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 臨水聽學
公輸盤一行連走七日,終於抵達慶國都城鄆城附近,鄆城所建是在一大片窪地之上,四周群山一字排開,氣勢如龍,飛鳥不能過。蜿蜒的臨水從城前流過,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正北方向不出百里就是大名鼎鼎的山陽關,當初野王大軍自草原南下,就非得行此天險之地,平昌君率軍阻攔,足足打了百日也沒有讓野王進至鄆城城下。後來野王率二十餘萬大軍,再次來襲,慶王申棕不聽勸諫,非要立不世之功,竟然兵出山陽關,若不是平昌君以命換命,慶王怕就是要曝屍北境荒野之上。
公輸盤收了慶國老營寨老什長的孫子梗涼在身邊,這一路行來倒也不再寂寞,他也有兩個孫子和耿涼是差不多大小,老人見這個孩子聰明伶俐,似有英氣,竟是喜歡的不行,吩咐命人取來錦衣綾羅,再一梳洗收拾,本來破衣爛衫孱弱不堪的耿涼竟然也有了幾分富家公子氣。公輸盤又命人取來一些蒙學之物,路上乏味,就給這個孩子開蒙授學。梗涼雖然是個窮苦孩子,但是公輸盤對自己甚好,又給老營寨送去了米糧,就愈加這位高權重的上柱國恭順有禮,這讓公輸盤覺得非常的歡心。
行至鄆城外十里地,官道上終於見到一些零零散散的游弩輕騎,看打扮都是慶國的都城衛戍,不過這些騎兵看起來無精打采,空有一身行頭,卻沒有都衛的氣勢,這都是慶國連年來王失道,百姓苦,兵戈不振所導致。公輸盤此行乃是秘密行事,並不想張揚,於是喚來侍從,教所有人改作商賈裝扮,兵戈藏於貨物之中,馬隊喬裝成普通的大隊商旅,過道行商而已。他此次不遠千里到慶國來,是因為他接到大奉鷹隼房兩條密報,一條為關外野王似有南下之意,請上柱國留意;另一條為北隱龍墨矩出現在鄆城城郊,具體方位未知。
公輸盤自然知道,野王從未有一天真正放下過南下中土劫掠稱王這件事。當然也知道慶國之所以能以弱守城,這背後都是那位隱龍大賢的功勞。十餘年前當平昌君死守山陽關的時候,他就曾秘會過這位隱龍大賢,得到的答案是:「大奉無須擔憂,無須一兵一卒馳援山陽關。」。果然,平昌君死守得成,甚至沒有讓野王兵臨城下。第二次野王南下,雖然攻破了山陽關,殺到了鄆城之下,公輸盤飛書以問隱龍,答曰:「無須」。果然野王二十萬之眾也難下鄆城,時至冬日,糧草難濟,乃退兵。而後原野一役,公輸盤疲於對付南方衛國,也沒有出兵。到是這位隱龍大賢主動聯絡了他一次,書曰:「公應馳援關外,遲矣!」,雖然這次野王也沒能涉足中土之地,但是平昌君戰死關外,扈從僅僅是以命相搏奪回了屍身,至於后話就不得而知了。公輸盤此行偶入老營寨,才知道這位名將就葬在慶國邊境上,後來經耿涼之口又得知,當初背負平昌君屍體回來的士卒就是老什長耿余,耿涼的親爹,耿余的兒子也死在那場慘絕之戰中。一門忠烈,有次義軍,慶國何至於此啊!公輸盤想到此,不禁唏噓。
「山有高若雲,水有深似海,有龍盤於峻岭、有蛟藏於深淵……」,公輸盤一行緩慢的走著,忽然聽到不遠處傳來郎朗讀書之聲。公輸盤久在朝堂,或盤亘于軍陣,這樣的讀書聲是越來越少聽到了,而且這是在民生凋敝的慶國,有此書聲,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不禁心中微微一凜,於是讓馬隊停步。
「耿涼,你悄悄過去前面看看,是誰在讀書?」
耿涼得令,跑的飛快,一溜煙就竄到前方打探去了,不多時,又一陣小跑回來,氣喘于于的對公輸盤說:「上柱國,前面就是臨河,是一群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在讀書,還有一個穿青衣的教書先生在講課。」
「哦?那教書先生年歲幾何?」,公輸盤又問。
「看起來不大,約莫三十四歲。」,耿涼回道。
三四十歲?看來我所料不中,公輸盤內心盤算著,這慶國極北之地讀書種子本來就不多,加上如此凋敝,哪裡還會有人辦書講學呢?若不是那隱龍先生,又會是誰呢?當下公輸盤心中又起了好奇,於是讓眾人離自己百步之外候著,自己牽著耿涼向那讀書聲走去。
行至水邊,公輸盤只見十來個半大孩子捧著竹簡,就在河灘邊大大小小的石頭上坐著,搖頭晃腦的跟著一名青衣中年男子讀書。那青衣男子形容秀麗,風姿倜儻,蛾眉秀目,竟有一兩分女子姿容,公輸盤不禁以為奇。公輸盤正打量著,這名青衣男子也注意到河灘邊上站著看讀書的一老一小。
「來來來,與這般孩童一起讀書。」,那青衣男子輕輕一笑,沒有對公輸盤說什麼,卻是對著耿涼喊道。
「我不收錢!」,那男子看耿涼明顯有興趣,卻沒敢動,就又打趣的喊道。
耿涼望著公輸盤,這孩子心性不錯,之前公輸盤教他的一些東西都學的很快,這青衣男子雖然不是講的什麼精深典籍,但是好在通俗易懂,正好適合蒙學之童。公輸盤對著耿涼笑笑,說:「去吧。」,耿涼得了許可,高高興興跑到河灘上,青衣男子把自己手中的竹簡遞給他,耿涼於是更加歡喜,捧在手上,有模有樣的和其他孩子一樣讀了起來。公輸盤沒有動,依然立在原地,不遠不近的看著。
「先生,中土到底有多大?」,一個孩子突然問道,因為他們正在讀的其實差不多是一本地理志,孩童若由不懂之處,就可以提問。一群孩子都被這個問題吸引了,個個瞪大了眼睛等待青衣男子的回答。
「中土有八國,外域有國二,其之大,目之不可及,天之不可覆也。」,青衣男子回答到。
「就是說,眼睛根本看不到邊么,就連天也不能徹底覆蓋么?」,一個孩子歪著腦袋思索著問。
「正是。」,青衣男子答。
「那這些地方都有些什麼呢?」,又一個孩子發問,這些孩子衣著打扮都十分普通,顯然不是那些有錢有勢可以四處遊歷的富家子弟。一群孩子來了興趣,書也讀不下去了,青衣男子一笑,說:「來來來,都聚攏來,給你們講講故事。」,孩子們一聽有故事聽,立馬圍攏到青衣男子身旁,搶好位置等著聽。就連公輸盤也多了幾分興趣,近前幾步找了塊兒大石頭,靠上去,準備仔細聽聽這鄉野講師有什麼奇趣可說。
「天下有十國,北方有四國,慶、大奉、奏、衛。慶之北有外域野國,慶之南為大奉、大奉之南為衛,衛之東、大奉之東南為奏。南方有四國,大楚、中山、吳鉤、百越,奏之東為大楚、大楚之東為中山、大楚之南為百越、百越之東為吳鉤、另有海上一國稱之為倭。天下共此十國,各有君王統軍養民,將相輔佐之。十國供養天宮天帝,已五百年有餘,其中更迭反覆,多出異聞奇事,然十國有定數者不改也。」
公輸盤心中一震,此人起調很高,必然不是什麼鄉野講師,或許是慶國哪家高門子弟才對。只聽那青衣男子又接著講起來。
「慶、高祖為天宮天帝之子,封於慶,故為慶國,歷有十代,先君多出英武奇才。地貧瘠,不宜耕種,但多出金銀銅鐵之礦,山陽關本是因礦而多徙民,你們的祖先有很多都是為了金山而來,九國與慶多有商賈交通,均是為了金銀銅鐵而來。」
公輸盤心中暗暗稱是。
「大奉、高祖為天宮天帝之子,封於奉,故稱大奉,歷有九代,先君奇偉,地稍豐,歷代修水利以灌田,出米、棉、鐵、民可自足、富。大奉治國,令出并行,故強於北方三國。」
「奏,高祖為天宮天帝之子,封於奏,故稱奏,歷有九代,天道平平,然民風淳樸,也可稱為治,多菏澤,出米、大魚、蝦蟹、其蓮藕甚為甜美,可以成為供養天宮的貢品。
「衛,高祖天宮天帝之子,封於衛,故稱衛,歷有十代,先君勵精圖治,地平平,多山林,出勁弩強弓。其先人曾入極西之林,得神駿,捕之馴也,故衛地多出良駒,其民彪悍,不懼豺狼虎豹。」
「此北方四國,各有風景,慶之北尚有野國,其高祖不詳,非我族類,然沿襲亦是幾百年之久,歷代野王以游牧約束野地各部族,王不居城,王帳追南逐北,哪裡水草肥美就駐紮在哪裡,其民勇悍無比,多牲畜牛羊,駿馬強弓,礦藏匱乏,故世代窺視我中土,慶國就是首當其衝。草原災年,就是慶國災年,草原災,則游騎南下而掠,爾等要牢記。」說到此處,青衣男子稍作停頓,目光投向了靠在河灘大石邊歇息的公輸盤。
孩童們此時露出了懼色,他們是慶國的子民,哪兒能沒有聽過野國的凶名,相間婦孺如果自家幼兒啼哭不止,只要大聲唬騙,野王來了!幼兒啼哭立止,可見北地野國的威懾有多大。
公輸盤聽到此處,已然是肅然起敬,又見那青衣男子沒有再講,更是看向自己,就已經斷定,這定然不是什麼凡夫俗子,乃起身上前,他已經看出來,此人出現在此地,說是教化鄉野,其實不然,其所圖所講必有深意,結合之前種種異相,這名青衣男子出現在這裡,只能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在等他公輸盤!既來之則安之,公輸盤直身起來,朗聲道:「我乃大奉公輸盤。」,那男子也是肅然而立,對著老公叔一揖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