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三章 道衍出馬
另外,這費信、馬歡二人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忠於皇上,且一向與宦官沒有任何交集。甚至可以說,這兩個年輕人對永樂朝以來宦官在朝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是頗有微詞的。
永樂皇帝朱棣派出費信、馬歡二人充當鄭和的助手,表面上看起來,是為其配了兩個好翻譯,讓其更有利於開展工作。實質上,這二人也是充當了朱棣制衡鄭和的兩顆重要棋子。畢竟探尋朱允炆家小一事事關重大,這其中又牽扯到朝中多位重臣,朱棣也不敢完全相信鄭和。
朱棣派出的第三個人便是先前提到的那個超重量級人物——姚廣孝,也就是道衍和尚。
當時,姚廣孝也已經是年過七旬了,永樂皇帝真沒打算派他下南洋,這都是姚廣孝主動要求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事兒還真是趕巧了。朱棣覺得胡濙的密信干係重大,如果這個小道消息屬實,那將會牽連到一大幫人。因此,永樂皇帝在對鄭和面授機宜、讓其立即開啟三下西洋之旅時,也讓道衍和尚在一旁。
也正是因為鄭和曾經拜在道衍和尚門下,二人有師徒之誼,因此,永樂皇帝才讓姚廣孝在一旁共談此事。他也是希望鄭和不僅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上,也是要看在師傅道衍和尚的面子上,將這三下西洋、探訪朱允炆家小之事盡心儘力地去做好。
同時,永樂皇帝也是希望鄭和不要有心理負擔。畢竟他一旦在南洋查探到朱允炆家小的下落,那就意味著他將張輔推上了斷頭台。永樂皇帝知道,鄭和與張輔的私交一向不錯。
永樂皇帝能想到的,又怎麼逃得脫道衍和尚的法眼?況且永樂皇帝還在鄭和身邊布下了費信、馬歡兩顆重要的棋子,這讓道衍和尚對鄭和的處境就有些擔心。
道衍和尚已經深深體會到鄭和心中的難處。如果不盡心去查訪,那就是有負皇上的重託;如果一旦查到了朱允炆家小的消息,不僅是張輔、沐晟二人可能腦袋不保,季氂、季貔兄弟他們那一大家子都將難逃此劫。
道衍和尚心中清楚,永樂皇帝還不知道鄭和與季氂、季貔兄弟也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呢!如果永樂皇帝知道了鄭和與季氂、季貔兄弟的真正關係,他怎麼可能將這麼重要的一件大事交由鄭和去辦理?
道衍和尚暗暗打定主意,為了鄭和,也是為了張輔、沐晟、季氂、季貔這一大幫人,更是為了朱氏子孫不再自相殘殺,這一次必須由他親自出馬了。他要親往南洋,把朱允炆家小並未流落南洋之事辦成一樁鐵案。
他要讓胡濙明白,不要再將一些道聽途說之事帶回宮中,否則,他道衍和尚不光只是吃素,他也會吃人。他也要讓費信、馬歡這兩個小年輕明白,有他道衍和尚在,任何人也別想著踩著自己愛徒鄭和的肩膀上位。
要說道衍和尚此番下南洋完全是為了愛徒鄭和,那也並不全面。其實道衍和尚還有一點兒小私心,那就是他從鄭和口中得知我在南洋,還得知沈大哥曾經在交趾出現過,他想來南洋看看我和沈大哥這兩個昔日的恩人。
鄭和他們的船隊首先在交趾停留,因為按照胡濙的說法,朱允炆的家小先是到了大虞國,然後才出走南洋,這交趾自然是他們的首訪之地。
然而在交趾這塊地盤兒上,知道此事的季氂、季貔兄弟等人,早已以俘虜的身份回了應天。而明軍中知道此事的,也就沐晟和張輔兩個人。此時的沐晟已回雲南,張輔則剛剛赴交趾坐鎮,這兩個人怎麼會傻到將此事走漏風聲?
費信和馬歡經過多方打探,然後根據交趾各港口的船舶在大虞國敗亡前後那段時間的泊岸及出海記錄,分析得出如果朱允炆的家小真是從交趾逃去了南洋,那麼去了三佛齊國的可能性最大。
不得不說,朱棣確實善於用人。費信、馬歡二人竟然能在如此之短的時間裡,做出如此精準的判斷,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在費信、馬歡二人的建議之下,鄭和船隊離開交趾之後,直奔三佛齊國。而龍頭作為當時這一帶最大的港口,自然是首訪之地。
鄭和的再次到來,讓未了既意外、又興奮。正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鄭和這麼一來,未了的病是一天見一天的好轉。當然,鄭和和道衍和尚來龍頭與我和未了會面,那是避開了費信、馬歡二人的。
鄭和到了龍頭,只是帶著眾人與龍頭宣慰使、也就是龍頭邦國的國王李正立會了個面,便借故身體不適,與道衍和尚回到了寶船之上。
鄭和順水推舟地交給了費信和馬歡二人一個任務,就是讓二人就探訪朱允炆家小下落一事,先與李正立進行詳細的溝通,然後再去舊港與舊港宣慰使、也就是三佛齊國國王施進卿進一步溝通。
鄭和之所以如此安排,一是要為他自己,還有道衍和尚與我們會面創造足夠的機會。另外,鄭和也是要告訴費信、馬歡二人,你們要去尋訪朱允炆的家小,儘管去問,我不在場,你們也不用擔心施進卿、李正立等人先前與我有舊,這時故意包庇我。
而費信、馬歡二人也知道鄭和是故意迴避,如果他們在三佛齊國、在龍頭還是探尋不到任何消息,那隻能說明朱允炆的家小確實未曾出現在三佛齊國和龍頭等地。
當然,離開三佛齊國之後,到其他地方去探訪,鄭和還是會採取相同的迴避策略。石氏與朱文垚之事,也只有三佛齊國的施進卿和李正立知道底細,離開三佛齊國,費信、馬歡二人也不可能得到任何有價值的信息。而施進卿和李正立那裡,咱們早已做好了事前的溝通工作,費信、馬歡二人這次無功而返也是板上釘釘之事了。
再度與道衍和尚重逢,讓我們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算起來,咱們上次見面差不多已是四十多年前的事兒了。那個時候,我們都是一副意氣風發的樣子。現如今,咱已成了白髮蒼蒼的老頭子,而道衍和尚雖沒有頭髮,但他那下巴上的鬍子也逃不脫變白的命運。
多年不見,咱們自然是有好多話要說、好多舊情要敘。得知和兒和儼兒都受到了道衍和尚的照顧,特別是和兒還拜道衍和尚為師,這一次道衍和尚還親自出馬為和兒擺平探尋朱允炆家小一事,我對道衍和尚是表達了深深的謝意。
一聽我說這些感激之言,道衍和尚連連朝我擺手。道衍和尚笑著告訴我,如果是和兒和儼兒對他表達謝意,他還可以覥著這張老臉,姑且受之。而我如果還說這些感激之言,他是萬萬不會接受的……
想想我與道衍這麼多年的交情,既然他如此堅持,我也不再多言,我緊緊地握著道衍的雙手,反覆嘮叨著:「好兄弟!好兄弟!」
道衍和尚也是緊緊地抓著我的手,沖我直點頭。突然,道衍和尚問道:「胡大哥,聽季氂、季貔兄弟講起,沈大哥這些年來一直在雲南,還曾經到過交趾,不知沈大哥近況怎麼樣?咱們有機會能見上一面嗎?」
聽道衍和尚突然問起沈大哥,我只好搖了搖頭,說道:「見不著了!見不著了!你我今生都見不著了!」
我這話還未說完,道衍和尚臉色突變,他有些激動地說道:「怎,怎麼了?沈大哥他——」
一看道衍和尚這副樣子,我就知道他理解錯我的意思了,他肯定以為我在說,沈大哥已經亡故了。
我趕緊是一咧嘴,笑道:「老弟呀!你誤會我的意思了!沈大哥沒事兒!他還活得好好的呢!只是咱們見不著他而已!」
一聽我這話,道衍和尚也是來了精神,立即追問我是怎麼回事兒。
我將沈大哥跟著張三丰去修道之事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道衍和尚聽了之後,也是大為震驚。他喃喃地說道:「張真人還真的在世?怪哉!真是怪哉!」
我也隨口附和道:「要不是沈大哥在那草廬木柱子上留下那首打油詩,要不是沐晟說前些年曾在蒼山發現過張三丰的蹤跡,打死我也不相信,這世上還有人能活到一百六十多歲。」
道衍和尚說道:「沈大哥能跟著張真人去修道,也算是他有仙緣哪!雖然這輩子可能再也見不著沈大哥了,但想想這數十年之後,江湖上可能流傳出關於沈真人的傳說,我也是倍感欣慰呀!」
費信、馬歡二人在舊港、龍頭等地來回折騰了數次,仍然是毫無所獲。其實他們哪裡知道,石氏與朱文垚就在龍頭,就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呢!當然,為了保險起見,汪耀南早已安排好了一切,自從鄭和船隊來到龍頭之後,石氏與朱文垚母子從未踏出過房門半步。
而費信、馬歡二人也不可能派人、派兵在龍頭,以至在整個三佛齊國挨家挨戶搜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