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捭闔•五段》/何永旗
鬼谷子《捭闔五段》何永旗
原文: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預審其變化,吉凶大命系嫣。
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圭也。
志意、喜欲、思慮、智謀,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以捭闔,制之以出入。
捭者,開也、言也、陽也;闔者,也、默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
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
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
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惡以終其謀。
註:通過鬼谷子的闡述,讓我們看到了他的智慧在哪裡。鬼谷子的智慧表現在一個字——「精」。
這個「精」超越了智慧,它是智慧的凝結。我給它起名:叫「聰慧」。聰慧,也無法表達鬼谷子的智慧!還是覺得——「精」最合適。
鬼谷子的「精」,就像是熬人油。把人煉成油,然後濃縮成了一個「點」。這,就是鬼谷子智慧的精華。
鬼谷子的智慧,與老子的智慧很不同!老子的智慧,表現在「廣」;鬼谷子的智慧表現在「精」,這是兩者的不同之處。
老子更和藹,鬼谷子更深沉;你始終琢磨不透他……
假如,讓老子去看鬼谷子,會怎麼樣?
答案是:老子,會用手把眼睛擋住,他怕鬼谷子污染了他的眼睛。老子,就不屑於這些權術。
鬼谷子,又怎麼去認識老子呢??——老子,他也猜不透。鬼谷子像一枚針,老子像一滴水。你刺他,他也不躲,他把你圍了。無論你怎麼刺,老子始終把你圍著……你的「力」,在老子那裡根本不起作用。
這樣看來,老子的智慧比鬼谷子廣大!鬼谷子表現在「精」,老子則表現在「廣」,老子……無所不包。
原文: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預審其變化,吉凶大命系嫣。
在這裡,鬼谷子說:謀士對「謀」,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謀——是個前提,利——是最後的結果;所以,這個「謀」是關鍵。
——先謀,后局;謀在前,局在後。
這個計劃,你怎麼做?這個局,你怎麼布?——「謀」決定著局的走向。
你可以見效很慢,你也可以立刻見效!——「局」的成效,由「謀」決定著。
謀呢?——謀,由一個人的認知和智慧,來決定。所以,「謀」有高低之分。
高手對壘布局,考驗的不是技巧,而是敏銳的觀察力。你,是否能發現對方「局」中的破綻跟漏洞?你是否能發現這個人的弱點?——這,是高手對壘成敗的關鍵。
鬼谷子說:捭闔之道,在於利。有利,則有捭闔。獵人、布局、下套?——要像道一樣的隱密。道——看不見,摸不著,卻無形的運行著;捭闔,就要像道一樣的做功。
道——決定著萬物命運的走向;捭闔,要像道一樣,無聲、無形、隱密的運行……
在此,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鬼谷子,對「道」和陰陽的認識,很透徹!——這說明,他是一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人。
如果「局」能像道一樣運行?——那就無敵了,再也不會有捭闔的對手了。
鬼谷子,對捭闔的要求很高。他對「捭闔」的要求,達到了極限!這也使「謀士」不是一般人能做的。謀士這個職業,可以說是萬里挑一,可遇不可求。難怪三國只有一個諸葛亮,這是——「奇才」!
「必預審其變化,吉凶大命系嫣。」這裡提到:你把局,布出去后,還要隨時根據情況調整。根據不同環境的變化,來調整「局」;這樣——「局」就成了活的。無論對手怎麼應付,他始終都在「局」的裡面。
這,就是鬼谷子的厲害之處!你獵別人?——這個套,不能是死的。「套」要根據情況,不斷的調整。目的是讓「局」適應不同環境。
在設「局」以前,你所參考的信息,是死的。局——又是根據不變地形布下的,情況一變?——「局」就打折扣了。這樣的「局」,是達不到預想效果的。
這樣的局也是死局,要等別著人進入,條件一點不成熟,局就不靈。
死局,無法適應不同場景!場景一變「局」就失效。
鬼谷子說:捭闔布「局」,要的是活局。「局」要適應不同的場景和環境,否則註定會失敗!
假設一下:你給A布局,要捉他。他每天行動路線,有五條;分別為:E、F、G、H、I五條路線。你,不可能每條路都布上局。那樣的話,暴露幾率就提高了。
你,肯定是在A每天必經的某個點設伏;但是,情況有變!A無意間,改變了行進路線。此時,你的「局」就不靈了。
因為你設的「局」是死的,它只適應特定的場景。條件達不到?——這個局就廢了。
所以,局必須要活的。局還要隨時根據不同環境,進行調整。
別以為你的對手是傻子,他要真傻,也不會成為你的絆腳石了。
鬼谷子對「謀士」的要求很高!設「局」必須活的。只有這樣,「局」才能達到變幻莫測……
謀士沒有好壞之分,都是各為其主。你站在A隊,B隊說你是壞人;因為你跟他們不是一個陣營。
假如你從A隊,跑到B隊呢?——此時,B隊不罵你了,A隊又開始罵你。
所以,謀士沒有好壞,都是各為其主。
你跟哪個老闆,就為他效力;這沒有好壞之分(只針對捭闔而言)。
「必預審其變化,吉凶大命系嫣。」這裡是說:要隨時,關注對手的變化。局——都是環環相扣的,一步、兩步、三步,你要時刻關注對手的動向。根據情況,再調整「布局」。
必要時,可以「誘」;用「誘」來投其所好。在不驚動對手的情況下,引君入瓮。
原文: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圭也。
志意、喜欲為陽,曰「始」。志意、喜欲、思慮、智謀皆由此門戶出。
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
註:在這裡,鬼谷子從心理上梳理了一下「人性」。他說:口——是心的門戶;心裡所想的,都由口發出。你要學會聽「音」,從對手的言談中,抓重要信息。
高手說話,從來只講三分;其餘的,讓你自己琢磨去。所以,用耳朵「聽」很關鍵!聽——能幫你抓住「重點」。
說不定不經意的信息,就預示了全局的變化。聽的目的,是為了調整「局」,這樣有利於「捉」對手。
不管你對手是隨意說,還是明著說;都要仔細的去辨別。這些信息,對你很重要。
「志意、喜欲、思慮、智謀皆由此門戶出。」這裡的句子,是主動性的,說明它後勁很強勁!你不可貿然行事。
先審時奪勢,然後自省;審查一遍敵我力量的懸殊,如此才能「有備無患」。
原文: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注意:此處辭義普遍消極,跟前面形成了對比,這也是「勢」的局面。
積極、主動,屬陽;它預示著「勢」——很活躍。積極、主動,也說明「陽」的後勁強勁,你不可被表面假象所迷惑了。收網的時機還沒到,你提前收網就等於——敗了。
陽——代表著積極和主動,它是「動」的表現。說明它後勁很足。
再來看陰;陰——代表著消極,這也是「勢」的局面。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語言,是可以利用的;它屬性不同,針對的人也就不同。你要學會使用語言陰陽的不同屬性,然後加以區分,再去使用;根據你想達成的目的,再選擇怎麼使用語句。
比如:你想扶一個人,就要用「陽」的句子去鼓勵他。這樣,就能讓他看到希望!從久而久之,他自己就站起來了。——「陽可樹人」。
假如,你要挫敗一個人呢?
那你,就要用「陰」的句子和他對話。陰——是消極屬性,時間久了,慢慢的那個人、意志自然就鬆散了。——「陰可廢人」。
看見沒?——陰與陽,在語言的用法上,也有技巧。不懂就不行,要會用!
再比如:本該用水去滅火!因為不懂,你拿了一根木棍去扑打?——這不是救火。使用方法錯了,會導致相反的結果。
結尾: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
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其謀。
鬼谷子說:凡是用「陽」性語言與你講話的人,他的目的是好的,他想讓你站起來。注意:陽言者樹人。
相反!陰言者,常用消極的語言和你說話?他是不盼望你能強大,他目的是要擊垮你的意志。最終,你就意志消沉,不再有目標和理想了……
在悲觀的情景下,你開始混日子,這等於廢了。
註:陰、陽二者,屬性不同;造成的結果,也會是相反的。陽謂之——動,可樹人;陰謂之——消,能廢人。
注意!陰與陽,兩者屬性不同,在用句上需加以區分;如:動、積極、樂觀、主動,正義、光明、慈愛、善良,這些句子都屬「陽性」。根據你的目的,用的時候需要留意。
如:頹廢、消、渙散、消極,抑鬱、悲觀、氣餒、絕和死,這些詞句皆屬於「陰性」。這類句子,根據選擇目標不同,在使用時也要區分。
原文: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惡以終其謀。
註:這裡是個總結:所有語言從「陽」出發,目的是「樹人」;這要看「用」的那個人,他的目的是什麼。
所有語言:從「陰」出發的,是「廢人」。最後的個「果」,很重要!目的是什麼??——這很重要。
耶穌說了一句話,很經典:你們從「果子」,就能認識樹。好樹不結壞果子,壞樹也結不出好果子。你們看果子,就能認識樹。
用這句話,來解釋陰陽在句子上的差別,就很清晰了!你們從最後那個「果」,就能認識陰陽本質的不同。
——陽言者,樹人;給人希望!陰言者,廢人;使人迷茫……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作者:何永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