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 初戰平壤(1)

第44章 ◆ 初戰平壤(1)

1592年7月13日,援朝明軍主將祖承訓在得到朝鮮平安北道兵馬節度使李薲及順安郡守黃瑗提供的平壤的日軍只有數千守軍的錯誤情報,並在朝鮮君臣的屢次催促之下,決定以所部不足三千的騎兵突襲平壤。

而實際情況是,據守平壤的日軍第一番隊雖有宗義智、有馬晴信等部外出劫掠,但其主力仍然駐守城內,加之得到小野木重勝等部增援后,平壤城內的日軍約有一萬四千之眾。有關倭軍兵力不足之說,系與日軍暗通款曲的朝鮮叛將李薲誆騙祖承訓之毒計。

7月16日,明軍前鋒在拔除了順安冷水川方向,配合小西長第一番隊北進的毛利軍的先手藩所(日軍前哨警備據點)之後,於17日凌晨抵達平壤,隨即列陣開始攻城。

可是負責嚮導與協同作戰的李薲所部的五路朝鮮官軍卻棄陣而逃,擔任後勤輜重補給的朝鮮輔軍也是一鬨而散。然而,逆境之中的明軍,卻在史儒的帶領下奮勇博城。數百甲士攀堞而上,一鼓而下平壤七星門,陣斬倭將日高喜(松浦鎮信家重臣の甲斐守)及其百餘部屬。

明軍破關后即向內城突進,並於大同館擊傷日方大名級武將松浦鎮信(被明軍弓騎兵所發箭矢洞穿脛骨)與其子松浦久信,但孤軍深入的明軍隨即陷入重圍。

平壤街道上密布日軍拋設的鐵蒺藜釘排之物,且逢陰雨多日.城內道路泥濘不堪。以致明軍無法快速進兵。而預先暗伏於平壤街道兩側房屋內的日軍鉄砲隊與朝鮮偽軍弓手則趁機向明軍射擊(「從左右傍室鑿壁穴,同時放銃,聲震天地」。),

小西行長與大村喜前也率軍前後夾攻。史記:「倭人於城內,據險伏兵以待,天兵直入七星門,城內路狹多委巷,馬足不可展,賊依險阨,亂放鳥銃,鐵丸如雨」。《宣廟中興志》)。

擁堵在城內街道上明軍騎兵迭遭殺傷,陷入混亂之中。游擊史儒力殺數敵,遭圍攻陣亡,千總張國忠遂一同戰死,武舉馬世隆揮劍斬殺十餘名倭兵后,中銃墜馬而亡,參將戴朝弁也被銃丸所傷。

主將祖承訓見前軍戰敗,遂與參將郭夢徵、廣甯遊擊王守臣率軍撤出平壤城。是役,明軍失利,戰歿三百餘人。朝方史料記述了第一次平壤之戰的經過。(「十七日,天兵進迫平壤,炮城斬關,分道以入。城內路狹,且多委巷,馬足不可展。賊依險厄,亂放鳥銃。史遊擊馬千總挺身搏戰,手斬賊累數十級,皆中丸而死。軍馬亦多亡,祖遂退軍。後軍陷泥潦,不能自拔者,悉爲賊所害。敗歸時,天將點兵於控江亭,則馬失千匹,人亡三百」。李朝《宣祖修正實錄》)

明軍雖敗,其強悍戦力卻令日軍大為震驚。(「孰曰天兵無勇,勝負在天,今雖敗歸,其實甚勇難當」。)

傳教東瀛的葡萄牙籍耶穌會士,路易斯·弗洛伊斯在其所撰「日本史」中記載,根據訛傳的情報,日軍原以為明軍不堪一擊。但與明軍交鋒之後,則認為明軍具有超凡的勇氣,以及犀利的戦法,對明軍的戦力甚感畏懼。

日方「福智山文書」記述,軍監小野木正勝の弟小野木又六在追討明軍之際,反被明軍斬殺。朝鮮史料亦提到,受到明軍「震懾」的日軍,連續多日不敢出城。(平壤之賊,天兵攻城之後,「震懾」,不敢出城者數日。李朝《宣祖實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壬辰戰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壬辰戰爭
上一章下一章

第44章 ◆ 初戰平壤(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