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罪域禁者
創罪者、裁罰者二人離開滴酉樓之後,便開始謀划對妖市的侵犯。幾經探尋,終究是尋得一處安身立命之所,庸流萍寓娑羅州。
娑羅州地處偏荒,常年有瘴氣瀰漫,遍地骸骨,常人自是難以生存。以此地作為根據,逐步以罪念向外擴張。
庸流萍寓本就是貧民之所,貴族自是不曾加以重視。然而短短時日之間,便有無數平民受罪念啟化,加入罪惡。平民之中,亦是不乏高手。從此,娑羅州所轄地界,便被稱之為罪域,罪域中的高手,便是罪域禁者。
戰慄公本是奉開天皇之命,監察娑羅州之動向。但長久以來,對於權力的渴望,促使他與兄長龍知命逐漸的離心離德。
當然,這不足以使其憎恨龍知命。真正令其對龍知命陽奉陰違,乃至憎恨,是因為他那孿生兄弟,戰骸之死。
妖市有一故傳習俗,但凡是孿生的雙胞胎,都意味著不祥之意,會為妖市帶來災難。因此,雙胞胎中,只能存活一人,另一人,則必須被處死。
戰慄公與戰骸本是一對雙胞胎,二人本該是只存活一人。但當初二人兄長身為龍氏一族的族長,便偷偷將戰骸留下,未曾斬殺。
待戰骸成年之後,卻是武力勇猛異常,而智力略顯拙劣。口齒之間,常常難以成完整字句。
一日,戰骸錯手殺人。但身為皇族,又是親生胞弟,戰慄公多番求情下,龍知命只得悉加教誨,卻未曾重罰。不想,卻由此種下禍根。
經那之後,戰骸逐漸變得弒殺成性。屢屢有朝中之人上報戰骸惡行,卻被戰慄公一一壓下。
戰慄公深知兄長的脾性,倘若胞弟的行徑被兄長知曉,怕是十條命也要搭上了。
但紙終究包不住火。一日龍知命外出尋訪,正撞見戰骸於一村莊持戰斧連斬十二條人命。龍知命見狀,當即便是著令捕怪將戰骸抓捕歸案,就地判處三日後於死亡海溝獻刑。
戰慄公心知東窗事發,幾番苦求無果,無奈只得眼看胞弟赴往亡海獻刑。自此,兄弟手足嫌隙濺生,戰慄公覺得眼前的龍知命已經不再是兄長,而是殺害自己胞弟的仇人。
龍知命閉關於鳳唄山,而朝中大小事宜,盡皆交由龍漪、龍戩兩兄弟掌管。起初,龍戩尋問戰慄公,關於龍知命閉關前特意囑咐關於娑羅州的動向。戰慄公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加以掩蓋。卻不想數十日之間,這罪域禁者的勢力已然擴張至斯,大有星火燎原之勢。
戰慄公深知此間若是再容罪域擴展,怕是整個妖市皇朝都要被其吞併。權衡利弊,戰慄公便將此事告知於執政的龍漪、龍戩兩兄弟。
龍戩當機立斷,請求兄長即刻下令發兵娑羅州,以重兵將娑羅州罪域勢力包圍,務必在其羽翼未豐之時,將其斬滅。
龍漪雖才能不及二弟龍戩,但也不是庸人,兩兄弟聯手之下,當即重兵將娑羅州圍了個水泄不通,只待父皇出關,即刻開戰。
罪域此番雖是暫時無法向外繼續擴張,但眼下,已足有實力與皇脈抗衡。但兩方僵持之下,誰也未敢輕舉妄動。
如此,一拖,便是數十日之久。
鳳唄山,地脈入口,龍知命負手戰力在前,元初對戒佩戴於左右雙手的拇指之上,凜凜皇威,霸氣非凡。雙掌反覆之間,隱含開天闢地之力。
此時,已是龍知命閉關七七四十九日,正逢出關之刻。
龍知命凝目遠眺著遠處的魔息山,那隱現的魔氣,似有生命般,不停的吞吐呼吸著。倒也是怪哉。
然而龍知命卻是不知,此刻,正有其一生都未曾經歷過的強者之戰在等待著他。
地靈站在身後不遠,還不忘提醒道:「莫要忘了我們的約定!」
龍知命答應一聲,便收斂心神,起身,回開天皇殿而去。
娑羅州,罪域禁殿之內,一個巨大的圖騰矗立,象徵著九輪同心。而在另一面牆上,十二顆罪念精元時刻都在散發著微微光芒,強烈的罪念之意,以此處逐漸向外延伸而去。
「放下無畏的抵抗......接受來自罪念的啟化吧......只有完全受到罪念的啟化......你才會獲得無盡的自由......這才是你存在的價值意義所在......」
如此靡靡之音,時刻衝擊著波及所致之處,人類的深層意識。意志稍弱,意識便會被其所主導,從而失了自我,成為被罪域禁者所控制的行屍走肉。
創罪者端坐上首,下首負立著一眾被罪念精元所完全啟化的罪域高手。
裁罰者巡視歸來,見上首端坐的創罪者凝神閉目,道:「罪者,妖市兵馬已將我罪域包圍數十日,卻遲遲不見動作。我們是不是要給他們一點顏色瞧瞧......」
創罪者緩緩睜開雙眼,掃視了下首的一番人等,卻是搖了搖頭,道:「不急!拖得時間越久,罪念啟化越深,而我們的實力,也便越為強悍。這對於我們罪域來講,只是好處,沒有壞處。兵貴精而不貴多。之前我們勢力壯大過快,難免魚龍混雜,如今正好趁此機會,得以沉澱。我相信,不久之後,將會有一場生死之戰!」
「值得期待!」
罪域第一禁衛,貫天行,冷冷的拋下一句話,便向殿外巡視而去。
苦境有一地,名曰一際雲川,乃是苦境眾多高僧修行的一處聚集之所。今日,一際雲川卻是來了一位客人。
「一晌夢歡愉,一朝苦別離,此生本如寄,何嘗患憂懼。」
但見來人口誦清朗詩號,步踏蓮花,款款而至。端得是法相莊嚴,得道聖僧。
守境執事見一得道高僧至此,不敢怠慢,忙上前見禮。
「阿彌陀佛!不知大師從何處而來?此地乃是一際雲川,佛門清修之所。你我雖分屬同門,但未入我雲川佛籍,恕不便打擾。」
「阿彌陀佛!貧僧乃是一遊方僧人,漂泊無依。見得此地,聖氣縈繞,知是清修聖境。還望大師代為通傳引薦,貧僧願加入貴方寶剎。」來人恭謙有禮,對守門執事說道。
「阿彌陀佛!既如此,還需勞煩大師稍待,我這便前去通報主事!」執事交代一聲,便閃身遁入一際雲川結界之內,獨留來人在外等待。
不多時,便見執事領著兩位高僧而至。但觀兩人相貌,一者肅穆莊嚴,不怒自威,乃是一位得道金剛之相;另一者面目白凈,清凈儒雅,乃是一位活佛菩薩之相。
伴隨而至的,是那白面僧人口吟的清朗詩號:「寒灰再焰,枯木重榮,饒他坐化三千途,終是輪迴一幻身。」
來人見執事攜兩位高僧而來,不敢怠慢,趕忙上前見禮:「阿彌陀佛!兩位大師,貧僧聚散一生·別離禪!乃是一遊方僧者,渴望尋得一寶地清修。今日有緣來此貴境,想必亦是佛祖的安排!」
話甫落,忽聞那金剛僧者口誦佛號:「阿彌陀佛!」言語竟是凝實成劍,襲向別離禪。
別離禪不敢怠慢,提掌納元,以龐然佛力強行化解。
劍掌相擊,濺起無數灰塵,折下簌簌落葉。
一擊甫落,但見另一白面僧者,手持《曼殊師利發願經》,反手間,掌中竟是燃起熊熊火焰。
「寒灰之焰!」
一聲輕喝,一掌推出,同是襲向別離禪。
別離禪心知此掌與之前至剛至堅之劍不同,乃是以無邊焰火的柔和之力,傷人於無形。倘若以掌硬接,怕是要遭重創。當下,不敢怠慢,同樣是巧提一股柔和之勁凝結與掌,以邊接邊退之法,逐漸卸去力道,化解此招。
「世尊釋迦牟尼當年在拘屍那城娑羅雙樹之間入滅,東西南北,各有雙樹,每一面的兩株樹都是一榮一枯,稱之為四枯四榮,據佛經中言道:東方雙樹意為常與無常,南方雙樹意為樂與無樂,西方雙樹意為我與無我,北方雙樹意為凈與無凈。茂盛榮華之樹意示涅般本相:常、樂、我、凈;枯萎凋殘之樹顯示世相:無常、無樂、無我、無凈。如來在這八境界之間入滅,意為非枯非榮,非假非空。」
別離禪一語道破對方所修之禪機,不禁令來人深感欽佩。
「阿彌陀佛!佛友!時才稍有得罪!吾乃一際雲川剎那洞天修行僧者,曼殊師利;這位是雲川同修佛友,寂照神變。能夠一語道破我所參禪機,當知佛法修為之深。但若想加入雲川,還需經過主事,龍象如意天點頭應允方可。如此,便先請隨我等前來吧!」白面僧者曼殊師利言罷,便揮手破開雲川結界,當先行去。寂照神變與別離禪亦是相繼而入。
待眾人進入之後,結界之處再度恢復平靜,無一絲可窺之際。
龍知命出關回朝,驚聞短短數十日內,妖市之變,當即令人傳令,整軍備戰。另一方則是派出信使,向娑羅州罪域禁者發下戰書,三日後,於亘古高原一戰。
緊張緊張緊張,三日後亘古高原一戰,究竟是誰勝誰負?龍知命能否打破異識預言,超脫死劫呢?可怕的罪域禁者,恐怖的罪念精元,會為妖市乃至苦境的未來帶來怎樣的影響?聚散一生·別離禪能否順利加入一際雲川?消失的魔息大帝,又是否會如約的找上創罪者與裁罰者呢?妖市未來的命運,又將沿著怎樣的軌跡發展呢?
欲知一連串精彩後果,請繼續欣賞《霹靂謎城之菩提贊》第四章《亘古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