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0章 孤家寡人

第1320章 孤家寡人

現在土地問題緩解並在改善,經濟比重朝廷占多數,經濟上的紅利又圈在朝廷手裡,國家的經濟和物質產出處於鼎盛時期,應對天災的能力超過任何時期的農耕王朝,老百姓和多數商人的民心站在朝廷這邊,政治上、經濟上、民心上都不存在阻力,現在最大的阻力是權貴和官僚自己,因為這次官制改革,改的是他們的權力。

因此改革官僚問題,最好是先解決土地問題,不能解決土地問題,也先緩解土地問題帶來的社會民生尖銳的矛盾,然後在改官僚,而且是要慢慢改,不要興師動眾。

同時由於農耕王朝經濟的一元性(農業經濟),導致改革文章只能在農業領域繡花,因此改革最好要經濟多元化。

如南宋時期的經濟變革,其實是1+0.5,在不動農業的情況下,加大海外出口,從而緩解農業領域無法改革,但必須獲得經濟增長的弊端。

但南宋的經濟弊端也很嚴重,土地問題和經濟資源分配改革力度不足,這就導致南宋外貿垮掉之後,南宋經濟迅速萎縮,國力崩潰式的瓦解。

所以王朝末代改革多數以失敗告終,很大程度上還是一元經濟的結果。如果有工業,就能兩條腿走路,改革就有更多的騰挪空間。

但是,如果工業不掌握在國家手中,就會迅速資本化,造成農業和工業的雙重社會矛盾,最後必然是資本主義革命。

桑勁川口中的動搖根基,不是動搖國家的統治根基,而是動搖官僚貪污受賄結黨營私,中飽私囊以權謀私的根基。

一旦官僚改革,他們將喪失維繫自己經濟利益網路的控制力,他們當然不想失去這些好處。

「桑大人,現如今的朝廷是給了時間、機會和好處,讓官僚配合改官制,如果官僚不配合,那麼機會和好處分文沒有,朝廷的重拳將無情而至,本王說得出來,自然也做得到,到時候可別怪本王沒給機會。」

「郡王的意思本官都知道了,能否容本官與諸位從長計議。」

「可以,時間還有,但本王與陛下的耐心是有限的。識時務者為俊傑,希望桑大人與楚大人順天應人,不要逆潮流而動,被時勢所唾棄。」

機會往往稍縱即逝不可復得,歷代王朝往往都是快斷氣的時候才想到改革,幾乎很少有王朝會在上坡途中改革弊端,就因為上坡的日子太舒服,盛世繁榮糜爛了統治階層的心智,造成了錯覺和幻想,總以為只要維持現在的體系和政策,就能一直持續眼前的繁榮,其實根本不可能。

社會和國家體系就像一台計算機一樣,一個程序下運行時間長了,一定會產生大量的垃圾內存和文件丟失,而垃圾內存就好比是國家體系和政策運行久了,產生了的社會積累矛盾和利益矛盾,文件丟失就像是官僚腐敗,法律喪失監管和自我修復能力,最後的結果一定是系統崩潰。

因此國家和計算機的系統一樣,沒隔一段時間都需要維護清理,反映到現實中,就是政權不斷根據社會和國情變化,對政權自己和社會進行改革。

不同時期,隨著社會和技術的進步發展,思維的發展,永遠會出現新的事物和積累性問題,這些問題只能通過新的改革去解決和規範起來。

但是,卻很少有王朝在鼎盛時期進行改革,因為改革會有陣痛,不是每一個皇帝都是開明之君,有治理國家的政治才能,因此往往頭兩代皇帝開創江山,後面的皇帝就開始躺在功勞簿上坐吃老本。

不過也不得不佩服中國的皇帝,基本上開國皇帝和二世之君只要奠定了開國的局面,基本上後來的皇帝只要不是太誇張出閣,都能坐吃老本兩三百年,兩三百年後國家才會垮,也可見中原王朝的政治體系還是相對穩定和靠譜的。

中原王朝五千年歷史,差不多五百多年有戰爭。歐洲正好相反,兩千年的歷史,只有五百年相對沒有戰爭,原因就是他們的政治體系有問題。

暫時彈壓了桑勁川、楚岳濤,沈雲卿仍然需要時間觀察官僚和權貴的態度。

戶部這邊其實沒什麼權貴在背後支持,因為薛伯充和戶部早在二十年前被女帝挑唆的鬧掰了,這些年一直遊走在沈雲卿和大財閥之間,雨露均沾,所以這是目前較為有利的情況。

也是當初對戶部採取的一個策略,切斷戶部與權貴的直接關係,減少日後對戶部開刀的阻力。

而吏部那裡主要是懷王。工部比較好擺平,因為工部在全國沒有太多的放缺和包袱,主要是少數縣令、六曹、極個別的州刺史。

而且工部的發展,一直在沈雲卿干預下,因此工部官僚體系從三十年前開始,就是披著羊皮養的虎狼,體系雖然是王朝體系,但是模式卻比較靈活。

兵部那邊主要是薛伯充和各地的司馬、一些縣尉、六曹,阻力不是很大。

而且這次官制改革兵部的受益面較廣,因此兵部阻力不是很大。

刑部一直比較弱小,這次改革刑部是受益者,阻力不會太大。

禮部是頑固派,不完全依靠誰,也不完全脫離誰,遊離在各個權貴派系之間打轉轉,這次官僚改革禮部的變動不大,收益最小,最後肯定要出來掙扎。

至於其他各寺各監各署,在地方上的權重都不大,主要集中在京畿,但是這次官僚各個,各寺都會受益,中樞和地方權重都會擴大,因此各寺基本上都是受益者。

所以沈雲卿一早,就將各方派系勢力的利益點,精算的清清楚楚,只要不讓各派系形成合力,擺平官僚只是時間問題。

下午稍晚,周晟打著探望的名義過來走動,其實還是為的這次官改,還有周婷玉和趙安寧的婚事。

官改這件事上對周晟現在的影響不大,因為周晟只在萊州放缺,萊州放缺的時候,沈雲卿就考慮到了今天,因此改來改去都沒什麼問題。

周晟是擔心他日後登基之後,官改會帶來什麼影響。

說實話,官改的對政權而言只會讓政權更健康穩固,對政權本身是有益的。但是這次官改成功后,對皇權將被削弱,這件事沈雲卿沒有告訴林毅賢,目前更不會告訴周晟、周賦父子。

沈雲卿這些年逐漸發現,中原歷代王朝崩潰的主要病根,一是農業經濟中的土地問題無法良性循環,地主和農民的矛盾永遠會積累然後爆發。

因為人口增長是無限的,土地是有限的,而地主的擴張在監管不力之下,就會喪失控制,壓迫到農民。

因此在人口大幅增長,而耕地相對有限,本身就會壓迫農民,這個時候地主再擴張,就會進一步壓迫到農民,如果碰上天災人禍和官僚腐敗,就是四重大山壓迫農民。

這個問題在農業經濟系和王朝模式下是非良性,不可持續的循環,總有一天是要爆發的。

第二個問題就是皇權帶來的特殊政治關係,既皇帝和皇室、貴族的關係,皇帝和內閣的關係,皇帝和官僚的關係,皇帝和法律的關係,皇帝和老百姓的關係。

皇帝需要同時兼顧家長(家長制)、統治者、官僚、司法和群眾的角色,無論怎麼平衡,都平衡不了,只要農業經濟一出問題,以上關係就會出現重大的失衡。

於是帶來皇帝會逐步拋棄以上的角色,先拋棄群眾的身份,然後拋棄司法的身份,直到開始犧牲官僚,最後只剩下統治者和家長的身份,終極形態就是孤家寡人。

因此皇帝制的良性循環也有問題,但是不可否認中原王朝皇帝制多數時期總體還算是穩定的。

第三個問題是人治問題,概括的說,是皇帝本身的問題。

如果皇帝本身出了問題,那麼這個政權就是有問題的。而明朝之前,君權還有宰相制約。明朝開始,宰相制度被廢黜,導致君權喪失制約,因此明朝中後期,一旦皇帝出了問題,國家政權惡化速度比歷朝歷代都快,甚至連個調整的機會都沒有,一路紅燈直到殯儀館。

清王朝也是,雖然清王朝有一個宗族政治牽制,但是宗族很大程度上又成了統治集團的病灶,垮起來比明朝還要誇張,是整個中華民族大集體的全面崩塌,是文明體系的系統性崩潰,慣性力太強,力度太大。

明朝至少還有時間修正,清朝是一點修正的時間都沒有,近ICU既送殯儀館,掙扎的機會都沒有。

因此沈雲卿現在已經不把希望寄托在維持皇權政治良性延續的層面,而是維繫周家在這個政權中的地位。

這次官僚改革,最終會影響到皇權,雖然官僚改革讓權力架構更合理,皇帝更容易各個擊破各個權力派系,但同時會有一個超大政府和強勢內閣的出現,分君主的權。

皇帝日後將喪失多數的政治和司法特權,但受到政治和司法的保護,並作為國家象徵和內閣仲裁者存在,通過掌控部分經濟命脈,參與國家治理和調控。

日後出了問題,垮也是垮的內閣和政府,推翻的也是政府和內閣,而不是推翻皇帝。

皇權的改革將在官僚改革、土地改革完成後酌情推動,周晟身上恐怕無法實現,只能寄希望於周賦或者更下一代人完成,沈雲卿最多邦周家三十年。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陛下的CEO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陛下的CEO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20章 孤家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