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刀曉彤的烹飪手藝2
糯米飯熟了從鍋蓋的邊沿散發出濃濃的糯香,要是用心來嗅,也能嗅到洋芋綿甜的味道。刀曉彤掀開鍋蓋,把糯米飯和洋芋分開裝進飯盆里,洋芋剝皮晾著,糯米飯里淋上少許的清水,使其稍加晶瑩滯口。她做這些幾乎不用思考不用看著,早已經爛如指掌,彷彿她天生就是為了處理家務而生,她就是這塊料。或者說,她天生就是一把煮飯的好手,鍋碗瓢盆,都處理得井井有條。
刀曉彤始終把注意力放在另一旁已切好的豬肉上,這是今天額外的驚喜加餐。她希望陶老師和李老能因此而感到高興,大家都太久沒有吃過好的了。這時,不遠處的大茶村小學傳來了鋩鑼的嗡嗡聲,那一定是陶老師給學生們下午間課的信號。她不由得抓緊忙碌了起來。
就傣鄉茶葉浪費一事,以及多年帶來的困擾,收茶商人則有更加獨到的想法。茶商曾經給茶農們提議:把茶樹上精華的部分製成精品干茶(綠茶)之後,剩下的稍微差一些口感的嫩芽,完全可以製成另一種工藝的紅茶和普洱,可謂是物盡其用。些微有些老成的茶葉最適合製成熟茶,非但不會因嫩芽的質量影響茶的滋味,反而是正中下懷,恰到好處。熟茶所用到的原料,就應該是那樣的,那是最合適不過的了。這個提議的好處顯而易見,讓茶農們一直浪費下來成了肥料的茶葉,有了用武之地,說是變廢為寶更恰當一些。又可以從起初的精品茶之外,格外獲得一部分熟茶的收入。
細細想來,這簡直是一份一箭雙鵰的好辦法啊,這份中肯的提議當時讓很多傣鄉的茶農動了心,但沒有行動起來的最終原因在於一點,那就是沒有製作除傳統綠茶工藝之外的製作紅茶和普洱茶的制茶手藝。只此一點原因,一針見血的戳破了傣鄉茶農所面臨的窘境。他們無法越過制茶工藝這道坎兒。一道好茶,不是靠想象力就能做的出來的,這需要精湛的技藝。還要有點思想的沉澱…十幾年間,沒有人打破常規,依然在傳統的綠茶製作上下功夫。想要真正做到變廢為寶,綠茶和紅茶兼顧,提高產量和收入,傣鄉的茶之路還要走很遠很遠的距離。當然,這一距離也許會因為某一個時機,而變得格外的伸手可得。
好在不論如何,緩慢也好,迅速也好,日子總是在往好的一面發展著,今年秋茶的收成和價格其實都還不壞,較往年有了明顯的提升。這,便是屬於傣鄉人的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了。
為此,大茶村在豐收的日子裡,又載歌載舞不斷,彰顯著傣鄉民族獨有的熱鬧氣氛,風土文化。他們歌舞太平,以舞蹈慶祝這太平盛世。敲響了象腳鼓,點燃了篝火,那些節日里才有的熱鬧景象,在豐收的時節里,一一重現。
在過去的傣鄉,依靠著學生家長輪流拿出的伙食,想吃到葷菜,絕無可能性,幾枚雞蛋已經是大茶村學生家長對學校的幾人的最誠摯的心意了。在城市裡,雞蛋早已不是什麼高價品,可在貧窮的傣鄉,雞蛋並非是人們想吃就能吃到,就能捨得吃的一類食品。那是人們眼中別有意義的一種珍貴的東西——溫暖的,愛戴的,關懷的,尊敬的——在傣鄉人們表達這些情感的時候,經常將雞蛋作為一種媒介。切記,不能大張旗鼓,這些事情要悄悄地做,總能暖人心窩。
一次,玉兒的家長把三枚雞蛋埋在糯米里,偷偷的放在小吊腳竹樓的廚房裡,悄無聲息的離開了。那次陶慧珍三人吃到了熱乎的煮雞蛋。還有次,大概是雞蛋不夠了,兩枚雞蛋里,湊了一枚鴨蛋,這三枚蛋同樣放在糯米的底下,卻營造出了別樣的感動。那次陶慧珍一邊吃,眼睛一邊濕潤了。
有些時候,娃子受了委屈,阿媽將煮好的雞蛋悄悄地放進娃子的口袋裡,囑咐娃子饞的時候吃。阿媽就是再苦再累也沒見她捨得吃過一枚雞蛋。娃子體會到雞蛋從口袋裡傳來的溫度,阿媽的無私關懷。沒有什麼,比這一枚雞蛋更讓他難以忘懷。
這些事件足可以說明雞蛋在傣鄉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和那些一幕幕的感動同樣,與傣鄉人們的生活融合為一體。而豬肉,那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食品。但在今年起,這個問題或許有了一點別樣的改觀,讓不可能成為了可能。傣鄉這片土地整體的經濟有了些微的提升,走勢圖的線條也在緩緩的挑高。儘管傣鄉的人們不知道經濟好轉的具體原因是什麼,正如他們不知道貧窮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一樣——促使經濟提升的原因有很多,比方說扶貧辦一直在努力,勐臘縣的更多部門也在儘力而為,更多的人在為此而夜以繼日。當然,還有整個國家的經濟水平的上升,或許這些原因兼顧有之。無論怎樣,傣鄉的人們已經切身實地的感受到了這一變化。
會好的,陶慧珍堅信這一點。刀曉彤相信陶老師的每一句話。
今天的這一條豬肉,是由巫慧妍的家長送來的。陶慧珍對大茶村小學的孩子們的盡心盡責,視如己出。還有李老,刀曉彤的無償付出,巫慧妍的家長都看在眼裡。作為一名家長,他無法將這一切視而不見,為了教育事業而堅持的三人。一年到頭來買了一條肉,家裡留下一部分,剩下的,巫慧妍的家長考慮到學校里三個大人的不容易,就把豬肉送了過來。這份溫暖和喜悅,他也想讓三人一起分享。
肉片如紙張纖薄,呈半透明的樣態,由於來之不易,刀曉彤也使盡了渾身解數,想要把這條肉做到極致。心想不能糟蹋了。切好的肉片擺放在竹筒里后,又加入了適量的八角,辣子,鹽巴、喃咪。隨後刀曉彤將竹筒推入鍋中,扣上了蓋子。只等美味出鍋。
刀曉彤等著蒸肉出鍋,也在等候陶慧珍回來吃飯的時間裡。王科員毫無預兆的走進了大茶村,在他直奔刀曉彤這個方向走來的時候,刀曉彤是沒有一點點防備的。
蒸肉的味道瀰漫開了,香味撲鼻。刀曉彤心裡在想,難道王科員是來一起吃午飯的嗎?他怎麼知道今天有好吃的?
「王科員,你還差我4塊錢你記不記得?」刀曉彤向王科員伸出手來。率真的臉部表情映在王科員的眼中。同樣,她玻璃一樣的眼球表面,也映出王科員看起來欲言又止的冷峻表情。
然而她沒有把王科員的表情放在心上。
注視著刀曉彤搭在肩上的粗髮辮。還有伸出的手紋絮亂的手心。王科員沉默著,把手放進了褲子的口袋中,拿出皮錢夾打開,裡面只有三張十元面值的紙幣。他一把捏在手裡,放進刀曉彤的手心:「拿好吧,這些是我自己的家當。」
「誰的?王科員的錢我不要,我只要你差我的4塊,還沒有到發補助費的時候哩。」刀曉彤望著手心裡的錢幣,想象她已經攢了幾百塊了,積少成多。在兩年的時間裡,她的錢,幾乎一分都沒有花過。陶慧珍說那是她實現願望的關鍵,能不動則不動。她相信陶慧珍。
就快了,再有三年幾乎就可以攢夠出門的路費了。刀曉彤期待地想著。傣鄉之外的模樣。
「沒有補助費了,刀曉彤。我們單位沒有足以支撐給你繼續發補助費的能力了。我來就是要通知給你的,從今天起,你只能無償給大茶村的教育點幫忙,這是沒辦法的事,你沒法不做下去。至少在這裡你還能吃飽飯,是嗎?想一想也能想通,我們每個人無非就在為了吃飽飯而努力。我希望你能接受事實。」深切體會到刀曉彤瞬間劇烈的呼吸變化,王科員將臉轉向了別處。他盡量保持著語氣嚴肅,公事公辦的態度。他不想因為情緒影響了工作的進程。「刀老師喲,別看只是三十塊錢,就連三十塊錢,只要沒有人批准,我也沒有能力繼續支付給你。李老的補助費一直沒有下文,唯有從城裡來的陶老師有一百多塊錢工資,那是她應得的,到傣鄉兩年多都沒有回過家,很不平凡。你拿了兩年多是很好的了,現在教育局方面有更多需要出資的地方,我們為義務教育而奉獻,該有的覺悟一定要有啊,就這樣吧。刀老師。」
「你說什麼呢。」在刀曉彤聽來,王科員的聲音越來越小,越來越遠。倒不如說是,他的聲音在刀曉彤聽來像是從幽深的谷底傳來的,冰冷而空洞。
她渾身的血液迅速倒流,脖頸上的動脈劇烈跳動,五臟六腑炙熱難捱,她想嘔吐,胃裡的擠壓感非常難受,炙熱。四肢卻又格外的冰涼。她嗅到一股焦糊的味道。她的臉頰,像是抽幹了所有的血液,白的像是塗上了幾層麵粉。她朝灶台栽倒了下去。
王科員還是沒能抵得過情緒的起伏,聲音變得激動起來:「這並不是我想看到的,刀老師,我知道這很突然。我了解你的為人。」他知道刀曉彤時常想不明白事兒,一件事情要思考很久,習慣的事情突然改變,對她打擊會很大,甚至說是致命的。但他眼下並沒有更好的辦法。
刀曉彤感覺到眼前天旋地轉,呼吸特別困難,而且空氣中還帶著一股焦糊的味道。她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王科員的聲音越來越悠遠,越來越模糊。最後變成了一片嘈雜的背景聲音。過了會兒,又有陶慧珍的聲音響起,又有李老的聲音浮現,秋荷的舞蹈一幀一幀飛速旋轉,發出嗡鳴的聲音。陶老師來到傣鄉已經兩年多了,在陶老師的對比之下,她的存在變得可有可無,只是煮飯的活計,還拿著三十塊錢的補助費,這件事也曾讓她寢食難安,徹夜不眠。
她怕失去這份差事,願望也就不能完成了。去往大城市看一眼的夢想,支撐了她近兩年來的一切。從她有夢想的那一天開始,她覺得自己活得不一樣了。「每個人都是為了吃飽而活」,她不認為王科員的這句話有道理。她料到會有這樣的一天,這一天果然還是到來了。可她無法埋怨陶慧珍,這不是陶慧珍的問題,也不是王科員的問題。她不知道問題究竟出在了哪裡,可她失去了現有的一切。
「刀曉彤,三十塊錢你拿好,就當是你最後一個月的補助費,你聽見了嗎?」
在王科員感覺著,在他把這一消息通知給到刀曉彤的那一刻起,刀曉彤就像是失去了引線的玩偶,她獃獃地注視著手心裡的三張紙幣,再也沒有一個動作了,連眼球的滾動都不曾存在過。也沒有從嗓子里發出任何聲音。儘管她感覺自己好像在發出聲音,在作出動作,其實她已經失去了那樣的能力。
王科員也嗅到了焦糊的味道,他意識到鍋里的食物大概是糊鍋了,主動走過去把鍋里已經焦糊一片的竹筒拿了出來,那是什麼食物呢?他看不出來,已經不能吃了。他把已經干鍋的鍋底澆上水,擼起袖子收拾著狼藉。嘴上沖著如冰凍在原地的刀曉彤輕聲說著:「是啊,在你身上發生太多的苦難了。拖著那樣不方便的腿腳的你,一個人長大到如今。但那並沒有打倒你,刀老師也是格外堅強樂觀的人,我相信你可以說服自我,面對今後的生活。說起來,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好足夠的準備,都要有抵抗命運不公的能力,呵呵,是時候該考慮的更多了,哪怕沒有補助費的在此工作,也不敢保證就能做到最後啊。這裡不是你的,也不是我們任何人的終點,聽說刀曉彤有去外面大城市的打算?我想那是一個很好的主意。」「大城市有更多的機會。」王科員收拾好廚房,在盆里洗了洗手,視線在刀曉彤的背脊停留了多時,嘆一聲氣,離去了。
從小吊腳竹樓斜對面走過來的陶慧珍,剛好看到離去的王科員的背影。他也像是經歷了一番搏鬥,腳步踉踉蹌蹌,漸漸融入進遠處的紅土路。刀曉彤則像是畫中人一樣,恆久的定格在了小吊腳竹樓的門前的房屋影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