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退的無奈,霸權的代價(美國篇)_5.脫離伊、阿戰爭,美國「重返亞洲」

衰退的無奈,霸權的代價(美國篇)_5.脫離伊、阿戰爭,美國「重返亞洲」

5.脫離伊、阿戰爭,美國「重返亞洲」

美國的戰略安排,第一個層次是國家安全戰略層次。在這個層次定期發布國家安全報告評估,由美國總統簽署發布,這是最高的層次。

第二個層次是國家防禦層次,也是定期發布報告,由美國國防部長簽署。

第三個層次就是軍事戰略層次的報告,是由參聯會主席,相當於各國軍隊的總參謀長簽署。

美國最高層次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涉及整個國家安全的方方面面,第二層次的國防戰略報告,涉及整個國防,主要講的是作戰問題、部隊建設包括裝備發展等這些非常具體的軍事問題。

2011年的美國國家軍事戰略報告,是從2004年以來第一次做出修改。這次報告發布間隔超長,跟以前是不一樣的。之所以間隔時間這麼長,是因為從美方來看,好像軍事戰略問題基本解決了。就是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和國防戰略報告這兩個層次,已經把大量的軍事問題涵蓋其中,把問題解決了。

當時美國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在國家安全戰略和國防戰略指導下進行的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這兩場戰爭都帶有很大的政治意味,美國從2003年以來,焦點一直在伊拉克戰爭的問題上,所以在很長時間裡,美國的軍事戰略報告就閑置了。

在時隔7年多以後,美國重新搞了一個軍事戰略評估,實際上是一個很明顯的信號,就是美國從伊拉克和阿富汗這兩場戰爭泥潭中解脫,到了對美國軍事做全面評估的時候。要提出新的軍事目標,新的軍事發展點、增長點,可以把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放入歷史了。

這個報告的關鍵詞就是中國、中國,還是中國。當然,它這裡面直呼中國不多,大量用「某國」這樣的語言代稱中國,比如它說「某些國家正在發展反介入和區域封鎖的能力」等。

從這點來看,這是美國一個很大的轉向。你說它是完全針對中國,也不盡然。所有的軍事都是為政治、為經濟服務的,沒有單獨於政治和經濟之外的軍事。

美國人曾說過,21世紀是亞太世紀,他們對這一點看得非常清楚,世界未來經濟發展的重心,在往東亞尤其是西太平洋這一帶轉移。從中國、韓國、日本,然後到新加坡、越南這一帶,包括印度,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活躍、世界未來的經濟重心,當然必定是世界未來的政治中心。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軍事重心必然要往這個地區調整,與美國在這個地區的利益和這個地區未來的地位相適應。

當然這裡邊也有對準中國的趨勢,包括在關島,包括駐日、駐韓的美軍,包括在阿富汗的部署。但是說完全針對中國,還不能這麼說。這個戰略重心東移,完全是針對世界巨大的利益趨向而來。

其實,美國的戰略重心東移,10多年前柯林頓政府中後期就在籌劃了。主要是蘇聯解體了,俄羅斯表面上好像和西方的制度完全一體了,美蘇在歐洲的爭奪局面結束,當時就提出戰略重點東移。尤其是小布希政府上台,發生的中美撞機事件,可以當作美國戰略東移的很大由頭。當時看來,中美之間的對抗似乎難以避免。但隨著「9·11」事件發生,之後就是反恐10年,美國的戰略注意力、戰略視野和戰略資源都被反恐所分散了。

每個戰略轉移都要有長期鋪墊,國際形勢使然。東移已是一種遲滯的行為,被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延遲了。現在美國大張旗鼓地重返亞太,時機非常糟。美國恰逢金融危機,國力透支,因為兩場反恐戰爭的影響,美國在全世界的形象衰落,損失也很大。此時戰略東移,美國捉襟見肘,並沒有那麼雄厚的經濟、政治資源。所以如何有效實施東移,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當然,國際輿論都在高調地講美國重返亞太,國內也有一些輿論跟著美國人講,說美國重返亞太。這麼說,好像是之前美國有一個空缺,不在亞太了,今天重新回來了。我們必須指明一點,美國從來就沒有離開亞太,重返亞太這個概念是美國人自己造出來的。

美國在日本有大量的軍事基地,哪一天撤離了?美國在韓國有大量的軍事基地,哪一天撤離了?美國對台軍售,哪一天停止了?包括美國對菲律賓施加的影響,對東南亞國家所施加的軍事影響,包括與澳大利亞、紐西蘭的准軍事同盟,哪一天停止了?一天都沒停止,所以說美國在亞太從來都是存在的。

當然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期間,美國的戰略注意力、戰略資源和戰略視野主要放在了這兩場戰爭之上,有些時候顧不上亞太了,但在亞太始終存在,所謂重返亞太實際上是個偽命題。當然,從實質意義來看,美國的戰略重點是在向亞太轉移,這種轉移一直沒有完成。

雖然美國表面上從伊拉克戰爭解脫了,但伊拉克的問題還沒有完,它只不過是從台前退到了幕後,伊拉克對美國還有很大的牽制。第二就是阿富汗戰爭的影響至今也未完。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擔心的是美國人自己營造的一個噩夢,它認為在美國忙於伊拉克和阿富汗這兩場戰爭的時候,中國、印度藉機獲得很大的發展。

中國的發展,印度的發展,世界東方格局的變化,首先是兩個國家經濟建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物質財富極大增長,這個增長是因為兩個國家沒有發生戰爭。雖然很多西方人在挑動印度與中國不和,恨不得印度和中國打一仗,兩個東方大國來互相比拼、互相消耗,但是印度和中國雖有邊界矛盾,但可以坐下來談。美國人就認為好像是因為美國無暇東顧了,亞洲的格局才出現了重大的變化,所以必須回來。

美國所謂的重返亞太,實際上是在之前的基礎上,要在亞洲投入更多的戰略資源、更大的戰略注意力和更寬的戰略視野。

把戰略重心重新部署在亞洲,毫無疑問這是美軍一個重要的戰略目標,而不是現實。現實是美國確實在朝這個目標大幅度推進。比如充分利用朝鮮半島形勢惡化,使美軍在韓國的駐軍得以鞏固。原來在韓國的駐軍,2012年指揮權要全部交給韓國,在朝鮮半島形勢緊張的情況下,韓國總統李明博訪問美國,主動要求美方把指揮權延續到2015年,奧巴馬欣然接受。

美國還充分利用了中日釣魚島爭端,煽風點火,添油加醋。通過釣魚島問題,一手控制日本,一手牽制中國。釣魚島撞船事件之後,日方力圖把釣魚島的歸屬問題拉到《美日安保條約》裡面去,日本就覺得傍了個大款,有美國人在後面支持自己,感到心裡有底。當然美國不表明直接支持日本,也不表明直接支持中國。當著日本,美國說可以援引《美日安保條約》;當著中國,美國又說不介入中日雙方的爭端。這是美國做得非常巧妙的地方。中日之間的矛盾成為美國存在於這個地區最大的理由。

中日關係惡化,對美國來說不是壞事。因為之前的歷屆日本政府,美日因普天間機場搬遷問題發生糾紛,幾乎到了翻臉的程度。現在好了,釣魚島爭端起來,美國反覆提示日本,你看這個東方巨人對你的威脅多大,然後日本做了一系列的選擇,包括修訂《防衛計劃大綱》,以中國為主要假想敵,迅速強化《美日安保條約》。美日因普天間機場產生的矛盾,在美國人祭出一個以日美安全大局為重的旗號后,日本過去不想吞的苦果也只能吞下去了。這是美國人非常老辣的地方。

之後美國又不失時機地提出來美中日三方的會談,似乎要為釣魚島紛爭做一個調解。實際上,只要它做了調解,就會產生中日爭端都要美國來表態這麼一種導向,這是美國所希望達到的。對此中國方面回應得很好,釣魚島的歸屬問題自古已經有定論,不是爭議的問題,沒有必要請美國人做這樣一個調解。

美國有一種戰略思維搞得很深,就是挑起地區矛盾,利用國家之間的矛盾,然後打進楔子,最終取得地區安全的主導權。這顯示出美國玩弄地區平衡的一種高超技術。每當亞洲形勢緩和的時候,總能出現一些波折。這是美國的戰略思維,可以說比較成熟,也可以說比較老辣。

美韓軍事關係、美日軍事關係都得到了鞏固。再加上美國國務卿希拉裡帶頭挑動東盟各國,質疑中國在南海的權益,又引發東盟各國對中國的警惕,對美國產生依賴。

東北亞有韓國、日本;東南亞有東盟;中間有台灣,對台軍售,保持所謂的一種特殊關係。這就是美國所謂的重返亞洲。但這種重返,毫無疑問是美國這一輪重新的部署、一種重新洗牌,強固過去的盟友、支點,爭取新的盟友、支點,營造一個遏制中國發展的空間。

有的學者講,殲-20隱形戰鬥機試飛之後,美國認為中國軍力發展很快、軍事科技發展很快,所以擔心中國反進入,把美國阻止在區域之外,所以美國對中國施加強大的壓力,進行比較強力的遏制。這些學者的研究還是不夠的,這種中國反進入的論調,根本不是在我們的殲-20試飛之後提出來的。2002年「9·11」事件剛剛過後,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就提出來兩個概念,一個是反進入,一個叫區域阻止,就是針對中國的,實際上時間非常長了。它並不是根據我們裝備的發展提出來的,其實我們有沒有武器裝備的發展,它都要提出並進行,這就是美國所謂的預防性戰略。

當然,絕不僅僅是遏制中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美國是拉印度遏制中國,但是到一定的程度后,印度人就會發現,美國在遏制中國的同時也在遏制印度。

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在海軍船廠視察時,不小心說漏了嘴,美國對中國和印度的崛起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發展中大國,美國都是所謂「一視同仁」。這是印度開發洲際彈道導彈,引發美國的強烈反彈。印度要打中國,戰區導彈就可以了,搞什麼洲際導彈?洲際導彈覆蓋全球,就把美國也覆蓋了。

所以美國對印度的警惕性,一點都不低。遏制印度向印度洋方向發展,同樣是美國的一個戰略重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金一南講:世界大格局,中國有態度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金一南講:世界大格局,中國有態度
上一章下一章

衰退的無奈,霸權的代價(美國篇)_5.脫離伊、阿戰爭,美國「重返亞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