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西征(4)

第329章:西征(4)

萬勝門前人頭攢動,皇上檢閱天祥軍的消息幾天前就已經在汴京城的角角落落傳揚開來。

趙光義登基后,為了證明自己繼承皇位的合法;在消滅北漢劉繼元割據政權后趁宋軍氣勢正盛,部署了攻打幽州奪取燕雲十六州的戰役。

這時候遼朝景宗耶律賢去世,12歲的皇子耶律隆緒繼位便是遼聖宗。

照常理宋太宗部署的對遼戰爭勝算在握,更何況遼朝皇帝新喪小皇帝年幼;但輔佐遼朝小皇帝的是他的母親蕭卓。

蕭卓是不輸武則天、劉敏的女政治家,獲悉宋太宗三路出擊向遼朝發起進攻;立即召集全國力量進行抵抗。

宋太宗這個臭棋簍子在跟遼軍的作戰中竟然愚蠢地拿出他的「平戎萬全陣」而被遼軍的鐵林軍反擊,一開始取得的戰績當然無存;屬下給他找了一輛驢車才使被遼軍圍困的宋太宗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回宋軍答應,但他身上中的遼軍那一箭成為終生的遺憾。

宋太宗敗北的戰役史稱「高梁河之戰」。

高梁河之戰失敗后,宋太宗再也不提伐遼;宋庭也沒有像模像樣的軍隊出征。

而盧成玉的800天祥軍要上北地五洲征討西夏,宋太宗早早安排下去;要在萬勝門檢閱天祥軍。

聯天祥軍只有800兵眾,人數上不佔優勢,宋太宗便讓樞密院和三衙召喚駐京十萬禁軍配合天祥軍接受皇上檢閱。

汴梁城百姓得知皇上今日要在萬勝門舉行盛大的閱兵式,早早趕到這裡佔領有利位置;人們要親眼目睹一下大宋禁軍的好大軍容。

天氣很好,萬里晴空,太陽從東天升起來一竿子高時;踴路街軍營這邊就有了動靜。

留守軍營的些許老兵為了給天祥軍800將士壯行,將事先準備好的火銃點放得「嗵嗵嗵」作響。

山搖地動的火銃的鳴響聲中,盧成玉指揮800天祥軍將士出動。

天祥軍800名將士全是騎兵,加上隨行的給養、軍需人員攏共有1000人。

那麼這1000人一路上的膳食如何解決?這個盧成玉早就考慮過,他手中有調動軍隊的金虎兵符;還有皇上敕命討伐李繼遷的背書,打算走到那裡就在哪裡的驛站讓將士就餐。

這樣做對輕裝上陣的天祥軍極其有利,不帶繁重的糧草可以加快行軍速度;還可以減輕兵士的沉重負擔。

這個主意是劉敏給盧成玉設定的,盧成玉得到劉敏的建議后在皇上跟前面奏;皇上完全贊同他的提議,敕令陝西五路諸府諸縣沿途熱情接待盧成玉率領的天祥軍;文告早就發往陝西五路。

而800天祥軍600是輕騎兵,200為重甲騎兵;每個騎兵將士配有三樣兵器:一曰長矛,二曰唐刀,三曰弩機。

劉敏為什麼建議盧成玉的800天祥軍建構成600輕騎200重甲騎兵,這完全是從實戰出發。

劉敏知道李繼遷在北地訓練出一支兇悍的騎兵名為「鐵鷂子」,而破除鐵鷂子最拿手的辦法就是以硬對硬;用重甲騎兵衝擊,輕騎一邊突奔騷擾,而準備的三樣兵器長矛、唐刀、弩機;是有借用銳利的吧兵器先發制人。

劉敏是後世的醫學博士,研究過古今中外大量的戰略戰術和兵器;覺得西漢衛青、霍去病騎兵對付匈奴騎兵的長矛可用。

而唐刀就是舉世聞名的陌刀,是近距離跟敵人肉搏時的殺手鐧;還有弩機,秦軍蒙恰驅逐匈奴時就已經用過。

弩機發展到三國,經諸葛亮精心改造后成為一弩機可以連發十支箭簇的罕見威力。

長矛、陌刀、弩機裝備800天祥軍完全可以以一當百勝似8萬大軍。

為了給盧成玉的800天祥軍配備適中的兵器,劉敏動用自己的武備知識;研究過古今中外幾樣有建樹的騎兵兵器。

史上最強的騎兵之刃,個個「兇殘;曾經有三支騎兵他們以強悍霸道的身姿將自己展現在世界的面前。

而他們的名字也是當時各個國家心中的噩夢,他們的旗幟曾經讓全世界都為之心驚肉跳;而這三支騎兵部隊分別是蒙古騎兵、大漢鐵騎、大唐玄甲。

劉敏研究過蒙古彎刀、環首刀、唐朝陌刀。

蒙古騎兵所使用的是蒙古彎刀,彎曲的刀刃不僅十分利於單手劈砍;而其寬厚的刀身更加不會輕易的折斷,尤其是在近身劈砍中;使用蒙古彎刀不需要騎兵消耗大量的力量,只要將刀放平依靠戰馬的衝擊力;就能夠輕易的將敵人的首級摘下。

當年蒙古騎兵就是憑藉著手裡的蒙古彎刀,以及靈活多變的機動能力;拖垮了一個又一個對手,打下了一片片的疆域。

但蒙古是草原民族,孩童三四歲就練吸騎羊,爾後騎馬;高超的騎技中原人難遇媲美,蒙古彎刀便就放棄。

大漢鐵騎是漢武帝組建的精銳騎兵部隊,當年更是為其立下過赫赫的戰功。

大漢鐵騎所使用的兵器是著名的環首刀,此刀乃由精鋼經過反覆的摺疊鍛打和淬火后製作而成的長刀;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冷兵器,同時也是殺傷力最巨大的近戰武器。

此刀由於是單面開刃,所以十分利於砍殺;再配合上強弩鐵戟,極大的加強了漢騎兵的攻擊能力。

問題是大漢的環首刀儘管鋒利,但和大唐的陌刀相比就有點落伍;因此劉敏選中了陌刀。

大唐玄甲全身著黑色的鎧甲,是唐朝士兵中精銳中的精銳;每人人手一把不同於環首刀的直刃,這把武器就是唐刀也叫陌刀。

陌刀生來就是為了打仗使用的,所以在製作的時候都是採用以熟鐵為外皮,中間夾著百鍊鋼,在刃口部分則採用淬火技術,刃口堅硬可以劈砍破甲,同時不易變形折斷。

不過由於唐刀的製造成本太過昂貴,一般朝代限於財力很少配備。

盧成玉的800鐵騎誕生於宋朝,宋朝的財力是大漢、大唐難以比擬的;以大宋朝的財力鍛煉800把陌刀還不是九牛身上一根毫毛。

800天祥軍的三樣兵器長矛、陌刀、弩機如期配備齊全,鎧甲也是依照大唐;兵士全身著黑色鎧甲。

配好兵器,還得對800天祥軍進行嚴酷訓練;一是騎馬,二是射箭,三是近身肉搏。

可喜的是劉敏身邊訓練騎馬、射箭、長矛刺殺,陌刀砍匹的人才都有。

譬如梁鼎,就是一個有幾十年經驗的馴馬師;還有他的3個弟子:陳怡侑、塗幼玫、賴貞岳都是馴馬高手。

長矛教頭有姜孟君、郭雨全、王任卿。

而陌刀教頭飛陳聖傑莫屬,陳聖傑還是武功高手;訓練兵士掌握陌刀技術時參雜上武術套路,訓練出來的兵士便就以一當百。

至於弩機教頭那當然就是劉敏和火爺爺了,劉敏在璇璣洞修鍊出「梅花飛針」;火爺爺則修鍊出「蠶豆袖石」,這兩樣功夫屬於暗器。

當然兩人相愛璇璣洞也修鍊過一發十箭的弩機,弩機這種帶點高科技的兵器由劉敏做教頭那確實是找對了人。

問題是劉敏充當弩機教頭時用的名字是鄚金刀,將士們並不知道她是女子;十分親切地喊她鄚教頭。

長矛、陌刀、弩機教頭一個個落實后,重點是訓練兵士的騎馬技術。

馬技教頭無可厚非地由梁爺爺、陳怡侑、塗幼玫、賴貞岳四人來承擔,四人對天祥軍的馬技訓練是諸類訓練中的重中之重。

馬軍將士最基本的功夫就是騎馬技術,騎馬最基礎的課程是對兵士進行上下馬和穩固地騎在馬背上等項目的訓練。

好的騎士上馬不踩鐙,一躍而騎上;下馬不踏磴,—躍而下。

由甲馬換乘乙馬,勿需先下甲馬再上乙馬,只要跳躍—下就可完成換乘。

盡人皆知,戰士在馬上、遠不如在地上穩重,馬一旦走動或狂奔;特別是在「越天塹,登丘陵,冒險阻,絕大澤,馳強敵,亂大眾」之際,仍能穩坐在馬上才算得上好騎士。

為此,梁鼎師徒四人教將士在馬上需要掌握平衡身體的鍛煉;否則就有落馬的危險。

戰馬急速前進中由於平衡不當而落馬者亦非罕見,戰鬥中僅幾個回合因抵擋不住猛烈打擊而落馬者多之;種種現象均說明其騎術之不精。

騎兵不僅需要穩固地騎在狂奔於坎坷之途的馬上,而且在馬身上還得活動自如練就—套複雜的動作。

如向前後左右開弓射箭,揮動武器,穩准狠地打擊對方;對於敵方迅猛的劈砍刺,能夠穩妥地躲閃避或檔撥架。

上述技能當以廣義的「騎射」稱之,這是騎兵的必要技能;僅就這點而言,比步兵操弓、搏擊之難度大得多了。

步兵是站在地上,或半跪,或雙腳張開,描准開弓,基礎穩定,易於使出全身力量,放射程較遠,準確程度較高。

然而騎兵是坐在馬上瞄準開弓,戰馬在走動或狂奔,基礎處於運動中,同時,被瞄準的目標也可能是運動狀態。

這是在互動情況下的操作,難度有二:

其—,—定程度上限制了全身力量,特別是雙臂力量的發揮。

其二,中的之準確程度降低,故練就百發百中和準確有力地打擊對方之騎射技術,絕非一日之功,當是在嚴格教導之下經過長期而又艱苦操練之結果。

僥倖的是盧成玉的800天祥軍是青石川牧馬監的底子,不少人會騎馬;梁鼎師徒四人教練起來也就省心得多。

北宋朝廷從一建國就十分重視騎兵的發展,到了北宋神宗皇帝手中;批准了將軍劉元的意見:「馬軍教習不成,請降步軍。」。

後來又規定;「騎兵年五十以下,教武技不成而才可以肄習者;並以為步軍。」

從這兩條行文來看,毋容置疑地是騎兵比步兵的要求高;騎兵不合格被淘汰后可以當步兵,可見騎兵訓練的難度是大大高於步兵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章獻明肅皇太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章獻明肅皇太后
上一章下一章

第329章:西征(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