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有邰氏興起
莊子老先生把中華大地比為北冥,把中華文陰比作北冥中的千里之鯤,把春秋時代和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比作騰飛的大鵬。大鵬扶搖直上九萬里,向南飛向真理的海洋(南冥)。
在撰寫春秋這條千里之鯤以前,我先要敘述作為北冥的華夏歷史。
五千年前,在古老的華夏大地上,黃帝部落戰勝了炎帝部落,統一了華夏各個部落,形成強大的部落聯盟,同時開創了五帝時代。
按照通說觀點,「五帝」指的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后四帝是黃帝的直系後裔;舜的繼承者禹雖然也延續了黃帝的血統(禹是顓頊之孫),但是禹被他的兒子夏啟尊為「夏太王」,因此大禹被後人被划入夏朝,沒有進入「諸帝」之列。
夏朝建立四百七十餘年後被商所滅。商人宣稱,他們的祖先契是上天的兒子;稱帝嚳的元妃(正妻)簡狄吞了一顆燕子卵,於是感天而孕,便生下了契。
商朝建立六百三十年後被周所滅。周人宣稱,他們的祖先棄也是上天的兒子;又稱商人說得不對,帝嚳的元妃不是簡狄而是姜嫄。說當年姜嫄踏進了巨人的一個腳印,於是感天而孕,便生下了棄。
如果這些傳說都是真實的,那麼帝嚳家的門風就值得人們浮想聯翩了。但是,傳說終究是傳說,歷史上很多偉大的民族和人物都把上天或者神當成自己的祖先,這大概是因為簡狄和姜嫄生活的時代還處於母系社會,人們知母不知父;而她們顯赫的後代又要為始祖母安排一個崇高的政治地位,於是就把帝嚳扯進來了。
周朝是中華歷史上最長的朝代,足有七百九十年之久;周朝最終滅於秦。秦人依然宣稱他們的祖先是上天的兒子;但是,他們的始祖母女脩不需要依附於任何一個帝王的配偶身份來抬高自己的地位——因為她本人就是顓頊帝的孫女。
秦之後是漢。漢的祖先是帝嚳的兒子堯。漢人為什麼不以帝嚳為先祖,卻選擇了小一輩的堯呢?那是因為劉氏本是祁姓的一支,而祁姓的始祖是堯而非帝嚳。
中華文陰最早的五個朝代都由黃帝的後人統治,炎、黃兩家又互為姻親,這就是我們稱華夏民族為「炎黃子孫」的原因。
周之祖,其先父已不可考(縱然考出來恐怕也就是諸如「姜姬氏」之類的贅婿),其先妣就是傳說中的「姜嫄」,是有邰氏家的女子,是帝嚳的正妻。
姜嫄嫁給帝嚳后很長時間沒有子嗣。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在山林中發現了一個巨人的腳印,於是砰然心動,便將腳尖探入其中,回去之後竟然有了身孕。
十月懷胎,瓜熟蒂落,姜嫄看著這個可愛的小寶寶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原來帝嚳外出巡國已經整整兩年,回宮后發現自己竟然多了個大胖小子,那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景?姜嫄這樣想著,就生出了遺棄這個嬰兒的心思。
她把兒子棄於市井之中,卻看到牛馬都繞著他走;棄于山野,又不知從哪裡跑出一群伐木工人看護著他;棄於冰封的河上,百鳥繞他盤旋啼鳴,用羽翼覆蓋著他,彷彿是在看護自己的後裔。
姜嫄實在無法忍心第四次遺棄這個嬰兒,便把他又抱回宮中精心撫養,並取名為「棄」。棄自幼習於農事,漸漸地成為遠近聞名的農業專家。他監種的土地,害蟲不侵、野草不生而百穀豐登。
重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觀念,棄因為自己對農業的巨大貢獻被帝舜任命為「農師」,並繼承了母親的氏族,稱「有邰氏」。邰地在現陝西武功縣西。
帝舜政權的權力核心都是赫赫有名的歷史人物,除了周的祖先「棄」之外,還有姒姓的夏祖「禹」、子姓的商祖「契」、嬴姓的秦祖「伯翳」、姜姓的「伯夷」。
棄致力於農業發展,凡事都要親歷親為,他為了工作殫精竭力,最後竟然勞死在田間。棄去世后被尊為「后稷」(即「穀神」),他的氏族子孫每年都要為他舉行盛大的祭祀典禮。后稷在宗教受祭的地位僅僅排在天、地之後。
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朝後,有邰氏的首領世代擔任夏王朝的農師;契的後人卻因為跟夏王室作對而被迫流亡。桀當政之時,嬴氏家族叛夏即殷,幫助商湯打擊夏桀;商朝建立后,嬴氏世代為商朝大夫。因此後來出現了「周為夏官,秦為商官」的說法。
在夏王室對商族的持續排擠打擊中,有邰氏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當商湯立朝後,有邰氏便成了商人首要進行清算得對象。面對即將到來的滅頂之災,有邰氏感到再也無法在華夏立足,於是族長「不窋」就帶領族人西渡黃河,回歸有邰氏故地。有邰氏西遷事件史稱「不窋自竄於戎狄」。
商初的河西地區遍布著森林荒原,是虎豹豺狼的樂園,也是游牧民族的天堂。有邰故地此時已被廢棄(因為大部分族人在數代以前就遷到河東華夏腹地去了),異族人佔領了此地,並奴役著有邰氏遺民。
有邰氏的軍隊驅逐了外來的異族人,把受奴役的族人解救出來,然後便在故地定居了。
有邰氏驅趕虎豹豺狼,大量開墾土地,建立防禦體系,製造兵甲,訓練軍隊,教育子弟,用武力打擊敵對部落,用婚姻團結友好的部落。
華夏農耕民族的一支流亡氏族,是怎樣在陌生艱辛、四面受敵的生存環境中立足紮根的,這段歷史已經無從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有邰氏一定把他們的力量、決心和智慧發揮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