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情緒

管理情緒

管理情緒

表達憤怒,但不責罵

「難道我們在孩子面前都不能生氣了?有時候小孩做的事情真的會讓你忍無可忍。老憋著心裡那團火不發出來,一爆發出來豈不是更可怕?」

我們的情緒不是說來就來,說散就散的。人們知道在孩子面前發火不太明智,也擔心自己的怒火會燒灼到孩子,於是拚命去忍。但這就像一個人屏住呼吸潛水,如果不儘快浮出水面,就會被憋死,所以不斷地忍耐,問題遲早會爆發出來的。

能夠想到去「忍耐」父母的,已經是精神健康而且比較可貴的人了,因為他們有自我覺察力,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憤怒,並且重視它。但我們不是聖人,不需要為自己的憤怒內疚。

在教育當中,必要的憤怒也是能起一定作用的。該生氣時不生氣——是不是反而顯得不太在乎、漠不關心呢?

哪個愛子女的人沒有生過氣呢?

所以,生氣上火很正常,把火發出來也無可厚非,但怎麼發出來則是父母需要考慮的問題。我們的目的在於我們的情緒能夠獲得適度的緩解,能夠讓孩子獲得一些啟示,而不是去辱罵、去攻擊孩子的人品。

「我剛把屋子收拾整齊,結果桌子上又堆滿了吃完的瓜皮果殼,房間里還有你從衣櫃里扒拉出來的衣服。而你卻在看電視,我很生氣,我真想把這些東西從窗口扔出去!」

小故事

有位高僧在雲遊前,把自己酷愛的、種了滿院子的蘭花交與弟子,並囑咐其悉心照料。誰知有一天晚上弟子忘了將蘭花搬回室內,恰巧風雨大作,原本開得正艷的蘭花被打得七零八落。弟子忐忑不安地等待著師傅的責罵。

僧人云游回來,得知緣由,只是淡淡說了一句:「我不是為了生氣才種蘭花的。」弟子從中得到啟發,幡然悟道。

你這樣表達憤怒不會傷害孩子,沒有做「你沒有責任心,你這頭懶豬,你不尊重別人勞動」之類的評價,只是在客觀陳述事實,同時會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有失妥當。

將情緒旋鈕調到冷靜

我們和調皮的孩子們打交道時,發脾氣已然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我們不可能兜個滅火器在身邊時刻準備著去滅火。很多時候我們由於沒有預期,會被小朋友們激得火冒三丈,回頭想想「多大個事呀」,自己還那麼氣急敗壞,失去控制。

其實唯有小事才令人煩惱,這就是所謂的「三千煩惱絲」,在不經意間纏你一下。如果前面有一頭大象衝過來迴避就是。

「當我們氣壞了,恨不得說出最難聽的話才過癮,在那時還能斟酌字句真的很難,口不擇言是在所難免的。」

一點沒錯!正因為災難性的情緒,才有吵得不可開交的夫妻、反目成仇的父母和子女、對峙已久的上司和下屬。

在情緒激動時,我們的理性降到低點。在氣頭上說話辦事多有不妥,所以在氣頭上懲罰孩子惡果可想而知。情緒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反映出一個人的修養程度,雖然很多人有這樣的修為,但他們大都用於對待外人,而非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人如果對憤怒不進行有意識的控制管理就會對「生氣」上癮,許多患有病態憤怒和控制障礙的人覺得憤怒讓他們自己有優越感,其實不然,每個人暴怒的樣子反而可笑得像個白痴。

我們不妨學習一些爆發前緩解緊張情緒的好辦法,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破口大罵。可以嘗試在大發雷霆前,按照下面的方法來釋放情緒:

停頓,阻斷衝動,離開你所在的地方,暫時不要看見讓你生氣的人或物。

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慢慢吐出來,同時想象你的嘴巴前面有一團軟軟的棉絮,你呼的氣宛如一陣風,吹散棉絮,緩緩消散於無形,你甚至能聽見棉絮飄散的聲音。

你可以給自己稍多點時間,這樣做不是讓你不再生氣,而是從十分生氣降低到七八分甚至更低,怒氣降低些再去處理問題。這種形象的想象方式,比有些書中建議的在心裡默念「10、9、8、7、6……」數字來降低憤怒程度的方法應該更有效。

一個聰明的人,會以一種「一切盡在掌握」的態度來對待在他心中升起的種種情緒。常被莫名的情緒反應所束縛之人,就如落雨的湖面,難以感受到平靜安詳之美。

你為情緒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現出來的修養,還會獲得另外的一份回報,就是孩子從你的言語行為中可以學習到人生重要的一堂課:如何健康地表達憤怒——什麼是安全有效的、可被理解的生氣方式以及我們應該怎樣管理自己的情緒。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愛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愛養
上一章下一章

管理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