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學術篇1
對於齊銘來說,為了能夠早日有所成績,他就經常主動參與一些調查活動,然後通過親自撰寫一些調查活動報告來賺取一些好感度。
「A市為J省轄市,管轄城區(縣級區)郊區(縣級區)。本市東臨大海,大陸海岸線全長582km,佔了J省大陸海岸線總長的61%。本市海岸按物質組成劃分,全為淤泥質海岸。A市海塗寬廣(海塗上線至老海堤),面積達4067.3km2,其中潮上帶面積1186.6km2,潮間帶面積1614.0km2,輻射沙洲面積1266.7km2。其海塗面積佔J省海塗總面積的62.3%,約佔全國海塗總面積的20%。
灘涂不僅是重要的後備土地資源,也是重要的濕地資源,蘊藏著豐富的海洋資源,並具有緩衝風暴潮侵襲、保護生物多樣性、降解環境污染等功能。
順應自然規律的開發利用能實現灘涂資源的良性循環,提高系統的生產能力,促進經濟社會環境的和諧發展。
海塗蘊藏著極其豐富的自然資源,是一大片有著巨大開發潛力的寶地。但是,至今開發利用還很不理想,仍有大面積的荒灘等待人們去開發利用。總的說來單產較低、效益不高,且綜合利用得不夠,各地發展也不平衡。
如使全部海塗資源得以很好地開發利用,綜合發展農林牧副漁鹽工業,進一步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建立各業創匯基地,將對緩和江蘇省人多地少的矛盾,實現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繁榮全省經濟,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海塗資源的開發可以有幾個方面,如水產養殖基地、鹽業生產基地等。
水產養殖基地發展水產養殖業,是本市海塗資源開發利用的-一個重要途徑,可建立水產養殖基地。在布局上應放在潮間帶和潮上帶的宜養地帶。
1)對蝦養殖基地。對蝦已是本市海塗養殖業中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之一。今後,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擴大再生產。改造現有蝦池與擴大面積相結合,提高效益與開發相結合,在提高中求發展。
2)貝類護養基地。A市湖間帶的粉砂質光灘和泥質光灘是文蛤蛤蜊、竹蟶的重點產區之一特別是文蛤有「天下第一鮮之稱」,在國際上享有盛名。但目前存在的問題是重捕輕養。今後要想繼續發揮這一優勢,就必須建立大面積的貝類護養基地,不僅對現有產區要加強護養,而且在向輻射沙洲的東沙、毛竹沙進軍采捕時也要注意護養。要加強管理,嚴格控制采捕規格與強度,實行輪捕輪養,使之良性循環,捕之不盡。同時要搞好貝類的深度加工,出口製成品,可換取更多的外匯。
3)淡水魚養殖基地。可在潮上帶的河、溝、盪中養魚,或人工開挖魚塘養魚,並實行魚、桑結合,魚、畜結合,使飼料、肥料循環使用,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也可分隔圍灘養殖或葦、魚養殖等方式,但一-定要搞好排灌水系,便於淋鹽洗鹼和改善水質,為進一步開發利用創造條件。
隨著鹽化工業的發展,近幾年來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為適應市場需要,鞏固和發展鹽業生產基地,一是提高各鹽場的單位面積產量,此海岸段氣候和淤泥灘自然條件雖宜於曬鹽,但屬侵蝕性岸段,向外擴大鹽田已不可能,因此重點應放在現有鹽田的挖潛改造上,提高制鹵能力和生產技術水平,確保優質增產。二是擴大鹽場面積,同時也要加強管理和進行技術改造,提高單產。
此外,由於該地有著與眾不同的旅遊資源,故可積極發展旅遊業。如果再把交通條件與服務設施項目跟上,那末此地的旅遊業一定會興旺發達。新興的旅遊業是沿海灘涂開發利用的重要部門之一,對於改革、開放大有好處。
以上各基地的建設,要統一規劃,協調解決各業在布局上的矛盾。如圍顯和水產存在著一定的矛盾,種植大米草的地方貝類顯著減少,農與牧和林也有衝突的地方。究竟重點保證哪個,取決於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筆者認為:應首先重點保證農業糧棉生產,因糧棉是我國人民生活的基本物資,現階段先解決溫飽問題;其次保證水產業和鹽業,因為海塗有它自己的特點;至於草、林、葦既有經濟又涉及到生態環境,不可輕視。所以,在首要發展農業的同時,根據各地的優勢,因地制宜地發展其它各業,包括發展相應的加工工業,使海塗得以綜合開發利用。
沿海灘涂的演變受到自然過程及人類活動的雙重作用,近年來,沿海地區增長的土地需求與灘涂資源的保護問題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探討。因而,如何對灘涂資源進行合理、高效的開發利用,如何對灘涂的開發利用進行科學有效的保護與管理,成為關係到沿海經濟、社會、生態可持續發展、河口岸灘穩定、海岸帶防災減災等眾多方面的重要問題。基於對該領域前人研究成果的總結,提出以下有待進一步深人研究的方向:
a.灘涂資源、泥沙來源水沙動力環境變化等基礎數據的獲取和動態監測。運用大面積灘涂地形遙感遙測技術和灘涂穩定性分析方法,在掌握灘涂自然環境特徵演變動力機制的基礎上,分析大規模人類活動由高灘向低灘推進過程中的動力地貌過程。
b.沿海灘涂開發利用對海岸帶環境的綜合影響及評價體系的建立。圍基工程等對灘涂的開發利用方式涉及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社會科學等多個學科,目前的評估理論、方法、模型均不足以清楚地回答人們的疑慮。開展大規模灘涂開發利用的環境影響及其評價方法的深人研究刻不容緩。
c.海岸帶管理視角與模式由傳統的管理方式向基於生態系統的管理方式轉變。海岸帶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研究視角應由單一物種在狹小的空間範圍的短期變化,轉向對整個生態系統在多層次尺度上的長期演變。將人作為生態系統的一部分,管理和研究相接合,建立適應性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