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疑兇畫像

第22章 疑兇畫像

三天後,省局犯罪心理研究廳的專家們把兇手畫像報告發了過來。

自5月開始,南州戲劇大學接連有3名學生死於非命,經過警方多方分析,基本可以認定是一人所為。迄今為止,南戲人心惶惶,基本教學活動受到嚴重阻礙,各種謠言滿天飛,事態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犯罪心理老專家們認為,兇手就是藏在南戲校園之中,或是極其熟悉校園環境,年齡在20-25歲之間男性。此人體格健壯,身高至少有175cm,面部特徵及體態特徵不詳,慣用手為右手。

因為兇手反偵察能力很好,對於其生理屬性分析相對模煳。兇手很有可能平時愛看偵探一類的小說,或者對掌控別人生命有著一種變態的愛好。

犯罪心理專家建議把偵查重點放在兇手的心裡畫像中。根據已經發生的三起案件來看,兇手的心理特徵耐人尋味。

首先,從社會關係來看,兇手未婚,和父母居住,但關係並不好。居住地物品拜訪凌亂,環境骯髒,處於社會底層。

從兇手之前的犯罪行為就可以看出。他每次犯罪,都以簡單工具(麻繩、安全帶)勒死受害者,或直接藉助舞台道具製造意外,並未出現過於複雜的現場,說明兇手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進行大量準備活動。

因為家庭關係告急,他很可能沒有多餘的錢,大張旗鼓地準備有可能被同住的人發現(父母、兄妹等)。他的家人脾氣暴躁、古板、自私,文化程度低,不會對他進行勸解安慰,還會用更多惡毒的語言使他更憋屈。所有的怒火和委屈都必須他一個人承擔。

另外,每次兇手行兇之後都能快速地消失,說明兇手極其熟悉南戲校園環境以及校園中的人,極大可能就是與受害人朝夕相處的熟人。

兇手有較高文化程度,在電工、物理學方面擁有一定的修養。不怎麼關注社會動態,也不愛出門聚會旅遊,但對南戲校園發生的一舉一動極為關注,甚至對某些板塊有特別的敏感。生活中,他朋友不多,為人隨和且沉悶,但自尊心很強。別人若是觸犯到他,他會用屬於自己的、極為狠毒的方式報復回去。

兇手的心理狀態存在病態的傾向。在犯罪心理專家們看來,兇手的心理素質並不好,至少在每次殺人過後,他都會有後悔、自責的表現,但這一過程極為短暫。當他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短暫的自責很快被沉重的生活悲劇打得煙消雲散,他會再一次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對的。

報告中分析,兇手心態不穩定這一特點側面印證了兇手年齡並不大,他心理的扭曲很可能來源於他的家庭的悲慘經歷。兇手很有可能生活在單親家庭,或雙親不和,存在家暴行為,家人給他帶來過難以忘懷的傷害。

在他過去的人生中,家庭沒有帶給他一絲一毫的歸屬感、幸福感,只像是沉重的桎梏,壓抑他的性情,醞釀他的仇恨,每每一回憶起都會把他重新帶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家庭帶給他的傷害很有可能跟情愛有關。從三個受害人的共同特點就可以看出。鮑斐痴迷男生,把男生當成自己獵捕的對象,甚至不惜跟同學在食堂約架;韓永怡和富商富學謙存在不正當的男女關係,把男女之愛當成一種交易;而張克凡在事發前正陷入女生衣服風波中,此人愛收集女生衣服,還喜歡在半夜看黃碟。

這三人無一例外地都做了跟情有關的事,無意或有意間接觸到了兇手,並觸及了兇手心中痛苦的敏感區。曾經的心靈創傷再度被無情地揭開,大大加深了他的挫敗體驗感,使得憤怒終於無可避免地爆發了。

也有可能以上三人並未直接與兇手有過接觸。但他們曖昧的行為使得兇手觸景傷情,像是一個導火索一樣點燃兇手內心積蓄的憤怒,從而成了兇手眼中的「替罪羊」。此時的報復具有了廣泛性,側面體現兇手的成長背景極其陰暗。

兇手敏感、多疑、依賴性強、自我控制能力弱,本來就模糊的善惡觀在一次又一次殺人的感覺中幾近消失。情感容易激進,平時行事得過且過,容易猶豫不決。

三起案件中,女性佔了兩個,卻均無性行為反常的因素。因此可以認為兇手對女性有一定的偏見,性冷淡或性厭惡,這與他之前受挫的經歷有很大關係。家庭中,很有可能是姐姐或母親一類女性成員行為不檢點,在兇手幼年的時候,目睹了陰暗的場面,從而導致了今日的人格障礙。

兇手起初在善惡的邊緣猶豫不決,經過幾次殺人後,體驗到了控制生死的感覺,作案手法的破壞性升級。生命在他手下的消弭,可以使他體驗到滿足的感覺,彌補之前受挫的經歷。

他開始越來越追求具有轟動性的作案手法,從半夜小心翼翼地在禮堂勒死人,到潛伏寶馬車作案,再到千人矚目之下公開上吊,殺死侵犯自己的人,已經成為他實現自我價值的工具。此人若不伏法,必定會有下一次的作案。

日常生活中,兇手是一個性心理冷淡,內向、沉默獨來獨往,不願與女性打交道的人。他常常像是睡不醒的樣子,頭髮隨意,穿衣也多是幾十塊錢的地攤貨。但面容可能相對英俊,容易招惹女性的注目。

兇手的犯罪過程存在隱藏的標記行為,即有著自己一套相對固定的犯罪行為模式。三名受害者無一例外地都死於頸部壓迫的窒息,且兇手不存在侮辱屍體的行為。從這一點看,兇手精神健全,能考慮到殺人的前因後果,事後也有過短暫的後悔,但內心原始的慾望還是慫恿他一再行兇。

所謂標記行為,則是指犯罪行為人為了滿足滿足心理上或情感方木的需要而實施的一種特殊行為方式。從有據可查的,進行圖謀報復等等。

犯罪心理學家在報告的最後建議,警方不要死守著校園,多到周邊一些經濟條件落後的地方走走,或許能有意外的收穫。如今兇手失手掉落接戒指,狐狸尾巴已經露了出來,相信將他捉拿歸案指日可待。

邢松讀完了常常的畫像報告,常常地嘆了一口氣。證物袋裡的香奈兒戒指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根據李幼儀的供述,它是從周晏辰的口袋裡掉出來的。

雖然證據鏈還沒有形成,但嫌疑人已經出現了。

可是那個人見人愛、帥氣多才的校草真的是殺人兇手么?

如果是,他的家庭必然遭到過什麼不可磨滅的打擊。

邢松找到南戲校長,登錄學校學工處,要來了周晏辰的家庭住址。赫然是:南州市黃安區食客廊街505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的靈魂35公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偵探推理 我的靈魂35公克
上一章下一章

第22章 疑兇畫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