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九章

李經羲的內閣終於組織成功了,國務總理自兼財長,以王士珍掌陸軍,由八閩海軍老將薩鎮冰代廣東籍的程璧光,此外江庸署司法,李盛鐸署農商,龍建章署交通。

辮子兵加上保皇黨的康有為,明白顯示,張勳此行是搞復辟。而看辮子兵的「軍容」,復辟亦一定搞不成。事實上連張勳自己都缺乏信心。到了京里,先打聽八大胡同有什麼出色的姑娘,竟似信陵君「醇酒婦人」的行徑,可知並無大志。

這一下,劉廷琛又氣又急,口不擇言地說張勳是「欺君賣友」。一激之下,張勳終於決定不顧一切要進行復辟了。

保皇黨中有個伍憲子,也是康有為的及門高弟,倒是深為愛護老師的。聽說康有為突然到了北京,大為驚駭,趕到賢良寺率直問道:「先生何以輕身入京——」

「既來之,則安之,不必再討論。」康有為打斷他的話說,「今日之事是為了救中國。成敗付之天意而已!」

伍憲子還想再勸,潘博已經銜命來接康有為「入府議事」——府是張勳的公館。到了那裡,除了劉廷琛自恃是翰林前輩,漫不為禮以外,其餘都降階相迎,奉為上座。這就使得劉廷琛很不舒服了。

「今天我跟陳師傅、梁節庵見過面了。他們表示,只要諸事準備妥當,隨時可以請皇上升殿。一切上諭,都要康先生費心。」

「我早已預備好了。」康有為答覆張勳說,「你不妨看看,有不明白的地方再問我。」

說著,康有為打開他的大皮包,取出一大卷文件,上面都標明了次序,有的還特為提示:「口宣」。

張勳接了過來,隨手交給萬繩栻說:「請你跟劉先生仔細研究。」

康有為還有些話交代,但未及開口,聽差來報:「世中堂來拜!」世中堂就是世續,康有為不願跟他見面,隨即起身避了開去。

「康先生,何不一起見見?」

康有為是因為當年醜詆慈禧太后時,連內務府也一起罵在裡面,自覺不好意思跟作為「內務府大臣」的世續相見。不過這話不便明說,就索性託詞告辭。

「賢良寺還有好些人在等我,不便讓他們久候,到晚上再細談吧!」

到了晚上,竟不見張勳派人來接,康有為不免詫異。第二天上午仍無動靜,他有些沉不住氣了,打電話到張勳家,恰是接在萬繩栻手裡。

「公雨,」他問,「你們研究了沒有?」

「大手筆,大手筆!」萬繩栻一迭連聲地說,「正在細看。等有了結果,再跟康先生來領教。」

既然如此,只好再等。等到晚上不見迴音,知道不妙了。

仔細一打聽,才知道劉廷琛對康有為所擬的詔令,大表反對,他說:「康長素講立憲,講共和,不為大清與皇室著想,仍舊是革命的口吻。」又說:「要復見康乾盛世,非尊君權不可。」

自命為「聖人」的康有為,喟然長嘆,心知劉廷琛無足與言,但卻不甘於「吾謀適不用」,考慮再三,親自打了個電話到燈草衚衕世續家,率直自薦,說要見醇王。

世續還不知道他跟張勳已有貌合神離之勢,只當他還是辮帥的謀主,不敢怠慢,親自到賢良寺去接他,一起坐馬車到了「北府」。

事先當然是聯絡好的,醇王又邀了個人來,預備一起商量。這兩個人一個是陳寶琛,與康有為素不相識,因為康有為從「公車上書」到「百日維新」,搞得滿天神佛之時,陳寶琛正在福州「聽水軒」韜光養晦;及至為張之洞所薦,復起入京,康有為又正在海外大賣「衣帶詔」的膏藥。民國以來,康有為初度入京,而陳寶琛從未離京,這天相見,互道傾慕,頗為融洽。

另一個梁鼎芬,與康有為同鄉,也是熟人。梁鼎芬久客張之洞幕府,為迎閤府主好奇的性情,曾經舉薦過康有為。在武昌「抱冰堂」上,談得相當投機,因而張之洞在推行新政上,也是銳不可當。及至戊戌政變,幾於不免,急忙作一篇《勸學篇》表明贊成保守,方得在慈禧面前過關,從此不敢再結交康梁,所以梁鼎芬與康有為的蹤跡也疏遠了。不過此日相見,都是大清的忠臣,在梁鼎芬自是備感親切。

醇王跟康有為也是初見,很客氣地稱他「長素先生」。康有為不照世俗叫他「王爺」,文縐縐地稱之為「殿下」——這個稱呼是李鴻章「發明」的,但也僅限於書信上稱老恭王與老醇王,見了面仍稱「王爺」。

「殿下,」他說,「有一言先須聲明者,有為的素志是保中國兼保清室。方今世界潮流,君王獨裁,早已淘汰,法美共和之制,又不適於中國。有為周遊列國,棲棲惶惶,不遑寧處者,唯在探求一長治久安之計,竊以為至善至當,莫如虛君共和。」

「噢,」醇王問道,「你是說,皇上不當權?」

「皇上不必當權,才能長受四海供養,如英國、日本皆是。」康有為又說,「國號尤其要改,不改則終必有改朝換代之事。改為中華帝國,永絕紛爭,豈不甚妙!」

「那麼,」陳寶琛問,「年號呢?」

「年號自不妨保留,譬如日本,現在是大正六年。」

「對外如何?」陳寶琛又問,「稱中華帝國元年?這好像不通吧?」

康有為在「北府」的慷慨陳詞,張勳這面並不知道。不過復辟之事緊鑼密鼓,突然加快,康有為亦不知道,更不知道最起勁的是張鎮芳。

當李經羲安排內閣人選時,張鎮芳很想先過一過民國財政總長的癮,而且由此過渡到「帝國」的「度支部大臣」,更覺名正言順。

可是,京津的小報,對張鎮芳都無好感。因此,李經羲原來由於張鎮芳與張勳關係密切,想答應他的,也就變卦了。卻也不便公然拒絕,等張鎮芳來討迴音時,拿了一張小報給他看。

「馨庵,你看,」李經羲苦笑著說,「小報無中生有,說得這麼刻薄。」

張鎮芳接過來一看,有篇文章上面用紅筆做了記號,題目叫作《凌煙「內」閣》。內文中說,「李九先生」的內閣,多黑籍中人,李九本人就非中午不能起身,因此有人名之為「芙蓉內閣」,實不如喚作「凌煙『內』閣」。現在聽說某「洪憲餘孽」亦將入閣,此人長袖善舞,近年經營長蘆鹽,頗為得法。如果入閣,「黑」「白」相映,更足生色。從此煙氛凌雲,「馨」烈無比,定然流「芳」百世了。

張鎮芳看完臉色就難看了,霍地站起身來,將小報一摔,悻悻然說一聲:「李九帥,何必如此。」說完,掉頭就走。

「馨庵、馨庵,」李經羲急忙分辯,「你可不能誤會——」

張鎮芳根本不理,頭也不回地走了。到家臉色鐵青,也不開口。他的一班門客知道他碰了釘子,卻不敢動問。直到他一連二十四筒鴉片,過足了癮,才細說其事。

「以我的資格,莫非就不能入閣?李九用這套把戲對付我,實在可恨。哼!」他冷笑說道,「你們看著好了,十天之內,我如果當不上度支部大臣,把『張』字倒過來寫!」接著,便叫人備汽車上南河沿去看張勳。

六月三十日中午,江朝宗借外交部迎賓館請客。「李內閣總理」首席,「張巡閱使」居次。張勳來是來了,卻一臉是因委屈而起的不耐煩。

江朝宗很懊悔,應該分開來請,不該將賀李經羲就任總理與為張勳接風,合併在一起,以致席次難以安排。看張勳時時有拔腳就走的模樣,而李經羲大概煙癮尚未過足,遲遲不至,心裡急得如火燒一樣。

「總理到!」

聽得這一聲高唱,江朝宗如釋重負。滿堂賓客,亦都起身迎接,只有張勳坐在沙發上不動。

「紹軒,」李經羲一進來,什麼人不招呼,直趨張勳面前,抱歉地賠笑,「我來晚了一點兒。」

「今天是請你,我們陪客當然要先到。」

「哪裡的話,宇澄是替你接風。來,來,」李經羲伸手拉住他的左臂說,「我知道你下午有事,快入席吧!」

及至入席,各為首座,不過李經羲這一席在東面是上首,而且由江朝宗親自作陪。張勳在西面那一席勉強坐了下來,心裡在罵:「江宇澄這小子真混賬!明天這時候,非『傳』了他來,好好訓他一頓不可。」

明天這時候,張勳就是李鴻章第二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留京議事。」

這天一早,張勳、劉廷琛帶著萬繩栻悄悄進宮,跟陳寶琛都商量好了。但是,張勳跟他家人與心腹,卻還沒有商量好。

張勳的心腹有兩個,一邪一正。邪的自是萬繩栻;正的則是劉文揆,他入張勳幕府,猶早於萬繩栻,為人穩健謹慎,不但受張勳的信任,亦得張勳一家的倚重。

對於復辟,劉文揆始終是不贊成的。不過他認為這件事根本搞不成,勸都不必勸,隨張勳去胡鬧一陣,自會知難而退。

及至張勳到京,打電報囑咐他護送張太太北上,心裡就有些嘀咕了,但還是不相信復辟會成為事實。一直到這天上午,張勳進宮回來,關照他設法物色一枚「寶石頂」,說明天上朝回來就要用,才知道不可能要變成可能了。

「大帥要寶石頂何用?」劉文揆說,「照清朝的規矩,親王、郡王才戴寶石頂。」

「明天我就是『親王』。」

劉文揆不作聲。等張勳到迎賓館去赴宴,萬繩栻抽足大煙,隨後也趕了去了,他才找張勳的另一親信,管衛隊的統帶李慶璋,及平時也一直反對復辟的秘書許造時來商量。

「眼看大禍臨頭,不管是為大帥,還是為我們自己,一定要想法子打消這件事。」劉文揆問,「兩位看看,有什麼法子?」

「法子是有,不過不能傷到大帥。」許造時介面說道,「譬如,把這個消息透露給報界,晚報上一攻,事情自然搞不成。不過,那一來,大帥豈不成了眾矢之的?」

沉默了好一會兒,李慶璋說:「這件事,只有請太太出頭。」

張太太娘家姓曹,倒是江西世家大族出身,賢惠懂道理,聽劉文揆一說利害關係,急得直淌眼淚。

「真是,人心不知足!好好的日子不要過,要去鬧這種笑話。」張太太又說,「他這不是幫清朝,是害清朝。事情不成功,優待條件一定會取消。」

「是啊!」張勳的一個侄子,行二,也是「反對派」,介面說道,「換了我是民國的總統,就非取消他們的優待條件不可。」

「事情很急了。」林慶璋說,「該怎麼辦,請太太拿主意。」

「你們說,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於是由劉文揆跟李慶璋設計,讓張老二打電話到江西會館說:「嬸娘中風了!請叔叔馬上回來一趟。」

「唉!」張勳嘆口氣,在心裡想:太太的福氣還不夠,沒有做「福晉」的命。

當時是江西同鄉在會館開歡迎會,張勳不便掃大家的興,悄悄關照主持人之一的一個小同鄉,說回家一趟再回來,便從側門溜走了。

到家問門上:「太太的病怎麼樣?要緊不要緊?請了哪個大夫?」

門上莫名其妙,支支吾吾的,無以為答。張勳便知另有蹊蹺,三腳兩步,直奔上房,只見太太、姨太太——南京釣魚巷的名妓小毛子與色勝於藝的坤伶王克琴、兒子、女兒、侄子,跪了一地。廊上卻站著劉文揆、許造時與李慶璋。

「怎麼回事?」張勳問太太。

「老爺,」張太太眼圈紅紅地說,「為什麼偏要聽萬參謀長的話——」

「你們懂什麼!」張勳吼道,「居然來干預我的事,真氣死我了。」

「老爺,現在又富又貴,有什麼不好?人不知足,就有禍事。萬參謀長為他自己,把我們一家大小推到火炕里。莫非老爺你就看不透?」

一聽這話,再看到劉文揆,心裡完全明白了。劉文揆曾勸過張勳,說萬繩栻不甘為一姓的家臣,所以極力主張復辟,他好有機會成自己的局面。如今太太的口吻與劉文揆相似,可知是誰教唆的了!

這一想,火冒三千丈,跳起腳指著劉文揆,厲聲罵道:「你簡直是漢奸!來啊,把這兩個王八蛋縛起來。」

張勳隨帶二十名衛兵,配備除盒子炮以外,還有手提機關槍,到家仍有衛兵在上房院子里待命。聽張勳一吼,四名衛兵一起上前,兩個侍候一個,將劉文揆、許造時雙手綁了起來。

「本來就該斃了你們的!」張勳獰笑道,「明天要辦大事,暫且把腦袋寄在你們脖子上,先關起來再說。」

「大帥,」衛兵班長問道,「關哪兒?」

「隨便找間空屋子,好好看守。」

「喳!」四名衛兵推著劉、許二人往外走。

「慢著!」李慶璋大叫,「還有我,要禁閉一起禁閉。」

張勳愣住了。「原來你小子也是個混球!好吧,」他說,「一起關起來。」

於是,衛兵班長上前叫一聲:「統帶——」

「別啰唆!」李慶璋說,「拿繩子來。」

衛兵班長無奈,只好將直屬長官也綁上雙手,關入二門外的一間會客室。張勳回頭對著妻兒愛妾笑道:「你們願意跪在那兒,是你們的事,我可要聽小梅的《玉堂春》去了。」

說完,出了垂花門,經過二門書房,探頭往裡一看,發現有架電話,便叫拿把剪子來,親自去剪電話線。

大家先不知他要剪子何用,及至看到他去剪電話線,劉文揆只當也跟電燈的線一樣,情急喊道:「剪不得!會過電。」

張勳一驚,剪刀落地,心裡相當感動,劉文揆的忠愛之忱,實在可嘉。不過,這時候還不能放他。

「把他們鬆綁。」他交代了衛兵,又交代聽差,「告訴小廚房,替他們開飯。」

這一來,劉文揆知道性命是保住了,還想開口諫阻復辟時,張勳已經走了。

回到江西會館,歡迎會已近尾聲,張勳敷衍了一陣,散會回家,換上清朝的公服,戴上紅頂輝煌的涼帽,還拖上一根雙眼花翎——雖然他連花翎都沒有蒙賞過,但馬上就會有上諭,不妨先「預支」一用。

出門仍舊到江西會館,這回是來赴宴:北京銀行公會歡宴。有些人先得風氣之先,頭上大帽、腳下朝靴,只有交通銀行董事長曹汝霖穿的是西服。

銀行界的領袖是中交兩行,所以由中國銀行總裁王克敏和曹汝霖代表做主人,在首席陪張勳。哪知張勳見到曹汝霖怒目相向,終席不發一言,曹汝霖知道毛病出在什麼地方,先還以為張勳所說的「曹汝霖這小子可惡極了,我非揍他不可!」是一時氣話,現在看樣子,只怕真要挨揍,甚至有生命之危。因而亦如芒刺在背,坐立不安。

席散入座聽戲,曹汝霖便遠遠地坐在後面。會上跳過加官,開鑼戲是龔雲甫的《釣金龜》,張勳的興趣還不大,「提調」知道他喜歡聽旦角、武生的戲,特地請上楊小樓,將刊在中軸的《拜山》提到前面。黃天霸一亮相,張勳就來了個「碰頭好」,全場也頓時鴉雀無聲,顯得楊小樓的道白,格外流亮。

曹汝霖心裡卻仍是七上八下,正當不知該留該去時,覺得衣服被拉了一把。轉眼看時,是江西科名前輩李盛鐸,字木齋。他在前清做過駐日公使,曹汝霖跟他很熟,便很恭敬地叫一聲:「木公!」

「聽說紹軒跟你有誤會。」李盛鐸輕聲說道,「我勸你在此事『揭曉』以前,離京為妙!」

曹汝霖恍然大悟,所謂「揭曉」便是宣布復辟,那時張勳便可以「矯詔」拿辦曹汝霖,置之於死地。意念到此,嚇出一身冷汗,當時感激地答說:「多謝木公關照,感激不盡。」

說著,站起身來,趁張勳的衛兵都為戲台上英姿颯爽的黃天霸著迷時,從後門溜出江西會館,找到自己的汽車,吩咐直駛前門車站。

江西會館的堂會,到梅蘭芳的《玉堂春》上場,已經快十一點了。這是壓軸,大軸是全班反串《大扒蠟廟》。這出只有年底封箱,或者大義務戲才會一露的群戲,只要有楊小樓,一定是他反串張桂蘭。這天的戲「提調」很用了些心思,讓楊小樓在前面去演黃天霸,大軸反串黃天霸之妻張桂蘭,相映成趣,更易討好,預料一定能取悅張勳。不料剛到十二點鐘,他就起身離座了。

出了江西會館,回到裡外燈火通明的住宅,萬繩栻、胡嗣瑗,以及第二旅旅長吳常植、第十三旅旅長劉金標等等文武心腹,都已恭候多時。

「怎麼樣,隊伍開進來了沒有?」

「還沒有。」吳常植答說,「江提督不肯開城。」

江提督指江朝宗。步軍統領俗稱「九門提督」,江朝宗喜歡他人用此職銜的別名稱呼他,所以吳常植亦稱之為「提督」。

「最好,請大帥親自打個電話給他。」

「好!」

於是副官將電話接通了,聲明是張勳請江朝宗說話,所以張勳接過話筒就說:「宇澄,我的隊伍要從城外進城,你告訴守西直門的,趕快開城。」說完,不待江朝宗答話,就將話筒擱下了。

「我看,」萬繩栻說,「不必等江宇澄下令了,直接用『大令』叫『城守尉』開城就是。」

「這話不錯。」

於是吳常植帶同副官,持著張勳的「大令」——一支特大號的「金箭」,坐汽車,直奔西直門。

這時王士珍、陳光遠已得到消息,因為京師治安由江朝宗負責,所以都趕到他那裡,打聽情形。就這時西直門又來電話請示,江朝宗只好答一句:「你們瞧著辦吧!」

「第一師蔡師長來告訴我,說今天晚上就要復辟了。」王士珍問道,「宇澄,你聽說了沒有?」

江朝宗大為詫異,「原來辮帥的兵要進城,是要鬧復辟啊!」他說,「好像太快了一點兒!」

「這簡直是兒戲嘛!」陳光遠問,「宇澄,你是九門提督,掌管禁鑰,沒有下令開城吧?」

「沒有!不過城門上恐怕頂不住,萬一開炮,怎麼辦?所以我讓他們瞧著辦。」

「兵是一定要進城的,攔也無用,咱們要商量一個辦法出來——」

一語未畢,只聽圍牆外汽車「嗚嗚」,接二連三,但霎時聲息全無,似乎就停在這條衚衕里。接著,門上來報:張勳派人來請了。

來的人是張勳的副官長,京中要人,無不相識。「原來王總長、陳師長也在這裡!好極了,省得我再到府上奉請。」他說,「請一起走吧!」

王士珍、陳光遠、江朝宗不發一言,跟著他上了汽車,直奔南河沿張宅。只見辮子兵密布,大門開得筆直,下了汽車,進入燈火輝煌的大廳,警察總監吳炳湘首先迎了上來,先使個眼色,示意勿吃眼前虧為妙。

「聘老!」萬繩栻滿臉笑容地迎了進去,王士珍看到張鎮芳、雷震春以外,還有個梁鼎芬,便知復辟之說,絲毫不假。

「宇澄!」張勳氣沖沖地問,「我的隊伍要進城,你為什麼不開城門?」

「大帥!」江朝宗早料到有此一問,拿想好了的話回答,「調遣軍隊,向來要有陸軍部的命令。大帥告訴我,我替大帥到陸軍部跑一趟,調遣的命令拿到,就不會有這場誤會了。」

聽他說是誤會,又說願意替他跑腿,張勳不好意思再發脾氣,在正中坐下來看一看王士珍說道:「大事已經決定,馬上就要辦了。大家贊成,馬上跟我進宮。不然,就留在這裡不要去了!」停了一下,他又聲色俱厲地問,「現在有句話問你們,答一聲『是』,官上加官;答一聲『不』,就不用想留著腦袋吃飯了。」

舉座默然,只有江朝宗答一聲:「是!」接著又說:「大帥,地面治安要緊,好日子不要出什麼差錯。我先跟你告假。」

「好吧!你先走。」

「是!」江朝宗邁動長袍中的馬靴,輕快地走了。

「鏡潭,」張勳問吳炳湘,「他們告訴你了沒有,你該辦些什麼?」

「說了,說了!」吳炳湘急忙答著說,「派巡警挨家挨戶通知,要掛黃龍旗。」

「對了!你也辦事去吧!」

吳炳湘如逢大赦,連聲應道:「是,是!我馬上去辦。」

「還有人有話沒有。」張勳站起身說,「沒有事,預備要走了。」

「各位,」萬繩栻大聲宣布,「替各位備了袍褂,一、二品的頂戴補子,請到廂房裡換公服。」

廂房很大,掛滿了袍褂大帽子。張鎮芳首先取了一套一品的公服,王士珍料知逃不過門,向陳光遠看了一眼,取了一套二品的武將補服。

「文武衣冠」是「異昔時」,但不曾預備朝珠,倒也還可將就,只是靴子太少,而且大小不一,王士珍穿的布靴,比較看不出來,陳光遠是穿的一雙黃皮鞋,這就比江朝宗的長袍之內著馬靴,還要滑稽。有的人想笑,但意會到這是一件「大事」,不容褻慢,趕緊將嘴捂住。

當然,還有早就穿了補服的,第一個是張勳,第二個是梁鼎芬,他是敏慶宮的「師傅」,本就是穿了補服來的,這時向張勳問道:「紹帥,你看我什麼時候去?」

張勳想了一下說:「現在就去也好!」

原來梁鼎芬有一極其重要的任務,是去勸黎元洪退位,上表勸進。這個任務之所以落在他身上,是因為他的嗣子,娶了黎元洪的小姐為妻。梁鼎芬以兒女親家的身份,比較好說「私話」。

「齊了!」萬繩栻儼然「總提調」,高聲說道,「請上汽車,兩位一輛。」

王士珍與陳光遠合坐一輛,汽車起步稍微猛了些,陳光遠身上往後一倒,將大帽子上的一支藍翎,在汽車後窗上碰斷了。

「預兆不好,」陳光遠笑著說,「看來宣統的官做不長。」

王士珍拉了拉他的衣服,努一努嘴,示意預防前座司機旁的副官,到張勳那裡去搬嘴。

這天陽曆七月一日,宮中仍用陰曆,是五月十三,關聖帝君的生日。辰初二刻,也就是早晨七點半鐘,溥儀準時到毓慶宮上書房。

三位師傅陳寶琛、朱益藩、梁鼎芬是約好的,輪流進宮,至多兩位,有時一位。這天居然三位全到了,而且臉上有種難以形容的肅穆兼興奮的神色。

「張勳一早就進宮來了——」

「怎麼?」溥儀不等陳寶琛說完,便即問說,「他又請安來啦?」

「這回不是請安,是萬事齊備,一切妥當,來擁戴皇上複位聽政。」陳寶琛突然提高聲音,幾位像喊口號,「大清復辟啦!」

溥儀愣住了,心裡不斷地在自問:「真的有這回事?真的有這回事?」

「請皇上務必答應張勳。這是為民請命,天與人歸。」陳寶琛很有把握地說,「用不著跟張勳說多少話,答應他就是。不過不要馬上就答應,先推辭一下,最後才說:既然如此,就勉為其難吧!」

「現在,」朱益藩接著說道,「請皇上御養心殿召見張勳。」

溥儀便為師傅、太監簇擁著,到了養心殿。剛剛坐定,帘子掀開,張勳進門跪下,將頭上的大帽子取下來,擺在面前。剛擺好,又拿起來換個方向。原來照規矩,如果蒙賞花翎,覲見時應該將花翎朝向御座,張勳是記起了這個規矩,自我糾正。

行過了一跪三叩的大禮,首先將一份奏摺,高舉過頂,太監便接過來,放在溥儀面前。這時張勳已站起身說道:「隆裕皇太后不忍為了一姓的尊榮,讓百姓遭殃,才下詔辦的共和,誰知越辦越糟,辦得民不聊生。共和不合咱們中國的國情,只有皇上複位,解民倒懸,萬民才能得救。請皇上俯順輿情,下詔複位,臣誓死保駕。」

溥儀對於謙辭之詞,不知被教導說過多少回,所以隨便抓兩句,便能應付。「我年紀太小,」他說,「無才無德,當不了如此大位。」

「康熙皇上,六歲即大位,皇上今年十二,比康熙大了一倍,沒問題,沒問題。」

溥儀突然想起,「那個大總統呢?怎麼辦?」他問,「給他優待?」

「黎元洪奏請讓他自家退位。皇上准了他的奏,賞他一個爵位就是。」

「噢,」溥儀沒有看到黎元洪的奏摺,心想,反正師傅們跟「北府」必都已說好了,當時便答一句,「既然如此,我勉為其難吧!」

「是!」張勳「跪安」退出。

接著,便是師傅、內務府大臣,以及「內廷行走」的官員、太監等等來請安、賀喜。除了師傅,其餘都是磕頭。溥儀不斷地在說那句他所懂的少數「國語」之一的「伊里」,意思是「起立」。

再接下來,便是奏事處太監捧來一大堆「上諭」。第一道是復辟詔,首先引敘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遜位的舊事,接著說「國體自改共和,紛爭無已,迭起干戈,強劫暴斂,賄賂公行」,策動復辟的軍閥,自己將自己臭罵了一頓;以下便是「人心思舊,合詞奏請復辟,以拯生靈」,所謂「合詞」的人,自然是張勳領頭,還有馮國璋、陸榮廷,此外還有瞿鴻禨等一班遺老奏請「御極聽政,以順民心」;更有「黎元洪奏請奉還大政」——是套用日本幕府歸政天皇的成句。

溥儀在「不得已朕只得准如所請,於宣統九年臨朝聽政,與民更始」之後,刊出「應興應革諸大端」共九條,作為「宣統皇帝」與「天下臣民」的約法。

第一條明定「大權統於朝廷,庶政公諸輿論」,「大清國」是「君主立憲政體」。第二條,「皇室經費不增加」。第三條,「親貴不得干政」。第四條,「融化滿漢軫域」,這是自我約束。第五條為對國際的宣告、條約及債款合同,一律有效。第六條最突兀,只有五個字:「廢除印花稅。」第七條,「廢止新刑法,暫以宣統初年頒布之現行刑律為準」,由於有這一條,「從前政治犯」自然「悉予赦免」。最後一條很聰明地遷就現實,「臣民無論已否剪髮,悉聽其便」。

下面署名是「內閣議政大臣張勳」。溥儀這才知道,張勳,自封的是這個官銜。為了急於想知道還有哪些「大臣」已由張勳代為派了「要職」,急急翻看第二道,卻是專為黎元洪下的「恩旨」。

這道上諭一開頭引用黎元洪「奏稿」:「前因兵變被脅,盜竊大位,謬領國事,無濟世艱」,並歷陳改建共和諸弊害,奏請「復辟大統」。既是「盜竊大位」,當然有罪,所以「自請待罪有司」。

但此奏「情詞悱惻,出於至誠,從亂既非本懷,歸政尤明大義」,自應獎勵,「著賜封一等公」。清朝自平三藩以後,異姓不王,這是最高的「恩典」了。

第三道上諭,才是封官。特設「內閣議政大臣」,共是七個:張勳、王士珍、陳寶琛、梁敦彥、劉廷琛、袁大化、張鎮芳。下設十一部,以梁敦彥為首,是「外務部大臣」,這是沿用清朝光緒年間定「新官制」的成例。張鎮芳如願以償地當了「度支部大臣」,王士珍「參謀大臣」,似乎就是軍令部長。薩鎮冰、雷震春分掌「海陸軍」。此外朱家寶「民政」,是早就知道了的,沈曾植掌「學部」亦早有傳說。難得的是詹天佑的「郵傳部大臣」和李盛鐸的「農商部大臣」,看起來還像個樣子。

這部宣統「新官制」的特色是仿照軍機處的規制,大權歸於由「議政大臣」所組成的內閣。內閣設左右「閣丞」各一人,彷彿軍機處的「達拉密」——領班軍機章京,而實權過之,這左右「閣丞」便是張勳的「哼哈二將」:萬繩栻、胡嗣瑗。

委屈的是康有為,由於劉廷琛的反對,僅被授為「弼德院副院長」,為徐世昌的副手,而且還單頒一道「上諭」,賞康有為「頭品頂戴」,提醒人回想康有為在戊戌政變的官銜,不過小小一名工部主事。所以名為「恩典」,其實是有意羞辱。

「京官」放過放「外官」,領銜的仍然是張勳,「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特設「直隸巡撫」,由原來的督軍曹錕任之;「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自非馮國璋莫屬;此外還有「兩廣總督」,順理成章地歸之於陸榮廷;其餘各省督軍一律改授「巡撫」。

上諭發到第十九道,是宣召一批人來京,聽候簡用。第一名是鄭孝胥,最後一名是翁同龢的侄孫翁斌孫。這時已是上午十點鐘,到了用膳的時刻,溥儀駕回毓慶宮。

出人意料的是三位師傅,個個臉色鐵青,溥儀還未開口動問緣故,陳寶琛已經面奏:「黎元洪竟敢拒不受命,請皇上馬上賜他自盡!」

令溥儀驚奇的是,陳寶琛辭色獰厲,完全失去了平時的和平穩重。溥儀倒不失赤子之心,大起反感。

「這太過分了吧!我剛一複位,就賜黎元洪死,這不像話。」溥儀又說,「民國不也優待過我嗎?」

陳寶琛還是第一回遭駁斥,說話就更顯得失常度了。「黎元洪不但不肯退位,而且賴在總統府不走。」他吵架似的說,「亂臣賊子,元兇大憝,人人得而誅之,焉能與天子同日而語。」

「不!」溥儀也很堅決,「剛剛發恩詔,就要人的命,太不吉利。不如再勸一勸。」

陳寶琛覺得溥儀的話駁不倒,只好同意,再讓梁鼎芬去勸一勸。

等梁鼎芬走了,溥儀方始傳膳。御膳房的菜,向來只擺個樣子,他每餐所吃的是四位太妃送的菜,除了年節以外,每餐不出三十樣,這天卻多了一半都不止。

「四位太妃怎麼樣,已經知道這消息了吧?」

「是!」駝背大總管張謙和答說,「是奴才去報的喜。」

「太妃們高興不高興?」

「高興得都掉眼淚了。又哭又笑,忙得不可開交。」

「怎麼?」溥義詫異,「忙什麼?」

「得『賞飯』啊!膳房的菜怎麼能吃?」張謙和又說,「四位太妃都親自在小廚房監督,會炒菜的宮女都給挑出來了,『賞飯』時傳話:『不教謝恩了』,說各位大人老爺辛苦,四個宮的主子都知道。」

「外面怎麼樣?」溥儀又問。

「外頭,聽——噢,倒還沒有聽說。」

言辭閃爍,一聽就知道他沒有說實話。溥儀學聰明了,知道再問亦無用,只有一個機會,可以知道真相,就是等他的小一歲的弟弟溥傑,隨母親進宮來「會親」的時候問他。可是那得等到哪一天呢?

「你聽說了沒有,溥傑什麼時候進宮?」在撤膳時,他問小太監。

「奴才沒有聽說。」那小太監問道,「萬歲爺是惦著溥傑?」

「是啊!我很想看看他。」

「那還不容易。如今萬歲爺複位了,下一道上諭就是。」

一句話提醒了溥儀,「言之有理!」他說,「拿硃筆來!」

雖還只有十二歲,寫這些簡單的硃諭卻很在行了。溥儀提筆一揮而就:「著即宣召溥傑入宮。欽此!」

小太監將硃諭送到「奏事處」,轉送內務府。過了一個多時辰,溥傑便穿著一品服飾的袍褂,由「北府」總管送到養心殿來見溥儀。

「皇上大喜!」溥傑跪下磕頭。

「伊里!」溥儀看溥傑穿著只有逢年過節朝賀才穿的袍褂,便即問道,「是誰讓你穿公服進宮的?」

「太太。」溥傑還將他祖母教他的話說了出來,「太太說:皇上宣召,必是要封你親王。」

溥儀倒還沒想到,這時靈機一動,正好拿來作一個交換條件:「你把外面的情形,跟我說一說,我就封你一個親王。」

「外面?」溥傑轉著眼珠說,「外面很好啊!」

「怎麼好法?」

「家家戶戶掛龍旗,滿街賣『宣統上諭』。」

溥儀從沒有想到自己的「上諭」還能賣錢!不由得又驚又喜,急急問道:「那是怎麼回事?」

溥傑卻已深悔失言,不肯再講,支吾著說:「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

看他那略顯驚惶的神態,溥儀便知道他未說實話,當下沉著臉說:「你撒謊!你還打算當親王哪!看我不傳戒尺打你的手心。」

一句話嚇得溥傑神色大變,「奴才不敢!」他的聲音都有點發抖了。

「不敢,你就說實話。」

「奴才說了實話,怕皇上會生氣。」

「我不生氣就是。」溥儀聲音放緩和了,「你不說實話我才會生氣。」

溥傑雖然聰明,到底還不曾學會閃避忌諱的方法,只好斷斷續續地將看到、聽到的情形說了出來。

「家家戶戶掛黃龍旗,是巡警一大早挨家敲門叫掛的。哪家也沒有這玩意兒,只好拿黃紙湊合著應景。到了上午九點鐘,報販子賣號外,吆喝著:『宣統上諭、宣統上諭!六個子兒買古董——』」

「慢著!」溥儀打斷他的話問,「怎麼叫六個子兒買古董?」

溥傑知道又說錯話了,只好裝糊塗:「他們是這麼吆喝來著,奴才也不明白。」

「你又不說實話!」溥儀和顏悅色地說,「不要怕,你只管說,又不是你編出來的,有這回事就行,怕什麼?你不說,倒像是你瞎造的了。」

「皇上這麼交代下來,奴才就敢說了。他們吆喝的是:『六個子兒買古董咧!這玩意兒過不了幾天就變古董,六個大銅子兒買件古董可不貴咧!』」

過不了幾天「宣統上諭」就會變古董?溥儀心裡覺得很不是味兒,轉念又想,那也不過是報販的「生意眼」,理他幹什麼?

這樣想著,便又問道:「外面還有些什麼跟平常不一樣的地方?」

溥傑見這句大犯忌諱的話,都未受責罰,膽便大了。這一天他也因為好奇的緣故,打聽到很多新聞,當下告訴溥儀,有三行買賣,生意格外興隆,一是東安市場的旗幟店,趕製黃龍旗發售;二是前門外估衣鋪,多年壓箱底、無人過問的舊袍褂,突然吃香了;再有一種是專制「砌末」戲衣的店家。

「這又是為了什麼?」

「是去買假辮子。」溥傑答說,「據說存貨都銷光了,定的人可還真不少。」

「好!」溥儀大為高興,「這都是興旺氣象!是要他們生意興隆才好!還有什麼?」

「還有,都說又要滿街『跑祖宗』了!」

溥傑應該見好就收,說兩句恭維的話,溥儀一高興,一個「世襲罔替」的「親王」是穩穩到手了。不道他說溜了嘴,畢竟還是「罔識忌諱」,以至於「干冒宸嚴」——所謂「跪祖宗」是袁世凱稱帝時,滿街朝珠補褂,彷彿「喜客」上的祖宗出現了,所以有那口齒刻薄的人,發明了「跑祖宗」這句話,是「活見鬼」的另一種說法。

溥儀聽講過這個笑話,如今聽溥傑這一說,不由得勃然大怒,當即沉下臉來:「什麼叫『跑祖宗』?祖宗還能滿街跑嗎?聽你這種語氣,就是不忠不孝!」他冷笑一聲,「你還打算當『親王』?簡直做夢!」然後重重喝道:「下去!」

溥傑不知道這雷霆之怒說發作就發作,嚇得瑟瑟發抖。聽到最後兩字,趕緊跪了安,起身後退兩步,一轉身,往外就溜。

那「跑祖宗」三字,卻沒有隨著他的影子消失。溥儀摸著自己腦後的那根辮子,想象著穿了袍褂站在穿衣鏡前所見到的模樣,可不是十足一位「小祖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金色曇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金色曇花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