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麗妃造訪
回王府的路上,元妜一直想著方才老嬤嬤的話,呂家小綰沒死,那就是說孟玄堇的娘親尚在人世。
卻一直想不通,孟玄堇和八王爺長得一點也不像,而且從小就呆在宮中。
按理說所以人都應該知道八王爺才是呂昭儀的兒子,孟玄堇生母身份低微。
若是當年,當今皇上真的對呂昭儀寵愛又加,不惜換人假死脫殼,呂氏又何故流落在外。
為什麼姐妹倆的兒子換了身份,一個養在貴妃名上,一個卻掩埋了身世只說是麗妃親生,大火焚燒那時,兩人皆已六歲,都是有些記憶的年齡。
所有的問題在腦袋裡鑽了一圈,元妜依舊毫無思緒,又或許,早在兩人出生時便被換了。
可若是這樣,孟玄堇不該知道呂昭儀不是他母妃,並且都生的是皇子,如果真是換了,又是為何?
元妜一路冥思苦想,終究不得其解。
不時便到了王府,她從側門而入,繞小路按出來時翻牆回攬粹閣。
回屋換了身衣裳才格外悠閑的去前院看看抄經書的美人們。
一個多時辰,美人們抄了一大半,許是太久不曾用筆練字,一個個擰著眉頭,面呈菜色。
若不是有人盯著,早就載聲怨道。
元妜在人群中來迴轉了幾圈,又過了半盞茶的功夫,她才開口道:「姐姐們都寫了一上午,如今天寒也不好叫你們凍著了,沒寫完的經書帶回各院抄吧,抄好各自拿燒了各自祈福,也是一樣。」
此言一出,眾人如被大赦,紛紛誇讚王妃宅心仁厚,賢良淑德等等等等。
雖是口頭上的,但眾人低眉順眼,俯首點頭說得那叫一個情真意切。
可事實上,不待嘴上的話說完,便各自喚了身邊丫鬟帶上抄好大半的經書,各自牽扶著出了攬粹閣。
等所以人都退了下去,海棠捧著一大盤子物件來了。
元妜屏退小廝和幾個打雜丫頭,海棠便撿起一個個小玩意細細解說:「這是吳側妃送來的翡翠戒指,裝寶石的銀裱里藏了砒霜粉末,量微葯重。」
一個說完,海棠將戒指放回托盤上,又取了一隻白羊脂玉鐲:「余美人送來的羊脂玉鐲,質地不錯,張公子說,在半日休里浸泡了三兩月。」
元妜聽罷,粲然一笑,擺擺手,示意毋需在一樣一樣的細說下去,知道她們的目的便是了。
倒是這半日休讓她意外,所謂半日休,便是此藥物只要觸及皮膚,只需半日就會一命嗚呼。
這余美人平日里看著不聲不響,父親也不是什麼高官,竟有半日休。
要知道半日休這種葯即使是在皇宮大內也是極其珍貴的,由於它致幻且且讓人死得安詳,大多是皇帝賜死地位尊貴的后妃時所用,意為留起最後的顏面。
「你去城東東苑的花房裡挪些百合花來交給常嬤嬤,就說是讓她分給各院,也叫人往攬粹閣送一份。」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這百合花好看味香且無毒,卻有一樣不好,若將其放置屋裡床邊會影響睡眠。
只要她們沒有精神,纏綿無力,就不會來擾了她近日的正事。
女人愛美,亦愛花,這些成日呆在院子里的「高貴」女人更是,每每插瓶都要擱在床頭邊上一束。
況且如今正值冬季,除了梅也沒什麼別個新意的花樣,她若取來百花,她們定是稀罕無疑。
海棠微微愣了愣,「啊?」了一聲。
那些花元妜平日都寶貝著,雖說是一般的花品並不罕見,可這冬日的百合就如同六月的大雪一場。
卻要送給那些個居心叵測的人,海棠心中有一小點不甘,卻又不能勸阻,元妜的脾氣,她向來明白。
海棠剛走,一個小丫頭沒頭沒腦的撞了進來:「王妃娘娘,宮裡頭的麗妃娘娘在側門,說是想要見一見王妃。」
麗妃,她也正好想見一見。
她既然扶養了八王爺,想來孟玄堇娘親的事她或多或少也該知道一點。
如今她面子上身為八王生母,未必肯與她說,只望能從她的三言兩語中詐出一兩句有用的真話來。
早些時候見城外老嬤嬤時,她說呂家小綰還活著,卻又說,她當真不知人在何處。
可元妜想,既然活著,為什麼從沒回來看過孟玄堇。
芍藥將人帶了進來,麗妃披著斗笠,帶著絨帽,將帽沿拉得低低的,遮住了大半張臉。
就算是熟悉的人,若是不仔細瞧也看不出來人是誰。
麗妃進了屋見到元妜,脫下了帽子,雙手緊握揉搓,一副心慌意亂的模樣。
元妜與她客套一番,上了茶水點心,麗妃還是噙著眉毛,神色憂鬱憔悴。
元妜撿些無關緊要的話,說了小會兒,只等著麗妃開口。
她與麗妃有過數面之緣,但都是遠遠的看一眼,未曾交談說過一句話。
但瞧她今日來尋自己,又這副做派,定是有什麼話要說,也或者是八王爺察覺到了什麼,讓他老娘來說些假話擾亂她心。
「元妜啊,不瞞你說,我今日來尋你是有事相求。」麗妃抑揚頓挫了半天還是開口了。
元妜淡然笑了笑:「娘娘若有心事但說無妨,可這忙,元妜卻未必能幫上。」
如今情況不妙,對方大抵是敵非友,元妜並不想彎彎繞繞。
麗妃見她全盡了禮數,卻態度冷淡,咬了咬牙又道:「我與你說個故事,你且聽我說完,再決定幫我與否可好?」
元妜淺淺含笑,不予置否。
麗妃見狀只當她是答應了,便喝了一口茶潤利潤嗓子,自顧自的講起來。
她說了許久,元妜聽了半天。
麗妃故事的大概是這樣的:她少年時家道中落,一個富家女子救了她一家子。
據她所言所訴,那個富家女子大概是孟玄堇親生娘親呂綰。
後來女子被奸人所害,離於人世,那時她入宮做了個小小美人,欲圖報答恩情,便收養了女子的兒子,視為己出。
可就在前些日子,她忽然發現,這養了許多年的孩子竟然不是恩人之子。