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古板教育,扼殺孩子的好奇心

別讓古板教育,扼殺孩子的好奇心

別讓古板教育,扼殺孩子的好奇心

有個小男孩,經常纏著媽媽給他講故事。一天,媽媽給他講聰明的小白兔戰勝可惡的大灰狼的故事。他不解地問媽媽:「為什麼小白兔就是好的,大灰狼就是壞的呢?」媽媽先是愣了一下,接著狠狠給了兒子一個耳光,她聲色俱厲地說:「笨蛋,這難道還用問嗎?這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男孩「哇」的一聲哭了。媽媽不耐煩,又狠狠地抽了兒子兩下說:「哭,哭,有什麼好哭的,這麼笨還好意思哭!」

男孩莫名其妙地挨了打,卻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那天晚上,他躺在床上,心裡憤憤地想,你是大人就可以不回答我的問題,就可以不講理嗎?你力氣大就可以隨便打我嗎?從此他不再纏著媽媽講故事,也失去了聽故事思索提問的好奇心,但心中卻留下了仇恨。

這位媽媽怎麼也不會相信,自己一記重重的耳光,不僅剝奪了兒子愛思考的好習慣,也打跑了兒子的自尊心。學問就是「學」和「問」,意思就是一定要學著怎樣去問問題。學習不思索、不質疑、不提問,怎麼能是真正的學問呢?

孩子能夠提出問題,表明他經過了認真的思考。不管孩子提出的問題是多麼天真幼稚、多麼搞笑、多麼不可思議,父母也都要抱以鼓勵的態度,保護孩子這種用心思考的精神。

培養孩子勤于思考的習慣,就要認真而有耐性地回答孩子的提問,並給予肯定和鼓勵。只有這樣,才能激起孩子愛思考的好奇心。

在飛機上,一位媽媽與她的兩個孩子一直在討論一些有趣的問題。比如飛機怎樣飛,飛機在飛的時候為什麼「不會動」,飛機上的窗戶為什麼不能夠打開,這麼大的飛機是怎麼飛上天的,為什麼人不會飛等。

對於孩子提出的每一個問題,母親總是耐心地回答。當然,母親並不能準確地回答每一個問題,那她就和孩子熱烈地討論著,孩子的興趣越來越大,提出了絕大部分成年人沒想到而且回答不了的問題。

孩子的好奇心既是孩子思考的溫床,也是孩子提問的源泉,所以想要培養孩子勤于思考的習慣,就絕不能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

孔子在《論語》中告訴人們:「學而不思則罔。」洛克威爾曾說:「真知灼見,首先來自多思善疑。」先賢哲人都認為,思考是學習的點金術。

正是如此,瓦特看到水開了,在不懈的思考中發明了第一台蒸汽機;牛頓看到蘋果落地,經過冥思苦想,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由此可見,善於思考者必定受益無窮。如果父母從孩子小時候起,就培養他勤于思考的習慣,那麼這對於孩子的學習成長將會非常有益。

有一個孩子,從牙牙學語時起,父母就很注意培養他動腦的習慣。父母去商店買油鹽,就帶上他,讓他去看售貨員打算盤,做計算。很快,這個孩子對奇妙的阿拉伯數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回到家,父母便教他學習簡單的加減法。

過春節,父母忙著做湯圓,母親便問他:「數一數,做了多少個?」

「28個!」這個孩子一一數完了,響亮地回答。

「再做幾個,每人就能都吃到10個湯圓呢?」母親啟發他。

「再做兩個就夠了!」

當這個孩子再長大一些,父母就讓他獨自到店裡買油打醋。每次買東西回來,他把賬都報得一清二楚。就是這種讓孩子處理問題的方法培養了他勤于思考的習慣。

因為擁有勤于思考的習慣,上學后他的智力超出常人許多。在短短的數年內,他便學完了別人用10年才能學完的功課。

這個孩子就是順利考上中國科技大學的15歲大學生施展。

由此可見,培養孩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非常有益於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善於思考是一種好習慣,它能傳承精華,去除糟粕,是孕育智慧的火花。家長絕不能因為孩子的問題繁多、幼稚而熄滅了孩子孕育智慧的火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不打罵、不寵溺,剛剛好的教養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不打罵、不寵溺,剛剛好的教養力
上一章下一章

別讓古板教育,扼殺孩子的好奇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