行事,不出五年即可天下太平,不出十年必當再現貞觀。」

說完,舉目四顧,眾人皆瞠目結舌。少頃,聽見一女聲說:「先生一席篤論高言,振聾發聵,不知是否方便留下尊名?」

我尋聲望去,垂簾拂起,只見一膚勝雪蓮,目似秋光的絕美女子,端坐在一方紅木案前,手提毛筆,有侍女研墨,案上放著宣紙。我目不轉睛的看著他,心中徒增愛慕,不知該說什麼。這時蕭秀提醒我說:「尚兄,這是錄言女,名曰珠璣,我們在此的言論都由他記錄並保存,以備他日,有識之人翻閱。」

我這才回過神來,行禮作揖道:「鄙人尚風月,無字無號,一己草茅危言,見笑了。」

只見他寫下我的名字,隨後起身,恭敬地對我說:「先生大才,何不留一墨寶,供後來者瞻仰。」說著,吩咐身邊侍女取來一張明黃色浣花箋,把筆遞給我后,信手研起了墨。我見狀,來到案前,接筆寫下:

一副皮囊謝天賜,一席巧辯言世實。

欲問天下如何取,當請此君上凌煙。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盛世先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盛世先憂
上一章下一章

第3章 論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