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獨門秘方
程子恆動身去牟州的時候,各路記者充分展現自己跑得快的職業天賦,齊聚牟州贏城縣,都把目光投向了這座不久之前還名不見經傳的小廠。
小,落後,破舊。
一個月以前的牟州第一釀酒廠擁有以上三個特徵,說的不客氣一點,還得加上第四個特徵「臟」。
可王壯飛上任之後,立刻開始全廠大掃除,將佔據廠房的居民遷走之後,廠里終於有地方存放原料和設備,一時間場地開闊了太多。
綠色通道、定置擺放、現場標準管理……
這一套都是二十一世紀之後逐漸流行起來的套路,王壯飛在九十年代初拿出這一套管理模式,一開始引起了很大的抵觸情緒,
但大家硬著頭皮搞了一陣子,發現別的不說,場面是真的唬人。
尤其是一些見多識廣的記者見一個小破廠居然布置的如此有序,紛紛拿出照相機一頓狂拍,臉上的表情也情不自禁多了幾分讚歎。
看來,別的不說,起碼這個牟州第一釀酒廠還是真有做大的決心。
「這些記者比做廣告可重要多了,都得給我好好哄住,千萬別鬧出什麼幺蛾子。」
一直非常隨和的王壯飛異常嚴肅地告訴盧光明,這一仗不容有失,
一直沒什麼主見的盧光明也拿出狠人派頭,在廠里四處巡查,發現跟要求有點對不上的地方就立刻整改。
記者到來的時候盧光明正指揮工人把一堆堆酒糟裝車準備拉出廠區,
有個年輕的記者立刻上前一步,道:
「請問,貴廠準備如何處理這些酒糟?」
這年頭全國處理酒糟都差不多——找個地方隨便一堆,然後由他去吧。
可盧光明早就得到王壯飛指點,他擠出一個看上去比較和藹的笑容,道:
「這個,當然是拉出去送給養殖戶。」
「養殖戶?」記者蒙了,「給養殖戶做什麼?」
盧光明笑呵呵地道:
「我們王經理堅持生態化辦廠,強調廠子H縣上生態環境都要和諧有序。
這酒糟都是經過發酵然後高溫蒸煮,粗纖維含量較低,和秸稈之類的東西混合在一起,喂牛羊再好不過,除了牛羊,也可以餵豬餵雞。
家畜吃了醉醺醺的,活動少了,肉就長得多,這養殖效益自然大幅提升。」
「原來如此啊,這個方法很值得國內好多廠子推廣,為什麼好多廠子沒有想到呢?」
「哈,這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他們不是沒有想到,只是大多數酒廠想把這些酒糟再賣給養殖戶,賺取一部分利潤。
可我們的王經理算了一筆賬:
我們把酒糟送給周圍的養殖戶,雖然沒有產生額外的經濟效益,但卻能拉動周圍的經濟增長,這些養殖戶有了錢,都是我們未來的潛在客戶。
解決了酒糟隨便堆放的問題,也能讓廠周邊環境煥然一新,
生態環境好了,我們酒的質量自然就好,畢竟這酒水還是屬於食品大類啊。」
「王經理居然有這種思路,真是了不起。」
舒曉雪也藏在記者群中,她抓住時機猛拍王壯飛馬屁,也立刻引起了同行的共鳴,
大家紛紛掏出小本本記下要點,一致決定這點要大書特書。
舒曉雪的「廣告」發出之後立刻引起轟動,她又在王壯飛的授意下化名在晚報上寫了那篇白酒的潛規則,更帶來了地震級的轟動。
這幾天她覺得自己走路都帶風,跑牟州這種鬼地方也再也不嫌累,一天一個來回都能頂得住。
跟在記者身邊的李玉樹也激動地攥緊拳頭——
王壯飛這一頓操作打響了釀酒廠的知名度,釀酒廠因為賣不出去被迫存放的真·陳年老酒被王壯飛輕易賣出去一大半,
要不是為了搞飢餓營銷,剩下的肯定也早早賣完。
第一釀酒廠的盤活也讓李玉樹這些年的堅守有了回報,
這些天上面已經傳出風聲,對李玉樹的舉措表示讚賞(不只是贊同),這讓李玉樹每天都鬥志昂揚。
看看人家這覺悟!看看人家這覺悟!
全縣的國企要是都有王壯飛這樣的人才,何愁不興?
嗯,是不是考慮一下給王壯飛壓壓擔子了?
王壯飛一直在一邊安靜地聽著記者的誇獎,他微笑道:
「什麼思路不思路,這都是因為釀酒廠的底子好,很慚愧,我只是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
王壯飛謙虛的態度又得到大家的一致鼓掌,舒曉雪還開玩笑說拿這酒糟喂出來的牛是不是能產醬香牛肉,惹得眾人都是哈哈大笑,四周滿是快活的空氣。
稍後,眾人在王壯飛的帶領下走馬觀花參觀了釀酒工廠的大概,
反正王壯飛出於食品安全的角度不讓他們下去,在高高的觀景平台上,想仔細找出點問題也沒啥機會。
「王經理,我注意到你們現在在生產的是傳統的清香型白酒,這也是我國北方地區的傳統美酒,以後發展壯大,貴廠也準備繼續採用這種香型嗎?」
碰上專業人士了啊。
王壯飛鎮定地一笑,道:
「看來這位先生對我們釀酒行業非常了解,但我要指正一點的是,我們現在生產的並不是傳統的清香型白酒,而是基於我們自己傳統獨特開發的一種新的香型。」
香型不是從來就有,也不是國際上的共同特色,它的出現源自於勾兌技術的發展。
後世人人聞「勾兌」色變,其實勾兌是再正常不過的手段,
建國之前,老壇勾新壇,大壇勾小壇,勾地如何基本只看大師傅的手藝和心情,味道也比較隨緣,
就像往菜里加調料一樣,多少就看今天廚子的心情。
1963年,全國召開了第二屆評酒大會,這次大會比巴拿馬那個博覽會水平不知道高到哪裡去,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都把自己的美酒拿來,不分香型進行盲品。
當年的結果,五糧液力壓群雄,排名前幾的也都是濃香類的白酒。
但茅台在那時候出現了一個劃時代的人物,他叫李興發,燒酒工出身。
在那個工人地位很高的年代,他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研究出一套穩定質量且大規模生產的新方法——
即把不同的酒按照輪次、年份、味道進行區分鑒別,然後進行勾兌。
1965年,他的研究成果被總結成一篇叫《我們是如何勾酒的》的報告文章,在全國引起了轟動,這才開啟了酒香分類時代。
79年的白酒品評會,就是按照不同香型進行分類,且有了統一的尺度評判標準。
但不管怎麼說,這香型也不過是廠家設定的概念,什麼酒體醇厚、清綿甘冽、回味悠長都只是只可意難以說明的感覺,
同樣是醬香,郎酒和茅台喝的絕不是一個感覺,五糧液和劍南春肯定也不是一個風味。
於是一些喜歡整活的酒廠跳出一開始制定的四大香型(醬香、濃香、清香、米香),開始制定自己廠特色的新香型。
不過這種大規模整活應該還是在幾年之後,王壯飛開口就說自己酒廠的香型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立刻又引起了一陣熱議。
記者們紛紛拿出筆記本,熱切地道:
「難道王經理的酒還有什麼獨門秘方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