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1章 先進時效性
翌日上午,沈雲卿前往趙元府上,趙安寧與周婷玉婚期定在十二月十八,沈雲卿還得送上一份禮單,繼續安撫趙元。
雖然是周晟嫁女兒,但是沈雲卿卻要大出血,送錢是最次的,送社會建設配套大禮包才是現在流行項目。
地方上要朝廷送經濟工業禮包,婚喪嫁娶也要送社會建設大禮包,總之現在送錢沒人稀罕,送福利才是大家都在考慮的問題。
此後數日懷王和平陽郡府兩頭跑,懷王老謀深算,遲遲不表態,等戶部表態。官改這件事上沈雲卿多少有求於懷王,因為只有懷王鬆口,交出一半的人事任命權,官改才能算是成功。
而戶部不一樣,戶部可以掙扎,但是擋不住沈雲卿的經濟、政治組合拳,而吏部卻能通過行政體系掙扎。
這一點就凸顯出吏部和戶部的本質不同,論撈錢速度,吏部一直不是戶部的對手,但試論行政力量,吏部比戶部強大得多。
戶部在地方上的片區行政體系垮了,實際上就是戶部垮台。
如當年的庒縣事件,掀起的江淮、江南經濟風波,導致鹽商的垮台,直接導致了戶部的垮台。
但這件事如果發生在吏部,吏部是垮不了的,因為吏部控制著官僚任命權,即便是戶部,也無法繞過吏部單獨放缺,必須和吏部商量。
因此如果女帝要搞掉吏部,實際上就是把吏部手裡的人事資源和政治資源全部廢掉,這會得罪整個官僚體系,所以辦不到,當初辦不到,現在也辦不到。
所以這件事上必須懷王鬆口,但現在懷王半推半就半遮半掩的不表態,這就等於還要更多的紅利。如果沈雲卿處理戶部不當,懷王就不會鬆口。如果沈雲卿對戶部鬆口,那麼懷王就會要更多,懷王是在拿戶部投石問路。
而平陽郡府主要是看薛伯充的態度,薛仲安仍然聽薛伯充的指揮棒調遣。
薛家在地方上的缺主要集中在京畿以北、關外、雲中、河北邊塞,內陸的放缺並不多,除了徐州,各地零星有些司馬,文官不多,薛家關注的還是薛家軍的獨立性和兵器裝備。
獨立性是不能讓步的原則問題,軍隊都有自己的獨立性了,哪裡能不出問題,武器裝備可以做一些讓步。
因為日後會有更好的武器,尤其是裝備,三四年之內,四缸機將研製成功,十到十五年之內會有六缸、八缸機、十缸機,這就意味著動力包問題的解決,機動裝甲將成為新的裝備,二十五年之內爆裝甲兵完全有可能。
日後禁軍的發展方向主要是重裝甲集團軍、特種作戰部隊、空天作戰,番軍是機械化軍團、海軍、空軍,薛家軍是傳統騎兵,哪怕你發展二十萬重騎兵,日後朝廷也養得起。
也就是說,即便現在薛家軍全都用上全自動火器,現在是很先進,但是三十年後,四十年後,禁軍會是清一色的坦克和裝甲車,番軍是摩托化、機械化軍團,而薛家軍還是步兵。
而薛伯充是沒這方面的先進認知,所以沈雲卿現在即便答應了薛伯充的要求,薛家軍哪怕拿到最現在最先進的武器,但「先進」是有時效性的。
一戰的馬克沁機槍,在當時是夠先進了吧,但是擱現在呢,還不夠看的。一戰的水箱坦克夠牛掰了吧,擱現在重型反器材狙擊步槍就能打個窟窿。
所以沈雲卿就利用認知理念上的差距,擺薛伯充一道。
相較於薛伯充,懷王方面不太好對付,需要作出更大的讓步,懷王才可能讓渡權力。
與薛伯充、公孫行連續談了數輪,最終還得女帝點頭才行。
十二月十七,沈雲卿去金律園麒麟殿,就此事向女帝單獨彙報。
「臣以為,薛家軍的兵器可以給,但是薛家軍的兵權不能獨立,這是底線。」
「薛將軍如有更好火器,兵權豈還是朝廷說了算。」
女帝質問,在公孫芸惠思維里,確切的說是所有人的思維當中,當權者一旦失去對軍隊裝備的控制,很大程度上就會喪失對軍權的控制。至少也會給日後收回兵權帶來巨大阻礙。
畢竟有牙齒和沒牙齒,底氣是完全不一樣的。
但是沈雲卿說:
「日後薛家軍一分為三,相互無法應援,同時薛家軍部署地區沒有經濟人口重鎮,無法割據地方。而薛家軍所需的軍火彈藥、給養、薪資日後嚴重依賴朝廷中樞,即便薛家軍裝備有更好火器,也無法脫離朝廷控制。
此外,薛家軍現在是拿到了最好的兵器,但日後朝廷會有比薛家軍更好的武器。臣答應給薛家軍的武器是現在最好的火器,可沒有答應給日後更好的火器。
而且除了火器,還有裝備,臣也沒答應,薛伯充其實也不知道,因此現在給薛伯充的,日後都會落後,陛下無需擔憂。」
聽到這裡,女帝先是一愣,然後終於有點明白:
「愛卿是說,兵部、工部與軒禾書院正在研造的兵器還不是最好的兵器。」
「是的,不是最好,日後隨著匠術進步,還會有更好的兵器。正如當初製造的舊式活門步槍,不如新式活門步槍,新式不活門步槍不如栓動步槍,栓動步槍不如快利槍(半自動),快利槍不如正在研製的新武器,日後會有更好的武器。
現在給薛伯充的,只不過是禁軍用的武器,以及圖紙上正在畫的武器。只要薛伯充答應了陛下的要求,然後在等薛伯充一死,官制與行政改革推動完成,到時候薛家軍就只能拿著現在的兵器繼續用,而陛下的禁軍和番軍,則會用上更好的兵器。」
「哦……」女帝頓時翻了個白眼,然後又說:「照此說來,日後將有更多新式兵器。」
「是的,一代比一代強。薛伯充得到的是現在,陛下得到的是未來。而且薛家軍主力是騎兵,部署在塞外和關內,而日後塞外再怎麼發展,也發展不起來。同時薛家軍又被一分為三,朝廷兵馬兩三百萬,二十萬薛家軍一分為三遠隔數萬里地,如何能翻的起大浪。」
「此事即便朕同意,兵部那裡怎麼說?」
「讓薛伯充去和兵部商量。陛下與臣不出面,然後讓兵部再與陛下商議。」
一聽說最後還是要兵部來找自己開證明,女帝頓時不樂意,這不是甩鍋給自己嗎。
「為何要讓薛伯充先去找兵部,再讓兵部與朕商議。」
「因為兵部也要換槍,薛伯充是知道的,因此臣不可能優先薛家軍,而置兵部不顧。更何況向烏茲曼與復國軍出售舊式活門步槍,本就是臣與兵部做的協議,加速番軍裝備更好的槍械。即便臣同意,兵部也不同意。
此外槍械生產每年都有定額,給兵部多了,給薛家軍就少了,給薛家軍多了,給兵部就少了,如何分配這個配額,不是陛下和臣說了算,而是兵部才能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