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哀箏遣誰聽

江上哀箏遣誰聽

江上哀箏遣誰聽

江城子江景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①,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忽聞江上弄哀箏②,苦含情③,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④。欲待曲終尋問取⑤,人不見,數峰青。

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攜眷離京往杭州任通判。從此,這位瀟洒多情的才子便與杭州的湖山結下了畢生難解之緣。林語堂說杭州是蘇軾的第二故鄉。豈止第二故鄉?「數典忘祖」的蘇軾,初到杭州便作詩「獻媚」:

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閑勝暫閑。

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

人與地的緣分往往是相互的。蘇軾的詩情,非杭州的畫意不能盡其才;杭州的畫意,非蘇軾的詩情不能極其妙。蘇軾得杭州,如魚得水,生命再不枯燥;杭州得蘇軾,如水得魚,從此有了靈魂。此後的數年裡,蘇軾便一直耽溺於湖光山色間。蘇軾所住的公館位於鳳凰山頂,恰可俯瞰西湖。不管獨自憑欄,還是攜友同游,皆可盡興。所謂一石一木都含情,一亭一寺皆成跡。漫不經意的足跡漸漸把蘇軾和杭州纏繞成一體。

是日午後,陰雨多日的天空終於放晴。陽光刺破雲層將山水點亮,西湖上也漸漸多起了遊船和遊人。蘇軾正要出門,忽見張先老先生家的僕人叩門而入,原來是張先邀蘇軾共游西湖。同去,同去!美景自當與良朋共賞。

張先,字子野,詩風清麗,尤擅填詞,因三個名句「雲破月來花弄影」「浮萍破處見山影」「無數楊花過無影」被稱為「張三影」。張先年長蘇軾四十七歲,致仕后居於杭州,此時已年過八旬,但仍精力旺盛、興緻不減,常與蘇軾酬唱應答。蘇軾曾贈詩與張先曰:「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以形容這位老翁年過八旬仍在家中蓄養歌妓的盛舉。

張先、蘇軾一眾人游西湖。掠過湖面的清風,不知不覺已被水汽浸濕,吹拂人面時便覺清涼無限。雨已歇,雲未散,斜掛西天的太陽,把雲朵照射得五彩斑斕。眾人言笑晏晏,走走停停。先繞湖而行,然後到西湖湖心的孤山上去憑弔白居易的祠堂。終於累了,於是在孤山竹閣前臨湖亭歇下腳步。

孤山四面環水,島上多梅花。蘇軾等人談論著白居易的掌故詩詞,也沒忘記隨時品嘗近湖遠山的可餐美色。水面搖曳,舟行如梭,山色青翠,霧靄蒙蒙。談論之聲漸漸止住,彷彿每個人的魂魄都被水天一色的奇境攝了去。

眾人的目光逐漸集於一隻彩舟之上,它朝臨湖亭翩翩駛來。近了,近了,可以看清了。那小舟華彩非常,舟上有靚裝女子數人,其中一人尤為惹眼。這女子並非妙齡,看上去應該已三十多歲,但風姿綽約,儀態嫻雅。那舟從哪裡來?舟上這位女子是誰?她又為何而來?

在岸上好奇的人群中,有兩位客人望著彩舟早已直了眼。而且當時這兩位劉姓客人有孝在身,舉止輕浮是大忌。不過孔子說過「發乎情,止乎禮義」,被美麗吸引乃人之常情,算不得輕浮。蘇軾也不自覺地朝彩舟多看了幾眼。一望不打緊,一望而不可禁。

十三四歲的女子是豆蔻年華,含苞未放,楚楚動人;二十多歲的女子,初知人事,流盼傳情;三十多歲的女子呢,則像已經綻放的荷花,雖已開過,卻仍盈盈翹立。當然,有的女子到了三十來歲便深居簡出,全身心地相夫教子。而有的女子並不願輕易雪藏自己的美麗,雖已過了所謂的「最佳時節」,但由於經歷過的風雨化成了風韻,便顯出另一番風味。

如果說這女子是一朵「開過尚盈盈」的荷花,那兩位「痴心客」就是慕美而來的兩隻白鷺。白鷺很安靜,只是默默地望著,不言不語、不動不驚。這一切都成了蘇軾眼中的風景。

箏聲忽然起於水面,是舟上的女子在彈。聲聲箏鳴盡凄婉,彷彿有無盡的心事想要訴說,她要訴給誰聽呢?在這陌生的地方,對著陌生的人,每一件心事都隨著箏聲傳遞開去。一句話都沒說,可心思卻一點兒都未保留。「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剎那間,煙斂雲收,天空像藍玻璃一樣澄澈透明。霧靄不見了,彩霞不見了,湖面上其餘的船也像是有意閃開了似的,只剩下一湖清水、兩隻彩舟,一隻在水上,一隻在水下。蘇軾再去看舟上的女子,只見她雙手熟練地撥弄著琴弦,箏聲凄婉,她臉上卻露出難以形容的肅穆、平靜。

她不是誰家的女子,她是遠道而來的湘靈。湘靈,湘水之神,是古代堯帝之女、舜帝之妃娥皇和女英的靈魂所化。舜帝死時,二妃啼哭,淚灑竹上,竹子從此斑斑點點,湘妃竹是也。哭泣之後,她們躍入湘江,為夫殉情。湘妃化為神后,每次現身都盡顯哀怨。這次也沒有例外。

哀怨從來不是無緣故的,哀怨的背後總是有說不盡的故事。可是過於沉重的故事卻往往說不出來。所有的內容都融進了箏聲。你聽得出哀怨,卻聽不出為什麼哀怨,你好像又知道為什麼哀怨,可是你知道了也說不出口。音樂是最好的傳情方式,傳情是音樂的唯一目的。出她的心,入她的箏,經你的耳,入你的心。

聽音樂時人容易閉眼,當你閉上眼,你才能看見更多。閉著眼的蘇軾和「雙白鷺」,等著音樂停止的那一刻,去打聽「湘靈」的情況。可是,當他們睜開眼,卻發現彩舟已逝,湘靈已遠,唯青峰數座,倒影幽然。

懷戀,遺憾。這忽然而來、又忽然而去的邂逅,本不需要有什麼結果。「人不見,數峰青」,此時無聲勝有聲。

註釋

①芙蕖(qú):荷花。

②哀箏:箏是一種弦樂器。因其聲哀婉,故曰哀箏。

③苦:甚,極。

④湘靈:古代傳說中的湘水之神。

⑤取:助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四海一生踏歌行,蘇軾詞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四海一生踏歌行,蘇軾詞傳
上一章下一章

江上哀箏遣誰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