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亂扔垃圾,從小養成孩子的環保意識
不亂扔垃圾,從小養成孩子的環保意識
生活小場景
張偉已經是一個大班的孩子了,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學校,他都很聽話,但有一個不好的壞習慣——亂扔垃圾。
在幼兒園裡,吃飯的時候,張偉不是隨地吐菜渣、骨頭等,就是將用過的餐巾紙亂扔。每次老師看到了,都提醒他不能亂扔垃圾,可是,下一次張偉又不記得了。為此,老師把情況反饋給了張偉的媽媽。
張偉媽媽對此表示很無奈,因為兒子在家也有同樣的表現。
有一次,吃飯的時候,張偉的嘴巴故意不對著飯碗,假裝在認真吃飯。其實,這是張偉想把不喜歡吃的菜偷偷弄到桌子底下去。
媽媽知道了兒子的意圖,就大肆批評道:「吃個飯,你也能弄得一地都是,不想吃就別吃,這麼不講衛生,連老師都批評你了。」
不僅如此,張偉吃零食的時候,包裝袋、果殼等也是隨手一扔,常常弄得滿地都是,媽媽為此很無奈。
小故事·說道理
生活中,孩子總免不了有亂扔垃圾的行為,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在他們的頭腦中還沒有講衛生的觀念,這就需要父母對他們進行教育了。3~6歲是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如果父母不嚴格要求,或是沒有與學校教育協調一致,孩子亂扔垃圾的行為就難以得到改正。
案例中的張偉正處於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父母應該意識到,必須及時改正孩子的這種不良行為。讓孩子養成不亂扔垃圾的習慣,不僅有助於培養孩子初步的環保意識,還有助於孩子素質的提升。
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不亂扔垃圾呢?這讓大多數父母感到十分棘手,苦口婆心地說了又說,可孩子就是不聽。其實,孩子不願聽,與父母的說教方式也有一定的關係。比如,一看見孩子亂扔垃圾不是打就是罵,或者強制給孩子灌輸不能亂扔垃圾的觀念。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或許並不知道自己亂扔垃圾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面對父母的責罵他們感到很無辜,不但認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反而會產生逆反心理。
對此,父母需要放低自己的姿態,用一種孩子樂意接受的方式去教導他們。比如,給孩子講一個有關講衛生的故事,與孩子在故事中共同成長。讓孩子從心底里認識到原來亂扔垃圾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
以下森林裡發生的故事,或許能吸引孩子的興趣。
琦琦家的「垃圾站」
在美麗的森林裡,住著一群可愛的小動物,大家都很講衛生,從來不亂扔垃圾。然而,小豬琦琦是個例外。
小豬琦琦從學校回來,嘴裡還啃著一根玉米,走到家門口時,正好把玉米吃完了,於是,小豬琦琦把玉米棒隨手扔在了路邊。
此時,小猴子正好從路邊走過,看見路邊有一根玉米棒,於是隨手把香蕉皮扔在了玉米棒的旁邊。心想:別人可以把垃圾扔在這裡,我應該也可以。
天快黑了,小兔子急匆匆地往回趕,路過小豬的家,不料一不小心踩在了玉米棒上,狠狠地摔了一跤。小兔子站起來后,十分生氣,心想肯定是小豬琦琦扔的。
於是,小兔子回到家,寫了一塊牌子—「垃圾站」,然後把它插在了小豬家的旁邊—扔玉米棒和香蕉皮的地方。
第二天起來,小豬琦琦看見自己家旁邊堆滿了垃圾,氣得跳了起來,直到她看見「垃圾站」那個牌子的時候,她才知道是自己亂扔垃圾造成的。
從此以後,小豬琦琦就再也不亂扔垃圾了。
可愛的小動物總是招孩子喜歡。通過這樣一個故事,孩子會更樂意接受或學習小動物的做法,從而改變自己的行為。這就是故事帶給孩子的影響,如果有一個會講故事的父母,那麼,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會變得更加輕鬆。
當然了,父母要以身作則,不要養成亂扔垃圾的惡習,不然孩子就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帶孩子外出時,如果看到有人亂扔果皮紙屑,我們也可以藉此反面教材來教育孩子,告訴他這種行為是不對的。
相信,只要父母有心,孩子亂扔垃圾的行為就能得到及時地改正。
教養小貼士
讓學齡前的孩子學會講衛生、不亂扔垃圾需要一個過程,父母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尤其是當孩子主動將垃圾丟進垃圾筒時,父母要及時給予讚揚。一旦孩子受到激勵,他們會從意識中認同不亂扔垃圾,不僅自己不亂扔垃圾,看到別人亂扔垃圾時也會去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