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回1 文武臣金殿詰曹印 陰陽人銀亭化愚頑

九七回1 文武臣金殿詰曹印 陰陽人銀亭化愚頑

1

匆匆回至家中,曹印將喜訊告知荊家兄弟,四荊亦喜。師徒五人挑燈夜聚,促膝長談,怡悅地商議著行法大計,只等皇命出宮,即可大展經綸了。

曹印料想此番必能成功,欣喜之餘,忽又念及老母,遂派兩個旗慰星夜兼程趕往黃梅縣迎母進京。曹印暗暗發誓,這一次一定要讓老母在京城裡安度晚年,再也不讓她老人家受苦受難了。

皇上重用曹印行法的消息不脛而走,朝廷上下,京城內外議論紛紛,有讚賞期盼者,有焦慮惶恐者,特別是聽說曹印要賦予百姓相機違律之權,百姓歡騰,朝廷嘩然。一幫子文臣武將聯名上奏反對,又有一批清正廉潔之臣,遠見卓識之士,深知大明天下猶若重病之人需用猛葯醫治,也上書直諫,支持曹印。

朝堂之上,群臣爭辯。田野之間,黔首論法。京師內外,一時紛紛擾擾。

崇禎帝一心圖強,兢兢業業,卻又狐疑不定,不信外臣。今見朝臣眾說紛紜,一時拿不定主意,遂兩次召群臣商議行法之事,群臣多數反對,搞得崇禎帝舉棋不定。後來,邊關告急,滿清東虜威逼日緊,中原危殆,八方流寇殺伐蹙迫,可憐一個臨深履薄的崇禎皇帝,被內憂外患弄得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崇禎帝整日忙於處理各地呈來的軍事奏章,不得不將對曹印的承諾暫時棄之不顧。

曹印一等就是一個多月,風聞不少大臣反對自己行法,內心裡不禁焦慮起來。這日晚飯過後,曹印苦悶,邀來荊悝下棋,師徒二人剛博弈完一局,荊斯來報:「戶部尚書吳大人來見。」曹印忙道:「有請。」遂帶荊悝、荊斯迎接吳履。相互見禮、落座后,曹印道:「大人來訪,必有指教。」吳履道:「關於由你行法一事,外間頗有傳言,曹大人想必都聽到了吧?」曹印道:「是,反對者不在少數。」吳履道:「最近軍情緊急,皇上無暇顧及這事,又加反對者頗多,故一直未下最後決心。今日本官面見皇上,力陳行法之利,皇上勉強同意本月二十二日朝議此事。你雖恢復了官職,卻品級不高,依例不能上朝,但皇上特許你參與,要滿朝大臣評議你的主張。」曹印又驚又喜,起身施禮:「多謝吳大人。」

吳履擺擺手,示意不必言謝,又正色告誡道:「曹大人,這次公開朝議,例外許你這六品官參加,應是你最後一次機會,萬一不能說服皇上……」

曹印神色凝重地道:「是呀,這次若不能說服群臣,行法之事又要落空了,大人可有良策?」

吳履道:「其實,這一個多月來,關於要不要啟用你來京行法一事,皇上也舉行過兩次朝議,首次朝議,反對者眾多,有禮部尚書李大人、兵部尚書楊大人、兵部侍郎閆大人、刑部侍郎許大人、御史毛羽健、兵部給事中洪大人、工部給事中郞大人、宗人府宗正秦王以及不少太監內臣。反對者雖多,但支持者也不少,大體相當,皇上猶豫不決。可是後來的第二次朝議,支持者驟減,反對者卻大幅度增多,就連各省巡撫、巡按、諸王、公、候紛紛表文反對,甚至地方縣令也呈文非議新律,曹大人,本官猜度,這次朝議,你這個小小六品官在金鑾寶殿里怕是要舌戰群儒了,唉!形勢不妙呀。」

曹印神情嚴肅,略帶怒容,輕拍桌子道:「此等都是誤國誤民之輩,鼠目寸光,蒙蔽聖聰。」

吳履笑著搖頭道:「曹大人差矣,這些人誤國誤民不假,但並非鼠目寸光。」

曹印道:「尚書大人何出此言?」

吳履笑道:「他們反對你,口口聲聲說你那一套做法有違祖制,其實未必都是心裡話。」

曹印一驚,拱手道:「大人賜教。」

吳履道:「利益,你那一套觸及不少人的利益,他們在皇上面前又不便說明,只好以有違祖制這個冠冕堂皇的借口來反對了。」

曹印點頭道:「大人所言極是,滿朝之中,只有尚書大人是我曹印知音,尚書大人務必幫我。」

吳履嘆氣道:「此番議政,乃是與滿朝文武為敵,若不成功,日後在朝堂之上如何立足?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既然此事不可為,大人莫不如……」吳履似乎不忍將話說明,說到一半就打住了。

曹印大驚道:「尚書大人也要棄我而去?」

吳履搖頭嘆息:「此也非我所願!」

曹印默然,雖臉無表情,內心裡卻極為哀痛,想不到一向支持自己的吳大人也頂不住壓力,選擇了隨波逐流。

吳履不時偷覷曹印觀其顏色,良久才道:「曹大人定然以為我吳履亦是遊戲官場的小人了,唉,吳履上有老下有小,慚愧!」

曹印緩緩道:「尚書大人切莫自責,曹印理解大人難處。不過,曹印志在天下公義,若不能上替天子分憂,下為百姓謀福,即便錦衣玉食立身於朝堂,亦如行屍走肉,曹印所不取也。」

吳履滿臉羞愧,起身施禮道:「吳履告辭。」

曹印也起身施禮道:「大人慢走。」

吳履走到大堂門口后立住不動,回身笑道:「曹大人果然赤膽忠心,我有一計,不知曹大人願採納否?」

曹印正心灰意冷,忽聞吳履之言,喜道:「請大人示下。」

吳履回到原位坐下,表情變得嚴肅起來,用食指輕巧桌子,一字一句地道:「擒賊先擒王。」

曹印不解,臉帶疑惑之情,問道:「何為擒賊先擒王?」

吳履道:「反對律令革新的人,為首者是誰?」

曹印道:「當然是兵部尚書楊嗣昌了。」

吳履道:「非也,楊嗣昌乃一介武夫,他雖然反對,不足患爾,況且他最近剿賊屢屢失利,已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哪有閑暇顧及此事?真正領頭者乃禮部尚書李邦華,此人能言善辯,頗擅蠱惑人心,只要能讓此人閉嘴,或許能有勝算。」

曹印道:「如何讓他閉嘴?」

吳履道:「李邦華常州人氏,其侄兒李瑞是常州大戶,有良田三千三百畝,然實際報稅的僅八百五十畝,常州知州汪權畏懼李邦華權勢,對李瑞隱藏良田偷稅漏稅之事佯裝不知,卻加重收取其他地主和佃農租稅,鬧得常州民怨甚大。只要到常州找幾個百姓,讓他們來京城告狀,曹大人收住此狀,待朝議時,將狀子提交給皇上,指責李邦華反對律令革新意圖包庇其侄,定能讓他啞口無言。」

荊鞅、荊非從門外進來,恰好聽了這話,拍掌叫好:「好計策。」

曹印聽了卻連連搖頭,道:「不妥不妥,為官者當光明正大,遵守法度,越級上訴乃是重罪,我們身為父母官,豈能慫恿百姓越級叩閽?」

吳履急得直跺腳,勸道:「曹大人,為官自當光明正大,可亦要有許些權謀。實不相瞞,本官自首次朝議新法后,就暗中派人調查那些反對新法的大臣,現已掌握數人把柄,本官此舉不為一己之私,全是為你,為大明江山。方才奉勸曹大人知難而退,乃是試探曹大人心志而已。」

荊非勸道:「大人,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吳大人之計可行。」

曹印依舊搖頭擺手道:「曹印胸懷坦蕩,豈能學心機小人為此齷蹉之舉,不可,不可。」

吳履怒道:「曹大人,我一心為你著想,你卻反誣我為小人,也罷,算我沒說,告辭。」說完站起來拂袖而去。

曹印忙辯解道:「誤會……」雖欲解釋,可吳履走卻匆匆走了,曹印沮喪至極,良久才道:「我所為乃正義之舉,何須行使小人手段?天子聰慧,知我心意,定能准我所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笏劍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笏劍曲
上一章下一章

九七回1 文武臣金殿詰曹印 陰陽人銀亭化愚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