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5章 兵部不買賬

第1325章 兵部不買賬

婚禮落幕兩日後,陸雲彭從壤郡發回公文,不出沈雲卿所料,李成忠以身體有恙,愛子為由,拒不前來神都,也不讓長子來朝,只派了次子入朝,但被陸雲彭冷麵拒絕,一切都按沈雲卿的劇本發展。

「看來愛卿是猜對了,李成忠不敢來。」

「是的陛下,李成忠擔心全族被殺,或是被軟禁在神都,因此絕不會輕易離開壤郡官邸。既然他不來,就是沒有誠意,這就怪不得我朝不出兵了,是他自己不爭氣。」

「但日後我朝攻滅瀕國,李成忠再次索要但丹韓土地該如何?」

「其父棄國出逃我朝,棄子民於不顧,實乃不仁不義。我朝誠邀李成忠入朝商議大計,其又不來,此舉又是對我朝的不忠不孝,此等不仁不義,不忠不孝之人,還有何顏面成為一國之君,當廢之。

當然,明著廢是不行的,得有個變通的變法廢黜。」

「哦,如何變通?」

「瀕國吞併丹韓二十餘載,在丹韓實行屠殺與同種政策,致使丹韓國內講丹韓話者寥寥無幾,既然丹韓已無人能講丹韓話,那土地上的人,豈能還是丹韓人。

此外,凡戰爭必有天災瘟疫橫行,甚至人禍,萬一我軍出兵,發生個什麼天災瘟疫,那就很不好說了。」

「原來如此……」女帝目光頓時閃過一抹鄙視之色,心裡早把沈雲卿看扁了。但是女帝還是覺得沈雲卿的手段好用,關鍵是能解決問題。

國家之所以是國家,關鍵是得有家,如果國土上連你的主體人口和文化符號都沒了,還談什麼執政,你能說你能代表這個國家?顯然是不能的。

「另外,吞滅丹韓、瀕國之後,長期滯留在我朝西遼道境內的丹韓民會成棘手問題,據朝廷此前的統計和估算,二十餘年間逃入我朝,以及在我朝境內生息繁衍的丹韓人,保守估計得有兩百八十餘萬,最多可能有三百六十萬人。

並且據臣所知,這些丹韓民中已經出現竊據我朝西遼的苗頭,即便日後為李成忠復國,李成忠也會以國力羸弱,不足回遷為由,將這三百多萬的丹韓民滯留在我朝境內。一旦日後我朝有變,丹韓勢必反岐,從而竊據西遼,乃至整個東北地區。」

「愛卿所慮不無道理,那該如何應對?」

「改籍西遷。用火車將盤踞在西遼之地的丹韓民西遷至呼延、天山、西域,乃至更遠地區,一來可以減少岐民與庫兀圖人外遷數量,二來減少丹韓民盤踞西遼帶來的割據隱患,三來丹韓民是農耕民,他們能種地,而都護地區現在缺乏的正是農民。

因此臣建議可以儘快開始考慮修河北、西遼條路,從而打通關外,把人口源源不斷運往關外,同時也能把關外的人口源源不斷運往關內,經由河南周轉,輸往都護地區。」

「朝廷如今在全力修筑西線與南線鐵路,能有餘力修築河北、西遼鐵路?」

「回陛下,朝廷鋼鐵產力增加迅速,鐵路修築正在逐步擴大,同時江東、東嶺鐵路已經修成,正在打通,嶺南沿海鐵路兩年內也將修通,四年內能與江東、東嶺鐵路打通。因此現在完全有餘力抽出人力與鋼鐵,修築河北至西遼的鐵路。」

「既然愛卿認為還有餘力,此事可與內閣商議,擬定草案后呈朕。」

「是。」

現在盤踞在西遼道上的丹韓人口沒有三百萬,也得有兩百七八十萬,而二十五年前,丹韓在西遼的人口還不足三十萬,二十五年間翻了十倍。

雖然經過這些年的人口遷入和人口遷出,西遼道的岐人大幅增加,但仍然維持在五五開的局面,岐民佔半數,丹韓、肅汝、北狄、北胡佔半數,其中丹韓人口的增加直接扭轉了朝廷遷徙人口的戰略。

不論日後朝廷恢不回復丹韓國,李成忠絕對不會把人口回遷。

一是他們沒有這個經濟能力和政治力回遷三百多萬人口,二是瀕國佔領下的丹韓本土,本土丹韓人數量銳減至四百二十萬,而在丹韓的瀕國人數量,卻增加到了兩百七十萬,這還是五年前朝廷打探到的消息。

要讓巴掌大的國家,安置比本土人口還多的難民,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三是大量盤踞在西遼道的丹韓民,在朝廷設立塾堂的制度影響下,出現了歧化現象,李成忠絕不會讓這些歧化丹韓民回遷,防止被朝廷控制。

四是李成忠日後還想佔據西遼,乃至入主中原,就更不會把丹韓民回遷丹韓,而是要長期滯留在西遼,然後向整個東北擴散,謀求日後實際控制和佔領。

因此滯留在丹韓的人口,至少遷出一半,同時繼續加大岐民遷入東北的速度和規模,降低丹韓人口權重比例,遏制形成地方割據,乃至獨立的苗頭。

此後幾日婚慶氣氛漸散,朝廷還沉浸在這次聯姻的欣喜之中,薛伯充果然將陸爭約到了府上交涉武器裝備一事,然後邱繼匡就找上了門。

「海郡王,你究竟何意!」

邱繼匡怒意十足,對薛家軍開禁武器裝備升級顯然十分惱火。但沈雲卿還得明知故問:

「邱大人何事如此震怒呀?」

「可是海郡王許諾了薛太保,為塞外番軍更新最近武器。」

「原來是為此事,是有此事,怎麼了?」

「怎麼了!」邱繼匡怒了,他說:「番軍火器尚未配齊,卻先裝備薛氏番軍,這是何道理!」

邱繼匡不敢公然說薛家軍尾大不掉是個禍害,決不能不能裝備先進火器這種話,否則一定會得罪薛氏。

「邱大人勿怒,此事容本王慢慢細說。」

「哼,海郡王今日過不給本官一個說法,本官就去陛下面前參你!」

陸爭圓滑的很,不想跟沈雲卿鬧翻,所以讓邱繼匡來,因為邱繼匡是火爆脾氣,什麼人都敢招惹,大不了官位不要了。

「邱大人擔心之事,本王心裡非常清楚。但本王的考慮,邱大人未必清楚。」

「本官洗耳恭聽。」

「給薛氏番軍配備更好的火器這個主意首先不是本王出的,是薛太保提出的要求。」

「那你也不能越過兵部,越俎代庖擅做主張答應薛太保的要求。」

「其次是本王也沒有越過兵部,擅自給薛太保調撥火器,而是讓薛太保與兵部商議。」

「你!」邱繼匡更火,遂即說:「海郡王你是在耍本官嗎!」

「呵呵,豈敢豈敢。本王說的是事實。如果兵部不同意,本王如何能給薛太保調撥一槍一彈。」

「薛太保口口聲聲是你海郡王答應的條件,你如何自食其言。」

「本王是答應了薛太保的要求,但是調撥權在兵部」

「哼!現如今你海郡王神通廣大,你要辦之事,誰能不答應。」

邱繼匡的言外之意,沈雲卿答應薛伯充配發先進武器,兵部也擋不住,這也是兵部這次惱火的原因。

因為調撥武器裝備是兵部的職權,沈雲卿卻越俎代庖答應調撥武器裝備給薛伯充,既違反了程序,也將意志凌駕於兵部之上,威脅到了兵部的權威和權力邊界。

「邱大人勿怒,且聽沈某把話說完。其一,這薛氏番軍現在雖然是邊番軍,但是日後將是遠征派遣軍,而其他番軍將作為邊境番軍與內地番軍。既然是遠征派遣軍,作戰將更為頻繁,武器自然是要好一些的。

其二,既然是遠征派遣軍,日後海外派遣定是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分多了,薛氏番軍的問題自然就瓦解帶勁。

其三,熱兵器不同於冷兵器,薛氏番軍雖然裝備了更好武器,但是無法製造槍彈。以神都禁軍的數量與戰力,難道還懼薛氏番軍?

最後,日後作戰都講究通信速度,運輸保障。薛氏番軍真要有什麼異動,朝廷都會提前獲悉。而朝廷掌握著鐵路,掌握著電話,薛氏番軍的一舉一動盡在眼底,他們如何能做出逆天之舉。」

沈雲卿給薛家軍的定位是海外遠征派遣軍,性質與海陸師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海陸師是集團調動,集團作戰。而海外遠征派遣軍以分散駐點為主,分散配合海陸師、番軍作戰。

換而言之說,薛家軍日後相當於海外安保軍,二十萬薛家軍日後三分之一在國內,三分之二調往海外輪替駐紮,如有作戰任務,薛家軍首先頂第一波,然後番軍和海陸師進行增援。

而國內的其他野戰番軍和內地番軍,將作為國內邊境作戰野戰軍和內陸部署番軍,以國內部署和邊境作戰為主,海外作戰為輔,必要時也可以出國作戰。禁軍將作為重裝精銳部隊集中在首都圈拱衛首都地區

所以在不削減薛家軍的數量的情況下,把薛家軍給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不斷給拆分派遣去海外。

同時日後岐軍擴軍,薛家軍將不再擴充。如此一來,薛家軍的危害就會降低,等到若干年後,新君再找個機會改組薛家軍的兵權結構,危害就能消除掉。

這是目前最為穩妥的辦法,通過拉開武器代差,分散薛家軍部署地點,擴充軍隊數量稀釋薛家軍危害,控制武器彈藥後勤補給,加快通行速度,多管齊下就能限制住薛家軍的危害。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陛下的CEO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陛下的CEO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25章 兵部不買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